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丽梅 《东北测绘》2014,(2):106-109
阐述了应用高分辨率卫星WorldView-2获取的地球表面沈阳市域影像数据制作沈阳市正射遥感影像图的工艺,并介绍了VirtuoZo NT(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及ENVI(遥感地物定量化工具)、EPT(易拼图)在制作正射影像图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大比例尺正射影像纠正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纠正后的影像出现变形,本文就这一问题详细介绍几种处理影像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在工作实践中利用WorldView-2卫星影像制作正射影像的基本工艺流程,着重分析卫片的融合、校正、影像镶嵌等处理环节中的方法,坐标的建立及转换,数据格式的转换等,以及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在各个环节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常用的几种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国产软件的特点,结合生产分析,指出了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技术核心,也指出了生产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期对解决DOM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毛病”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5.
以ERDAS软件平台为基础,以SPOT 5影像为例,阐明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过程和影像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卫星遥感数字正射影像(RSDOM)进行数字线划地图(DLG)更新中,多源遥感影像经几何纠正、融合后存在局部变形,严重影响着后序的更新。结合生产实践,本文提出一些解决局部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技术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平 《测绘通报》2003,(10):28-30
介绍数字正射影像的基本原理、影像镶嵌及其关键技术,以福州市淮安测区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为例阐述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过程,并探讨了实际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射影像图,以其直观准确地反应地形地貌、制作周期短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空间地理信息建设中.正射影像图是按照地理坐标生成的具有严格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数字地图,也是4D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浅谈利用Virtuoz0 3.7.5代替以前Virtuoz0 3.24-Virtuoz0 3.5等低版本方便快捷地进行影像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制作数字正射影像的方法,并着重指出了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为广大测绘工作者制作数字正射影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Landsat7的ETM 数据制作南极中山站至DomeA地区的正射卫星影像,具体描述了影像制作的流程,并对南极特殊地理位置及环境下制作正射影像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山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变更方法研究项目为依托,通过对TM、ETM+、SPOT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方法,位置信息提取方法比较分析,相应精度谱的GPS测量作业模式的试验分析,研究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变更的方法。总结出基于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变更的方法、路线、关键技术以及各环节的具体实现过程,同时采用多元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配准、镶嵌、小波融合、差值比较提取变化图斑信息的经济有效新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现势性好,作业效率高,避免了人为干扰,数据可靠、准确、精度高,对即将要在全国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更新调查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荣涛  詹莉  朱嘉伟 《测绘科学》2006,31(5):129-130,109
新一轮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即将开始,SPOT-5遥感数据易获取、价格适宜,但是对其几何精度能否满足1∶1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求存在争议。本文从遥感混合像元成像原理及随机误差的概率分布规律等方面定量分析了SPOT-5遥感数据的误差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SPOT-5遥感数据可解译识别宽度≥0.75m的线状地物,面积≥0.0225ha(公顷)的面状地物,面积≥0.75ha的图斑解译量算面积误差<5%,其几何精度能满足1∶1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求。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map urban expansion in Hong Kong from 1979 to 1987 with a Landsat MSS and a SPOT HRV data. The data were radiometrically calibrated and geometrically registered. Three change detection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First, image overlay was used to enhance change areas visually. Second, a standardize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yield minor components which were change related vectors. A thresholding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separate the areas of changes from those of no-change. A binary change mask was created. Third, a post-classification comparison was merged with the change mask to identify the nature of specific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Major land development in the city can be easily detected and mapped with these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参考国家地理基础数据采集要求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土地调查基础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外业数据采集方法和技巧。作者采用全站仪和GPS研究解决大范围无国家控制点时对地物补测问题,力求弥补传统补测地物方法的不足、完善评价体系。文章最后提出一套包含数据外业采集、内业处理、成果质量控制的比较完整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项目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邵飞  刘峰  张继贤  朱鲁  刘召勤 《测绘科学》2006,31(2):122-124
随着国土大面积调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和城镇土地管理工作的日趋细化,大量遥感影像、各种野外调绘数据和不同比例尺图件资料急剧增加。面对如此数量巨大、来源多样、变更频繁的信息,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的需要。将生产过程和建库入库过程相对接,直接基于空间数据库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建库,这是发展的必然。本文以苏州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系统的研发为实例,针对生产建库一体化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全过程,并对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GPS天线相位模型变化对高精度GPS测量解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天线存在相位中心偏差,在高精度测量中必须对其进行补偿改正。本文针对GPS天线的两种改正模型:相对改正模型和绝对改正模型,在讨论了它们所具有的相同改正办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在测定方法上存在区别,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别研究了这两种模型对GPS测量解算精度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吴宝佑  张山山  姚封 《测绘科学》2011,36(3):222-225
本文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例,根据国家标准GML 3.2规范,提出了基于GML的土地利用数据模型;针对传统的符合W3C标准的XML查询语言XQuery不能进行空间查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Saxon开源版本的XQuery引擎基础上扩展空间函数功能进而对GML数据进行空间查询的方法,并探讨了基于GML和XQ...  相似文献   

18.
DEM技术在土地利用可视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EM、坡度及土地利用等地理信息的叠加,形象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坡度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情况,并且利用DEM的三维仿真模拟技术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三维可视化,从而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与评价、决策与支持提供了技术保证,以便指导退耕还林、还牧、林果业的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基于位置和基于对象的空间数据表达方法的特点,顾及与空间相关的属性与地理实体空间特征之间的相依关系,将“地理事件”引入模型,提出一种顾及“隐含”地理事件和“显式”地理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GESTDM模型).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同时提供基于位置、基于对象和基于时间的时空表达和查询功能.将该模型应用于土地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PDA/RS/GIS/GPS RTK集成技术在第二次土地大调查中的应用的技术流程和集成系统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PDA/RS/GIS/GPS RTK土地调查系统分为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即掌上电脑部分PDA-GIS)和内业数据处理系统(即台式机部分PC-GIS)两部分,本文主要对这两部分进行了结构和功能设计。将该技术应用于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有效地减少了调查工作量,相应缩短了调查周期,在提高调查精度和丰富调查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及时全面地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