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下游河滨湿地不同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暖温带河滨湿地植被以草本植物群落为主。以黄河下游河滨湿地的河漫滩和背河洼地的15个草本植物群落为调查对象,研究河滨湿地不同草本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5个草本植物群落中共有31科73属94种植物,包括2科蕨类植物门植物和29科被子植物门植物,其中,禾本科植物最多(12属17种);丰富度最高的是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群落;15个草本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0.22~2.07之间,人工群落荷花(Nelumbo nucifera)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低,仅0.22,而另一人工群落水稻(Oryza sativa)的Shan-non-wiener指数却最大,达到2.07;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如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水烛(Typha angustifolia)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都大于0.6;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荷花群落,而最低的是水稻群落;15个群落中,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各群落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河滨湿地自然草本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人工草本植物群落,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则是前者低于后者,但人工草本植物群落与自然草本植物群落间4个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大兴安岭地区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于2015年8月和2018年8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Cody指数、Sorenson指数研究调查区域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8月和2018年8月分别共记录植物10科15属18种和16科21属24种;大兴安岭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指示物种存在差异,图强湿地(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有向温度相对较高的南瓮河湿地(零星岛状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方向发展的趋势;图强湿地、新林湿地(不连续岛状多年冻土区)和南瓮河湿地灌丛—薹草沼泽中植物群落的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607、1.431和1.754,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16、1.333和1.272,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29、0.590和0.533;图强湿地与新林湿地的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之间的更替速率较快,二者灌丛—薹草沼泽中的植物群落较相似。对比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变化发现,灌丛—薹草沼泽中的植物对气候变化有潜在响应,但是,植物应对气候变化也与物种自身性质和立地环境有关,尚需进一步开展长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老里克湖分布有29科41属48种植物,以7种莎草科植物为优势种,其中,乌拉草(Carex meyeriana)为主要物种,其数量约占总数的79.9%。青姬木(Andromeda polifolia)是老里克湖的特异物种,在长白山其它高山湿地中都未见到该物种,这可能与老里克湖的特殊环境有关。各样方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很相似,但是,其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明显不同,各样方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主要受小地形和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花津河种植水生植物之前)和2016年的6月、7月(在花津河种植水生植物之后),在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内的花津河内设置了14个采样点,采集了浮游植物样品,研究了花津河浮游植物的种类、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并根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分析了花津河水体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物种7门27科48属128种,浮游植物类群主要由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物种组成;浮游植物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蓝藻门物种为优势种,春季、秋季和冬季,优势种都为硅藻门物种;浮游植物丰度为52×10~4~1 095×10~4ind./L,最小值和最大值都出现在2月;生物量为1.0~23.5 mg/L,最小值和最大值也都出现在2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12~1.89,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76~2.92,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48~0.71,三者都在10月最大,在2月最小。根据花津河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以判断花津河水体为富营养化水体;根据多样性指数值,可以判断花津河水体为中度污染水体。在花津河中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有利于污染水体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绿洲荒漠过渡带29个植被样地的调查资料,对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特征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群落结构较为简单,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物种组成单一,天然植物20种,隶属12科18属。从多样性指数的数量特征来看,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517~0.830,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0.851~1.974;Menhinick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977~3.784,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517~8.496;JSW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719~0.908,JSI指数变化范围为0.729~0.949;植被盖度的变化范围在0.035~1.001之间。  相似文献   

6.
洪泽湖入湖河口滩涂植被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洪泽湖入湖河口滩涂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对恢复严重退化的湿地植被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方法,于2013年7月中旬,调查了具有不同淤积特征的入湖河口滩涂的植物群落,并进行了植物群落特征的定性描述和物种多样性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3块样地植物都随着基底高程的抬升呈明显的带状分布,除个别物种外,群落内大多数物种的频度总体较低。其中,代表湖面滩的六道沟植物群落的总盖度、物种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最高,而其生态优势度最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香蒲(Typha orientalis)分别构成群落的优势种和亚优种;代表边滩的丁滩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度最低,而其生态优势度和同类植物株高、生物量都最高,菱(Trapa bicornis)和芦苇构成群落的共优种群;代表速成滩的剪草沟植物群落的总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同类植物株高、生物量都最低,芦苇和三棱草(Scirpus planiculmis)分别构成群落的优势种和亚优种。六道沟与丁滩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最高,而剪草沟与丁滩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最低。六道沟和丁滩植物群落发育良好,而泥沙的快速淤积导致剪草沟植物群落退化明显。在以上结果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建议基于植物群落的演替方向,在剪草沟适时、适地栽植杨柳(Salix babylonica),在实现原有退化植被修复的同时,加快湿地由草本植物群落向木本柳林顶级群落的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7.
