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宁夏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马东山组河湖相沉积物表面保存有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其中的孢粉是研究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对六盘山地区隆德县前庄村白垩系马东山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研究,共鉴定出孢粉类型41属63种。剖面自下而上分为Bisaccates-Jiaohepollis、Classopollis-Jiaohe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Foraminisporis等3个孢粉组合带。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期—Albian期,恐龙足迹化石的建群植被经历了松柏类向掌鳞杉科,再向蕨类植物的转变,进一步研究认为该地区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经历了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亚热带温暖半干旱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变化。这与前人对六盘山地区白垩系马东山组沉积古气候环境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延长油矿延223井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研究以及古植被的恢复,探讨了该区晚古生代孢粉植物化石组合的地层学和古气候意义。根据孢粉化石主要属种的时代分布及其在各样品中百分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rites minimus组合、Sinulati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和Lueckeisporites permianus-Platysaccus radialis组合。根据对划分孢粉组合的特征分析,通过与邻区及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的对比,探讨了孢粉组合的时代意义。通过孢粉组合,推测了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在相同地质时期所建立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研究区二叠纪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反映了一种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二叠纪晚期随着松柏类植物所占比例的增加,气候有变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北部古近纪沙河街组古生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北部42口井孢粉化石的鉴定,讨论了该区沙河街组孢粉植物群的古生态分类,建立了一个Quercoidites-Ulmipollenites高比例组合和5个亚组合:Ephedripites-Ulmoideipites亚组合,Pinaceae-Ephedripites-Podocarpidites亚组合,Ephedripites-Pinaceae-Labitricolpites亚组合,Pinaceae-Podocarpidites亚组合和Piceaepollenites-Ephedripites-Cedripites亚组合.通过与黄骅坳陷滩海沙河街组孢粉组合对比,根据研究区各时期孢粉组合的不同特征,探讨了饶阳凹陷中北部古近纪沙河街组古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孢粉组合中生组分比例稳定,平均70%以上,而旱生和湿生孢粉组分比例变化细微;沙四段晚期植被类型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属半干旱暖温带气候;沙三段植被类型以针叶林为主,阔叶林混生,属半湿润亚热带气候;沙二段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属半干旱亚热带气候;沙一段植被类型以针叶混交林为主,湿生草本植被增多,属湿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4.
墩日含煤岩系时代原定为晚三叠世。该岩系的岩性、岩相、煤质、孢粉组合等诸多特征均反映了下侏罗统的沉积特点,故应将其厘定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选取的地质剖面分别位于邛崃市邛芦公路沿线和蒲江市擦耳岩公路沿线。从宏观而言,研究区域主要岩性以砖红色、紫红色钙质泥岩、含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粉砂岩、白云质泥岩、泥灰岩为主,部分层位夹有含砾砂岩。根据剖面的岩性组合特征将邛崃—蒲江地区上侏罗统地层由下而上划分为遂宁组和蓬莱镇组,详细讨论了各组段的岩性组合特征、厚度及接触关系。依据古生物化石组合的时代,将遂宁组和蓬莱镇组归为上侏罗统。  相似文献   

6.
