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云南麻栗坡钨矿是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白钨矿矿床,成因独特。其主要矿段南温河—洒西一带与钨矿相关的变质地层为猛硐岩群南秧田岩组(Pt1n),原岩主要为碳酸盐类,其中的泥灰岩夹层是形成中生代含矿夕卡岩的围岩;南捞片麻岩、老城坡及团田片麻状花岗岩为钨成矿重要基础。控矿构造解析表明,中生代以来强烈的自SE向NW方向的多层次推覆构造变形造成洒西岩组、老城坡及团田片麻状花岗岩、南秧田岩组和南捞黑云二长片麻岩自上而下的空间叠置关系,导致赋矿围岩产生的剪切裂隙成为中生代晚期岩浆热液运移并交代钙质泥灰岩形成顺层含矿夕卡岩的主要空间。含矿夕卡岩锆石U-Pb年代学及与成矿有关的黑云母Ar-Ar年代学研究成果结合华南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大规模钨锡成矿时代讨论,表明麻栗坡南温河—洒西一带钨成矿作用与中侏罗世以来由于板块聚合而导致的华南岩石圈持续挤压(170~150 Ma)及其后期伸展减薄(130~80Ma)密切相关,并相应形成早期挤压背景下受推覆构造控制的层控夕卡岩型及后期伸展背景下变粒岩型及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床。提出南温河外围广泛分布的老城坡及团田片麻状花岗岩深部,以及洒西矿区深部可以寻找南秧田岩组变质岩及夹于其中的含钨夕卡岩层位的找矿思路,并得到了深部钻孔验证。因此,南温河—洒西一带应该具有寻找层控夕卡岩型钨矿床的巨大潜力。除此之外,研究区NW向南温河断裂(南温河水库所在位置)北部大片片麻状花岗岩深部也应该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
1 区域地质概况 滇东南老君山变质核杂岩[1-3]出露于中越边境,地处南华地块与扬子地块、印支地块的结合部位,是探讨华南西段大地构造的重要窗口.该核杂岩的核部由韧性变形--低角闪岩相变质的元古界猛洞岩群和加里东期南温河花岗岩组成,过渡层主要为韧脆性变形--绿片岩相变质的新元古界(?)新寨岩组,盖层由脆性变形--变质微弱的古生界-中生界地层构成,其间为多条韧性剥离断层和脆性正断层所组成剥离断层系分隔,并为变形--变质微弱的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侵入.  相似文献   

3.
谭洪旗  刘玉平 《地质学报》2017,91(7):1416-1432
猛洞岩群位于滇东南文山-麻栗坡断裂与红河断裂带之间的老君山-Song Chay变质核杂岩核部,由一套经历过多期变质-变形的杂岩体组成。变质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微量元素平均组成与大陆上地壳相似,且SiO_2/Al_2O_3、K_2O/Na_2O比值显示该套变质沉积岩具有相似的成熟度,但片岩类样品可能遭受过强烈的风化作用;稀土元素特征与变质岩原岩恢复图解显示,片岩类原岩为黏土岩及泥质岩,片麻岩类原岩为砂岩、杂砂岩。化学蚀变指数(CIA)、成分变异指数(ICV)、斜长石蚀变指数(PIA)反映了片岩类原岩形成后经历过较强的风化作用,但副片麻岩类原岩经历的风化作用较弱,反映了副片麻岩类主要来源于不成熟的物源区,显示出活动构造环境沉积物的特征。Rb/Sr和Th/U比值判别结果表明该套碎屑岩经历了较复杂的沉积演化过程;La/Th-Hf图解和砂岩-泥岩套的物源区判别图解表明变质碎屑岩样品以石英岩沉积物源区为主,混合少量中性火成岩物源区;ThSc-Zr/10和La-Th-Sc图解表明猛洞岩群可能沉积于大陆岛弧环境。综上所述,猛洞岩群变质碎屑岩原岩为一套泥质岩-砂岩(杂砂岩),这套碎屑岩经历了较强风化作用及复杂的沉积演化过程,主要沉积于与大陆岛弧环境相关的盆地,推测猛洞岩群的物质来源与昆阳群有关,可能与扬子地块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钱鹤轩 《云南地质》2021,(2):231-235
云南麻栗坡县三板桥钨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早元古界猛硐岩群南秧田岩组(Pt1n)之层状矽卡岩中,含矿岩石主要为透辉硅灰石矽卡岩、石榴透辉矽卡岩.矿化蚀变具硅化、电气石化、萤石化、矽卡岩化,该矿为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及地下水热液叠加改造的多源多期矽卡岩型白钨矿.  相似文献   

