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NMC 17年热带格点风及OLR资料,对比分析了厄尼诺年与反厄尼诺年热带环流的差异,发现厄尼诺现象使多年平均位于西太平洋上的最强盛的对流加热区东移到中太平洋,太平洋热带地区东西向对流加热梯度减弱,造成中东太平洋上的Walker环流及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上的反Walker环流场比常年减弱;同时,厄尼诺现象也使中东太平洋地区经向反Hadley环流及美洲大陆上空的Hadley环流减弱。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近百年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与厄尼诺的关系,得出了在厄尼诺年,西太平洋(120°E以东)转向的台风路径比在反厄尼诺年偏多,而西行路径则偏少。厄尼诺与反厄尼诺年的台风路径差异主要是受副高形势的影响,有明显的月际差异。   相似文献   

3.
厄尼诺与南海的台风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厄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SST有持续正距平)和反厄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SST有持续负距平)南海的台风(包括进入南海的西太平洋台风和在南海生成的台风)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厄尼诺同南海的台风活动有明显关系:厄尼诺年平均台风数偏少,反厄尼诺年平均台风数偏多,其异常主要发生在8—11月份;在两广沿海登陆的平均台风数也是厄尼诺年偏少,反厄尼诺年偏多,其异常以10和11月最显著;在北部湾海域活动的台风多在8—9月份,也是厄尼诺年偏少,反厄尼诺年偏多。文本也对厄尼诺如何影响南海的台风活动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
厄尼诺现象与北太平洋海温及云量场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经验正交函数的方法展开北太平洋海温场和西太平洋云量场,分析厄尼诺年尤其是1982-1983年厄尼诺年的特点。同时,结合北太平洋信风、南方涛动、南极海冰等对厄尼诺年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厄尼诺现象与山东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86O年以来的33次厄尼诺现象,分别对其发生的当年和次年与山东省的旱涝及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某些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厄尼诺现象对副高和山东旱涝有不同影响,其中弱厄尼诺现象的当年和次年夏季副高脊线较常年偏北,我省涝多于旱;强厄尼诺年我省旱涝发生频繁,出现旱涝的机率明显多于气候平均值;持续性厄尼诺过程的当年,夏季副高脊线较常年偏南,我省出现旱灾的机率为涝灾机率的2.8倍。  相似文献   

6.
厄尼诺(ENSO)现象与玉林倒春寒天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远超 《广西气象》1998,19(1):15-16
利用50年代以来厄尼诺现象与同期玉林倒春寒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厄尼诺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与玉林有否倒春寒无对应关系,但存在周期性。厄尼诺连续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有否倒春寒天气出现与厄尼诺开始年是否是倒春寒年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50年代以来厄尼诺现象与同期玉林倒春寒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厄尼诺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与玉林有否倒春寒无对应关系,但存在周期性。厄尼诺连续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有否倒春寒天气出现与厄尼诺开始年是否是倒春寒年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士英 《气象学报》1990,48(1):108-112
1972—1973年发生了一次强厄尼诺过程。已有不少人对这次厄尼诺过程中海洋要素和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这些讨论均将范围局限于太平洋地区。本文利用了COADS资料,对印度洋、太平洋赤道地区风场和海温场的变化作了综合分析,井对它们的变化与厄尼诺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近40年来仅有的两次中部型厄尼诺的个例分析,表明此种厄尼诺的开始期,首先在日界线附近暖水异常堆积,主要由低纬西风异常偏东,异常增强而引起;而低纬西风的此种异常,主要又是中太平洋热带风暴异常的持续频繁活动所致。此种热带风暴活动必须异常偏东(150°E以东).持续偏强(>20米/秒,持续6天以上),并且同时有维持5天以上的双热带气旋活动。以此作为预示中部型厄尼诺开始的判据。指出低纬西风、低纬暖水与热带气旋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文中还得到,在东部型厄尼诺开始期,150°E以东热带风暴大多较少,其贡献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厄尼诺(El—Nino)与广西异常气候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厄尼诺(El-Nino) 与广西气温,降水及各种灾害性天气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厄尼诺对广西的异常气修是有一定的影响的:(1)厄尼诺年,广西的月气温,月降水出现异常概率分别为69%,75%,(2)厄尼诺年易出现春,秋季异常低温,春季多倒春寒,秋季塞露风日数偏多,(3)厄尼诺影响,引起广西部分江河致洪,而引起全区性洪涝机率较小,易造成广西异常干旱。  相似文献   

