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雹云的闪电频数特征及其在防雹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总结了1976—1979年在甘肃平凉地区用双通道闪电计数器所观测的冰雹云闪电频数的特征。观测表明雷暴云的闪电频数与降水物有关:冰雹云的闪电频数远大于雷雨云;用5分钟累计的闪电数等于、大于100次这样一个简易指标可以识别测站40公里范围内有无冰雹云,其成功率为80%以上,漏报和空报率平均在10%左右。文中还将闪电频数随时间的演变与雷达强回波(36dbz)顶高随时间的演变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有明显的正相关;雷达识别冰雹云指标和闪电计数器识别冰雹云指标在时间上也基本是一致的。这说明闪电活动程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代表雷暴云的强度,云合并时云体迅速发展、闪电数猛增也说明了这一点。此外,文中还对冰雹云闪电频数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並指出了闪电计数器观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SD型闪电频数识别高原雷雨云和冰雹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青海省西宁市和互助县两地的闪电频数资料,结果表明,在青海省人工防雹区山多,地形复杂的情况下,使用SD型闪电计数器可以识别饱点周围40km的雷雨云和冰雹云,当雷暴由山区向平地移动时,5min闪电频数不小于40次,可作为作用的指标,而雷暴从平面向山区移动时,作业指标不小于30次/(5min),雷暴云闪电频数的升度大于10次(5min)也可以作为识别雷雨云和冰雹云的指标,但时效较短,利用SD型闪电频数识别高原雷雨云和冰雹云是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手段,有助于没有雷达等观测设备的偏僻山区防雹作业。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西2006―2011年4-6月17个降雹样本资料和以降雹点为中心半径50km范围内闪电监测定位网探测到的所有闪电数据对广西冰雹云闪电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地区冰雹发生前的短时间内负闪频数远大于正闪频数,正负闪强度的比值大多都在1.5以上,而正负闪陡度的比值相差不大,5min闪电频次峰值都在5次以上,降雹前峰值出现明显跃增,降雹出现在闪电密度最大中心的下风方右侧,闪电变化分析结果在广西地区人工防雹作业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防雹中冰雹云的识别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滨州地区1988~1997年的711雷达回波、降雹资料及有关的高空探测资料,对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参数和环境场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降雹与雷达回波顶温度、回波强度、0~-20℃之间云体的厚度、700hPa上的比温及云体的冷暖厚度之比等参数有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冰雹的短时预报方程,并为人工防雹提供可作为依据的简明判据。  相似文献   

5.
朱天征  腾岩 《贵州气象》1999,23(6):33-35
利用滨州地区1988-1997年的雷达回波,降雹资料及有关的高空探测资料,对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参数和环境场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降雹与雷达回波顶温度,回波强度,0-20℃之间云体的厚度,700hPa上的比湿及云体的冷暖厚度之比等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6.
冰雹云雷达识别方法及防雹作业经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总结了辽宁省40余年人工防雹工作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归纳了3种类型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以及利用回波形态、回波参量和综合指标对其进行雷达识别的方法,并结合冰雹云数值模拟结果,总结了对具有液态水累积区的雹云、对超级单体冰雹云和对多单体冰雹云实施人工防雹作业的一些经验,对于各地的科学防雹作业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涛  李静 《贵州气象》2003,27(Z1):59-63
2003年7月5日曲靖境内出现一次强冰雹云天气过程.对711B数字化雷达回波演变、防雹作业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这是一次强单体对流云合并形成"带"状强冰雹云系的天气过程.在此次过程中雷达监测、防雹作业时机、用弹量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8.
云军 《气象科技》1974,(7):26-30
预先识别雷雨云和冰雹云对人工防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科学而简易的方法达到这一日的,是防雹地区广大群众的需要。采用闪电观测方法去分辨上述两种强对流风暴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将简要介绍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初步研究结果,供在防雹工作中有关人员参阅。我国不少雹区群众根据长期实践经验指出:冰雹云中雷声比较沉闷而连续不断,常称为“拉磨雷”或“闷雷”;而雷雨云则相反,通常响亮而短促,称为“炸雷”。一些台站和单位也利用收音机中雷电干扰声来帮助判别雹云。在此基础上,我国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0-2018年黑龙江省降雹资料和人工防雹作业数据,统计分析了冰雹发生的变化和人工防雹作业的特征;同时人工防雹作业与冰雹发生的站次数在月际变化上呈正相关,人工防雹作业时段合理。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4,(7):17-23
冰雹对农作物和其它方面的损害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一直为世界上不少有雹灾的国家所重视。现就国外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做概要介绍。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防雹工作曾在一些国家开展,但着重于作业方面,而缺乏对作业对象的研究,因而作业盲目性较大,作业效果不显著,防雹工作难以深入发展。而这些却引起气象工作者对冰雹基本研究的重视。50年代末期以来,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美国、苏联等国对冰雹和冰雹云进行了一系列的基本观测研究,揭示了一些基本现象,认识了一些规律,推动了防雹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正利用飞机、雷达、多普勒雷达、探空、各种电子仪  相似文献   