5.
滇西北石鼓片岩变质变形特征及其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昆琼 《云南地质》2003,22(3):329-335
滇西北金沙江结合带东侧的石鼓变质岩系,可划分为石鼓岩群和巨甸岩群。石鼓岩群受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改造,主期变形环境为中、深部构造相;巨甸岩群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改造,与之相伴的构造形迹属中、浅部构造相。石鼓岩群包含羊坡岩组和露西岩组,巨甸岩群可进一步划分为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同一岩群的岩组,变质作用、构造变形特征相同,但变质岩石组合及原岩特征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滇东南老君山地区出露了一套穹隆状变形-变质岩系,新近完成的1:5万都龙幅、麻栗坡县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将其分解为晚志留纪南温河花岗岩、新元古界新寨岩组和古元古界猛硐岩群。首次对猛硐岩群的石英角闪斜长片麻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结合阴极发光图像分析,获得两组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分别为761±12Ma和829±10Ma,指示滇东南老君山地区存在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同时从同位素年代学上,表明猛硐岩群是一套前寒武纪的变质沉积-岩浆杂岩。此外,还获得一些年龄为≈1.83Ga的残留锆石,表明该区存在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石英角闪斜长片麻岩及共存的斜长角闪岩,它们的原岩具有大陆裂谷背景下玄武质-玄武安山质岩浆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过程中的岩浆活动有关,本区在新元古代可能位于南华裂谷与康滇裂谷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7.
滇东南猛洞岩群变质-变形研究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猛洞岩群出露于中越边境滇东南老君山地区,是一套前寒武系变质沉积-岩浆杂岩,其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对滇东南地质演化,乃至华南大陆西端以及特提斯构造域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系统野外调研基础上,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等微观研究手段,对猛洞岩群变质-变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猛洞岩群地层宏观构造发育同构造分泌结晶脉、顺层褶皱、透镜体等,微观构造发育云母鱼构造、膝折构造、石英矩形条带等现象。显微组构统计表明猛洞岩群经历过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向、近东西向、北东-南西(近南北向)挤压过程,与上述宏观、微观现象基本一致。同时,猛洞岩群片岩中黑云母-石榴石温压计分别为429℃、0.5GPa,片麻岩中电气石-黑云母温度计平均温度为546℃,为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石英斜长角闪片麻岩中榍石和金红石TIMS 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236Ma和170Ma。以上工作表明,滇东南猛洞岩群记录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其中主期变质-变形年龄为236Ma,控制了变质杂岩系的宏观构造格架,其应力(σ1)为南东-北西向挤压,近南北向、近东西向挤压可能为与上述主应变相匹配的次级应变方向;但北东-南西向挤压可能为主变质-变形之后的另一次变质-变形产物,时间限定为170Ma,代表老君山穹窿燕山早期的伸展-剪切活动。因此,本文认为老君山-Song Chay穹窿先后经历了印支期南北向推覆挤压作用,晚印支期-早燕山期伸展-剪切作用以及中晚燕山期接触变质作用;且老君山穹窿开始隆升时限为236Ma左右,与周边的特提斯闭合、碰撞时间基本一致;至170Ma穹窿发生垮塌后的伸展剪切活动。文山-麻栗坡NE方向广泛发育印支期飞来峰及异地岩,可能指示包括猛洞岩群在内的前印支期地层是一套从越南北部推覆而至的外来岩体。上述认识为华南西端的构造演化探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8.
云开地区变质基底岩性复杂,浅变质岩系与深变质岩系混杂,缺乏填图标志。在1/5万区调中,首次对云开地区的变质基底采用岩性段填图。根据岩性组合、特殊岩性段、空间展布、接触关系等特征,将云开岩群划分为第一岩组、第二岩组、第三岩组、山坪岩组及第四岩组5个组级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并认为云开岩群与天堂山岩群为同一套地层。山坪岩组岩性以硅质岩为主,厚10~30m,广泛分布于两广云开地区,为云开岩群第三岩组与第四岩组之间的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9.
<正>滇东南老君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西南角、滇东南坳褶断带文山-马关隆起南端(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区内岩浆活动发育,形成以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和加里东期南温河花岗岩(南捞片麻岩)为核心的隆起状构造——"南温河变质核杂岩"(张世涛等,1998;云南地矿局区调队,1999)或"老君山变质核杂岩"(李东旭等,2000)。区内主要矿床大都围绕老君山变质核杂岩产出,与南温河花岗岩和老君山花岗岩有较好的时空耦合性:加里东期主要形成  相似文献   

10.
对巴伦台地区星星峡岩群长英质片麻岩开展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和锆石U-Pb年龄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年龄为(1 584±41)Ma,这套变质岩系划归为中元古代长城纪。绝大多数样品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Rb,Sr,Ba,Zr、富集,Th,U,Ta,Hf亏损,(La/Yb)N、(Ce/Yb)N1。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和变质矿物特征表明其变质级别达到中深变质岩特征,变质岩相已达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长城系星星峡岩群变质岩原岩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含少量沉积型铁泥质岩。  相似文献   

