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 日前,为了便于地质资料的保管和使用,避免地质资料的损毁和丢失,经永城市政府同意,永城地矿局决定设立地质资料馆,统一对全市地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馆藏,对矿山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通过建立地质资料馆,将全市地质资料集中管理,更好地保障地质资料的历史完整性,对于进一步为矿业权人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深入开展地质工作研究和开发地质资料新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系统介绍了江苏省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并针对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库、工作指南和同位素地质测年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在对江苏省地矿、煤田、有色、石油、化工等有关单位地质成果资料、原本地质档案、岩矿心等实物资料管理现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找出江苏省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领导重视,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及投资建设库等几点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全省地矿行业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现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从依法健全管理机构,集中管理全省实物地质资料;争取专项经费、建章立制;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尽快实现网上查询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使其更好地为地质找矿、矿山建设、科研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7.
8.
9.
10.
煤田地质数据具有大数据特点,属于大数据范畴。借鉴大数据思维,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煤田地质信息化建设应基于需求,重视数据的整合和再利用,使煤田地质数据在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新数据,并不断增值,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建设人员作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力量,是推动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重要环节就是利用好信息化人才.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信息化人才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数量、分布、构成、素质、管理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期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建议,为国土资源部门合理配置信息化人力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省地质资料馆现有馆藏资料约5000余档,绝大多数采用纸介质保存,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其中包括许多大幅面的地质图件,及相当数量的实物标本。为了实现地质档案资料长期保存、高效管理和快速查询,节省档案存放空间,迫切需要实施地质档案电子化工程。即通过计算机建立现代化的借阅管理系统和查询服务系统,发挥馆藏档案资料的珍贵价值,简化借阅资料的复杂过程,确保地质资料原件方便借阅者借阅和利用资料。 相似文献
13.
14.
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工作,是机构改革后的江苏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提出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有限的.建议理清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工作的概念和内容,明晰思路,对做好这项工作,解决江苏省的地质环境问题,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质资料档案馆的发展变化与信息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一个遍及全球的以现代化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信息环境正在迅速形成。加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软、硬件基础建设,已是一个整体的趋势。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在不断加快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在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6.
耕耘12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主要行政审批业务实现网上运行和网络化远程数据交换,建立了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基本框架,初步构建了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有力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方式转变,适应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国土资源全程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了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人们对地质资料利用服务提出了新要求.近几年来,浙江省地质资料馆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施办法>的要求,从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和提高改善地质档案利用服务方式等环节入手,积极推进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应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馆藏地质资料利用率,实现了地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对煤炭地质系统在地质工作与服务社会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该行业的发展与实际出发,论述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与地质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煤炭地质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加强煤炭地质系统电子政务与信息化规划发展、网络平台、管理制度、资金投入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1.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数字化信息积累明显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些部门和单位热衷于搞硬件建设,追求最新、最先进的设备,而忽视软件系统的应用和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不重视业务管理本身的流程化、规范化建设,致使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