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地区冻雨时空分布及探空温湿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尤凤春  付桂琴  刘卓  古月 《气象》2015,41(12):1488-1493
利用1955年1月至2013年4月北京地区常规地面观测和南郊观象台探空资料,根据地面观测冻雨记录,分析了时空分布规律;依据冻雨发生时探空资料,初步分析了温湿结构特征和形成的物理机制类型。选取2000—2013年11月至次年4月常规地面观测和南郊观象台探空资料,根据地面观测降雨、雨夹雪、降雪记录,分析了与其对应的南郊观象台平均探空温湿结构,并与冻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冻雨多发生在西北部和东南部,从11月开始至次年4月结束,并以暖雨机制为主(86.4%);850 hPa以下温度层结曲线准垂直,且<0℃是北京地区冻雨的主要特征;雨夹雪和冻雨的主要差异在850 hPa以下,低层雨夹雪气温高于冻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冻雨时空分布及温湿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2008年1月-2010年4月全国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根据地面观测冻雨记录,分析了我国冻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依据冻雨发生时探空分析的云顶同暖层(>0℃)相对位置等结构配置,初步研究了冻雨温湿结构特征和形成的物理机制类型。结果表明,我国冻雨一般从11月开始,到来年3月结束,以1月居多(占72%);冻雨多发生在...  相似文献   

3.
利用怀化地区11个国家气象站2004—2018年降雹日资料、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对怀化地区近15年降雹时空分布、冰雹天气的主要形势以及环境参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怀化地区中部降雹多,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2月和3月的午后到傍晚,冰雹直径较小。2)高架对流类是怀化地区降雹最主要的天气形势。怀化一般处于地面冷高压底部或底后部;850 hPa或925 hPa以下为东北风或北风,是一个强冷垫;850 hPa有切变线、干线和锋区;700 hPa有强暖湿气流沿锋面(强冷垫)做斜升运动。3)怀化高架对流冰雹天气发生的主要环境参量特征为700 hPa与500 hPa温度差≥11℃;850 hPa与500 hPa垂直风切变≥20 m/s;700 hPa比湿≥3.28 g/kg;0℃高度为3.2~4.0 km,-20℃高度为6.3~8.0 km,且0℃到-20℃层的厚度≥2.7 km。  相似文献   

4.
掌握冻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电力、交通、通信、农林等部门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前期冻雨研究多基于站点观测资料,受限于该资料长度较短、分布不均与部分缺失等因素,目前对我国冻雨时空分布特征的认识可能尚存不足。新一代ERA5再分析资料中包含了其他再分析资料所未提供的冻雨资料,为进一步认识我国冻雨时空分布特征提供了可能。本文使用ERA5冻雨资料分析了1979~2020年我国年冻雨日数和年冻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年冻雨日数和年冻雨量集中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直接影响7条“西电东送”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影响长度总计约4900 km;冻雨集中分布地区的年冻雨日数及年冻雨量均呈下降趋势;年冻雨日数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第一模态(方差贡献36.96%)主要分布在黑河—腾冲线以东,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呈南北反相分布;年冻雨日数EOF第二模态(方差贡献11.56%)反映出中国冻雨集中地区的2个局地反相分布区,位相交替周期为1~5年;年冻雨量EOF模态的时空特征同年冻雨日数类似。  相似文献   

5.
基于探空资料的江西典型冻雨天气过程垂直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1959—2008年发生在江西的典型冻雨天气过程的大气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冻雨的形成与大气饱和层、冰晶层、暖层、逆温层、冷层及特征物理量等因素的关系密切。对流层中下层的大气呈饱和或准饱和的逆温状态,饱和层顶位于暖层之上是冻雨发生的主要层结特征。冰晶层底部的平均高度为675hPa,平均厚度为2309m;暖层底部的平均高度为834hPa,平均温度为4.1℃,平均厚度为1765m;逆温层的平均温差为7.5℃;冷层的平均厚度为1668m,平均最低温度为-3.9℃;平均地面最低温度为-1.2℃;冻雨发生时大气整层比湿积分指数须增大为1000以上,干暖盖强度指数须降到-5℃以下。  相似文献   

