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96.7”新疆特大暴雨过程中T63数值预报模式的高度场,气压场,涡度场,散度场,垂直运动场,相对湿度场,降水量等部分产品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1996年7月13 ̄17日的连续暴雨过程,武汉中心气象台作出了十分准确的预报,并开展了积极主动的服务,减轻了灾害损失,获得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表彰。从数值预报方法及产品的动力统计释用和经验预报集成等方面反映了近年来暴雨预报技术的进步并阐述了开展汛期决策气象服务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研究“96.7”暴雨洪水预报服务工作基础上,从减灾学角度,提出加强跨世纪洪旱减灾非工程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96.7”新疆特大暴雨的水汽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讨论了“96.7”新疆特大暴雨过程中,水汽的源地,水汽输送机制以及水汽的辐合机制。提出了新疆大暴雨过程中的“水汽次源地”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对“96.7.3”暴雨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北槽南涡系统影响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北抬、充沛的水汽条件,西南急流的引导和低空强烈的辐合上升是产生强降水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96.7”新疆大暴雨过程中19~21日中天山,北疆东部暴雨过程的大气的三维结构,即表现为三支气流作用,以及它们对上升运动,水汽输送的贡献,并引用Q矢量散度的概念来暴雨过程中上升运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吴娟  李忠铁 《四川气象》1995,15(3):36-37
成都地区7月份“冷锋低值型”暴雨预报方法吴娟,李忠铁(成都市气象局邮码610041)1前言暴雨是成都地区汛期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本文主要讨论成都地区历年7月份较为常见的“冷锋低值型”暴雨天气过程中,各层系统的配置及预报因子的选取和方程的建立。经199...  相似文献   

8.
“96.7”桂北大暴雨具有雨势猛、强度大、雨区集中、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天气分析发现其产生原因有:稳定少变的西风槽是该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而由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和高原高脊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强的偏南急流不断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是这次暴雨得以加强和维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临汾地区“94.7.7”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王巧霞(临汾地区气象局041000)1994年7月7~8日,山西省中南部地区普遍降水。暴雨区主要集中在晋中、临汾、运城。我区有8个站达大雨以上,其中:临汾为70.5mm、乡宁为72.9mm达暴雨。降水量分布...  相似文献   

10.
郑家骅 《四川气象》1996,16(4):58-61
针对四川暴雨频发,灾重的特点和防汛气象服务准确及时,全程系列的要求,设计四川省暴雨预报警报服务系统,要在暴雨探测,通信、预报,综合信息,灾害评估和防灾对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省级信息发布中心和决策服务政府专线,充分发挥中期预警,短期消息、临近警报,应急体制“四度设防”的功能效应急体制加强主体作用,完善联防机制,健全组织结构,提高运行效果,取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新的预报流程和预报技术路线为指导,使用省台指导预报和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通过专家系统、MOS、完全预报等预报方法,分别建立许昌市区域性暴雨预报诊断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VB6.0语言编程,建立许昌市区域性暴雨集成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2.
1993年“7.13”陇南大—暴雨成因1993年7月13-14日,陇南地区出现了大—暴雨,过程降水量均在40mm以上,其中礼县、徽县分别为81.2、80.5mm。这次大—暴雨持续时间长,雨势平缓,范围广。1  500hPa环流形势大—暴雨过程发生前,...  相似文献   

13.
李延香  徐传玉  滕俏斌 《气象》1997,23(11):22-26
华北地区区域性暴雨综合预报技术是以HLAFS数值降水预报产品为基础,以物理量诊断为主要依据,综合使用上卫星云图,常规气象资料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等众多信息逐步订正,以人机结合方式制作华北地区区域性暴雨预报的技术。实验表明,该技术对华北暴雨有较好的判断和预报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基本上模拟预报员的预报思维和业务流程制作暴雨预报1,系统分段执行,透明度大,便于改进,也有利于预报员了解暴发生发展的机理和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长江中游夏季持续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其主要影响系统。通过对“98.7”与“91.7”两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对比分析,提出了长江中游夏季特大暴雨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5.
“96·7”桂北致洪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才 《广西气象》1996,17(4):20-21
“96·7”桂北大暴雨具有雨势猛,强度大,雨区集中,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天气分析发现其产生原因有:稳定少变的西风槽是该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而由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和高原高脊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强的偏南急流不断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是这次暴雨得以加强和维持的重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用LASGREM降水预报制作黄河三花间面雨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LASGREM模式输出的降水预报格点数据和GrADS系统的气象专用函数,采用客观运行法,研制了黄河三花间面雨量短期预报方法。用该方法计算的“96”特大暴雨过程三花间区域面雨量与实况接近。  相似文献   

17.
对1991年7月4日至7日(“91.7”)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低涡切变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行星边界层参数化的中尺度数值模拟。控制模拟结果揭示“91.7”江淮暴雨过程与中尺度暴雨低涡的生成和发展以及特有的动力和热力结构密切相关;气旋性涡柱,强上升运动与深厚湿舌三位一体的共存结构是暴雨低涡持续发展并产生对流云系和持续暴雨的强耦合条件;西南低空急流的发展和维持,不仅是暴雨低涡形成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动  相似文献   

18.
新疆“96.7”特大暴雨水汽场特征综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新疆“96.7”特大暴雨水汽场的分析表明,低层阿拉伯海东岸,孟加拉湾北岸,中南半岛西部和南海北部是水汽源地,水汽按“接力”方式由源地输送到次源地四川盆地,巴尔喀什湖再进入新疆。高层水汽由源地青藏高原直接输送到新疆。中低层增湿占总增 80%,高层增湿占总增湿的20%。  相似文献   

19.
江玉华  申学勤 《四川气象》1995,15(4):8-11,36
对1982-1994年间出现的致暴雨,使用遥感探测资料(卫星、雷达)并行统计分析,归纳出致洪暴雨的短时预报指标、概念模式、统计预报方程。对1994年7月10-11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实例分析,介绍了近期的试报情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95年7月12-13日松花江流域暴雨的环流形势,气象要素场及波谱特征分析,提出了预报此类暴雨的着眼点和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