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有害赤潮预测方法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近几年来有害赤潮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几种有害赤潮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经验预测法,如海水温度变动预测法、海水透明度法、赤潮生物光合活性法;统计预测法,如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数值模型预测法,如营养动力学模型和种群生长动力学模型。文中提出,鉴于目前各种有害赤潮预测方法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有害赤潮灾害预测的迫切性,为了尽快建立起有效和可靠的有害赤潮预测方法,在开展预测方法的同时,必须加强赤潮发生机理研究和赤潮生消过程的现场监测,前者是建立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而后者是预测方法建立的要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2.
有害赤潮对浮游动物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洋  颜天  周名江 《海洋科学》2005,29(12):81-87
藻华是指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有时这种浮游植物的爆发性增殖会造成海洋生物死亡,生态环境恶化,通过藻毒素污染海洋产品,从而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构成威胁,国际科技界目前称这类藻华(赤潮)为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也称有害赤潮。近年来,有害赤潮爆发的频率和规模都在逐渐增加,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赤潮现象有在全球蔓延的趋势。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世界各国也相应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中国海北部大亚湾水温和赤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亚湾周边的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自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运转以来,大亚湾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状况尤其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实测和卫星遥感数据比较和分析了大亚湾水温和藻华在1983—1993和1994—2004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后(1994—2004)比运转前(1983—1993),年平均表层水温和表层叶绿素 a 含量分别升高1.1oC 和1.9 mg/m3;月平均有害赤潮(HAB)的发生次数也有增加;有害赤潮在 1994 年以前只出现在春季和秋季,而在1994年以后则全年都有发生;表层水温、叶绿素和有害赤潮发生次数都在5月份增加最明显。这些水环境和生态变化与来自大亚湾核电站的热排放以及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海洋与湖沼》2001,32(5):580-580
有害赤潮近年来的频繁发生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作为一种全球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肆虐于世界各沿海国家。随着工农业高速发展、人口增加 ,中国沿海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赤潮发生日益频繁 ,规模日渐扩大 ,1 997— 2 0 0 1年渤海、东海、南海都发生了 1 0 0 0km2 以上的特大赤潮。有害赤潮问题已引起了各国政府及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全球有害赤潮的生态学和海洋学研究计划 (GEOHAB)”正在组织实施中。因此 ,周密科学地制定我国的有害赤潮国家研究计划 ,加强各地区、部门的…  相似文献   

5.
陆源输入营养盐对赤潮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害赤潮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海洋环境问题和生态灾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有记录的赤潮发生了500多次,发生次数以每10年增加3倍的速度上升[1~3]。赤潮频发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危害资源环境,而且赤潮毒素还会通过食物链导致人体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赤潮的预防和治  相似文献   

6.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近海有害藻华(又称赤潮)发生频率持续增加。人类活动造成的河口-近海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有害藻华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是,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可能不是全球有害藻华增加的惟一原因。河流入海的非营养盐类的其他物质通量变异(如泥沙),也可能显著影响河口-近海的生物活动乃至赤潮的发生。过去40年来随着长江入海营养盐通量的增加,长江入海泥沙通量减少了70%。长期观测资料显示,由于泥沙减少使得长江口羽状流区光照条件显著改善,长江口浮游植物生物量最大值区已扩展至更低盐度的区域。此外,过去40年来长江口赤潮发生频率变化与长江入海泥沙通量变化呈现镜像关系,且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认为,长江入海泥沙的剧烈减少降低了羽状流区水体浊度,从而对长江口区赤潮频率的增加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影响赤潮的化学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藻、细菌或原生动物爆发性增殖引起的生态异常现象。近年来,赤潮发生频率不断升高、范围不断扩大、有毒有害赤潮不断增加,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海洋环境灾害。其中,有害赤潮不仅恶化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生产、严重影响滨海旅游业,而且还会危害人类健康。赤潮产生的原因与机理非常复杂,其发生和发展的外因是合适的水文、气象、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条件。  相似文献   

8.
张利永  颜天  周名江 《海洋科学》2008,32(10):86-92
近年来有害赤潮在全世界频繁爆发,规模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原生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微食物环的重要组分,通过其摄食,可以将中型浮游动物难以摄食的有机颗粒、微型浮游植物和微微型浮游生物连接到高级消费者。由于形成有害赤潮的浮游植物大都是细胞较小的微型浮游植物,因此,有害赤潮和原生动物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我国近海有害藻华高发区之一。自2000年以来,由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等甲藻形成的大规模有害藻华连年暴发,对海水养殖业、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往调查和研究工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藻华优势类群近年来已由硅藻逐渐转变为甲藻,同时,有害藻华原因种也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异特征和有毒有害藻种增多的态势,亟待解析其演变机理、趋势和驱动因素。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受长江径流影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是大规模有害藻华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该海域也受到来自台湾东北部黑潮分支的影响,但对其与有害藻华的关系所知甚少。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支持下,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本文对研究中得到的科学认识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表明:东海黑潮分支能够到达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区,影响该海域赤潮生物多样性状况;黑潮分支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甲藻赤潮发生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长江冲淡水和黑潮分支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害藻华的发生过程和演变趋势。在现有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未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害藻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解析有害藻华演变趋势、提升有害藻华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浮游植物不仅在食物链中充当贡献者,也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一些种类在某些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形成有害藻华,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赤潮异弯藻是形成有害藻华的典型物种,其藻华发生时会造成养殖鱼类大面积死亡,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有害藻华发生的规模和频次总体呈增加趋势,且相关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均能刺激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本文主要从赤潮异弯藻物种鉴定、基础生物学研究、生态学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该物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相关展望,以期为赤潮异弯藻的藻华形成机制研究、藻华防治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NOAA发布2004年美国渔业情报年度报告2005年9月1日,NOAA向美国国会发布了2004年美国渔业情报的年度报告。与先前的资源评估相比,这份报告体现了以下几点变化:一种渔业资源已被完全恢复;6种资源已停止过度捕捞;3种资源不再有过度捕捞的危险;5种资源正在被过度捕捞;还有3种资源已  相似文献   