6.
贵州冻雨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贵州84个测站冻雨日数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EOF展开、小波分析及其它诊断技术,分析了贵州冻雨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冻雨的地区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中部多、南北少;冻雨日数变化梯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的中、西部,尤其是西北部地区;GIS反演的贵州冬季雨凇空间分布更接近实际分布特征,即一般海拔较高处凝冻重,而一般气象观测站大多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城镇附近,导致其观测结果比实际凝冻强度要弱;贵州冻雨存在较大的年际变化,具有非常明显的12年和32年的周期振荡,在4年的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也比较明显;贵州冬季冻雨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主要受海拔高度、相对高度、迎风坡和背风坡、静止锋区,冷空气厚度和不同高度冷空气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贵州冻雨时空分布及对应临近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茵  杜小玲  严小冬 《贵州气象》2007,31(6):11-13,25
利用贵州29个站冻雨日数资料和500hPa高度场资料,借助EOF展开、功率谱分析及其它诊断技术,分析贵州冻雨空间分布特征、时间演变规律以及对应临近环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冻雨区主要集中在省之西北部;贵州冻雨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12月冻雨有准8a振荡周期,1月冻雨有准4a变化周期,整个冬季也存在准4a变化;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贵州冻雨强度就有减弱的趋势;其临近11月500hPa高度场异常对贵州后期冻雨强弱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欧亚地区上空环流的异常,对贵州冻雨异常的指示作用更是突出。主要表现为当临近11月中高纬欧亚地区上空为异常低压环流所控制,而对应高纬度北极圈为异常高压环流控制时,一般预示贵州是一个弱冻雨年,反之,则为强冻雨年。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冻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宗志平  马杰  张恒德  花丛 《气象》2013,39(7):813-820
利用EC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台站资料,本文分析了1978-2002年53次低温雨雪冰冻事件中的冻雨过程,确定了冻雨易发区域,并讨论了其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冻雨强度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且1990年是其强度变化的突变点.其次,比较了衡量冻雨强度变化的两种常用指标:冻雨发生的站次数及冻雨事件的持续时间,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即两种方法衡量在冻雨强度方面是等效的.最后,通过对53次事件中的温度层结及环流形势进行合成分析和经验正交分解(EOF),揭示了逆温层不但是冻雨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冻雨强度发展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9.
利用CALIPSO激光雷达1km水平分辨率的云层产品,计算了中国及周边地区(0°~55°N,70°~140°E)多层云的出现概率,对不同高度多层云的水平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层云的出现概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出现的概率较低,30°N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出现的概率较高;多层云系统中双层云占比最大,并且云层发生概率随着云层数的增多而减小;不同高度双层云和三层云的分布特征类似;多层云出现概率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其中夏季双层云中“高云+高云”、“高云+中云”和三层云中“高云+高云+高云”、“高云+高云+中云”的配置在青藏高原主体的出现概率最大,而冬季单层云的低云、双层云中“高云+低云”及三层云中少量的“高云+高云+低云”配置在中国东北部海域、南海北部等30°N以北地区的出现概率高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10.
贵州冻雨频发地带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杜小玲  彭芳  武文辉 《气象》2010,36(5):92-97
利用贵州省84站48年观测资料及2008年1月12日至2月14日NCEP 1°×1°的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插值处理,揭示了贵州冻雨以27°N为中轴线的频发地带分布特征。为探讨这一现象,寻找了与频发地带分布相似的典型冻雨个例,并从影响冻雨的冷暖气团、温湿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指出,贵州冻雨频发地带是冷暖气团共同影响,在有准静止锋的背景下产生的;冻雨天气时,低空有逆温存在。在水平方向上,低空逆温分布范围宽广,逆温中心出现在贵州中东部和湖南西部之间,对应着冻雨区域的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当存在明显融化层、温度场呈"冷—暖—冷"结构特征时,对应强冻雨天气;无融化层存在,低层冷中心的冷平流很强,仍可出现较强冻雨。逆温减弱时,冻雨的范围减小。通过分析,给出了一类典型冻雨天气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伏、秋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陆叔鸣 《气象》1992,18(5):26-31
