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致病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WSBV的致病性与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个体大小无关,WSBV的致病力与感染方式和病毒数量有关;在盐度为14、温度为28-32℃的海水中,游离WSBV在4h内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的白斑综合症死亡斑节对虾,其携带的WSBV在57h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死亡斑节对虾经28℃空气干燥,其携带的WSBV在50h失去感染活性;WSBV不能通过体表感染健康斑节对虾,而斑节对虾摄食一定数量病毒才能导致感染;水不能作为游离WSBV的载体传播WSBV。  相似文献   

2.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性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致病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WSBV的致病性与斑节对虾个体大小无关,WSBV的致病力与感染方式和病毒数量有关,在盐度为14,温度为28 ̄32℃的海水中,游离WSBV在4h内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的白斑综合症死亡斑节对虾,其携带的WSBV在57h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死亡斑节对虾经28℃空气干燥,其携带的WSBV在50h失去感染活性;WSBV不能通过体表感染健康斑节  相似文献   

3.
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组织特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玲  何建国 《热带海洋》2000,19(4):86-91
从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部发基因组库中得到核酸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对虾甲壳下表皮、胃、后肠、鳃、触角腺的上皮细胞、淋巴器官的基质细胞、肌细胞、心肌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原位杂交结果均为阳性。对虾甲壳下表皮的上皮细胞、胃的上皮细胞对病毒较其它部位敏感,感染程度高;中肠上皮细胞、肝胰腺上皮细胞、淋巴器官内皮细胞未发现感染病毒,原位杂  相似文献   

4.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对虾白斑综合症的主要病原。对虾白斑综合症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中国台湾地区发生,1994年扩展到整个亚洲的对虾养殖地区。1995年11月,西半球首先发现该病毒,1999年美国中部和南部也有类似的报道。2001年欧洲和澳洲都检测到了WSSV。短短10余年,对虾白斑综合症席卷了全球的对虾养殖地区,给世界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PCR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玲  何建国 《热带海洋》2000,19(2):90-96,T001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白斑综合症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所致。患有典型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用两种提取病毒模板DNA的方法,进行PCR扩增:一咱是用传统的方法,即蛋白酶K,CTAB等消化,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得到DNA;另一咱是用改进的煮沸法提取病毒DNA。对比发现且一种方法稳定性及敏感性比前者高,重复性好。用后一种方法对病虾 的复眼进行检测,PCR结果为阳性。应用后一种  相似文献   

6.
对虾病毒病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沿海各国对虾养殖业蓬勃发展,在许多国家甚至成为经济发月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盲目的高密度放养,养殖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使得对虾n害,特别是对虾病毒性病害在世界养虾国家迅速蔓延。近几年来,一些毒力强、宿主范围厂泛的对虾病毒如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黄头症病毒(YHV)、Taura综合症病毒(TSy)宰相继出现。伴随对虾种苗与水产品国际贸易交流增多,许多原本是地区性的病毒逐步变成#界性的暴发病并广泛流行。它们除了给沿海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外,而且对海洋级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  相似文献   

7.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诊断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也叫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系统外胚层和中胚层杆状病毒(SEMBV)、日本对虾杆状核病毒(RV-PJ)、对虾杆状DNA病毒(PRDV)、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中国对虾杆状病毒(PCBV)、淋巴样细胞核性杆状病毒(LNBV)(陈秀男等,1994;Wongteerasupaua等,1995;Inouye 等,1994、1996;黄倢等,1995a;战文斌等,1995;陈细法等,1997),是全球对虾养殖业危害性最大的病毒之一。自1992年WSSV暴发性流行以来,造成了对虾养殖业的严重萎缩。鉴…  相似文献   

8.
养殖水体环境与对虾白斑综合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养殖对虾病害频发的现状,就养殖水环境中理化因子、微藻、细菌与对虾白斑综合症(WSS)的相关关系,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将引起养殖对虾WSS的爆发,微藻、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也与养殖对虾WSS发生有一定关联,提出通过观测水质和藻相可以预警养殖对虾WSS的爆发,构建良好的藻-菌关系和调控良好水质对养殖对虾WSS的预防控制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取自发病虾塘患典型白斑病的病虾为毒源,对健康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进行人工感染,按Koch氏法证实了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是白斑病的病原。对人工感染WSBV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和宿主细胞感染WSBV后的超微病变过程。结果表明:感染WSBV后病虾 的不同组织均存在广泛的变性、坏死,上皮细胞大量解体、脱落;部分细胞核肿大、游离;结缔组织糜烂,呈现空泡化;未发现包涵体。航向电镜照片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台湾报道的WSBV的PCR引物,成功地扩增出了1400bp左右的中国对虾的杆状病毒的DNA片段,与预计的产物长度吻合。该引物对经初步离心处理的病虾组织也能扩增出特异性DNA条带,而对正常虾组织DNA、昆虫杆状病毒(AcMNPV)DNA进行扩增,均获得阴性结果。说明该引物的特异性较高,对中国对虾的杆状病毒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实验结果同时说明WSBV与中国对虾的杆状病毒有同源序列存在,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用该引物进行的PCR扩增为中国对虾的杆状病毒与其他相关病毒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