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雪暴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整理出1961-1999年新疆42个气象观测站的雪暴天气现象资料,统计出新疆雪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雪暴主要出现在除准噶尔盆地之外的北疆地区及南疆的帕米尔高原上,盆地,平原地区几乎没有雪暴发生。(2)新疆雪暴集中出现在60年代和70年代,1984年后在波动中逐年减少。新疆雪暴集中出现在10-4月,在11月,1月或4月最多。新疆全天都可能有雪暴发生,雪暴出现的时段相对集中在午后,夜晚发生的较少。新疆雪暴持续时间绝大多数在2.5h之内。  相似文献   

2.
吹雪与雪暴的区别及雪暴标准的讨论阎海涛(泰安市气象局,271000)1前言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天气现象吹雪和雪暴的定义、特征已描述的比较清楚了,但在平时的业务学习和基础知识考核中,常有一生同志将两者的判别标准理解错,若是在实际观测工作中也将两...  相似文献   

3.
孙蕾 《贵州气象》2011,35(5):20-22
该文对1957-2009年阿拉山口地区的雪暴天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53a阿拉山口雪暴天气主要发生在11一次年3月,其中1月发生雪暴日数最多,其次是2月和12月;阿拉山口雪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降幅-0.7d/10a(通过显著性0.001检验);阿拉山口的雪暴天气全天都有可能发生,持续最长时间达12.5h;发生雪暴天气主要由强冷空气入侵造成,西北大风(极大风速在9~10级以上)、降雪量或积雪较厚是形成雪暴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文章统计新巴尔虎右旗1961—2010年的吹雪和雪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与吹雪和雪暴发生有关的气象因素和发生这种天气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吹雪和雪暴的发生与风速、气温和雪面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在同样的气温和雪面状态下吹雪雪暴发生概率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气温的上升发生吹雪雪暴所需的临界风速越大。吹雪和雪暴发生的环流天气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高空冷涡底部型和高空低槽型。成因机制方面主要分析了高低空急流和散度。  相似文献   

5.
雾、露、霜、冰针、雾凇、吹雪、雪暴都不是降水天气现象,但它们的出现,会对降水和蒸发产生一定的影响,尤以吹雪和雪暴为甚.当然,除了吹雪和雪暴外,如它们单独出现,不管其量多少,都按对降水和蒸发无影响来处理,换句话说,可以无视它们量的存在.但吹雪和雪暴的情形就不同了,处理得不适当,就可能影响降水和蒸发量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对称不稳定在实际大气中的存在和特征,总结了不对称不稳定理论在锋面降水带、雪暴、雷暴、飑线和爆发性气旋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且指出对称不稳定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四川省1981—2013年雾、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扬沙和浮尘9种视程障碍天气现象资料,对其发生日数、发生概率和分布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各天气现象发生日数排序为:轻雾>雾>浮尘>霾>烟幕>扬沙>沙尘暴>吹雪>雪暴。(2)轻雾和雾年发生日数为分别为176d/a和29d/a,日发生概率分别为48%和8%,远高出其他天气现象。(3)季节变化方面,雾和轻雾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霾、吹雪和雪暴集中出现在冬季;浮尘发生春季;扬沙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而沙尘暴、烟幕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4)变化趋势上轻雾基本保持平稳;烟幕呈增加趋势;而雾、霾、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呈下降趋势。(5)大气层结稳定、水汽充足、风速较小、人口集中和排放量较大,易于盆地雾、轻雾、霾和烟幕的形成;不合理利用水和土地资源,北方地区沙尘天气随冷空气南下,是沙尘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吹雪和雪暴均发生在冬季降雪量大且风速较大的川西高原。  相似文献   

8.
程也 《气象科技》2006,34(3):325-325
是否觉得最近100年中的灾害性天气事件发生较前几个世纪要频繁?按照美国气象学会杂志2006年2月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的文章,事实确实如此。该文作者芬兰技术研究中心(Technical Research Centre of Finland)的Lasse Makkonen指出,诸如飓风、洪涝、地震、雪暴之类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实际上比统计数字所显示的更为频繁。  相似文献   

