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庭院开发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农村商品经济的主要途径,也是农业区域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典型开发乡、村、户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对商水县庭院经济发展变化特点,开发模式和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推动我省平原农区庭院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在庭院内所从事的商品性经济活动其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已植根于吉林省广大农村。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庭院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研究庭院经济有本省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及发展对策,是家业经济学界所关注,生产领导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中央政府的扶持政策也有所不同,合作医疗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地区模式。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及低收入地区的合作医疗在筹资方式、管理方式和补偿方式上都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工业发展型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根据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依初始主导环境因素将农村工业发展型式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城市扩散辐射型、矿产资源开发型、外资外贸推动型、人力资本推动型、市场加工循环推动型,并依是由权力精英或是由经济精英发动将6种基本类型划分为12种亚型;本文重点对各个型式的形成条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型式的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它们在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农村目前的经济特征和已经形成的小康经济建设经验,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从较高层次和带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农业综合发展为主导的9种农村小康经济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为我国不同类型区的农民发展小康经济提供宏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工业发展形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依初始主导环境因素将农村工业发展形式剂分为6种基本类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城市扩散辐射型、矿产资源开发型、外资外贸推动型、人力酱推动型、市场加工循环推动型,并依是由权力精英或是由经济精英发动将6种基本类型划分为12种亚型;本文重点对各个模型的形成条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模型的发展潜力产存在问题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它们在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峡库区主体地处我国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广大农村耕地资源有限 ,人口密度很大 ,人地关系十分紧张 ,致使库区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并对三峡工程构成极大威胁。在库区发展农村工业 ,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 ,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本文在对库区 1 9个区县农村工业发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 ,运用一般类型分析的方法将库区农村工业分为城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离中心城市的平原型农村工业区 ,山区型农村工业区四种类型 ,并针对每种类型区提出具体的发展模式。这不但对解决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而且对我国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发展地域差异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慧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4):71-75
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异规律一样,作为区域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经济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该文采用泰勒(Theil)区域不平衡指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研究表明我国的农村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地带性差异。其中以非农产业的差距最大,这种差异在1993年以前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之后,经济总量的差距趋于缩小,但农民收入水平的差距继续扩大,为了反映不同地区农村发展更深层次的差异。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农村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采用层聚类法将全国划分为六大农村地域经济类型,总结分析了不同农村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发展地域差异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慧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2,18(4):71-75
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异规律一样,作为区域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经济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该文采用泰勒(Theil)区域不平衡指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研究表明我国的农村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地带性差异,其中以非农产业的差距最大,这种差异在1993年以前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之后,经济总量的差距趋于缩小,但农民收入水平的差距继续扩大。为了反映不同地区农村发展更深层次的差异,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农村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采用层次聚类法将全国划分为六大农村地域经济类型,总结分析了不同农村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必然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转为非农业人口,由农村流入城市。研究和掌握农村劳动力时空变动的规律性,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机制和模式研究是SARD系统研究的核心,以吐鲁番地区为例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农业与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现阶段吐鲁番地区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总结了微观的农户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40
从系统论的角度, 剖析农村系统的要素组成、结构特征及动力机制, 是构建区域农村 发展主导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 ① 区域系统是一个连续的城乡统一体, 农村问题必须 置于区域整体系统的大框架下进行研究。② 区域农村发展系统是一个由农村发展内核系统和 农村发展外缘系统组成的复杂综合体, 农村发展的本质就是两者之间相互耦合协调作用的过 程。③ 区域农村发展综合能力取决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外援驱动力两个 方面, 三者均是矢量的概念, 符合物理学意义中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分力之间相互组 合, 形成四种不同的类型, 对应不同的农村发展状态。④ 依据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源的差异 性, 将农村发展模式分为工业化、城市化外援驱动主导型和农村自我发展主导型两个一级类, 以及工业企业带动型和特色产业发展型等六个二级类。以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发展为研 究主线, 结合不同农村发展模式的特征与要求, 是地理学研究农村发展机制与模式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17.
日本的农村工业和泉州的乡镇工业都具有规模小,个私经济为主,布局分散等特点,具有可比性,但彼此在发展模式、成长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日本的3种发展模式和泉州的5种发展模式各有千秋、但日本成长机制却明显优于泉州,为此,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对泉州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出了6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本文论述了农村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各个阶段及其研究特点,提出了我国当前开展农村聚落地理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