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昆仑塔尔一带志留纪中酸性侵入岩广泛分布,以阿勒马力克杂岩体为代表,据野外接触关系可分为3个序次的岩浆侵位,主体岩石为钙碱性石英二长岩,岩石具有中硅(SiO_2含量为57.6%~65.1%)、高钾(K_2O含量为3.84%~6.55%)、高钙(CaO含量为3.21%~5.23%)和准过铝质(A/CNK为0.78~1.00)等特征。锆石U-Pb年龄为432~434 Ma,结合其围岩侵位关系厘定为志留纪。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为257~502μg/g),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为9.16~21.7),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为9.71~37.7)和中等负Eu异常(δEu为0.80~1.04),总体上表现出I型花岗岩特征。据岩石中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合Sr和Yb的含量变化及δEu、Rb/Sr、Rb/Ba、Nd/Th、Nb/Ta和La/Sm等指标特征,认为岩石是在温度约为876℃、压力8~15 kbar(或深度为30~50 km)的条件下,由中下地壳的英云闪长岩或砂质岩经角闪石的脱水熔融而形成,产于昆北洋壳(向南)俯冲消减向碰撞后伸展拉伸转化的构造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北缘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徐学义  陈隽璐  高婷  李平  李婷 《岩石学报》2014,30(2):371-389
西秦岭北部江里沟、阿夷山、德乌鲁、温泉和中川5个花岗质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体的岩性主体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少数为钙碱系列;形成时代为264~216Ma。江里沟、阿夷山和中川岩体属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1.05),温泉岩体和德乌鲁岩体属准铝和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0.95~1.05);花岗岩具有埃达克岩(Sr400×10-6,Yb2×10-6)或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的地球化学特征,或两者兼而有之。花岗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源岩最有可能是古老的玄武质岩石。西秦岭北部存在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说明三叠纪时期存在陆陆碰撞或陆陆俯冲导致的地壳加厚,加厚的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以及部分熔融发生深度的不同,形成本区具有埃达克或喜马拉雅型地球化学特点的花岗岩侵入体。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对寻找金铜矿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北缘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位于天水地区分隔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构造带的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片麻岩具高Si、高Al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在1.104~1.389之间,为硅、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质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中等负Eu异常。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h、U、K、La等),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f等),明显的Ba、P、Sr负异常,相对富集Zr。该花岗质岩石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主要为上地壳中以成熟度较低、含泥质成分较高的杂砂岩、岩屑杂砂岩为原岩的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中含水矿物相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存在少量的分离结晶作用。该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同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是北秦岭微地块与相邻地块在新元古代早期发生汇聚的产物,是Rodinia超大陆在西秦岭地区汇聚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北缘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位于天水地区分隔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构造带的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片麻岩具高Si、高Al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在1.104~1.389之间,为硅、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质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中等负Eu异常。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h、U、K、La等),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f等),明显的Ba、P、Sr负异常,相对富集Zr。该花岗质岩石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主要为上地壳中以成熟度较低、含泥质成分较高的杂砂岩、岩屑杂砂岩为原岩的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中含水矿物相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存在少量的分离结晶作用。该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同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是北秦岭微地块与相邻地块在新元古代早期发生汇聚的产物,是Rodinia超大陆在西秦岭地区汇聚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昆仑西段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花岗质岩浆活动期次、岩石成因,结合区域资料,探讨构造-岩浆演化特征和碰撞造山过程。将该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分为7个阶段:(1)388~324 Ma(特提斯Ⅰ、Ⅱ支洋向北俯冲消减阶段),具富钠贫钾特征的低温TTG岩石组合,形成于陆缘弧环境;(2)339~291 Ma(奥依塔格弧后盆地演化阶段),由于南部特提斯Ⅰ支洋持续往北俯冲,导致西昆仑北缘发生弧后扩展而形成弧后盆地,形成拉斑质具强烈富钠贫钾特征的低温大洋花岗岩;(3)258~241 Ma(特提斯Ⅰ支洋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岩石中发育石榴子石和白云母,普遍具片麻状构造,属于S型花岗岩,陆壳部分熔融的产物;(4)234~210 Ma(特提斯Ⅰ后碰撞伸展阶段):岩体规模较大,为I型→A型花岗岩,伴随着地幔岩浆底侵和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5)198~150 Ma(特提斯Ⅱ支洋向南俯冲消减阶段):类似TTG的岩石组合,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6)148~118 Ma(特提斯Ⅱ支洋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弱片麻状二云二长花岗岩,属C型埃达克岩,为陆-陆碰撞过程中陆壳加厚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7)111~75 Ma(特提斯Ⅱ后碰撞伸展阶段):发育规模较大,钾玄质系列,是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各阶段花岗质岩浆活动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初步提出了西昆仑西段晚古生代—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图。  相似文献   