孢粉浓度统计法在西北土类堆积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宁夏水洞沟全新统剖面为例,运用孢粉浓度统计法对我国西北地区土类堆积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传统的孢粉百分比统计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文中,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孢粉资料整理,划分出了七个孢粉组合带,基本上符合我国北方全新世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反映的古植被、古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孢粉数量丰富的情况下,孢粉浓度统计在图式上表现得更突出和明显;在孢粉数量较少时,用百分比统计法更便于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恢复百色盆地渐新世古植被面貌并重建古气候, 对该盆地伏平组孢粉化石进行了采样、分析、鉴定, 共获得孢粉化石34属, 并划分为2个组合: (Ⅰ) Abietineaepollenites-Quercoid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 (Ⅱ) Abietineae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Pediastrum组合。组合Ⅰ时代为渐新世Rupelian中期; 组合Ⅱ时代为渐新世Rupelian晚期至Chattian早期。植被面貌变化为: 针阔混交林, 底部生长着蕨类植被→针叶林。通过孢粉组合属性特征的研究得出孢粉组合Ⅰ代表了亚热带湿润性气候, 湿度相对较大; 孢粉组合Ⅱ代表了亚热带较湿润性气候。通过共存因子分析得出: 在渐新世Rupelian中期至Chattian早期时间段内百色盆地年均降雨量(MAP)在797.5~1 293.7 mm之间, 年均温度(MAT)在11.3~22.6℃之间, 为北亚热带气候特征。而现在的百色盆地位于南亚热带(年均温度: 22.0℃, 年均降雨量: 1 070.5 mm), 二者的差异可能与新生代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所造成的亚洲板块"右旋"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合奇县色帕巴衣地区石炭系别根他乌组底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38属65种,根据化石属种类型及占比,将孢粉组合命名为Protohaploxypinus Potonieisporites Hamiapollenites组合。该组合以双囊具肋花粉的大量出现,Protohaploxypinus,Potonieisporites,Hamiapollenites的高占比,Striatolebachiites和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的低占比以及Cordaitina的出现为特征,[JP2]与前人建立的新疆上石炭统车排子组孢粉组合极为相似,而与前人建立的巴塔玛依内山组中的孢粉组合有显著区别,故当前孢粉组合代表的地质时代应为晚石炭世早中期的罗苏期至滑石板期,相当于国际上Bashkirian Moscovian(巴什基尔-莫斯科)期早期。其植物化石兼具欧美区与安加拉区特征,整体上处于亚安加拉区。孢粉证据支持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的部分拼接最晚发生在晚石炭世早期的假说。气候总体上处于半干旱气候,但干旱程度并不严重,局部层位还形成薄煤层或煤线。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锡林浩特煤矿侏罗纪红旗组下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孢粉化石26属39种。根据孢粉化石组
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时代属早侏罗世晚期,与华北区、东北区及西北区
同时期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能很好地对应。此外,通过孢粉化石组分研究,确定该区早侏罗世古植物主要为掌鳞杉科、松柏类、苏铁
科、桫椤科、双扇蕨科等,古植被类主要为针、阔混交林,进而推断该期为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偏湿润的古气候。   相似文献   

10.
孢粉作为一种可靠的代用指标,能够反映不同时间尺度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信息。雪冰孢粉研究以雪冰中的植物花粉和孢子为研究对象,结合雪冰研究的特性和孢粉研究的优势,为气候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雪冰孢粉是古植被的直接反映,可用于重建湿度、温度和人类活动。归纳了雪冰孢粉的古环境意义,总结了雪冰孢粉研究的空间分布状况,概述了雪冰孢粉记录的研究进展。现阶段雪冰孢粉研究在源区与传播特征、季节变化特征、辅助雪冰定年和古气候重建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北极地区有区域性的雪冰孢粉现代过程研究工作,而山地地区研究主要关注单个冰帽,并有若干学者在孢粉重建古温度以及孢粉重建古湿度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化尝试。目前研究表明,雪冰孢粉对湿度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并且在温度重建方面具有极大潜力。特别在青藏高原,藜科、蒿属、禾本科以及莎草科花粉的百分比变化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湿度变化信息。此外,雪冰孢粉记录的草原、草甸和荒漠植被类型的转变能够提供温度和湿度变化信息。但是,这些孢粉指标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其古环境指示意义研究也并不深入。青藏高原雪冰孢粉现代过程和古气候重建等应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四川红原日干乔泥炭剖面的孢粉研究,建立了4个孢粉组合带。自13.6ka以来,日干乔地区古气候经历了以下演化阶段:13.688~11.093ka以温湿气候为主,11.093~8.512ka气候较为干旱,2.74~5.39ka,8.512~5ka气候转暖,温和湿润,5ka至今,该地区气候环境最好,温暖湿润。