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南早元古代集安群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元古代集安群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分别形成了三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形迹组合。Ⅰ世代为层理褶皱组合,由平卧褶皱、轴面片理和韧性剪切变形带组成;Ⅱ和Ⅲ世代为片理褶皱组合,分别由各种位态的片理褶皱和轴面褶劈理、膝折面理组成;Ⅰ、Ⅱ世代的原始构造线方位均为近南北向,为近共轴叠加,但因Ⅲ世代构造的强烈改造,现今多变位为东西向。Ⅰ世代构造形迹组合的特征显示集安群的早期构造环境具有构造层次较深、以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为主导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胡国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4,(1)
早元古代老岭群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分别形成了三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形迹组合。Ⅰ世代为层理榴皱组合,由斜卧诏皱、轴面片理和韧性剪切变形带组成;Ⅱ和Ⅲ世代为片理相皱组合,分别由各种位态的片理诏皱和轴面招劈理、膝折面理组合。Ⅰ、Ⅱ世代的原始构造线方位均为近南北向,为近共轴叠加,但固Ⅲ世代构造的改造,现今多变位为北东东向。Ⅰ世代构造形迹组合的特征显示老岭群的早期构造环境具有构造层次较深、以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为主导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吉林临江地区早元古代老岭群叠加变形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巍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24(1):15-21
早元古代老岭群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分别形成了三个特殊各异的构造形迹组合。Ⅰ世代为层理褶皱组合,由斜卧褶皱、轴面片理和韧性剪切变形带组成;Ⅱ和Ⅲ世代为片理褶皱组合,分别由各种位态的片理褶皱和轴面褶劈理、膝折面理组合。Ⅱ、Ⅲ世代的原始构造线方位均为近南北向,为近共轴叠加,但因Ⅲ世代构造的改造,现今多变位为北东东向。Ⅰ世代构造形迹组合的特征显示老岭群的早期构造环境具有构造层次较深、以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作 相似文献
4.
闽北武夷山东部地区广泛发育早元古代源群,该变质岩系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叠加改造,变质变形作用十分复杂。通过大量野外调研,查明其经历了5次褶皱变形。本文重点论述其不同时期变形特点及形机制。 相似文献
5.
辽宁海城地区辽海群底部大型韧性滑脱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海城地区赵家堡子-马风-什司县一带早元古宙辽河群底部地层和变质深成侵入体的详细构造研究,确定了辽河群底部与太古宙之间大型韧性滑脱带的存在。卷入滑脱带的地质体有辽河群底部浪子山岩组和早元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 相似文献
6.
(1)太古-早元古代变质岩系 太古-早元古代变质岩系本区出露有中国最古老的结晶基底,主要由三大套变质岩系组成。 相似文献
7.
8.
早元古代滹沱群变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元古代滹沱群存在先后两期火山岩,早期青石村组变玄武岩呈灰黑色,致密块状构造,主要岩类为玄武岩,部分为玄武安山岩,玄武粗安岩,具有与火山弧玄武相似的成分特点;晚期河边村组变玄武岩呈灰绿色。片理发育,主要岩类为碱玄岩为碧玄岩。具有典型板内玄武岩的成分特点。 相似文献
9.
吉地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岩构造形的调查研究和构造解析,证实其是一套具有多期变化和不同变形史的变质岩系。其岩(层)石,均发生了形态,物态和位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11.