11.
山东地区冰雹云的闪电活动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利用山东电力部门提供的雷电定位资料,对10次冰雹过程的地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雹暴中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平均为57.39%,远高于当地正地闪比例的气候特征值13.48%。地面降雹区基本出现在正地闪密集(活跃)区或邻近区域。在雹云快速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存在明显的“跃增”;在减弱消散阶段,地闪频数显著减少,但正地闪比例有所提高。负地闪频数峰值的出现通常提前于降雹0~20 min,正地闪频数峰值的出现一般滞后于降雹发生时间。整个降雹阶段对应于正地闪的活跃阶段。另外,结合对卫星观测的总闪电资料分析,发现冰雹云的云闪与地闪的比值远高于一般的雷雨过程,其云闪密度也远高于雷雨过程。以上这些特征对于冰雹的识别和对冰雹的超短时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0-2003年南阳市出现的70个冰雹天气过程资料,分析了冰雹分布的特点、源地、移动路径和出现冰雹天气时的天气图、探空及雷达资料.结果表明:西峡、内乡、邓州、唐河冰雹发生较多,冰雹天气多出现在4-8月,在13:00-22:00时段内发生的冰雹约占92.4%;降雹天气形势有西北气流型、低槽(低涡)型、西南气流型;当T850-400>36 ℃,08时0°层高度H0≤4817m, T地面-400≥42.4 ℃或39.6 ℃≤T地面-400<42.4 ℃且T-TD<3.5 ℃,地面总温度Tσ≥60 ℃时可作为冰雹预报的条件.冰雹云团的雷达回波特征为组合反射率因子≥60 dBz, 回波顶高≥11 km, 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30 kg/m2.  相似文献   

13.
重庆冰雹气候特征及人工防雹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向花  廖代秀  李轲 《气象科技》2010,38(5):620-624
利用重庆34个县1960—2004年的气象志、县志资料及1980—2004年的MICAPS资料,对重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环流背景、冰雹路径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重庆冰雹在空间上存在东多西少的特征,东北部山区是冰雹频发地;近50年冰雹具有"少—多—少-多"的非均匀周期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明显增多;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分布,高峰期为4—5月和7—8月,6月相对较少;重庆冰雹天气以局地对流为主,系统性对流次之,产生系统性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分为3类,即低涡型、西北气流型和高空低槽型,其中西北气流型是主要影响系统,约占62%。给出了重庆主要冰雹路径图并提出了人工防雹的对策建议,以提高人影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冰雹灾情变化看人工防雹作业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山东气象》2013,(4):28-30
通过对山东123个台站1951-2010年60年冰雹资料的统计,分析了山东冰雹的空间分布以及年际变化特征,并根据同等权重将冰雹发生的台站·次总数进行等量化处理,从而对防雹作业效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防雹作业后山东出现冰雹的台站、次数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通过对防雹作业前后冰雹灾情的变化分析,建立了防雹作业效益的评估方法;利用近五年的冰雹灾情资料对防雹作业效益进行了评估,通过与实际评估的防雹效益对比,分析了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次冰雹天气特征及人工防雹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内蒙古气象》2011,(6):41-42,55
利用天气学、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及天气预报经验对2011年8月23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地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冰雹天气发生时雷达回波中反射率因子强度达到65dBz,有多个回波强核组织在一起,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达到55kg.m2.天气图表现为前倾槽及上冷下暖不稳定对流区,地面为蒙古气旋南压到鄂尔多斯。当上述特征值出现时,可以发布冰雹天气预警,制定防雹作业指挥方案,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引言人工防雹[1],是对将要降雹的冰雹云施加人工影响,以减少和避免冰雹灾害。目前,人工防雹作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为群众所愿意接受的减灾手段,受到各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雹作业后,冰雹的密度、质量、个体减小,减轻了雹灾程度。冰雹云内存在着雷电和强大的升降气流,给观测和试验研究带来了困难,人工防雹至今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雹云认识的深入,人工防雹工作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2冰雹的预报冰雹预报有下面几种主要方法。有天气图方法、点聚图、T-LnP图及高…  相似文献   

17.
18.
董学友 《四川气象》2001,21(3):46-47
本文对人工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识别和不同雹云采用不同的作业方法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雷达与闪电定位资料在高炮人工防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闪电定位仪、711雷达两图重叠进行相关比较定位,对判断雷暴的位置。准确及时的指挥高炮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是一种有效方法,能够适时指挥高炮进行人工防雹行业,提高作业准确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春,毕节地区人影办为应对2009年秋、冬季以来的连续干旱,启动了干旱最高应急响应。作业指挥中心从2月22日起进入24h待命状态,密切监视天气演变过程,抓住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一方面全区高炮比往年提前10-20d出炮,另一方面火箭车进行流动作业,当前所利用的天气信息仅局限于省地气象台预报(前一天17时发布)和雷达回波资料,然而当探测到有雷达回波时,火箭作业人员不一定能及时赶到有利天气条件地点实施作业而错过最佳作业时机。通过统计和分析作业日威宁(毕节地区天气系统上游)08时探空资料判断未来6~12h有无人工增雨作业条件,选择最佳增雨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