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西金沙江袭夺问题的新探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金沙江在云南丽江县石鼓以上自西北流向东南,到石鼓附近突然拐了一个大弯,向东北流去,造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曲。这个奇特的大弯曲一向被称为“长江第一弯”,很早就引起了中外地理学家和地貭学家的注意,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过去多数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长江第一湾成因新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江第一湾成因是一个复杂而重大的科学问题,近百年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至今还悬而未决.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和该区有关的地质、地貌、湖泊沉积等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分析滇西北晚新生代以来水系演化和金沙江河谷发育的基础上提出:石鼓附近的长江第一湾是古金沙江支流水洛河汇入古金沙江的河汉;早更新世末期老君山一带东西向隆起的阻挡作用,使古金沙江沿其支流水洛河下游段逆向北流,在三江口与已袭夺了水洛河的川江汇合,至此,现代意义上的金沙江形成了,石鼓附近的古金沙江与其支流汇合处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第一湾”,而三江口附近的“长江第二湾”则是川江袭夺古金沙江支流水洛河形成的袭夺湾.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0,(1):78-80
虎跳峡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东北,相传老虎可以蹬踩江中的一块巨石,跳过金沙江,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峡谷长16千米,右岸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左岸中甸雪山海拔5396米,中间江流宽仅30~60米。长江上游金沙江到此急转北流,号称“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的上峡口海拔1800米,下峡口海拔1630米,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石鼓附近,金沙江流向从南南东急转为北北东,在急转弯附近大江南岸并存着一条走向北北东—南南西的纵谷,从金沙江右谷坡起,向南直抵澜沧江支流黑漶江。解放前的研究者几一致认为此大弯曲为一袭夺湾,纵谷为古金沙江南流时塑造的古谷,如P.米  相似文献   

5.
黄河北流河道变迁与史前的灾害事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若柏 《地理科学》2005,25(3):294-298
水利史的研究已经证实,历史上黄河北流的河道以禹贡河为北界,以现行河道为南界,在这一区域内摆动迁徙。黄河北流从未进入河北平原的中-西部的白洋淀流域区。造成河道这种演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河北平原基底活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另一个尚未探索的原因是远古时代河北平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灾害。撞击的结果壅塞了当时黄河下游河道,形成了白洋淀流域区,最终促成了北流河道演化的基本格局。文章最后推测这一史前的天文-地质灾害可能是"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的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林波波河系非洲东南部河流,因在当地的土著语言中,“林波波”意为“鳄”,又由于河中鳄鱼很多,因而又叫“鳄鱼河”。林波波河发源于约翰内斯堡附近的高地,向北流至南非与博茨瓦纳边界后向东北流,  相似文献   

7.
石鼓山位于衡阳市东北,是蒸水与湖水的汇合处,有“湖南第一胜地”之称。郦道元《水经注》载:“临丞有石鼓,高六尺,湖水所经。”这里是一峰屹立,山水相映景色十分秀丽。“石鼓郁嵯峨,截然踞沧洲”。自古以来,历为游览胜地。据《南岳志》载:“三国时,诸葛亮练水师在此。其所以叫石鼓山。”有两种说法:一说山形似鼓;二说蒸水与湘水会合,水激石崖,其声似击鼓。晋代庾仲初的观石鼓诗称:“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又曰“翔霄拂翠颠,绿涧漱崖间。”在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石鼓-宜宾段河谷-水系演化研究综述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金沙江形成演化研究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近十年来更是地学界研究热点之一,产出成果颇为丰硕。该文在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金沙江研究成果分析基础上,勾绘出金沙江石鼓-宜宾段上新世以来的河谷形成演化过程,基本观点为:全新世之前该区存在数条并列南流水系;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湖泊广泛发育;早更新世中后期,金沙江经丽江-鹤庆,于金江街附近汇入昔格达古湖;早更新世末期,昔格达古湖被切穿泄空,金沙江下游袭夺连通;中更新晚期,石鼓以南的东西向隆起使金沙江南流受阻,被动袭夺至水洛河,并于三江口与下游川江连通,至此形成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金沙江。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组织的47名专家,最近对金沙江水电资源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新结论,为加快金沙江梯级开发奠定了基础。首先,确认金沙江是世界水电资源最富集的河段。宜宾以上的金沙江流域,干流全长2290km,流域面积49万km~2,多年平均流量4920m~3/s,年总径流量1500亿m~3。干流落差3380m,可供开发水能资源7512万 kw,年发电量2652亿 kw·h。其中玉树—石鼓段可分9级开发,装机165千万 kw,年发电量800亿 kw·h;石鼓一一攀枝花段可供6级开发,装机1700万 kw,年发电量962亿 kw·h;攀枝花  相似文献   