北固山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北固山湿地位于镇江市东北,由长江携带泥沙长期沉积形成,植被属原生裸地演替,植物种类丰富。但近年由于污染排放及渔民围网捕鱼,植被受到破坏,生态功能被削弱。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镇江北固山湿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和外貌,并分析了其物种的多样性差异,从而为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有15科28属33种,但仅限于草本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物种出现频度上以D、C两个级别为主,表明群落内物种的分布较为均匀。从季相动态上看,季相明显,群落的优势种2~4月前是虉草(Phalarisarundinacea)单优种群,4~6月是虉草-芦苇(Phargnitescommunis)共优种群,6~11月是芦苇-酸模叶蓼(Polygonumlapathifolium)共优种群。随着基底高程的变化,植物呈现明显的平行于堤岸的带状分布,并形成区别明显的三个区域。其中,物种的丰度、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均匀度以及生物量均随基底高程的增加而增加,而生态优势度却随基底高程的增加减小。物种多样性指数受立地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虽降低物种丰度,但由于其对优势种芦苇破坏较为严重,降低了群落的生态优势度而相应提高了群落的均匀度,最终对物种多样性指数有增加效应。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禁止污染排放及围网捕鱼等措施,并在裸露或物种稀少区域人工栽培土著物种以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浑善达克沙地10类植被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分布。结果表明:(1)该区共发现苔藓植物23科54属115种,其中苔类6科7属9种,藓类17科47属106种(包括变种);具有4种生长型,其中茎叶体苔类4种,叶状体苔类5种,顶蒴藓类63种,侧蒴藓类43种;优势科有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等;优势属有真藓属(Bryum)、青藓属(Brachythecium)、细湿藓属(Campylium)等;该区苔藓植物可分为10个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湿地、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林、爬地柏(Sabina vulgaris)灌丛等生境下苔藓植物多,且随着水分增加物种数量和生长型类型增加,优势种个体亦增大;(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atrick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相反,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是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子;(3)除了沙地云杉林与臭柏灌丛和白桦林外,物种相似系数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9.
天然喀斯特森林可以承载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但相同气候带的天然喀斯特森林与非喀斯特森林的生物多样差异还很少被人们了解。我们以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ha样地和非喀斯特的猫儿山常绿阔叶林1ha样地的所有胸高直径dbh≥1cm木本植物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广西中亚热带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两类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喀斯特森林的物种丰富度(120种)高于非喀斯特森林(116种),喀斯特森林的科、属多样性(44科,89属)高于非喀斯特森林(40科,75属)。种面积曲线的z值的变化表明,小尺度时(<4000 m2),木论样地的物种累积速率低于猫儿山样地,而尺度较大时,木论样地的物种累积速率要高于猫儿山样地。喀斯特森林的物种多度(5098)大于非喀斯特森林(4457),稀有种的比例也是喀斯特森林(20%)高于非喀斯特森林(10.3%),但喀斯特森林的胸高断面积(18.47 m2)明显小于非喀斯特森林(30.74 m2)。两种森林的径级结构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两种森林中重要值排前10的优势科和属完全不同,重要值排前20的优势种也完全不同。以上结果表明,广西中亚热带森林可以承载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且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异程度较高,物种组成与非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研究结果暗示我们,进行喀斯特植被恢复时,需要特别注意物种的筛选,应该参照当地天然林的物种组成,尽量选择优良的乡土适生植物。  相似文献   

10.