11.
滇东南的南温河变质核杂岩由变质内核及盖层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以基底剥离断层相分划,该杂岩是扬子地台西缘变质核杂岩带的组成部分。对该变质核杂岩的研究,将对滇东南地区的地壳演化认识及矿田勘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彭华斌 《云南地质》2009,28(2):143-147
基性-超基性岩浆杂岩是区内钛磁铁矿床的母岩体,矿体产于岩体中及边部,凤港组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是有利围岩,矿床成因属岩浆晚期结晶分异-变质矿床。预测本区有中-大型铁矿规模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周伟  朱凝 《云南地质》2012,(1):66-68
里竹山铁矿赋存在马邓岩群外麦地岩组中,成矿与区内基性火山岩(玄武岩)相关,矿石与围岩均具有相似特征。后期热变质作用、叠加改造作用并未完全改变其原岩结构构造特征,属于构造和海底基性火山喷发有关的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  相似文献   

14.
茶棚银矿属与隐伏岩体/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侏罗系盖层继承下伏基底变质岩系中成矿元素的高背景;隐伏岩体/次火山岩提供热源和部分物源;近SN向断裂为元素富集提供成矿空间。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同类浅剥蚀区隐伏矿体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尖宝山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尖宝山金矿床受冀东幔枝构造的北缘拆离带和喜峰口-凌源NE向断裂带的控制,矿区形成3个较大规模的金矿化带。研究认为拉马沟组变质岩石基底富矿源岩(层),元古界长城系中的金元素亦参与了成矿。北矿化带形成于韧脆性构造环境,而南矿化带则始于韧脆性环境,终于脆性环境。矿床成因为在拆离带型金矿化上叠加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6.
张立明  黄臣相 《安徽地质》2012,22(1):9-11,18
安徽蚌埠-五河地区五河岩群是一套中浅-中深变质岩系,是区域沉积变质型铁矿的赋矿层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的论述了五河群的岩性地质特征,划分了五河群的变质相及变质变形期次,并结合现有的年龄资料,推断了五河群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新沟白钨矿属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变质矿床。晋宁晚期的岩浆活动强烈,黑云二长花岗岩是矿区主要成矿岩体。钨矿体赋存在花岗岩体两侧与昆阳群大龙口组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中,地层、岩石、构造对矽卡岩及矿体都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矿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流休的初步研究表明,五台山七图金矿的成矿物质(金,银)主要来源于围岩的滹沱群四集庄组粗碎屑岩组合,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去硫作用提供了金矿化的硫源,韧-脆性剪切事宾发育及活动是金矿化的动力学机制,成矿流体具有变质流体的性质,在变质基性火山岩中形成的蚀变岩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滇东南老君山地区发育猛洞岩群前寒武系斜长角闪岩,呈港湾状分布在片岩、片麻岩中,并为后期变质-变形作用叠加改造。斜长角闪岩SiO_2质量分数为47.0%~50.4%,西蒙尼图解、DF及A-K图解均显示其原岩为正变质岩,因此推测为一套变质基性岩。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稀土总量w(ΣREE)=(214~267)×10~(-6),高于洋岛玄武岩,其配分模式与洋岛玄武岩相似,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蛛网图显示Ba、Zr、Hf、Y元素亏损,富集Rb、Th、Ta、Nb、Ce、Sm元素,与板内碱性玄武岩特征类似;Zr/TiO_2-Nb/Y、TiO_2-10MnO-10P_2O_5、La/10-Nb/8-Y/15、Th/Zr-Nb/Zr、Th/Hf-Ta/Hf等判别图解显示,原岩为一套亚碱性—碱性玄武岩岩浆系列,其形成可能与大陆裂谷环境有关。角闪石及斜长石内部指示的(亚)显微结构较为发育,主要有自由位错、位错列,偶见位错环或位错偶极,与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对获得的平均温度和压力(646℃、0.88GPa)一致,最高变质程度达低角闪岩相;同时,前人获得榍石U-Pb年代学及南温河片麻岩状花岗岩变质增生锆石均为230 Ma左右,代表印支期构造-热事件,此时老君山变质核杂岩雏形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20.
李伍铜锌矿产于江浪变质(核)杂岩内[1],含矿岩系(李伍岩群)变质程度较高,已达绿片岩—角闪岩相,属中压变质相系,原岩恢复比较困难。分析认为李伍岩群原岩建造应归入火山—沉积岩建造,产于扬子陆台西缘元古代裂谷系的一个分支裂谷带中(已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