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河北省无公害蔬菜基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为基础,深入分析现有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合理化建议,探讨蔬菜基地与农业生态地质的关系。简要论述了河北省无公害蔬菜基地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展开农业生态地质调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快速准确地掌握某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分布对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利用土地资源等问题具重要参考价值。以库车县林果特色种植区2009、2019年2期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模型,定量地对区内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快速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4个自然指标建立的RSEI指数可快速较好地反映库车县林果特色种植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时空变化。2009—2019年,库车县林果特色种植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生态环境质量"不变"的区域仍居于主导地位,且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远大于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呈改善与恶化并存趋势,但改善明显大于恶化。  相似文献   

3.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发展绿色富硒产业,前景广大,因此研究土壤中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态效应意义重大。通过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主要农用地开展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岩石剖面测量及专项农作物调查,研究表层土壤中硒元素含量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应,结果显示:研究区富硒土壤面积为1083.88 km2,占比90.78%,分布范围广;表层土壤硒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岩石,继承了地层母岩的特性,不同母岩形成的土壤,其硒含量均超过了天然富硒土壤的标准,尤以震旦系硅质岩及寒武系黑色岩系形成的土壤为甚;表层土壤硒元素含量与Mo呈显著正相关,与Corg、N、Pb、TFe2O3、pH呈弱相关,与其余元素极弱相关甚至不相关;农作物水稻、玉米的富硒率超过了90%,次为萝卜、茶叶及辣椒;农作物籽实(尤其是水稻)中硒元素含量受土壤全量的影响,但更多是受到硒元素形态的影响,同时还受土壤pH值的影响;对水稻合理增施含Mo、I、P的肥料,对玉米适当增施含F、Mo的肥料,可以提高其籽实的硒元素含量。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不仅要考虑土壤总硒元素...  相似文献   

4.
系统采集广西八步区目前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壤样品,分析其中硒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业用地土壤中的硒元素平均含量为0.59 mg/kg,富硒土壤分布范围广,足硒和富硒占总面积的98.49%。其中,黄红土壤中所含有的硒元素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69 mg/kg;冲积、洪积土壤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40 mg/kg;硒在碱性土壤含量最高,其次为酸性土壤,最低为中性土壤。一般而言,土壤的酸碱性、成土母质等都会直接成为硒元素含量的主导因素。研究范围的土地环境质量综合等级多为三等及以上,养分等级以中等—较丰富等级为主,种植作物以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居多,开发富硒土地资源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根据流域的特点,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和分级量化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以塔里木河为例,对源流和干流的生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源流到干流,从干流的上游到下游,生态环境质量的脆弱性逐步加重,评价结果符合塔里木河流域的现状。模糊综合评价法能较好地反映出生态环境系统的模糊性,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水质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影响了镜泊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制定了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采用AHP方法求出了各项环境因子的权重,并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刚刚达到合格级别,因此需要采取生态环境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往对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海底沉积物及海水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沉积物中Cr含量高于一类标准,Cu、As、Pb、Hg等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个别重金属元素已接近一类标准最高限,存在潜在生态风险。为进一步了解其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对灌河靠近入海口40 km长的河水进行了地球化学调查,发现灌河河水中Hg、Cu、Pb等重金属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结合其他证据认为,人类活动不仅对灌河下游河水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对入海口附近的海域环境质量产生了潜在威胁。借鉴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思路对灌河下游及入海口的重金属元素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如何降低、消除生态风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硒是重要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对特色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助力作用。碧江区土壤硒元素含量平均值超过贵州省及全国硒含量均值。富硒耕地面积达29426 8万亩,具有较大的富硒资源开发潜力。成土母岩为炭质页岩所形成的土壤中硒元素含量高于其他类型成土母岩所形成的土壤,强酸性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酸碱度等级土壤,水田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旱地、果园、水浇地等其他类型土地。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硒元素的主要来源及影响因素,pH值、有机质、土壤质地等理化条件对土壤硒元素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疆天山北坡中部乌鲁木齐至沙湾地区平原绿洲带富硒土壤特征及生物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富硒土壤面积大、含量高、环境质量纯净、养分肥力质量优良、生物富硒效应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性高。富硒成因主要取决于当地典型河湖沉积相的表生地球化学环境,来源于由硒高背景地层经水流搬运而来形成的成土母质,有机质的吸附对表层土壤中硒元素富集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对国内富硒食品含量标准进行对比,为新疆富硒食品含量标准提供推荐建议。发现的名优特产富硒食品主要有葡萄、辣椒、小麦和番茄,建议进行重点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宋茜茜  郑艺  李通  薛磊  张丽 《新疆地质》2019,(1):134-137