玉龙雪山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是多样性环境梯度格局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对滇西北玉龙雪山2 900 m~4 200 m间沿海拔梯度进行的群落调查基础上,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16个样地中共记录植物物种261种,分属78科,158属,其中木本植物36种,灌木植物71种,草本154种。2)沿海拔梯度,森林群落的最大树高、最大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等群落结构指标均呈单峰分布格局。3)随着海拔的升高。木本和草本的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下降;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上升呈明显下降格局。4)木本层和灌木层的β多样性(Cody指数)随海拔升高,总体呈减小趋势,而草本层β多样性显示出单峰分布的垂直格局。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探讨区域尺度物种丰富度与地形的关系,利用湖南省地方植物志资料和地形图,借助GIS软件等手段,在定量分析湖南省地形的海拔分异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南省种子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他们与地形复杂度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1) 随着海拔的升高,科、属、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也即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均在中海拔地区达到最高;(2) 随地形复杂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即中等复杂程度的地形,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和物种密度。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8年7月,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均匀度指数及生态优势度指数对该湿地内4个环境梯度带9类典型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夏季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6种,8纲28科29属,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及环节动物门;其生物量为节肢动物最高,软体动物次之,环节动物最低。随着河口滩涂湿地从水生生境过渡到旱生生境,大型底栖动物MargMef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均呈减小趋势,表现为潮间淤泥海滩最高,芦苇(Phragmites arustralis)湿地次之,海防林带最小。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45~1.00,表现为芦苇湿地最高,潮间淤泥海滩次之,海防林带最低。生态优势度表现为海防林带最高,盐碱滩涂次之,而水生生境的潮间淤泥海滩与芦苇湿地最低。  相似文献   

13.
天然喀斯特森林可以承载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但相同气候带的天然喀斯特森林与非喀斯特森林的生物多样差异还很少被人们了解。我们以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ha样地和非喀斯特的猫儿山常绿阔叶林1ha样地的所有胸高直径dbh≥1cm木本植物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广西中亚热带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两类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喀斯特森林的物种丰富度(120种)高于非喀斯特森林(116种),喀斯特森林的科、属多样性(44科,89属)高于非喀斯特森林(40科,75属)。种面积曲线的z值的变化表明,小尺度时(4000 m2),木论样地的物种累积速率低于猫儿山样地,而尺度较大时,木论样地的物种累积速率要高于猫儿山样地。喀斯特森林的物种多度(5098)大于非喀斯特森林(4457),稀有种的比例也是喀斯特森林(20%)高于非喀斯特森林(10.3%),但喀斯特森林的胸高断面积(18.47 m2)明显小于非喀斯特森林(30.74 m2)。两种森林的径级结构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两种森林中重要值排前10的优势科和属完全不同,重要值排前20的优势种也完全不同。以上结果表明,广西中亚热带森林可以承载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且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异程度较高,物种组成与非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研究结果暗示我们,进行喀斯特植被恢复时,需要特别注意物种的筛选,应该参照当地天然林的物种组成,尽量选择优良的乡土适生植物。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鸟岛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资料,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青海湖鸟岛沙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用相关分析研究了多样性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鸟岛7个主要沙地群落间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很大,分布于固定沙丘上的赖草、甘青铁线莲等群落均具有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而西伯利亚蓼、藏虫实等分布在流动沙丘上的群落则最小,但均匀度指数最高。②从流动沙丘到固定沙丘阶段的变化过程中,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均匀度指数则呈相反趋势,半固定沙丘是这一变化的重要转折点。③物种在各沙地类型中出现频率的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特有种多样性指数在固定沙丘中最高,占主导地位,而在流动沙丘阶段,普通种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④植物生活型上各沙丘类型上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以多年生草本为最高,其次为一年生草本,而且从流动沙丘至固定沙丘阶段呈递增变化。⑤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重庆开县汉丰湖岸带植被样方调查,研究初冬三峡水库高水位蓄水后该区域的植物群落构成与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为库区湿地公园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简化重要值取代传统方法,在调查时记录植物的盖度和高度,通过植物所占的体积来计算该物种的重要值。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共有维管植物41种,分别隶属于22科39属,其中,以菊科(Ast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种数最多,优势科、1属1种现象明显;植被生活型组成多样,175 m水位线以下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而其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并出现经济树种与园林绿化树种;植物分布区系共12种,类型多样,热带分布物种占属总数的47.5%,具有显著优势,其次是温带分布物种占32.5%,说明该区植物区系具有从暖温带向热带过渡的亚热带地带性特点;随着距湖岸线距离的增加,群落优势种从湿生过渡到中生,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汉丰湖岸带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在距湖岸线距离梯度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都是在最高水位线175 m之后达到峰值。水文机制是干扰该区域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建议在进行湖岸带生态恢复时,应根据不同高程的水文条件选择具有相应生活史特征的植物。