孢粉组合特征显示该区在此阶段总体为温湿的草原环境,孢粉记录反应了红原县日干乔地区第四纪更新世经历了潮湿—干燥—潮湿的气候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辽西中生界义县组时代归属问题 ,争论已久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划分方案 :第一 ,隶属于侏罗纪 ;第二 ,隶属于白垩纪 ;第三 ,归属于为侏罗 -白垩纪 ,属跨纪地层。结合多年来各科研院所及生产单位采集的众多同位素年龄资料的分析及野外所见接触关系研究认为 :原义县组中下部层位岩性组合 ,根据其特征 ,需另建立组级岩石单位 ,应归属到上侏罗统 ,广义义县组上部层位一套岩性组合 ,需重新定义 ,时代应归属到下白垩统。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略介绍了广西第四系划分与对比情况,确定了主要岩组的地质年代、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气候古地理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河南镇平白湾组上段的孢粉组合及其特征,将其划分为上、下两个孢粉组合。下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为特征;上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Jugella-Cicatricosisporites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把白湾组上段的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并以下组合代表别里亚斯期-凡兰吟期,上组合代表欧特里期-巴列姆期。白湾组上段孢汤组合的发现与研究,不仅为河南南部早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微古植物学证据,更重要的是对建立周口盆地晚用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油气勘探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盆地孢粉组合、主要组分和盆地充填物质的颜色、性质、结构及原生沉积构造,对第三纪西宁—民和、贵德—化隆盆地进行沉积环境、植物群落分析,揭示出自古新世—上新世不同地质阶段植被面貌及其所代表的古气候特点,将盆地古植被、古气候演化划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并初步探讨植被演化与高原隆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位于沂沭断裂带内的中生代“红层”,由于缺乏生物化石资料依据,多年来对于它的时代归属及地层划分对比等问题一直存在着疑问。本文主要以生物化石、岩石组合及地层接触关系为依据,对沂沭断裂带内原“上白垩统王氏组”时代进行重新厘定。我们从该地层中获得了较丰富的孢粉类、叶肢介类、腹足类、双壳类和植物类化石,其化石组合面貌与山东上白垩统王氏组大不相同,与邻区化石对比表明时代应属早白垩世,并根据岩石组合特征新建岩石地层单位——大盛群。  相似文献   

17.
据义马煤田古植物古气候特征,结合本区构造经历,笔者认为该区侏罗-白垩纪的构造演化与古植物古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构造演化的强弱直接影响古植物的盛衰,控制着古气候古地理的发展演变。只有当地壳下降比较平缓,构造地貌反差不大,古地理条件适宜.气候温暖潮湿,植被极为繁盛时,才会有较强的聚煤作用发生,义马煤田的形成就是这样一个模式。文章还就研究意义及煤田预测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研究剖面位于洛川源北部的富县县城东郊。剖面由第一层古土壤(S_1)、马兰黄土(L_1)和全新世古土壤(S_0)组成。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地层中孢粉非常丰富,为恢复古植被与古气候提供了可靠依据。S_1的植被是以榛、菊、蒿为主的疏林草原,有亚热带树种出现,反映了末次冰期的温湿气候。L_1时主要为菊、蒿干草原,气候冷干,其间有四次乔木增多期,反映了末次间冰期中有四次间冰阶的相对温湿气候波动。近代耕土中为以松、藜、中华卷柏为主的森林草原,反映了全新世某个时期比较温凉干旱的气候。  相似文献   

19.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米林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沉积了一套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探讨当时米林地区的古植被、古环境信
息,在米林机场实测了一条晚更新世晚期剖面。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初步认定该剖面湖积物的底部年龄约40kaBP,顶部年龄
约12kaBP。根据孢粉分析研究把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以及对应的4个植被发展演替阶段:①第一阶段(对应
孢粉组合带Ⅰ;36~28kaBP)为森林草甸植被类型;②第二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Ⅱ;28~23kaBP)为高山草原植被类型;③第三
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Ⅲ;23~18kaBP)为蒿草草原植被类型;④第四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Ⅳ;16~13kaBP)为荒漠草原植被类
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推论青藏高原南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演化为:从40kaBP至全新世高原南部气候类型总体寒冷偏干旱
出现小型波动,与全球的冰期和间冰期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辽宁侏罗系—白垩系的界限有五种以上的划法。同位素年龄料资提供了以义县组底部为白垩系底界的时代依据,而焦点仍是热河生物群的时代归属问题。其中植物、孢粉、轮藻、介形虫及昆虫等群类都支持热河群属早白垩世。一些有争议的鱼、叶肢介、瓣腮,腹足等动物化石,从国内外的分布看,可以进入早白垩世,故本文将含热河生物群的义县组以上层位归于白垩系,即侏罗—白垩系的界限应置于上侏侏罗统土城子组与下白垩统义县组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