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羌塘盆地中生代古油藏油源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羌塘盆地中生界共242个露头烃源岩样品以及6个油苗样品进行了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模式,多环芳烃系列相对含量组成,甾烷组成,甾、萜系列相对含量等多项测试对比研究。岩样分布于侏罗系索瓦组、夏里组、布曲组、色哇组、曲色组以及上三叠统肖查卡组这六套主要烃源岩层系,油样分布于雪山组、索瓦组、夏里组以及布曲组。布曲组烃源岩是多个不同地层古油藏的主要贡献者,是羌塘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之一;雪山组古油藏很可能另有主力油源层,它与所述的六套烃源岩均无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盆1井西凹陷下凹勘探,利用重点风险探井烃源岩样品分析测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石西地区深层石炭系油藏油源开展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1)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为一套富含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28规则甾烷、轻干酪根C同位素,在咸化还原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2)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为一套富含五环萜烷、C24四环萜烷、Ts,在半咸水、半氧化环境形成的烃源岩;(3)石西地区石炭系原油为高熟轻质油,富含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28、C29规则甾烷, C24四环萜烷含量较低,全油C同位素轻,来自风城组烃源岩;(4)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深埋烃源岩生成原油沿断裂、不整合向石炭系风化壳运移至石炭系成藏。根据油源研究结果推测,盆1井西凹陷可能发育风城组规模烃源岩,凹陷区内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苏北盆地东台拗陷下第三系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苏北盆地东台拗陷下第三系原油和生油岩,包括生物标志物分布,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和生油岩干酪根类型.油样分成四种类型.生物标志物参数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可以有效地判别原油的成熟度。油源对比表明,阜宁组四段和二段的暗色泥岩是主要构生油岩。本文讨论了低成熟生油岩及其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高青油田孔店组火山岩储集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毛振强  陈凤莲 《矿物岩石》2005,25(1):104-108
应用油藏描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发现高青油田火山岩分为4期喷发,每期均可见气孔玄武岩分布岩层的中上部,致密玄武岩分布于岩层下部。其储集空间中孔隙以气孔、溶孔、长石晶内溶孔为主,裂缝则主要是玄武岩发育的柱状节理与晚期构造缝。储层的发育受岩相、裂缝的发育及不整合面的影响,油气主要沿大断裂两侧及不整合面附近富集,为岩性油藏和裂缝性油藏为主的复合性油藏。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断溶体油藏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大型溶洞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和流动通道。在对断溶体油藏钻井时常发生泥浆漏失和井眼垮塌,难以进行常规测井测量,因而无法进行储层评价,甚至无法确定油层位置(即油源深度)。温度测井不受井眼条件的影响,可以测量关井时的静温和生产时的流温曲线,人们试图通过流静温度差异来推测油源的深度。本文依据断溶体油藏的形态特征和尺寸参数,构建多种井筒、地层与缝洞的物理模型,建立受流体流动影响的温度场,通过数值方法耦合温度场和流动场,模拟不同断溶体油藏石油生产时,井筒温度分布的变化。进而通过流温和静温的关系推测断溶体油藏油源位置,为断溶体油藏进一步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长9原油及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对比分析,认为研究区存在长7、长9两套有效烃源岩。长7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长9烃源岩的有机类型为Ⅱ1~Ⅱ2型。长7、长9烃源岩中Ts相对含量高于Tm,均达到成熟阶段。长7烃源岩五环三萜烷中C30藿烷丰度相对高于C29藿烷丰度,C30RH/C29Ts2,长7形成于还原环境;长9烃源岩中C30藿烷丰度与C29藿烷丰度基本相似,C30RH/C29Ts2,表明长9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长6原油饱/芳比值较低,长8原油饱/芳比值较高,说明长6原油和长8原油不同源。长7烃源岩与长9烃源岩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上有明显区别。规则甾烷C27-C28-C29αααR指纹分布样式上,长7呈现"L"型,长9呈现偏"V"型与反"L"型,长8原油呈现偏"V"型分布。研究区长8原油主要来源于长9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析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的成因与成藏机理,采用地球化学途径对岩性油气藏最为发育的牛庄洼陷的原油、不同层位烃源岩进行了详细的烃类化学成分分析与精细油源对比研究.牛庄洼陷以沙三中为主的岩性(含透镜体)及其相关油气藏原油普遍具有低Pr/Ph值(<1)、相对较高的甾烷、伽玛蜡烷丰度等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特征,与沙三中烃源岩(Pr/Ph>1)无相关性,与沙三下亚段烃源岩(Pr/Ph>1、伽玛蜡烷含量低)也有明显的非相似性.沙三中亚段的岩性及其相关油气藏油气并非以沙三中为主力烃源岩,而是表现出沙三下特别是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某些特性,暗示以往所确认的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极为发育的牛庄洼陷油气成因复杂,油气成藏模式很难用传统的“自生自储”来描述.沙三中岩性油气藏中混合了相隔数百米的沙四段成因油气指示隐蔽油气运移通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张景廉  朱炳泉 《地学前缘》2000,7(2):345-351
对辽河油田源油、有机质的Pb,Sr,Nd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原油、有机质的Pb,Sr,Nd同位素资料的分析表明:在辽河油田,仅有极少部分原油与老乡经三系有机质热解有关,大部部分原油为地幔流体与古生界、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壳-幔相互作用而生成,另一大部分则为地幔流体的CO,CO2与H2的费托合成反应生成。油源对比表明:老第三纪以下的古生代前陆盆地有更大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MCI)是应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研究烃类包裹体成分的一种方法。它与常规技术相比具有三个显著优点:可以分析包裹体内烃类组成,达到分子级水平;使用化学试剂氧化处理包裹体表面污染物,避免高温操作影响流体包裹体烃类组成;空白实验贯穿全过程以确保包裹体的清洁性。该技术能够成功解决源岩、成熟度、油气充注期次及油气二次蚀变等问题。选取塔中47井石炭系和志留系的两块样品进行了MCI分析,取得正构烷烃、萜烷、甾烷等分布参数。结果显示,塔中47油藏中石炭系与志留系原油属同源;与油砂抽提物相比,包裹体烃类的成熟度较低;志留系油砂与包裹体烃类有不同的母源;志留系中至少存在两期油气充注,其晚期充注的油气有轻微水洗或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南阳和辽河特高含蜡盆地原油中生物标记烃类和油源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原油中生物标志物的分布,查明了大民屯都是同源成熟油,而南阳则有低成熟油存在,后者可能生于门限深度附近,且未被源岩进一步降解产物昕稀释;基于南阳不同成熟度原油的油源对比效果指出,利用甾烷系列的综台指纹较萜烷更佳。作者认为南阳三种原油成熟度低于相应源岩,可能是由于源岩与储层在块断中的差异沉降,从而引起差异熟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沈杨  杨春红  史军超 《新疆地质》2003,21(2):233-236
