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8油层组泥岩样品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测试分析发现,长7、长8油层组泥岩REE富集,Eu总体上呈明显的负异常;REE分布模式图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曲线在La-Eu段表现为斜率较大的"右倾型",在Gd-Lu段表现为斜率较小的"平缓型"。结合Sr/Cu、Sr/Ba、V/(V+Ni)、Ceanom等特征参数的分析发现,长7、长8油层组泥岩形成于温湿、微咸水、还原水体的沉积环境。泥岩(La/Yb)N地化指标显示悬浮物颗粒总体表现为沉降缓慢,沉积速率低,由下至上泥岩悬浮物沉积速率表现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同时,δCe、δEu及La/Lb-∑REE判别图解,指示长7、长8油层组泥岩母岩以花岗岩为主,同时有少量碱性玄武岩的混入,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2.
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反映盆地沉积环境。为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时期古气候、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等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铜川延长组长7段的5个砂岩、8个页岩样品进行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长7段细粒沉积物Al2O3/SiO2值与K2O/Na2O值指示样品成分成熟度差别不大,黏土矿物含量较高。∑REE平均值为132.65×10-6,明显低于北美页岩平均稀土元素含量,也低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值;LREE分异程度较高,呈微弱的Eu正异常,无Ce异常。“C值”、Sr/Cu、Rb/Sr、Mg/Ca等指标显示延长组沉积期整体处于温暖潮湿的气候区。研究区样品富集微量元素U、Sc、Cs(平均20.11×10-6、9.66×10-6、6.08×10-6),结合V、δU、Th/U、V/Cr、V/Sc、V/(V+Ni)等指标分析,结果指示延长组沉积期以底层水体呈强分层的还原环境为主。Li、Sr、Ni、Sr/Ba、(MgO/Al2O3)×100等值显示沉积期水体总体为淡水-微咸水。  相似文献   

3.
准南阜康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暗色泥页岩厚度大、分布广,其沉积环境对评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以芦草沟组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分析,选用对沉积环境指示较敏感的代表性元素,分析其含量特征及比值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探讨芦草沟组沉积期湖盆的古盐度、古气候及氧化还原条件等沉积环境特征。通过Sr/Ba、B/Ga、B、Sr、Fe/Mn、Sr/Cu、U、Th/U和V/(V+Ni)等地化指标分析认为,阜康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暗色泥岩是高盐度、干热、缺氧环境下的产物。古盐度、古气候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趋势显示,准南阜康地区芦草沟组所代表的湖盆处于不断扩张的状态,具备良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甘泉地区原油、砂岩和烃源岩样品,分析了延长组长8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明确了原油成因和来源。研究表明:长8段原油为正常原油,具有低黏度、低初馏点、低凝点和低含硫量的特征;生物来源为混合型输入,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是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根据C30重排藿烷和二环倍半萜类分布特征可将原油分为Ⅰ类和Ⅱ类原油,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长81段,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长82段。长9段和长8段烃源岩具低C24TeT/C26TT、高-异常高C30重排藿烷含量、低8β(H)升补身烷和8β(H)补身烷含量的特征,长7段烃源岩与之相反。油源对比结果表明,Ⅰ类原油为长7烃源岩贡献,Ⅱ类原油为长8和长9段烃源岩贡献。甘泉地区主要发育长82油藏,其西部原油为长8和长9烃源岩贡献,而东部原油主要为长9烃源岩贡献,长7烃源岩次之。研究认识到长8和长9烃源岩的烃类贡献可能是促使长82段较长81段富集的重要因素,对下步勘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量、稀土元素和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对于揭示油页岩沉积环境、古气候等沉积成矿作用、预测油气、油页岩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油页岩获得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研究,油页岩微量元素与地壳平均值及其他地区油页岩相比,W、Mo、As、Sb、U等元素明显富集,Sc、Cr、Ni、Cl等元素明显亏损。油页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稀土元素较球粒陨石发生了明显分异,较北美页岩分异不明显。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_1型,以Ⅱ_1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达到最好级,成熟度为低成熟-成熟。通过对这些地球化学参数及特征的进一步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长7油页岩是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于陆相淡水深湖-半深湖还原环境中,这种沉积环境有利于油页岩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2本区不具备形成油气田的潜力,具备形成中-高品级的特大型油页岩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地学前缘》2016,(1):146-15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在研究区志丹-甘泉地区主要为一套深湖相暗色泥岩和页岩沉积,其TOC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Ro多在0.6%~1.2%,是该盆地已发现大量油藏的主要源岩。