6.
任海东  王涛 《地球学报》2017,38(S1):59-63
造山带组成与演化是大地构造研究的主要课题, 造山带之间的对接关系更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节点。在两大造山带对接地带, 构造-岩浆演化的对比, 特别是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和基底属性的对比, 可为完整认识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基于花岗质岩石同位素填图(Sm-Nd、Lu-Hf)在其年代学、区域性大面积展步和易于示踪等方面的优势, 区域性的同位素填图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方法, 应用于探讨造山带深部组成结构, 对比造山带基底属性异同。  相似文献   

7.
武功山中生代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功山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平面形态呈近椭圆形,长轴呈近东西向展布.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轴部主要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其南北两侧为厚度较大、强烈韧性剪切的花岗质片麻岩,韧性变形时代为晚印支-燕山期;近东西向展布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萍乡、安福盆地分别位于其北、南两侧的山前低地.武功山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具三层结构,由脆性变形带、低绿片岩相变质流变层-角闪岩相糜棱岩带和中生代似斑状花岗岩构成.中生代花岗岩群的东西向分布规律表明其侵入活动受东西向基底断裂的控制.深成花岗岩浆隆升作用是发生强烈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热源并影响动力变形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武功山是一个从岩体核部朝南北两侧山外倾斜滑移的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8.
武功山中生代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武功山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平面形态呈近椭圆形,长轴呈近东西向展布。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轴部主要山露中生代花岗岩类,其南北两侧为厚度较大、强烈韧性剪切的花岗质片麻岩,韧性变化时代为晚印支-燕山期;近东西向展布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萍乡、安福盆地分别位于其北、南两侧的山前低地。武功山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具三层结构,由脆性形带、低绿片相变质流变层-角闪岩相糜棱岩带和中生代似斑状花岗岩构成。中生代花岗岩群的东西向发布规律表明其侵入活动受东西向基底断裂的控制。深成花岗岩浆隆升作用是发生强烈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热源影响动力变形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武功山是一个从岩体核部朝山北两侧山外倾斜滑移的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9.
B.W.夏佩尔等(1974)根据野外、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认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花岗质岩石有的是火成来源的(Ⅰ型),有的是沉积来源的(S型),二者差异明显(见右表).  相似文献   

10.
贾大成  郭力 《吉林地质》1995,14(1):64-70
在吉林省敦-密断裂以北,花岗质岩石分布面积占60%以上,是不同构造岩浆期、不同构造环境条件下的空间组合混合体。结合近几年取得的基础地质成果和构造编图工作,认为吉林北部古生代花岗质岩石初步划分为五个构造岩浆演化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从总体上看,在演化上具有由拉张至挤压交替出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魏博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27-1337
新疆叶城地区处于西昆仑弧盆系和塔里木地台的衔接地带,横跨铁克里克与西昆仑两大成矿带,近年来发现一批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矿床(点),显示出较好的成矿前景。在总结已有矿床(点)基本特征和相关岩浆活动的基础上,结合高精度成岩成矿年龄数据,叶城地区岩浆活动可分为古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三期岩浆活动,其中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主要发育于西昆仑地块上,从寒武纪到志留纪,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岩浆演化旋回,与特提斯洋裂解、扩展和消亡的循环密切相关。并将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矿点(床)划分为早古生代与老结晶基底、岩浆作用有关的Pb、Zn-Fe-玉石矿成矿系列,早寒武世与基性火山作用有关的Au-Cu成矿系列,晚泥盆世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Pb、Zn-Cu成矿系列。早古生代(尤其是奥陶纪)是研究区大规模的成矿期,形成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铅锌矿、矽卡岩型铁矿、接触变质型玉石矿等。  相似文献   

12.
西昆仑东段北缘花岗岩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于西昆仑东段北缘的侵入杂岩由辉长岩 -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组成 ,在区域上形成一个近东西向的构造 -岩浆岩带。岩石化学特征显示中酸性侵入岩为钙碱性高钾系列Ⅰ型。岩石的∑REE质量分数变化小 ,为 (178.3~ 2 2 9.0 )× 10 -6。闪长岩和花岗岩的w (LREE ) /w(HREE)分别为 3.8~ 5 .1和 6 .7~ 7.7,具有非常相似的稀土配分曲线 ,微量元素与智利岛弧花岗岩完全相似。岩石的w (14 7Sm) /w (14 4Nd)为 0 .0 94~ 0 .114,w (14 3 Nd) /w (14 4Nd)为 0 .5 12 0 5~0 .5 12 19,变化范围小 ,tDM 为 1381~ 15 35Ma之间 ,εNd(t)变化小 ,平均值为 - 10 .46 ,表明侵入岩为同源演化序列 ,为地壳部分重熔的产物。综合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认为本区的侵入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岩浆弧 ,岩浆主要来自古元古代变质地层的部分熔融 ,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中新元古代中基性火山岩混染。  相似文献   

