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年来包裹体的研究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1.作为包裹体研究的理论基础的盐—水和混 合气体的热力学相图资料并不丰富,包裹体研究的假设(恒容、封闭、均匀体系)并非无懈可击。2.可供包裹体研究的显微超微量分析的仪器和超微量化学分析方法并不完善。80年代流体包裹体界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些问题作了各种尝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四点:1.合成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不仅为包裹体研究提供了标准样,而且可作为研究热力学相图及高温高压下流体性质的工具。2.包裹体形成后的过热拉张、溶解—沉淀与再平衡的研究,为检验包裹体研究的假设以及解释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包裹体研究结果提供了实验依据。3.各种盐—水体系、混合气体热力学相图的应用,使冷热台上包裹体的研究更加深入。4.各种显微、超微量分析仪器和超微量分析方法在包裹体研究中的运用获得了成分和同位素方面的信息。本文侧重介绍80年代国外流体包裹体界在理论方面的某些新进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油气包裹体己成为油气成藏研究的有力工具,在划分油气运移充注期次、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反映油气的成熟度及来源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利用油气包裹体及其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估算油气藏形成时的pVT条件是油气包裹体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它为更准确地计算油气藏形成的温度一压力条件提供了一种独立的、更准确的技术手段。研究表明,包裹体岩相学和流体体系的热力学研究仍将是今后的发展重点。油气包裹体的pVT模拟技术尚处于初始阶段,两种软件(VTFlinc和FIT)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虽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经成为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由海相火山岩铁矿带划分的五个成矿作用阶段,进行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阐述了四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在不同成矿阶段中的分布特征。计算出不同阶段成矿溶液的热力学条件:温度、压力、氧逸度、流体成分、密度、含盐度。对该成矿带铁质来源、成矿方式、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从而、初步建立了本矿带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会变质岩委员会筹办的《热力学在变质岩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摘要17篇。会上讨论了三个问题:(1)地质测温计和测压计的应用;(2)矿物共生相图的计算和编制;(3) 变质反应和其它。代表们认为,热力学理论和方法对变质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国外已把温压测定用于  相似文献   

5.
在倪培等在2003年和丁俊英等在2005年成功开展人工合成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技术,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 NaCl-CaCl_2-H_2O 体系的流体包裹体。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工作,并结合相应相图分析研究——主要对合成包襄体的低温熔融行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成的包裹体捕获了既定组成的流体,其低温相变过程与相应相图吻合。因此,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相似,天然流体包襄体的各种行为可以参照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同时,通过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校正补充实验相图,使其更准确的被应用于天然包襄体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6.
流体包裹体的氧逸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斌  沈昆 《矿物学报》1995,15(3):291-302
目前,某些研究者推出几种流体包裹体的氧逸度计算公式和相应的图表。由于这些图表精确度较低,在详细的研究和对比时不能应用。此外,对于导出的这些分步计算公式,因不能直接计算也造成了实际应用的不便。我们根据流体包裹体中含O2组分参加的化学反应,利用热力学原理,推导出只含T、p和x三种参数而直接计算氧逸度的公式。由化学分析包裹体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再由其他方法获得包裹体形成温度和压力,代入公式可直接计算出形  相似文献   

7.
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分类方案,详细论述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相态、组成和均一温度特征。在同一油气藏,均一温度越高,油相包裹体中的气态烃和挥发份的含量也越高。依据油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变化及其与同生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关系可以研究油气藏在充填过程中油气组成,特别是气态烃和挥发份含量的演变。进而可以研究油气藏的油源--生油岩的类型和热演化程度。本文评述了依据油相包裹体和同生水溶液包裹体PVT相图推断其捕获温度和压力范围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最后讨论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成因机制及其在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丁俊英  倪培 《岩石学报》2007,23(9):2039-2044
在倪培等在2003年和丁俊英等在2005年成功开展人工合成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技术,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NaCl-CaCl2-H2O体系的流体包裹体。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工作,并结合相应相图分析研究——主要对合成包裹体的低温熔融行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成的包裹体捕获了既定组成的流体,其低温相变过程与相应相图吻合。因此,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相似,天然流体包裹体的各种行为可以参照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同时,通过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校正补充实验相图,使其更准确的被应用于天然包裹体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9.
矿物包裹体在沉积物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是90年代沉积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进展,它不但为沉积学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方法和手段,而且为矿物包裹体学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系统介绍并探索矿物流体包裹体在沉积岩成因、成岩作用、成岩微区分析、成岩条件、成岩阶段、成岩环境、成岩演化和埋藏历史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全国矿物包裹体讨论会1983年11月4日至10日在南昌举行。这是包括1977年全州会议在内的全国第四次关于包裹体的学术交流讨论会。这次会议交流讨论了矿物包裹体均一法、冷冻法和淬火法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以及在岩石学矿物学和矿床研究中的应用。会议收到论文102篇,到会代表194人。会议表明,矿物包裹体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地  相似文献   