9.
大雾时云的观测记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因雪暴。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无法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因吹雪、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三状。虽有吹雪、雾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天气局宣布,其制作15天天气预报的天气与气候模式有重大改进。2005年9月,美国国家天气局环境模拟中心开始提供更精细的大气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预报员提高预报准确度。随后,美国国家天气局对其全球预报系统(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进行了升级,该系统是其用来预报全球天气形势的主要模式。美国国家天气局的各种天气预报均使用该模式,例如飓风预报、暴雨预报、干旱预报、雪暴预报、冰况预报以及航空预报。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四川省145个气象台站1981~2013年连续人工观测资料,对34种天气现象发生日数和概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除极光外,四川省共观测到33种天气现象,露和轻雾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40%;雨和阵雨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20%;结冰、霜和雷暴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10%。露、霜、结冰、雷暴、闪电、大风、积雪、雨、阵雨、雨夹雪、雪11种天气全省各站均有发生,而雨凇、雪暴、吹雪、龙卷仅在个别站点发生。液态降水、雾、轻雾、霾、浮尘、烟幕、露均是盆地内多于高原,而混合降水、固态降水、扬沙、沙尘暴、吹雪、雪暴、雷暴、霜、大风、结冰、积雪、冰针、龙卷、尘卷风则是川西高原多于盆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1-2002年闹海地区"闹海风"实况资料、环流背景和产生的基本天气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闹海风"是一种回流性偏东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天气,每年在8.5d左右波动,与冷暖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T213数值产品的释用为"闹海风"天气的预报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3.
对2006年3月26—27日发生在锡林郭勒盟大部地区的特强沙尘暴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发现:本次过程受蒙古副气旋的影响,特强沙尘暴出现在气旋中心轴线附近和轴线偏南的地区;26日夜间蒙古副气旋东移受北路冷空气补充后,进一步发展在东北形成冷涡,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区出现明显的降雪;乌拉盖开发区出现大雪,东乌珠穆沁旗出现雪暴。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2月7日,一场被称为“白毛风”的强暴风雪横扫阿勒泰地区.雪暴之强,来势之猛,为本地25年来所罕见,严重危及到畜牧业生产和人们正常活动. 一、天气实况概述这是一次突发式伴有暴风雪的寒潮天气过程.天气表现剧烈,持续时间较短. 12月7日上午全地区自西向东开始降雪,雪强多变,河谷及沿阿尔泰山一带3小时雪量达5mm以上,位于西部边境的185团  相似文献   

15.
赵彩 《贵州气象》2012,36(6):1-4
该文简要地介绍了贵州省气候中心近期主持完成的一项关于青藏高原东部暴雨强降水成因及特征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使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暴雨的标准、暴雨的水汽通道、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暴雨的小范围、短历时特征、暴雨的高效率特征、夜雨特征、暴雨强降水的巨大地形差异、青藏高原特有的雪暴强降水特征、暴雨面雨量的计算、最大可能降水量的估算、暴雨过程的地面径流特征、青藏高原东部的水平衡特征等课题,填补了青藏高原暴雨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张雪芬  杜波  汤志亚  李涛  李肖霞 《气象》2013,39(11):1452-1460
利用全国576个台站1961—2010年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对34种天气现象年平均发生频率、昼夜分布特征、代表性天气现象和区域代表站天气现象的发生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雨、露、结冰、阵雨、轻雾、霜、雷暴天气现象的年平均发生频率较高,极光、龙卷、雪暴等天气现象的年平均发生频率极低。近年来,雾的发生呈缓慢下降趋势,轻雾呈缓慢上升趋势,霾在2000年后快速发展,且发生地点逐步扩大。天气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各地多发天气现象的前20种基本相似,仅发生频率排序不同。  相似文献   

17.
人为造成小型蒸发量增大的原因主要是: ①用量杯量取蒸发原量和(或)蒸发余量时,量杯内的水未倒净;②雨量筒外侧的霜、雨淞等附着物在称量降水时未清除。③当吹雪或雪暴与降水交替出现时,未量取它们的非降水量,从而使非降水量混入降水量中而被作为降水看待;④20时前后有较强降水时,未补测降水量或虽补测了但处理不当。前3种原因,只要平时加以注意,问题不大。需要注意的是第4种原因,本文着重  相似文献   

18.
吹雪和风沙能共存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家合 《气象》1975,1(7):8-8
吹雪类和风沙类的天气现象能否同时存在并相互转变呢?我们经过多次细心观察和学习有关规定,认为它们是完全可以相互转变和同时存在的。当然,碰到这样的情况,应该谨慎、确切地判断和记录。 比如,先降雪而形成积雪,而后有雪暴或吹雪。再后来由于积雪被风吹得一片片露出地面,地上的尘土和沙粒明显地被风吹起来。天色发黄,风吹起来的飘浮物和散落物中,有大量雪片,同时又夹有大量沙尘。这时就可以同时存在这两类现象中的各一种。如  相似文献   

19.
杨克明  范永祥 《气象》1981,7(1):46-48
去年10月,秋高气爽黯然失色,北方雨雪偏多,东北雪暴成灾,“霜降”显露初冬气息,寒流遍及大江南北,气温骤降,东南海区台风活动频繁。 概况 上半月,冷空气势力较弱,影响偏北,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中、下旬受两次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下旬平均气温普遍偏低1—2℃,东北、华北北部和东部偏低3—5℃,局地达6℃。北京、天津、沈阳、丹东等地出现近三十年来同期最低值(图1)。月内,初霜冻线已南移到青岛、临沂、南阳、安康、武都到雅安一线。  相似文献   

20.
1国际防灾减灾面临的一些问题众所周知,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因素。联合国曾经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热带气旋、地震、洪涝、雷暴与龙卷、雪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风暴潮与海啸、热浪、雪崩),其中大部分是气象灾害引起的。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由气象现象引起的灾害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每年由气象现象引起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500亿美元,1965年以来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达20亿人口,有300万人失去了生命。当今世界,经济的发达与社会的发展,使得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