阿拉善地块作为华北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关键的构造单元,经历了不同时期构造热事件的叠加作用。本文选取阿拉善地块巴音诺尔公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诺尔公群进行研究,总结了这些前寒武纪岩石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显微构造特征,并对其构造格架、变形期次进行了初步划分。研究表明,中元古代诺尔公群内部至少存在两期变形,早期变形表现为原始层理的片理化过程,形成了区域走向近NE-SW向的片理;而晚期变形则表现为顺片理走向的右行走滑剪切作用。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及年代学资料,认为中元古代诺尔公群的内部变形主要受到石炭纪-二叠纪查干础鲁弧后盆地向阿拉善微陆块之下俯冲作用的控制,俯冲作用造成了NW-SE向的挤压,从而发生了早期片理化,而随后顺俯冲带走向的走滑作用则调节了挤压造成的缩短。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中国早元古代变质建造研究表明,早元古时期,中朝变质地区华北分区是中国陆壳中可确认的最主要相对稳定的隆起区。其它变质地区及中朝变质地区的其它分区相对于华北分区为较活动的构造区。吕梁运动之后中朝变质地区为相对稳定的准地台,而其它变质地区一般仍一度处于较活动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辽东地区早元古代火山岩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东地区早元古代火山岩是下元古界辽河群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由酸性和基性两套火山岩组成。前者形成于辽河裂谷发育早期的拉张裂陷阶段,属于壳源岩浆成因;后者形成于辽河裂谷发育中晚期的强烈拉张裂陷阶段,属于幔源岩浆成因。重点讨论了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基性火山岩主要为一套海底喷发的基性枕状熔岩,具有大陆拉斑玄武岩和大洋拉斑玄武岩的双重特征,是辽河裂谷由大陆壳向大洋壳演化过程中的产物。火山岩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与早元古代时期热地幔对流形式的出现以及郯-庐断裂带发生右旋平移剪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北山草呼勒哈德地区早元古代火山岩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隶属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的甘肃北山草呼勒哈德地区,出露大量前人所划的“勒巴泉群”(S1—S2)地层。依据1∶25 万马鬃山幅区调资料和前人成果,从“勒巴泉群”中解体出前长城系敦煌岩群(AnChD),并通过讨论变质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首次证实塔里木板块东北缘在早元古代属不成熟岛弧及活动陆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营口地区辽河群盖县岩组的构造样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三忠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24(4):390-396
盖县岩组是解决辽河群构造样式的重要层位。通过对盖县岩组内构造样式的解析,发现它与其它岩组一亲,于吕梁运动期间经历了三幕构造运动。第一幕发生于拉伸作用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早期伸展构造组合;第二、三幕发生于收缩阶段,其中第二幕构造线走向为NE,褶皱样式总貌为“两背叁向”,第三幕构造运动形成了本区的大构造格局,构造线走向为NW~NWW。在研究区内,三幕构造叠加明显,尤其是后两幕褶皱叠加,于区内西南部表现为 相似文献
18.
辽宁海城地区辽河群底部大型韧性滑脱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海城地区赵家堡子-马风-什司县一带早元古宙辽河群底部地层和变质深成侵入体的详细构造研究,确认了辽河群底部与太古宙之间大型韧性滑脱带的存在。卷入滑脱带的地质体有辽河群底部浪子山岩组和早元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滑脱带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①吕梁运动早期沿太古宙与早元古宙接触带部位发生大规模拉伸顺层滑脱变形作用;②拉伸滑脱变形中晚期早元古宙深成侵入体沿滑脱带顺层同构造就位;③吕梁运动晚期滑脱带的收缩变形作用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人们正逐渐趋向于用板块构造的概念来解释早元古代盆地的成因。加拿大地盾早元古代的典型层序为位于休伦湖北岸的休伦超组、休伦组(厚度达12km)不整合于太古宙基底岩石之上,在某些地带二者被一古土壤层分开。休伦组的下部主要由河成陆源碎屑岩组成,伴生有火山碎屑岩及浊积岩和化学沉积岩(白云岩和石灰岩),该组下部产有冰碛岩。这些岩石分布局限并具有一定的岩相特点,认为是形成于裂谷环境。与此相反,休伦组的上部分布广汇,主要由浅海相岩石组成,认为是被动大陆边缘的一个台楔或mioclinal沉积。Mioclinal层序的基底冰积岩(Gowganda组)发育。苏比利尔湖地区早元古代层序的下部(Miocolay组和Mille Llacs组)可与休伦超组的上部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台东缘早元古代隆—滑构造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华北地台东部边缘早元古代拉伸构造及与变质核杂岩的比较,提出了隆-滑构造模式。它一般发生大规模收缩造山作用之前,由于区域拉伸作用,导致下地幔上隆,形成了岩浆隆起或基底隆起,使上覆盖层发生重力滑脱。该模式由核部隆起,上部盖层和其间的拆离韧性发带组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