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耀先  涂方旭  李秀存  覃峥嵘 《气象》2000,26(12):29-30
利用平流层月矢量平均纬向风资料,分析了平流层风场的准两年振荡(QBO)的演变特征,找出QBO与广西气候变化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2.
热带平流层臭氧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特征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HALOE的观测资料、对热带地区平流层臭氧垂直分布的年际变化及其准两年周期振荡(QBO)进行研究,并同赤道上空平均的纬向风场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进行了模拟研究。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高值区的位置在南北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臭氧浓度高值中心的南北移动和上下移动又引起局地臭氧总量的周期性变化和准两年周期振荡南北半球不对称。而臭氧浓度中心位置的准两年周期变化与赤道上空平均纬向风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密切相关。资料分析还表明,赤道上空平流层中臭氧浓度QBO的位相随高度变化多次。模拟试验表明,纬向风QBO引起垂直经圈环流的变化,在平流层有三对余差环流圈。它们对O3在不同纬度和高度的输送是引起O3准两年周期振荡的重要动力原因。其中,余差环流在平流层中层(25-35km)的环流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平流层近赤道环流准两年振荡与气象参数球臭氧含量变化关系的特点,指出为确定为赤道平流层中纬向风准两年周期性的位相,不同作用所选用的标准是不同的,做出了平流层各个高度上振幅和位相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中国降水场QBO分布型态及其长期变率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带通滤波法,奇异谱分析(SSA)和小波分析(WTA)综合研究了近50年中国降水场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的分布型态及其长期变率特征。结果表明,QBO分量在中国降水场年际振荡中举足轻重,具有显著而稳定的特征: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QBO分量振幅较大,频率较小;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振幅有所衰减,频率有所加大;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直至90年代初,频率再次减小,振幅也相对较小;90年代中期,振幅和频率都有增大的趋势。准两年振荡在不同季节主型态中表现有所不同,在冬、夏季表现较强、秋季次之,春季最弱。  相似文献   

5.
根据形成机制的不同将平流层准零风层(Quasi-Zero Wind Layer,QZWL)划分为由平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各高度处于不同位相形成的第一类QZWL和由于平流层低层经向温度梯度逆转而形成的第二类QZWL;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两类QZWL在不同季节中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平流层QBO对两类QZWL年际变化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类QZWL集中出现在冬季赤道附近地区,第二类QZWL在夏季热带外地区和冬季20°N~40°N太平洋地区上空;QZWL夏季高度比冬季低约3 km,夏季QZWL出现高度比冬季稳定,约在50~70 hPa之间;由于受到QBO的直接影响,第一类QZWL出现的高度和纬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第二类QZWL受到QBO的影响主要体现在QBO西风位相年和东风位相年相比,冬季20°N~40°N范围内存在第二类QZWL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准两年振荡与青藏高原东北侧旱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荣湘 《高原气象》1992,11(3):321-327
  相似文献   

7.
南亚季风区TBO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1—2000年的ECMWF逐日格点资料和印度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别是印度的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准两年振荡(TBO)特征。为了研究南亚地区TBO的机理,定义了一个统一的南亚季风指数来描述南亚冬季风和南亚夏季风以及两者之间的转换特征。通过研究南亚季风指数的异常变化特征,发现南亚冬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通常来说,强(弱)的南亚冬季风后南亚夏季风活动一般偏弱(强);另外,偏强(弱)的南亚冬季风一般发生在强(弱)南亚夏季风活动后。南亚夏季风和南亚冬季风的这种循环演变特征可能是南亚地区出现TBO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十五年全球臭氧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卫星观测臭氧总含量TOMS(第7版)资料,在剔除季节变化后对全球60°S-60°N范围首先进行了沿纬度分布的线性趋势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自本世纪70年代末,各纬带上的臭氧总量都呈下降趋势,强度随纬度升高而加剧,并发现总体上北半球臭氧的下降趋势较南半球更加明显;同时证实了准两年振荡是臭氧变化中除年周期外最显著的周期。并对臭氧变化中的准两年振荡作了遥相关分析;发现准两年振荡在强度和位相上基本呈纬向分布并主要表现出赤道对称的特征。135~170°E地区臭氧总量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原因可能是这一地区常年频繁出现的对流活动;而臭氧总量下降趋势表现出的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均大于南半球的南北半球差异可能是由两半球人类活动的差异引起  相似文献   

9.
近40年中国云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昭美  严中伟 《大气科学》1993,17(6):688-696
本文以中美气候合作研究采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个长期性仪器记录的气候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了1950—1988年我国云量变化之概况.近40年来,除华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云量有所减少.ENSO时间尺度和QBO的年际振荡在大部分地区有所反映.我们发现,3—4年尺度的振荡信号在60和70年代特别微弱,80年代又开始增强,和北半球60年代降温及80年代增温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了某些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动和长期气候变化之间的一种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一个平流层和中间层的全球原始方程模式进行积分,考虑100百帕高度上的行星波强迫作用,平均纬向气流的特征分别取在赤道准两年振荡(QBO)的西风位相和东风位相。在100百帕60°N处取1波最大振幅从100米到400米的各种不同强迫作用下进行积分,对比QBO东西风位相的响应情况。在振幅为100米的弱波情形,QBO的位相对结果影响很小,无增暖产生,但在振幅为400米的强波情形,对结果影响虽也很小,但却可产生强的爆发性增温;在中等振幅(特别是约为250米)的强迫情形,模拟的西风和东风QBO两种情况都可产生大振幅波动和平流层增温。然而在东风位相时,增暖发生较早,并且波的变率大。这些结果与观测定性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ADVANCE IN STUDIES OF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re are obvious biennial phenomena of circulation, meteorological and climatic elements in the troposphere, named as Tropospheric (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 (TBO). Many phenomena of TBO are discovered, such as variations of TBO in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pressure, winds field, monsoon and subtropical high etc. The mechanism of TBO is explored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ropical ocean (the Indian Ocean and the Pacific Ocean, mainly) and Stratospheric QB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TBO. In addition, Eurasian snow cover and solar activity of 11yr period can affect TBO very possibly.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 The trend of drought and flood variation has been a wide concern among scientists in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1]. Both of them are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that regularly take place in China. Releva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roughly the same number of stations in China showing increasing rainfall as those showing decreasing rainfall over the past 50 years. There are no obvious trends of variation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averaged…  相似文献   