13.
主乌鲁克锰矿床位于西昆仑北缘晚古生代陆缘裂谷恰尔隆弧盆系的北部,含锰层位为下石炭统他龙群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锰矿层为黑色泥质碳质页岩夹铁锰质泥晶灰岩。锰矿体严格受地层的控制,呈NWW向展布,延伸较为稳定,规模较大,共见有13条锰矿体,其中有3个矿体较大构成主矿体;锰矿石以原生菱锰矿为主体,氧化矿石不多。该矿床与近年发现的玛尔坎苏地区锰矿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不同,矿床类型为在深海-半深海陆缘裂谷环境中形成的与黑色碳质页岩有关的沉积型锰矿床,锰矿的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由于下石炭统他龙群是西昆仑地区新发现的含锰层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应加强矿床外围及深部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4.
西昆仑山南侧沿北西向分布的变质复理石海相碎屑岩系,其时代主要属晚三叠世,是巴颜喀喇山群的西延部分,它的东段和西段岩石变质程度、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的不同,是同一构造带中不同的构造层次构造的反映,东段属下部构造层次,西段属深部构造层次和深熔花岗岩,它们形成于晚三叠世昆仑地块南缘的陆缘盆地,印支期褶皱变质,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挤压,抬升和剥蚀,使东西两段出露了于不同深度构造层次形成的构造。  相似文献   

15.
岩碧山超单元花岗岩出露于西昆仑东段,居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结合部位,锆石U-Pb模式年龄(239±30.3)Ma,由三个单元组成.从早次单元到晚次单元,岩性分别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明显的从中酸性向酸性演化的趋势.SiO2 62.30%~69.45%,Na2O>K2O,σ值1.27~1.99,A/CNK>1,属钙碱性铝过饱和钠质花岗岩类型.大离子亲石元素及相容元素Cr等较富集.ΣREE (84.85~157.49)×10-6,LREE/HREE 10~20,早次单元Eu略有亏损,其他单元δEu值均大于1.研究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部分上地幔物质及中上地壳物质加入.各单元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岩体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为被动侵位中的岩墙扩张兼岩浆顶蚀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西昆仑北缘1∶5万矿产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西河休地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年龄结果分别为(467.4±3.3)Ma、(462.3±2.6)Ma,均为中奥陶世。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均为准铝质,属于高钾钙碱-钾玄质系列的S型花岗岩,源区为地壳杂砂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西昆仑北缘西河休一带中酸性岩体的形成与原特提斯洋闭合后的同碰撞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南秦岭西坝花岗质岩体矿物学特征及成岩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坝花岗质岩体位于南秦岭构造-岩浆带中部,为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带五龙岩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双王金矿有密切的空间关系。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镁铁质包体。通过对岩体及镁铁质包体的系统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本区花岗质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并且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岩体及镁铁质包体显示有多种壳-幔岩浆混合的岩相学证据:如包体的冷凝边、斜长石环带成分显示核部和边缘偏基性,而幔部偏酸性,包体中见大量的长针状磷灰石及角闪石,包体中有两种产状的角闪石等。根据矿物温度压力计计算,西坝岩体的结晶温度为646.72~703.84℃,压力为1.67×108~3.66×108Pa,平均为3.12×108Pa。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氧逸度(lgfO2为-16.16×105~-17.06×105Pa)、中等水逸度(fH2O为46.82×105~136.85×105Pa)和氢逸度(fH2为0.32×105~0.91×105Pa)环境。岩体的这种高氧逸度条件有利于金进入熔体相或流体相,是金矿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北祁连早古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5  
北祁连山中段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结果表明,柯柯里岩体的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512Ma和501Ma,野马咀和金佛寺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508Ma和424Ma。结合区内其它花岗岩体的定年资料,根据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体产出的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资料等,我们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板块向南俯冲,至少引发了两期花岗质岩浆作用,第一次岩浆作用形成柯柯里斜长花岗岩(512Ma)、野马咀花岗岩(508Ma)和柯柯里石英闪长岩(501Ma),第二次花岗质岩浆作用形成牛心山花岗岩(477Ma)。由于往南俯冲的板块受到柴达木板块向北俯冲的影响,俯冲受阻,继而俯冲极性发生变化,转向北俯冲,形成了民乐窑沟(463Ma)等花岗岩侵入体。大约440Ma之后,洋盆闭合,柴达木陆块和阿拉善陆块对接碰撞,形成北祁连造山带。由于造山带根部岩石圈发生折沉作用,造山带上不同的块体伸展、滑塌,形成一系列碰撞后花岗岩如金佛寺花岗岩(424Ma)及牛心山岩体的石英闪长岩(435Ma)等。  相似文献   

19.
凌贤长 《吉林地质》1995,14(2):37-44
抚顺东部地区紫苏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晚太古宙,以包体形式产于黑云长英质片麻岩中。许多特征均说明,它并非由紫苏北岗质岩浆直接结晶形成的,而是源岩在部分熔融与分凝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相、后经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构造变形改造所致的再造岩石。  相似文献   

20.
<正>调查区属西昆仑造山带中部,长期以来,由于受地形、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前人对该区域出露的变质地层研究甚少,笔者通过近几年区调工作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存在四种变质作用类型,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其次是接触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与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