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气象及土壤质量等数据,基于综合指数法,分析了2000—2014年则克台堰塞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近15年,则克台堰塞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区域随时间由研究区东北部向西南部迁移;(2)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3)该地区生态环境在遭到破坏后,通过自我调节或可在3年内得到明显改善。本文依据则克台堰塞湖地区生态环境背景建立了适用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环境修复及防灾救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调查,对该区水、土壤、大气、区域稳定性、生态资源、地层条件、放射性、矿藏、地方病、旅游地质及垃圾等进行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利用ISODATA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分区。并利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出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为中上等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龙游志棠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龙游富硒区硒的分布、迁移、富集特征和地质背景进行地球化学调查,确定硒来源自寒武纪荷塘组含煤岩系.同时对区内硒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长期摄人适量的硒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三原—阎良地区土壤与农作物采样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土壤环境总体清洁,足硒—富硒土壤占调查区总面积的94.62%,富硒土壤分布广,具备了开发富硒农产品的基本土壤条件;大宗粮食作物均达富硒水平,其中油菜富硒率100%,小麦富硒率99.4%,玉米富硒率88.1%,大部分蔬菜也都达到了富硒蔬菜的标准,适合种植富硒大宗粮食作物和蔬菜;农作物硒与土壤硒整体相关性较好,玉米硒含量与根系土硒含量相关系数为0.788,小麦硒含量与根系土硒含量相关系数为0.612,富硒产业发展前景好。三原—阎良地区是陕西省关中地区重要的粮食、蔬菜产地,建议选择示范点开展富硒农产品种植试点,为关中地区富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打造建设一批富硒粮食、蔬菜产业基地,更好地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4.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基于58件标准物质的化学风化指标和硒的认定值,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的经验方程形式拟合得到表征全国范围内硒背景值的经验方程:lgc=0822×(12-WIG/100)-1061×lg(K2O/SiO2)-2704,式中c为Se的含量(单位为μg/g),风化指标WIG的变化范围为43~1116,风化指标K2O/SiO2变化范围为0020~0137。该方程所表征的是样品因风化程度不同所呈现出的硒地球化学背景值,风化程度强的样品总体上具有较高的Se地球化学背景值。将该经验方程式在广东河台和广东南昆山两个研究区进行应用,认为寻找富硒区应当优先将风化程度较强的地区视为备选区,依据全国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可以方便地确定风化程度较强的地区。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可以利用Se实测值确定足硒和富硒区,利用实测值扣除背景值获得的元素含量剩余值可以有效确定残积层土壤下伏的足硒和富硒岩石,即依据全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可以有效地确定足硒和富硒地质体(残积层土壤及其下伏岩石)的分布区。广东南昆山岩体中西部的岩石应属于足硒和富硒地质体。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污染已成为抑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环境质量与研究区的地质条件、自然物理化学条件和人类活动有关。以河套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表层土壤元素资料为依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As、Cd、Cr、Cu、Hg、Ni、Pb、Zn分级标准,对研究区土壤的单元素环境质量进行分级并评价。以单元素土壤环境质量分级为基础,以单元素中最差的级别作为该单元土壤环境质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区的土壤综合环境质量。通过单元素评价及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优良,大部分地区为绿色、无公害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提出确定地质环境的自然状态,查明危及生态环境的各类因素,预测未来地质环境的变迁,营造人类最佳生存环境和评价环境效益的地质—生态环境调查的新概念。地质—生态环境调查除完成传统的基础地质调查任务外,还必须评价生态环境,应用当代高精度、数字化、深层次的观察手段,确保填图质量。将全国分为经济区的、营造地质环境的、基础地质调查的和海洋的4类填图区,并以长江经济带的地质—生态环境调查为例,列出填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地质环境及其功能的控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环境是天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居住和赖以生存的浅部地质空间。地质环境具有如下特征:空间性,其上限为地表,其下限视研究目的而定;稳定性,其环境要素是相对。稳定的;可变性,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可能改变局部地质环境;系统性,地质环境是一个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环境系统,该系统本身具有恢复调节功能。地质环境的环境功能是指它对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影响。其影响有两种,一是使环境质量恶化的影响,是一种不良的功能;一是使环境质量得以保护和改善的影响,是一种良性功能。地质环境是环境工程的一种,是控制不良地质环境功能和开发良性地质环境功能的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工程是环境地质研究的一个新思路。地质环境工程包括有:地下水环境工程、控制不良地质环境的地质环境工程、净化废物的地质环境工程、贮存废物的地质环境工程、特殊地质环境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地面沉降研究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同时引用定量的及定性的参数,以多个指标刻画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并利用土的胀缩比Cp值对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级,应用数量化理论探讨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Building an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corresponding index system applicable to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GEIM) for new mines contributes to supervis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ines. Taking GEIM of a limestone mine to be built in Chongzhou as a case, this study, by making use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subsequent transformation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variables, established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and the zoning assessment system in terms of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namel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s,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and its impact on land and landscape resources. The current study employed multi-objective linear weighting function to form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n worked out environmental quality scores and the zonations, which were expected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e. Besides, the assessment results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predictions on possible environmental impact brought by the mine and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中国煤中硒的环境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煤中易挥发元素之一。伴随煤炭的开采、利用,煤中硒可能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本文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煤中硒在不同省份、不同成煤时代中的含量及分布规律,总结了硒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概括了煤在燃烧和淋溶过程中硒的迁移转化及其环境影响,指出中国煤中硒的含量在不同煤田、不同成煤时代及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含量差别较大,全国平均值约为5.6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