11.
厄尼诺是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的重大气象—海洋事件,因此对厄尼诺事件发生的事前预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用1860—1986年之间的厄尼诺年份的数据,按顺序每五个厄尼诺年构成一组,分别建立灰色模型,用这些模型作一步预测并与实况对比进行验证。同时,厄尼诺年与南方涛动指数间也建立了二变量灰色模型。所得结果表明,能用灰色模型对未来厄尼诺年的出现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利用1860年以来赤道东太平洋厄尼诺资料与同期广西各主要江河大洪涝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厄尼诺现象出现频繁的当年或后一年,广西各主要江河易发生大的洪涝。可为广酉在年度预报中,预报各江河是否会发生大洪涝,能提供较有效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3.
台风活动与厄尼诺年的环流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兴芳  晁淑懿 《气象科学》1989,9(2):168-176
本文分析了1951—1987年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气候特点,包括台风生成数和登陆数、台风生成位置和强度等。分析结果表明,一般台风多的年生成位置偏北和偏西,强度偏弱,登陆我国的台风数也多;台风少的年则反之。分析结果还表明,台风活动与热带海洋和大气低频耦合振荡有着密切关系,在厄尼诺年由于瓦克环流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南,热带辐合带偏弱、位置也偏南,热带西太平洋强对流区东移,造成西太平洋台风少、生成位置偏南和偏东、强度较强;在反厄尼诺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用确定性的海气耦合模式做了1970—1986年厄尼诺预报试验,指出它的可预报性一般为提前1—2年。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1~1990年陕西41个测站夏季(6~8月)降水资料,对照太阳黑子极值年和厄尼诺年,用统计分析法对太阳黑子、厄尼诺及陕西夏季降水关系进行研究,得结论:太阳黑子极值年和厄尼诺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太阳黑子峰值年陕西降水偏多机率大,谷值年偏少机率大。厄尼诺当年陕西夏季易北旱南涝,次年以涝为主。预测1998年陕北夏季降水偏多,关中、陕南正常,全省汛期易发生暴雨洪涝。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发现太平洋海温偏低对大范围地区的天象有异常的影响,有人将此现象称为厄尼娜——“圣婴”(厄尼诺)的姐姐。那么低海温为什么引起天气异常?本文从分析4——9月(汛期)低海温与副高的关系入手,试探低海温引起天气异常的理论机制。  相似文献   

17.
厄尼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包澄澜  向元珍 《气象科学》2000,21(3):277-288
厄尼诺事件可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及各种海洋-气象灾害。九十年代以来,前期连续发生三次厄尼诺事件,1997~1998年更发生了一百多年来最强的一次厄尼诺事件。这种异常的厄尼诺形势必将影响到九十年代更为频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据1949-1991年历史资料统计,厄尼诺年的当年或次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的年台风发生总数为低值谷年,江淮流域则是洪涝年。九十年代前期,台风发生总数连续出现三个低值谷年,1998年只有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1957—1987共三十一年资料分析指出,厄尼诺现象峰值数月后对应鲁西南雨季降水及该年年降水量往往偏少;自东往西传播的持续型厄尼诺则对应在整个厄尼诺过程结束后的雨季降水及年雨量偏少。  相似文献   

19.
8.1 厄尼诺、东北低温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微机软件系统 厄尼诺(EL Nino)是秘鲁、厄瓜多尔的太平洋沿岸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通常这一带的海洋表面水是冷的,但有的年份,在圣诞节前后,一股暖流在该沿岸流动,来替换冷的表面水,最初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尼诺。现在我们通常把秘鲁、厄瓜多尔沿岸和赤道东太平洋洋面温度持续上升现象称为厄尼诺。1982/83的厄尼诺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1986/87又出现了厄尼诺。朱正心、曹鸿兴运用厄尼诺年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厄尼诺现象与北半球环流的关系,提出了当厄尼诺现象发生时,北半球环流形势发生显著变化,并利用山东1951—87年资料分析了厄尼诺年及反厄尼诺年与山东降水的关系。 一 厄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一个突出表现,它不只是赤道东太平洋的局部现象,往往导致全球范围的天气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