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Daliangshan sub-block is a boundary region among the Bayan Har block, the Sichuan-Yunnan block and the South China block. It hosts four major fault systems:The southwest to south trending Xianshuihe-Zemuhe Fault zone in the west,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is the northern boundary, the Zhaotong-Lianfeng fault zone in the south, and the NS-trending Mabian-Yanjin fault zone in the east. This study focused on focal mechanisms and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of the Daliangshan sub-block to help understand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seismic stress interaction in this area. We collected broadband waveform records from the Sichuan Seismic Network and used multiple 1-D velocity models to determine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moderate and large earthquakes(ML ≥ 3.5)in the Daliangshan sub-block by using the CAP method. Results for 276 earthquakes from Jan 2010 to Aug 2016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s are dominated by strike-slip and trust faulting, very few events have normal faulting and the mixed type. We then derived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stress field through a damp linear inversion(DRSSI)using the focal mechanism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nversion results for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stress field in the block suggest that the entire region is predominantly under strike-slip and trust faulting regimes, largely consistent with the focal mechanisms. The direction of maximum compression axes is NW-NWW, and part of the area is slightly rotate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PS velocity field. Combining geodynamic background, this work suggests that because the Sichuan-Yunnan block is moving to SE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to SE-E along major strike-slip faults, the stress field of the Daliangshan sub-block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is controlled jointly by the Bayan Har block, the Sichuan-Yunnan block and the South China block.  相似文献   

2.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该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三者之间的以挤压和左旋走滑为主要活动特征的大凉山次级块体内部.该次级块体吸收了来自川滇块体和巴颜喀拉块体的挤压作用,主要以各边界断裂带的挤压作用和内部大凉山断裂带、峨边断裂带等NNW向的左旋走滑次级断裂为主要特征;在历史上大凉山次级块体边界上以7级以上强震活动为主要特征,而在次级块体内部则以5级地震频繁活动为主.2014年鲁甸MS6.5地震发生在逆冲走滑断裂带内部的NNW向左旋走滑断裂上,该地震主要受到了发生在小江断裂带上的1733年M73/4和则木河断裂带上的1850年M71/2强震的影响,这两次地震对2014年鲁甸MS6.5地震有促进作用,而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促进了2014年10月1日越西5.0级地震的发生,此外鲁甸地震对大凉山断裂带北段、峨边断裂带、昭通-鲁甸断裂带东段以及则木河断裂带南段有一定的库仑应力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讲,地震之间存在力学相关性,尤其是一个地震带内在临界状态,地震间相互作用增强。利用这种关系用地震触发响应系数扫描方法,可在一个强震发生后预测下次强震发生的地点。地震引起的就力场扰动包括静态、动态扰动,包括断层弹性位错,也有断层蠕动,可以有弹性地震波和粘弹性形变波的传播实现,有弹性变形,也有永久变形,有瞬间的,也有长久的效应等。这方面已提出好多种效应假说,多种效应共同作用的后果是一个。At值  相似文献   

4.
从位错模式出发,应用断裂力学的成果,作者在世界上首次导出了体波震级m_b,环境剪应力值τ_0(或构造剪应力值,或初始剪应力值,而不是应力降)和地震矩M_0之间的依赖关系式。这个公式提供了直接利用震源参数大量计算构造剪应力场量值的可能性。作者认为构造剪应力场是控制地震发生的主要因素,即出现高应力值地震的地区是容易发生强震(M≥6.0)的地区,是地震危险区。作者计算了1987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境内所有m_b≥3.8地震的剪应力值,并据此划出了未来三年内我国大陆地区的强震危险区,同时给出了震级范围。1992年4月—1994年1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9次M_s≥6.0的地震,其中有8次落在事先划定的危险区内,只有1次在危险区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承德地区的历史地震与现今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为依据,分析了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承德地区地震特征,并根据场址影响烈度估计场址危险性的最大似然法,由承德地区历史地震的影响烈度,估计了未来50年内承德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地震危险区的边界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地震危险区边界划分上存在的问题,从地震地质和地震构造的角度,结合测震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地震分布和地震危险区边界划定与活动构造有密切的联系。依据这一思想,阐明了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提出了地震危险区边界判析的原则,即把地震危险区限制在一定的地震构造区(带);其边界依据活动构造划定;在地震危险区内部进行发震构造条件研究,并对这些发震构造(活断层)进行活动度分析;分层次地对地震危险区范围及其危险度进行确定。 本文着重进行了活动构造的研究,对中国大陆的活断层、新生代盆地、地形面以及古地震等作了活动时代、活动性质、活动强度等多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目前地震危险性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引入“逻辑树”方法处理了四川某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最后用三种方法给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林怀存  刘西强 《地震研究》1996,19(2):140-145
本通过对山东地区及其海域的历史地震和近代小震活动的分析,认为该区的历史地震活动,自1688年以来存在三个M≥5级地震活动空段;而1960年以来,该区ML≥4.5级地震具有8年的活跃时间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方法与宏、微观构造解析技术 ,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结果 ,探讨了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研究途径。圈定出六安 -霍山地震危险区。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 ,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 ,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等震线长轴衰减方向等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非线性理论和方法讨论了产生地震现象的动力学机制、地震与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并就地震本身表现出来的自相似层次结构、分形与分维的非线性整体特征以及产生分形结构的重要物理机制,给出了一组与地震分维有关的公式。  相似文献   