12.
《海洋有害藻华(赤潮)监测技术导则》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HY/T063-2003《海洋有害藻华(赤潮)监测技术导则》的若干技术问题作了扼要阐述,着重说明应用“有害藻华”概念的必要性与依据、《导则》的特点、“有害藻华”监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类对环境监测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关赤潮爆发的报道频繁出现。特别是关于有害藻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s)发生地域、频率、密度及其危害的报道日渐增多,人们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对有害赤潮藻的控制上。这就需要对控制有害赤潮藻的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参数有更好的了解。相应的,在赤潮发生中对有潜在产毒能力的赤潮藻的监测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赤潮的危害和预测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朝贤 《海岸工程》2000,19(2):86-89
近岸水域有机物污染,引起海水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沿海赤潮频发,不仅给渔业生产、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而且破坏了海洋环境,危及人类的健康。对赤潮的观测和监测是开展赤潮预测预报的基础,应加强对时有发生赤潮潜在海区的经常性观测和监测,卫星遥感监测赤潮是目前所采用的一种先进技术。对赤潮的预测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根据观测结果发布长、中、短期预报应加强对赤潮的防治方法和技术的研究,避免或减少赤潮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厦门西港引发有害硅藻水华磷的阈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林昱  林荣澄 《海洋与湖沼》1999,30(4):391-396
1995年10月,在厦门市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陆基水池中,应用海洋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研究了在无海流、盐度等因子干扰的情况下,磷的形态、分布及其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水中的可溶性无机磷(DIP)随时间里指数函数减少。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与可溶性无机磷密切相关:[Chl-a]=A×e-B[PO4],这种相关的浮游植物生物量表现2d左右的滞后现象。还探讨了限制浮游植物增殖的DIP的最低浓度为0.3-04μmol/L,从DIP表现浓度估算浮游植物可能达到的最大生物量为[Chl-a]=10mg/m3,并由此估算出引发中肋骨条藻赤潮的DIP的阈值为1.2μmol/L,作为赤潮预测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赤潮可以严重危害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和旅游业,甚至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健康[1,2],它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可以通过每日多次实时检测海水的水文、化学要素等来推测发生赤潮的可能性[3],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直接反映有害赤潮藻的种类和数量,从而不能为赤潮监测和预报提供最直接的参考数据。实际上,对海水中的藻类进行分类、鉴定和数量分析是监测和预报赤潮发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包括对水样采集、藻种类鉴定、毒性鉴定和赤潮藻定量计数等。传统的形态分类技术可以解决赤潮监测中的多数问题,但需要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分…  相似文献   

17.
Harmful algal blooms and eutrophication:strategiesfor nutrient uptake and growth outside the Redfield comfort zoneP M GLIBERT,J M BURKHOLDER:作者对有害赤潮和水体富营养化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回顾,阐述了为何营养盐的输入并不总是遵循Redfield比值而变化的,而许多有害藻华种类具有能在偏离经典的Redfield比值范围的营养盐  相似文献   

18.
甲藻孢囊可以为赤潮提供种源, 还可用于指示海区富营养化状态。以往对甲藻孢囊分布的研究多集中于开放性水域和自然形成的海湾中, 在半封闭性人工海湾中的研究较少。梅山湾原属南北开放水域, 但于2012~2017年在向陆侧建设了北坝和南坝, 使其成为半封闭式人工海湾。通过对梅山湾内外海域采集到的6份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 共鉴定出37种甲藻孢囊, 其丰度介于237~1 054 cysts/g。甲藻孢囊平均丰度湾内高于湾外, 推测是筑堤后湾内水动力减弱, 悬浮物质浓度降低, 水体透明度升高, 水中颗粒物质沉积速率降低和水体富营养化所导致。调查海域甲藻孢囊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1.63~2.47, 均匀度指数介于0.58~0.82, 两者湾外均显著高于湾内, 反映出湾内生态系统稳定性更弱, 发生赤潮的可能性更高。研究共检出16种赤潮种和9种有毒甲藻孢囊, 产毒种及赤潮种丰度和种类占比湾内都高于湾外, 优势种有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sp.)、美利坚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americanum)、透镜翼甲藻(Diplopsalis lenticula)、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筑堤效应”加剧了湾内外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的差异性, 也加重了湾内有毒有害赤潮发生的风险, 故应重视对湾内有毒有害甲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加强赤潮毒性评价和灾害评估势在必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颜天  周名江 《海洋科学》2001,25(4):55-57
中国沿海赤潮的发生呈现出频率增加、规模扩大、新的赤潮藻种不断出现、有毒赤潮藻比例上升以及赤潮危害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在有害赤潮的监视监测及研究中 ,目前常用的根据现场生物受害情况和引发赤潮的主要藻种来判断有害、无害和有害程度的方式存在着许多局限之处 ,所以在赤潮灾害发生时 ,往往缺少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和保障人民健康水平 ,因此 ,对赤潮的毒性和危害性直接进行评价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了解现场赤潮海水的毒性 ,才能对赤潮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全面的评价和预测 ,只有了解所发生赤潮的致毒原因及潜在威胁 ,才能制订出合理…  相似文献   

20.
石莉  李雪 《海洋信息》2006,(1):30-31
2005年8月18日,NOAA发布美国珊瑚礁生态系统国家研究报告。根据美国浅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状况新的全国评价,美国国家珊瑚礁系统依然承受着来自自然和人类的种利压力,包括:过度捕捞、病害、污染和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