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野外植物调查的分析数据,对流沙河流域干旱河谷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植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方中分布的植物共33科57属60种。禾本科(Gramlne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ogetle)、豆科(Legumlnosae)、漆树科(anaeardiaceae)、松科(Pinaceae)、十字花科(cn伽)、桑科(Moraceae)以及马桑科(Corlarlaceae)等9科植物共34种,占所有样方物种数的56.67%,其中早生植物占79.41%,体现了干旱河谷植被的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之间的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但呈现对照(无明显退化)〉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的趋势;而生物量和盖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均值均以对照最高,重度退化下最低。人为干扰和海拔通过人为活动强度或气候差异影响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的物种丰富度、生物量以及盖度。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中下游水分干扰对胡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分干扰对胡杨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塔里木河(简称塔河)中下游胡杨林群落物种的实测数据为基础,选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塔河中下游输水干扰后的样地和对照样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胡杨群落共包括14科、27属、27种,其中对照样地内植物物种数为11种,生态输水干扰的样地内植物物种数增长15种,总共26种;(2)对照样地和输水干扰样地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不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相反,自中游到下游,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差异,表明胡杨林物种在输水干扰后发生变化;(3)群落相似性比较表明,对照样地内胡杨群落相似性为中、下游临界点下游中游,对照样地与输水干扰样地相比,群落相似性结果相反。综上分析,认为水分干扰是影响塔河中下游胡杨群落物种多样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浙江省山区沼泽中植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影响因素,在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上水湖上游的沼泽中,设置了7处调查样地;于2021年5月和7月,在各调查样地,开展了野外植物调查,研究不同季节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分布和α多样性;采用双向聚类分析、网络连接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分析物种间的关联、植物群落的时空差异及其环境解释率。研究结果表明,在7处调查样地的样方中,共记录20科31属35种野生维管植物,其中,莎草科(Cyp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物种占优势,单属单种科所占比例(40%)较大;5月与7月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都无显著差异;可以将35种植物划归为萱草群丛(Ass. Hemerocallis fulva)、星花灯芯草+柳叶箬群丛(Ass. Juncus diastrophanthus+Isachne globosa)、三花悬钩子-紫萁+谷精草群丛(Ass. Rubus trianthus-Osmunda japonica+Eriocaulon buergeria...  相似文献   

19.
范泽孟  黄言  岳天祥 《地理学报》2018,73(1):164-176
如何充分利用离散的观测数据,通过对维管植物物种分布丰富度及其与生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理的定量分析,实现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情景模拟,是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前沿和核心内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在实现青藏高原3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物种数量收集和边界数据矢量化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维管植物物种数量与土地覆盖类型、环境因子和景观生态指数等三大类生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定量计算和对比分析,筛选和确定最佳相关分析方程,进而构建青藏高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模拟分析模型。该模型中,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复相关系数为0.94,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维管植物物种的平均丰富度为496.79种/100 km2,其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趋势;另外,除柴达木盆地荒漠区域以外,维管植物物种的空间分布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基于CMIP5 RCP 2.6、RCP 4.5和RCP 8.5三种气候情景模拟获得的青藏高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未来情景结果显示,在T0-T4(2010-2100)时段内,青藏高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整体将呈减少趋势。RCP 8.5情景下青藏高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幅度最大,而RCP 2.6情景下的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幅度最小。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能够对青藏高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未来情景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综合评估和情景模拟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高寒沼泽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和预警区,了解高寒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揭示其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以及高寒沼泽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位和草丘微地貌对巴音布鲁克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现在样地内的湿地植物共39种,隶属于19科22属;地表水水位直接影响沼泽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随着地表积水的增加,沼泽植物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二者显著负相关(n=11,R2=0.77,p0.001);随着水位的变化,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无积水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依次增加。水位与草丘盖度显著负相关(n=11,R2=0.63,p0.001),随着水位的升高,草丘盖度逐渐减小;草丘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丘间(p0.001),与丘间相比,草丘增加了45%的物种数,物种丰富度与草丘盖度显著正相关(n=11,R2=0.79,p0.001),草丘盖度越高,沼泽物种越丰富。草丘微地貌主要通过增加表面积和生境异质性来促进沼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