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三维地震资料与层系对比技术,重建地质模型,解决了储层发育与构造间的矛盾利用动态分析法、油藏数值模拟法、地质综合分析法,研究了油藏水淹规律、剩余油分布,为特高含水期的老油田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元  尹航  陈纯芳  尹伟 《沉积学报》2015,33(2):416-42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中生界原油系统地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原油的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源。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油田中生界各油层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反映了这些油层组原油来自相同的油源。油源母质为混合型,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对烃类生成均有贡献,且以陆源高等植物贡献较大。原油形成于还原-弱还原条件下的淡水或微咸水湖泊沉积环境。原油的成熟度一致,均为成熟原油。原油主要来源于该区延长组长7底部的油页岩。  相似文献   

15.
万中华  李素梅 《现代地质》2011,25(3):599-607
南堡油田是渤海湾盆地近年发现的油气储量可观的新油田,为揭示该油田原油特征与成因,对43个原油样品、31块泥岩样品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与油源对比。依据特征生物标志物、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将南堡油田原油分为3种类型:Ⅰ类,南堡1、2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Ⅱ类,南堡3、4、5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Ⅲ类,南堡凹陷已发现奥陶系潜山原油。Ⅰ类原油以较低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较高的甾烷/藿烷、4-甲基甾烷/C29规则甾烷、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及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相对偏重等特征区别于Ⅱ类原油;Ⅲ类原油以较高成熟度、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总体偏重等特征不同于Ⅰ、Ⅱ类原油。油源对比结果表明,Ⅰ类原油为沙二+三段、东三段—沙一段烃源岩的混合贡献,Ⅱ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东三段—沙一段烃源岩,Ⅲ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二+三段烃源岩。首次明确提出南堡1、2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主要为沙二+三段烃源岩的成烃贡献,沙二+三段烃源岩为南堡油田主力烃源岩之一,这对南堡油田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方向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王北洼陷精细油源对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芳烃、碳同位素和轻烃等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多种方法相结合,详细对大王北洼陷3个油田原油进行了油油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王北洼陷原油具有4种成因类型,分别为来源于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的“沙三型原油”、“沙四型原油”、“沙一型原油”和来源于2套或3套烃源岩的“混合型原油”。“沙三型原油”分布于大王北油田和大65油田,而其它类型原油在英雄滩油田均有分布,并且以受沙三段烃源岩影响的“混合型”为主。沙三段烃源岩是大王北洼陷的主力烃源岩,主力油层内的石油主要是由该层烃源岩贡献的。不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埋藏生烃演化历史和圈闭的发育历史共同影响了原油类型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18.
柯克亚原油中含γ-羽扇烷,没有C_(30,24)-丙基胆甾烷,灰份的钒/镍比值低,因而被推断为陆相原油,可能来自中下侏罗统地层。 沙参二井原油中不含γ-羽扇烷,但含有C_(30,24)-丙基胆甾烷,碳同位素值偏低,灰份中的钒/镍比值高,因而被推断为海相原油,它可能来自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碳同位素与色谱质谱分析,探讨了渤海海域中西部地区气藏伴生油的碳同位素与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依据4-甲基甾烷和伽马蜡烷含量,将气藏伴生油分为3类,再结合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气藏伴生油进行了油源研究。研究表明,气藏伴生油多数属于高蜡油,补身烷分布一致,三环萜烷丰度较低,甾烷组成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但伽马蜡烷、4-甲基甾烷分布有差异。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气藏伴生油主要来源于沙河街组烃源岩,东下段烃源岩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与源岩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塔河油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大的油气田,但是原油的油源目前仍然是一个有争异的问题。对塔河油田原油和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原油和烃源岩中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甾烷和萜烷组成及分布特征,显示了塔河油田原油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这与塔河油田长期成藏和多期成藏,从而允许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持续供油的地质事实相符合。研究认为,塔河油田原油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中一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的差异,可能与它们起源于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有关,这一点应在研究具有高演化有机质特征的油源对比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