为了探讨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吸附特征,选取了研究区长7段16块泥页岩样品进行了等温吸附、总有机碳含量、X-衍射、热成熟度及液氮吸附等配套分析测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长7段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吸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泥页岩的兰氏体积为0.56~4.43m3/t,随着压力的增大,吸附能力迅速增加,当增至一定程度,达到饱和后,将不再增加;泥页岩的吸附能力与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比表面和孔体积具有正相关关系;与许多海相泥页岩相反,研究区陆相泥页岩的吸附能力与石英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这可能与石英来源不同有关,陆相泥页岩的石英为陆源碎屑成因;泥页岩的吸附能力与热成熟度在Ro0.9%左右时呈负相关,而后当Ro0.9%时呈正相关关系。综合评价认为,TOC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是影响泥页岩吸附能力最重要的因素,而比表面是最直接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宋健  赵省民  陈登超  邓坚  苗忠英  明承栋  陆程 《地质学报》2012,86(11):1773-1780
对泥岩微量元素系统分析表明,额济纳旗及邻区二叠纪整体为半咸水环境;纵向上,二叠纪水体盐度逐渐降低,海水逐渐淡化的过程与裂谷盆地演化消亡的过程同步;横向上,东部(雅干以东)古盐度明显高于西部(北山地区),这与区内水体东深西浅的沉积古地理格局有关,与古生物分布特征反映的古盐度一致。综合泥岩V/V+Ni、Ceanom分析,认为区内二叠纪整体为缺氧、还原环境,该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区内水体的还原性西强东弱,北强南弱,其特征控制着该区有机质的分布,这对进一步寻找潜在有利烃源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综合泥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分析表明,区内泥岩的原始物质应来自上地壳,其母岩可能为花岗岩和粘土岩的混合成因。  相似文献   

8.
泥岩中对沉积环境敏感的元素或元素比值可以定性或半定量地反映古沉积环境。研究通过川东北地区七里峡剖面须家河组12件泥岩样品的扫描电镜观察,主微量元素、X射线衍射的测试分析,开展了该区古气候、古环境及物源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七里峡剖面须家河组细粒泥岩样品中的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矿物为主(含量62%~88%),其次是绿泥石(3%~19%)、伊利石(3%~11%)、高岭石(1%~9%),Fe O/Mn O值为28. 08~104. 23,反映七里峡地区晚三叠世总体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其中须三、五段沉积期气候较为温湿,须一、二、四段沉积期气候略干热;较低的Li、Sr、Ni、Ga丰度及Sr/Ba值(0. 08~0. 24)揭示了须家河组泥岩沉积时水体盐度较低; V/(V+Ni)值(0.69~0.85)和Ceanom(0. 26~0. 30)等指示须家河组沉积时期为缺氧的还原环境,且须一段到须五段水体的还原性逐渐减弱;研究区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南秦岭、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地区类似,指示了区内早期物源主要来自南秦岭地区闪长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的混合,部分来自龙门山地区的花岗岩,晚期物质来源以米仓山-大巴山花岗岩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随着国外致密油、页岩油和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理论的引入,国内致密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以及地质理论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纪延长世长7期沉积的一套高丰度高效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为中生界油气资源的富集提供资源基础;同时,长7沉积期沉积的细粒沉积为致密油、页岩油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富集提供储集空间。晚三叠纪长7沉积期是鄂尔多斯湖盆发育的鼎盛期,半深湖—深湖相细粒沉积物发育,受"西陡东缓"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发育一套深湖相浊积岩及数层暗色泥岩。根据实测的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含量、有机元素和同位素等数据可知,该泥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指标显示,该段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成熟到成熟阶段。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陕北地区寻找新的油气勘探目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七五”及“八五”期间,一般认为寒武系—奥陶系暗色泥岩与碳酸盐岩均为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的重要烃源岩,特别是厚度巨大的 O_(2+3)暗色泥岩,一直被认为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有着与∈—O_1碳酸盐岩同等重要的贡献。新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新的认识。(1)塔北地区奥陶系,尤其是 O_(2+3)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普遍偏低,库尔勒鼻隆、草湖凹陷、轮南凸起、英买力地区等几乎塔北隆起全区以及相邻的孔雀河斜坡与满加尔凹陷  相似文献   

12.