11.
汪一鹏 《地震地质》2004,26(4):559-565
“十五”期间即将实施20个省会级城市的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文中对该工程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的基本内容和领会要点进行了阐述。对“工作大纲”的5大属性(科学性、普适性、包容性、可操作性、约束性)作了说明,对探测工程的主要对象活断层和地震活断层进行了界定,对工作区和目标区的内涵及工作途径的差别做了解释。分析了工程所面对的3个层次的科学问题和实施过程中的5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应采取的对策分别进行了探讨。文章阐述了探测过程中安排中期验收的必要性,指出本工程是以往各震害防御工作的延续、发展与深入  相似文献   

12.
以非线性震级—频度关系为基础,提出了两个新的用于地震危险性预测的参数,并以华北、云南、山东三个区域和唐山、菏泽、苍山三个地震区为例进行了检验,表明强烈地震发生前它们具有较好的前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四川及邻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震构造环境和震害分布特点, 将四川及邻区划分为西南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 收集了西南地区96次、 四川盆地地区40次近代破坏性地震资料, 并对各次地震的震级参数进行了统一校核. 按照该地区震中烈度与震级、 有感半径与震级的统计关系, 对地震烈度衰减进行了近场与远场特征控制, 建立了地震烈度沿长轴、 短轴和平均轴的衰减关系. 统一了中国与美国面波震级的震级标度, 利用最新得出的美国西部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采用考虑地震加速度的近场距离饱和与震级饱和特征的衰减模型, 转换得到了该地区的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辽东半岛南部及东侧海域的地震活动背景及特征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来该区周围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该区位于华北强震二维破裂网格分布的结构点附近、中强地震带空段的交汇部位;发生在1988年辽宁及其邻区有两条4级地震条带在其附近交汇;本区还存在着地震活动空区、空带和低b值异常;全国地震综合预报专家系统和综合模式识别两种方法确定该区为全国Ⅱ类地震危险区;极值分析结果也表明该区周围处于缺震状态,5—6级地震具有较高的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15.
用断裂滑动速率估计小江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军  汪一鹏 《地震研究》1999,22(3):251-259
本通过小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规律,认为断裂在具有特征地震复发行为的同时,在特征地震之间还有次级破坏性地震。故推导了滑动速度、离逝时间与潜在震级之间的关系,并计算了小江断裂带中段主要段落的潜在地震震级。潜在地震级较高的段有小江西支断裂非段和小江东支断裂东南段,其潜在震级都接近7级。  相似文献   

16.
探讨渤海及周边地区海洋平台抗震设防水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美国API规范的内容,并将南加利福尼亚和中国渤海海域地震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进行对比. 对比结果表明,无论在地震活动的频度与强度还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上,渤海都比南加州弱. API规范指出,对于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的永久性建筑, 强度设计水准取重现期200 a,变形设计水准取几百至几千年. 我国相关规范规定的海洋平台强度设计和变形设计水准分别取500 a和10 000 a,过于保守. 同时,与其它建构筑物的抗震水平相比较,甲类建筑变形设计水准取设计基准期100 a内超越概率2%~3%,乙、丙类取50 a内2%~3%,考虑海洋平台易于引起严重的次生灾害,变形设计水准取设计基准期30 a内1%(相当于重现期3 000 a)应是安全的. 基于上述对比分析, 同时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以及与现行标准的连贯性, 建议我国海洋石油平台的强度设计水准和变形设计水准分别取200 a和3 000 a.  相似文献   

17.
在利用江西省及邻区的地震烈度等震线资料建立该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基础上,以美国西部为参考地区,转换得到了相应的水平向基岩峰值加速度与反应谱衰减关系,并与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进行了对比,其结果更加符合该区历史和近代地震震害分布的地域性特点,可进一步应用于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损失快速评估等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玉树震区及邻近地区壳幔速度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获得的玉树震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利用正演拟合地震测深方法进行处理与计算,获得了玉树震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和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 地壳呈层状结构,研究区结晶基底界面起伏较大,玉树附近下方较厚达8km左右,在400.0km桩号向北至温泉方向基底结构逐渐减薄为2.5km。基底界面的凹陷、隆起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壳厚度由囊谦、玉树附近的72km向南、北逐渐减薄为62km。在200.0~400.0km桩号之间二维速度等值线及壳内界面起伏变化较大,在玉树附近下方莫霍面有一弧形凹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极值分布函数和震级平均复发周期概念,研究了华南5条地震带的缺震情况,外推未来5至10年结果表明:右江带无M≥5级地震:东南沿海内带有5.6~5.9级地震危险,但危险性不大;东南沿海外带发生6.5~6.9级地震的概率达69%;台湾西带随时可能发生5级和6级地震;台湾东带随时有可能发生6级和7级地震。  相似文献   

20.
汪梦甫 《华南地震》1994,14(1):38-43
在严格限定地震烈度是一有序分类变量,等震线是烈度分区的外包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给出了计算场地地震烈度发生概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