11.
新疆西天山木祖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木祖克铅锌矿床成因,探讨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成矿各阶段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液矿物中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主要为气液水两相包裹体和含NaCl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后者主要发育于Ⅰ阶段石榴子石和Ⅱ阶段绿帘石中。由Ⅰ→Ⅱ→Ⅲ→Ⅳ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330~568℃→299~416℃→181~320℃→137~196℃)和盐度(38.8%~49.8%NaCleq→34.8%~38.4%NaCleq→1.4%~11.46%NaCleq→1.1%~5.6%NaCleq)有明显降低趋势。Ⅰ阶段石榴子石和Ⅱ阶段绿帘石中发育气液水包裹体和含NaCl子晶的多相包裹体,Ⅲ阶段石英中的气液水包裹体与同期次的纯液相水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相近;各阶段成矿流体均发生过不混溶作用,其中Ⅲ阶段成矿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导致方铅矿、闪锌矿等的析出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塔中117井储层烃包裹体研究及油气成藏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一个烃包裹体视为一个小小的“油气藏圈闭”。若已知油气藏烃组分,应用 PVTpro4.0油藏烃类流体相态平衡软件,可以获取油气藏圈闭的组分 PVT 相图及捕获压力参数。本文首先对 TZ117井盐水包裹体和烃包裹体进行观察分析,将TZ117烃包裹体分成三期,然后在-170℃条件下利用喇曼测定烃包裹体中烃组分的相对含量,并输入 PVTpr04.0油藏烃类流体相态平衡软件中做出烃包裹体 PVT 相图,确定烃包裹体捕获压力。根据烃包裹体捕获压力,恢复三期烃包裹体形成时的深度,结合 TZ117埋藏史,研究 TZ117井油气成藏史。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将五龙金矿划分为三个主要的成矿阶段。以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 ,分别研究了三个成矿阶段中包裹体的相态变化、成分变化、温压变化、流体演化。矿石、岩石的 Pb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的 Rb-Sr同位素测年。研究表明 :流体中除 Na 离子随成  相似文献   

14.
辽宁五龙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及Rb-Sr同位素测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将五龙金矿划分为三个主要的成矿阶段。以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 ,分别研究了三个成矿阶段中包裹体的相态变化、成分变化、温压变化、流体演化。矿石、岩石的 Pb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的 Rb-Sr同位素测年。研究表明 :流体中除 Na 离子随成  相似文献   

15.
矿物包裹体成分数据的热力学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前确定热液矿床中的某些物理化学参数主要有三种途径:1.矿物包裹体成分测定和温度测定并结合热力学计算确定法;2.应用矿物地压计、地温计和矿物共生组合结合热力学计算确定法;3、1和2的有机结合确定法。本文介绍第一种的主要原理,并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石盐中包裹体特征及其成因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包裹体(包括单体和集合体)形态分类、均一温度以及温度升高时包裹体的溶解、结晶和气化现象的研究,认为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石盐中的包裹体是在三个阶段即蒸发沉积阶段、成岩阶段和成者期后形成的。蒸发沉积阶段可以进一步分为盐湖和干盐湖期。  相似文献   

17.
临界包裹体及其在金矿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界包裹体具有在热动力过程中气液相比不变直至均一成一个流体相的特征.它在超临界流体中,当临界体积为一定值时才能形成.它可以在各类岩浆岩、火山岩、深变质岩以及铁、铜、金等多金属矿床中出现.利用临界包裹体的临界均一温度结合该流体体系的相图,可以获得如成矿流体体系的热力学状态、流体基本组分特征、临界压力、盐度、密度等成矿物理化学信息.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临界包裹体在中国北方深变质岩区的很多金矿床都有出现,它的临界均一温度都小于纯水的临界温度(374.2℃),表明成矿早期的超临界流体是由一种低盐度CO2-H2O体系组成,它可能来自古老的深变质岩.另一种较高盐度的成矿热液来自与矿床毗邻的中生代中酸性小岩体.它们通过超临界流体成矿地质作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源多期多成因金矿床.这在包裹体冷冻法及其成分分析和包裹体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的结果中也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8.
<正>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类分析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快速发展促使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油气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共识,包括:1)自生矿物生成顺序是确定包裹体期次的基本依据;2)油水共生的流体包裹体可以记录油气成藏期次;3)一定要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来限定成因和世代关系;4)沉积成岩成藏体系中的流体包裹体容易发生再平衡;5)热力学PVT模拟方法是获取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和压力的可靠方法。但是,因为油水  相似文献   

19.
胶东三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三甲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三甲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H2O-CO2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富CO2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常与早期H2O溶液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接近,显示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H2O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1阶段)H2O-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b.TOT,至液相)为280℃至416℃,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富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10—330℃,同期的H2O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3~377℃,成矿后(第Ⅳ阶段)H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6—207℃。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CO2-H2O-NaCl型热液,成矿应力场转变导致的流体减压沸腾作用可能是三甲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沂南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干矽卡岩阶段(Ⅰ)和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的成矿流体则显示有大气降水混入的岩浆水特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为主,次为纯液相水包裹体和纯气相水包裹体,偶见晶质熔融包裹体。由Ⅰ→Ⅱ→Ⅲ→Ⅳ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520~430℃→430~340℃→250~190℃→190~13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Ⅱ阶段的石榴子石和绿帘石中,晶质熔融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具不同气相分数的气液水包裹体及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共生,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流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在Ⅲ阶段的石英(少量Ⅱ阶段的绿帘石)中,常见气相充填度变化很大的气液水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纯液相水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以及CO2-H2O包裹体共生,且共生的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表明此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广泛的沸腾(不混溶)。因而认为,在沂南矿床由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