镇北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含油气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镇北地区延长组地层层序进行划分.可将其划分成四个三级层序(S1,S2,S3,S4).每个层序又包括三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对含油气特征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层序控制了生储盖的组合;(2)层序控制着储层的展布和储集性能,综合反映延长组含油气特征.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填隙物含量高、孔隙狭小、物性差等特点,可动流体饱和度是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的关键参数。为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特征,利用核磁共振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T_2值对应不同种类的流体,低T2值对应微孔隙中黏土束缚流体,中T_2值对应小孔隙中毛细管束缚流体,而高T_2值对应大孔隙中的可动流体,T_2图谱可以反映样品中可动流体分布情况。研究区长7段致密砂岩可动流体T2图谱以单峰型和左峰高右峰低型为主,相比于盆地其他层位的特低渗储层T_2图谱分布,致密砂岩储层单峰型较多,右峰高左峰低型和左右峰基本相等型较少。可动流体饱和度分布范围较大,平均值为41.3%,在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中等范围,但可动流体饱和度大于50%的仍占37.9%,可动流体饱和度较高区域是寻找油藏有利区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晨  彭晓蕾  洪雪  罗琛 《世界地质》2013,32(2):331-336
对内蒙古东北部地区进行野外地质勘查、典型剖面实测、样品采集及实验分析,确定上二叠统林西组为暗色泥岩发育的重要层位。应用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林西组暗色泥岩进行研究显示,林西组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为0. 45% ~ 3. 55%,平均值为1. 09%; 有机质类型以Ⅱ1 - Ⅱ2 为主; 82%样品镜质体反射率介于2. 0% ~ 44. 0%,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林西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是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潜在烃源岩层位,具有较好的生气潜力。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2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处于伊陕斜坡西南部,在长2沉积期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远砂坝,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和南西两个方向.林镇地区长2油藏的分布与沉积相关系密切,油藏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河口坝的混合区,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的侧缘,另外在远砂坝区也有少量油藏分布.区内长2期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控制了长2储集层岩性的横向变化,同时区内长2地层普遍发育低幅度鼻状构造隆起,因此在构造圈闭条件和岩性圈闭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奥陶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泥岩的稀土元素丰度。不同时代泥岩都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含量均一和具有Eu负异常特征;但它们∑LREE/∑HREE、LaN/YbN、(La/Yb)UCC、Eu/Eu和Ce/Ce等参数则显示这些泥岩形成时的物源和环境有差别。奥陶纪时,研究区处于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物源为成熟度高的大陆上地壳;二叠纪到三叠纪构造-火山活动强烈,部分沉积物来自火山岩的风化;侏罗纪塔北隆起区则进入稳定构造沉降阶段。这一差别对认识塔里木盆地及周边造山带形成演化研究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青海东昆仑东部沟里地区阿斯哈岩体中寄主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岩石成因及其构造属性。阿斯哈岩体中暗色包体广泛分布,包体岩性主要为角闪辉长岩。包体具有岩浆结构,部分包体具有塑性流变特征,包体中可见寄主岩石矿物的捕掳晶和针状磷灰石,表现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主岩及暗色包体同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渡岩石,主量元素在Harker图解及Al2O3/K2O-CaO/K2O和SiO2/CaO-K2O/CaO的共分母协变图上具良好的线性关系,反映两者成分的变化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两者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一致,显示二者密切的成因联系。两者都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暗色包体具有贫硅(w(SiO2)=50.70%~53.88%)和富镁、铁、钙的地球化学特征,其Mg#值较高(Mg#=0.52~0.59),暗示其来源于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主岩的Rb/Sr值为0.22~0.27,接近地壳平均值,Nb/Ta值为14.5~15.2,介于地幔平均值与地壳平均值之间,表明寄主岩石岩浆具有壳源岩浆的性质并经历了幔源岩浆的混合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阿斯哈岩体形成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早三叠世,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楔,导致其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底侵的幔源基性岩浆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与之发生混合形成本区闪长岩,而其中的暗色包体为幔源岩浆混合不彻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疆蒙库地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的变质特征、岩性特征、岩相特征,时代,根据基岩光谱定量分析结果,通过与地壳丰度对比,了解了该套地层各微量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背景及其成矿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9.
对粤东北新丰地区基性岩脉进行了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新丰地区近SN向和NWW向基性岩脉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8.6±4.1)Ma(MSWD=1.3)和(85.7±2.0)Ma(MSWD=1.4),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基性岩脉具低碱富钠、较高钛含量、富铁、中等镁含量和准铝质特征。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呈小角度右倾斜型,轻重稀土元素中等分馏、轻稀土元素富集。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Ba、Rb、K,亏损Ta、Nb、Zr、Hf和P等特征。晚侏罗世基性岩脉轻微Ce负异常(δCe=0.89~0.93)和弱Eu正异常(δEu=1.00~1.05),Th/Yb比值比较高,表明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富Th俯冲流体交代。2组基性岩脉岩浆源区均来自地幔,可能经历了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并发生了单斜辉石、Ti-Fe氧化物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新丰地区基性岩脉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特征,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但早期基性岩脉(148.6 Ma)较晚期(85.7 Ma)具有相对较浅的岩浆源区。  相似文献   

20.
在对内蒙古索伦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和暗色泥岩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热演化的特征.暗色泥岩累积厚度达640m.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38%~1.78%之间,TOC大于0.6%的样品占98%.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Tmax在354~548℃之间,Ro平均值3.24%,表明干酪根演化进入高-过成熟阶段.研究中还发现,S1+S2(<0.2mg/g)和IH(<16mg/g·c)都很低.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烃源岩已经经历过极高的热演化和排烃过程,排烃发生在晚二叠世和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