10.
欣古河是南美洲亚马孙河右岸重要支流,源出马托格罗索高原,曲折北流,在莫兹港以下、古鲁帕大岛东南注入主注。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治水和迁徙等问题的争论自古就有。黄河水利史的研究表明,周定王5年(公元前602年)是史载比较准确的第一次黄河大改道,造就了名的禹贡河。而后历经多年的筑堤和治理,一直到东汉年间黄河河道才日趋稳定。北宋年间黄河水患再次大规模发生,河道变迁剧烈,决、溢、徙超过了以往。史载最激烈的东流和北流之争就发生在这时,司马光和王安石都卷入了关于治河方略的争议,最终治河以适应“东流高仰,北流顺下”的新构造活动的条件而结束,实际是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占了上峰。  相似文献   

12.
任美锷 《地理科学》2002,22(5):543-545
我国古籍所载黄河下游最早河道有禹贡河和山经河,它们在今郑州以北均沿太行山东麓北流。其原因可能与公元前4280年太行山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3.
托拉海河是柴达木盆地南部发源于昆伦山的一条间歇性河流,向北流注渐没于盆地中心的盐滩及盐湖,全长68公里。托拉海河东距噶尔穆河约50公里。在柴达木盆地南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袭夺地形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在1984年考察金沙江石鼓袭夺地形时,发现古长江确实存在,如古阶地剖面、古河床卵石层及古谷地纵斜度均匀向剑川递降等。金沙江袭夺发生于更新世末期,古谷地沉积物(灰华)C_(14)测定为17,300±520年。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托拉海河西地区的自然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拉海河是柴达木盆地南部发源于昆伦山的一条间歇性河流,向北流注渐没于盆地中心的盐滩及盐湖,全长68公里。托拉海河东距噶尔穆河约50公里。在柴达木盆地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2,(1):47
俄罗斯的叶尼塞河,是流入北冰洋最大的河流。叶尼塞河由源出东萨彦岭和唐努乌拉山的大、小叶尼塞河汇合而成,沿中西伯利亚高原西侧曲折北流,注入北冰洋喀拉海的叶尼塞湾。流域面积258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7.
层状结构岩体顺层斜坡滑移-弯曲失稳计算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陡倾顺层斜坡在下端被阻挡及嵌固时可能产生滑移-弯曲型结构变形与屈曲失稳,但以前失稳分析采用的力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及变形形态对地质原型的符合性较为不足。因顺层斜坡上部平直段与下部屈曲段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弯曲段边界条件及变形形态的合理对正确建立挠曲线方程和临界屈曲失稳分析均非常重要。在分析了顺层斜坡地质原型变形形态的基础上,由考虑自重的阻滑端固定的斜置等厚弹性板梁模型,提出了以地质原型变形形态抽象出相应边界条件的分析方法,及理论上求解挠曲线的适定三阶微分方程。鉴于弯曲段长度可现场测知,以所分析的边界条件拟定了简便合理的、曲线形态能较好反映地质原型变形形态的多项式近似挠曲线。通过势能泛函的平衡稳定判断方法,滑移-弯曲破坏的临界条件得到确定,失稳临界弯曲长度计算式较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8.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类型及其空间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方岩突出的丹霞地貌类型有围谷、方山、峰丛、石柱和凹槽等,它们的空间组合沿着北西-南东方向有规律的排列:西北部五峰书院一带的凹槽和岩穴发育典型,中部鸡鸣峰、桃花峰等处分布有大量的新鲜崩积石,东南部石鼓寮的石鼓、石柱尤为突出,在峰丛与平原交汇的东、南和西三侧被围谷所环绕.这种组合体现了随着构造隆升,在以外力作用为主的不断"雕塑"下,丹霞地貌的发育一般经历了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侵蚀搬运,完成地貌循环侵蚀的过程,期间孕育了绚丽多姿的丹霞地貌,它们主要发育于早白垩世晚期的方岩组(K1f)冲积扇-扇前辫状河相岩层中.其中,岩性的差异风化规律和辫状河相沉积的特点,可以通过对三个样点的实验数据分析加以证实.方岩丹霞地貌是在我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区中"青年期"类型的突出代表,符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中具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科学价值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七盘沟系一条灾害性泥石流沟,源出龙门山南延余脉西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于汶川县城西南五公里由左岸注入岷江,流域面积52.6平方公里,主沟长15.7公里,沟口海拔1305米,分水岭最高点海拔4298米,两者高差2993米(图1,2)。  相似文献   

20.
Ping Kong等近期发表二篇文章,采用锆石U-Pb年龄谱物源示踪方法,研究得出古金沙江曾经石鼓南流入红河的结论,论文对此提出了质疑。测定U-Pb年龄谱的锆石粒度 0. 25 mm,比重4. 5 g/cm3左右,为推移质,该技术只适用于较短距离的无湖泊河流的物源示踪研究。将第四纪沉积物和现代河流泥沙的锆石U-Pb年龄谱与大区域岩层的进行对比,分析泥沙来源,研究金沙江河流演化的技术路线存在根本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