13.
FURTHER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TBO IN SOUTH ASIAN MONSOON REGION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e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troposphere biennial oscillation (TBO) in the South Asian climate, especially with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TBO in the South Asian region, we defined a unified South Asian monsoon index to depict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SASM) and South Asian winter monsoon (SAWM) and the transition features between SASM and SAWM. 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bnormity of SASM and SAWM was discovered. Normally, a strong SAWM is beneficial for a weak SASM later, while a weak SAWM favors a strong SASM. Meanwhile, a strong SASM is favorable for a weak SAWM and a weak SAWM always happens after a weak SASM. Such results suggest the evolution of the South Asian monsoon, which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to excite TBO in South Asia.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奇异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奇异谱方法分析我国近百年平均气温的准周期性,结果表明:我国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以2~3a周期振荡为主,同时1a左右的准同期振荡也较强,和同期北半球平均气温的准周期性有差异,不过它们的准1a周期振荡随时间的阶段性变化特征非常相似。将我国大致分成7个区域,对7个区域代表站气温进行奇异谱分析,结果表明:各区气温的准周期振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互不相同。华北、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4区气温以1a周期振荡最为显  相似文献   

15.
华南地区近40年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利用1951-1994年华南地区15个站的月降水量资料,探讨了这一地区近40年来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0年代和70年代及90年代前期降水相对偏多,60年代和80年代降水相对偏少。近40年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总的来持,前20年少,后20年略有增多。(2)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振动,年和汛期降水的主周期为7-11年,前汛斯和后汛期  相似文献   

16.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QBO IN OZ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a two-dimensional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coupling dynamical, radiative andphotochemical processes,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in ozone. TheQBO in total ozone has been successfully simulated when the forcing of equatorial stratosphericQBO in zonal wind is imposed. The simulated characters of QBO in ozone are in close agreementwith those observed. We further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QBO inozone. In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QBO in equatorial stratospheric wind field, the global circulationhas so great difference that it makes the effects of advection transfer and eddy transfer present aquasi-biennial periodical variation. Chemical effect and dynamical effect are basically out-of-phase.They together form and maintain the QBO in ozone. Total variation rate is a tiny difference of thetwo large amounts. At the lower level of middle-high latitudes, however, it has a phase differenceof about 1-2 months between dynamical and negative chemical effects, where the dynamical effectis comparatively greater. QBO in ozone has no clear counter effects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he experiment results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QBO in ozone on temperature field and wind field are very small.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再分析   总被引:259,自引:11,他引:259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最近整编的中国 74 0个站逐日资料 ,通过对中国温度、降水、湿度、风速、气压这 5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较为全面的分析 ,揭示了近 5 0a来中国气候变化的一些新特征。得到的新结果有 :(1)近 5 0a来 ,全国平均气温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上升更为明显 ;西南低温区在 90年代以后温度也处于上升状态 ;夏季的长江中上游出现明显的降温趋势。 (2 )全国平均年总降水量波动略有减少 ,但 90年代以后夏季降水增加明显 ,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 ,而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显著减少 ,体现了夏季风的减弱。 (3)全国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和降水相似。(4 )中国几乎全部地区的风速都在显著减小 ,冬、春季和西北西部最明显 ,该区 90年代的年平均风速比 5 0年代减少约 2 9%。风速大幅减小主要是由于亚洲冬、夏季风的减弱。 (5 )全国平均的海平面气压在增高 ,尤其是北方的冬季 ,这和中国风速的大幅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NCEP(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并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南海地区(Sout...  相似文献   

19.
抚州市近50年暴雨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抚州市1961—2010年暴雨分布规律和气候特点。结果表明,其年代际变化均呈波浪型,20世纪90年代暴雨最多,70年代最少;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暴雨最多,尤其是6月中下旬最为集中;多区域性暴雨,占暴雨总日数的37.3%,连续暴雨也较多,以连续2 d区域性暴雨为主;暴雨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年暴雨站次数与年降水量呈很好的正相关;夜暴雨多于昼暴雨。最后,分析了暴雨、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和典型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华东及周边地区113个气象站近50年的降水量资料计算了该地区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了华东地区降水量、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北部的降水量集中度明显高于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降水量集中期超前于北部地区1个半月左右,体现了华东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上显著的地区差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华东地区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降水量集中度无明显的变化趋势,降水量集中期有普遍推后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江西和河南南部。华东地区的降水量与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有密切的关系,表现在降水量偏多的年份里,通常降水量集中度越强其降水量集中期偏迟。从年际变化看华东地区降水量时空的不均匀分布,导致降水极端事件频繁发生,是近年来旱涝灾害增多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