农业干旱不仅与降雨量大小有关,而且和雨量时间分布有关。本文通过不均匀降水的“模型”,规定了单站干旱指标,再结合干旱面积和强度,确定大范围干旱标准。据此得出较符合实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预报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洛阳市1961--2005年10个站逐日雨量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洛阳暴雨集中在7曲月,且7—8月单站暴雨较多。有2个暴雨多发区域中心,一个在北部的丘陵区,另一个在南部山区。年区域暴雨出现≥4次时,有准3a的周期变化规律;≤3次时,有准5a的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冻雨气候概况和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59─2008年江西省冻雨天气过程的气候概况进行归纳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其间18次典型区域性冻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热力层结、影响系统。结果表明,江西省冻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全省冻雨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间多、南北少的特征,各地冻雨分布极不均匀。在环流形势上,500hPa高纬地区有阻塞高压,以乌拉尔山阻高最多,鄂霍茨克海有深厚冷涡,咸里海为低压区,巴尔喀什湖附近有横槽;低纬地区在孟加拉湾到中国西南地区存在稳定的南支低槽;对流层中低层存在切变线,700hPa西南气流强盛,急流轴最大风速超过16m/s;850hPa锋区强盛,0℃等温线位于赣中南部到赣南北部;对流层中低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地面冷空气多从中路(河套地区)入侵,蒙古冷高压异常强大,为冻雨的产生提供了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杨令 《贵州气象》2014,(6):55-57
利用1971—2012年42 a洞庭湖区岳阳市、汨罗市、临湘市、益阳市、沅江市、岳阳县、澧县、桃源县、临澧县、华容县、南县、桃江县、望城县13个县市区的大雾及其相关资料,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为:年际变化总体为下降趋势;冬季雾日数最多,夏季最少;越接近洞庭湖,雾日越少;雾从00时开始都增加,08时出现概率最大;日变化与气温变化反相关。根据洞庭湖区大雾发生的气象条件,找出影响该区域大雾的关键因子有低层相对湿度都≥85%、大气层结特征稳定、低层弱的上升运动、低层存在逆温层,据此建立大雾模型,为大雾预报和服务以及预警信号的发布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0年贵州冬季的日最低地表温度以及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 a路面持续凝冰时间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位于贵州26.5~27.5°N纬度带西部的地区高频发生持续凝冰,每年平均发生6~9次轻级凝冰(持续凝冰1~3 d)、3~6次中级凝冰(4~6 d)、2~4次重级凝冰(7~11 d)和1~2次特重级凝冰(12 d以上).总体来看,在全省范围内各级凝冰发生频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极端持续凝冰事件集中发生在1月以及2月上半月,且贵州中西部以及西北部阈值在10 d以上,受凝冻影响大.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吴孝祥 《气象科学》1996,16(3):291-297
本文概述了江苏省的主要气象灾害,如旱、涝灾害,大风灾害;冻害以及雹灾等。文章统计了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应用1991—2000年西北地区基本站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地区降雹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降雹主要的高频区在青藏高原中部、祁连山和天山山脉西段,并呈带状分布,多雹中心一般位于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坡,南北走向山脉的东坡。西北地区降雹旬、侯分布不均匀,产生双一多峰特征,从多雹区各代表站的旬或候际演变看,高原北部降冰雹来的比其南部早且持续时间长,但降雹日数明显少于其南部。天山山脉、祁连山降雹盛发期处于波动状态而高原中部降雹盛发期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1961--2007年滨州市所属7个县(区)气象站逐日降雨资料,分析了暴雨、大暴雨和局部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滨州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性,其年代际分布特征呈波浪型起伏变化,暴雨站次数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十分相似;滨州暴雨的分布特征为南北多、中间少,而大暴雨则呈由西南向东北增多的趋势。另外,暴雨局地性很强,全市性暴雨较少且主要发生在7,8月份;以单日暴雨为主,连续性暴雨以2天居多。  相似文献   

20.
利用晴隆县气象台1966~1995年及气象哨多年气候整编资料,分析晴隆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归纳出我县暴雨发生规律,对洪涝灾害预测预警决策服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