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1994年7月中旬未至下旬,冷位低压槽持续在两广境内,造成广西梧州地区和广东大范围的大暴雨到特大暴雨。20~25日广东省内有4个市县出现了特大暴雨,37个市县下了大暴雨。其中:珠海市总降雨量达805.smm,斗门县591.smm,深圳市达4804mm。20~23日,贺县307mm,华州27lmm。连山220mm。清远84.smm,连县130mm,连南169mm。加上西、北江上游洪流下冲,特大洪水再次形成,ZI日江门境内的水位再次超警戒标准,直到暴雨过程结束(26日),洪峰才过境b本次汪雨继6月份百年一遇的洪水很坏的设施尚未修复之际,第二次洪水又泛滥起来,部分…  相似文献   

2.
1洪水发生情况自2005年6月13~22日受高空低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低压共同影响,广西出现持续大范围大雨、暴雨、局部大暴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致使西江、桂江、浔江河水急剧上涨。6月18日09时西江梧州水位到达警戒水位(17.30m),20日02时开始,洪水以每小时超过20cm速度急速上涨。6月21日20时,梧州市拉响了河东防洪堤洪水漫顶进水的第一声预警警报,6h内高程27m以下的人员和物资必须撤离到28m以上。22日05时,响起了河东进水的紧急警报,低水位的人员必须马上撤离,22日06时50分,洪水漫过梧州市河东防洪堤顶,07时水位高达25.43m,超警戒水位8.13m,并…  相似文献   

3.
黎金水 《广西气象》2005,26(4):62-62
自2005年6月13~22日受高空低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低压共同影响,广西出现持续大范围大雨、暴雨、局部大暴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致使西江、桂江、浔江河水急剧上涨。6月18日09时西江梧州水位到达警戒水位(17.30m),20日02时开始,洪水以每小时超过20cm速度急速上涨。6月21日20时,梧州市拉响了河东防洪堤洪水漫顶进水的第一声预警警报,6h内高程27m以下的人员和物资必须撤离到28m以上。22日05时,响起了河东进水的紧急警报,低水位的人员必须马上撤离,22日06时50分,洪水漫过梧州市河东防洪堤顶,07时水位高达25.43m,超警戒水位8.13m,并仍以每小时1lcm速度E涨。  相似文献   

4.
梧州市洪水与上游暴雨有密切的关系*,梧州市洪水成因主要是由于上游持续性暴雨或大暴雨所致。2004年7月上旬和中旬,广西大部地区出现了持续性暴雨或大暴雨,14日至24日短短十日间,梧州市两次遭遇洪峰,14日和24日西江洪峰分别达到20.97m和22.65m,西江水位分别超过警戒水位3.67m和5.35m。通过对梧州市这两次致洪暴雨过程成因做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南支槽受副热带高压阻挡维持在90~110°E之间,850hPa西南急流以及切变线在南方长时间的维持,地面静止锋在江南摆动是广西连续性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强暴雨区出现在流场暖湿气流风速辐合区南侧,正涡度区域中心偏南侧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稳定能量的积聚是暴雨维持的必要条,暴雨区对应于850hPasθe高值舌附近件;低层辐合区和水汽供应的作用是强降水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广东百年一遇特大洪涝与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6月8~21日,广东连遭9403号强热带风暴、龙卷风、大暴雨、特大暴雨、特大洪涝的灾害.九洲江、北江、西江水位超过或接近百年一遍的特大水灾,灾害波及广东9市60个县,占全省面积2/3,死亡220人,157万人受洪水围困,直接经济损失146亿元。本文就今年这次百年一遍的特大洪涝概况、主要影响系统、气象服务三个部分作一介绍。1特大暴雨和特大洪涝概况6月8日到19日,粤西、粤北和粤西南,降雨量达400~600mm不等。最大降雨中心分布在廉江市、阳山县和恩平市,中心雨量分别为689、563、577mm。其特点是强度大、时间长、面积广,为历史同…  相似文献   

6.
2010年7月下旬渭河流域局部地区发生高强度降雨,致使渭河干流及支流涨水,多处支流出现超警戒洪水,华县断面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通过对该次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发现洪水是由渭河北岸支流涨水形成,泾河洪水与渭河洪水在临潼站遭遇,使华县站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  相似文献   

7.
渭河2005年9—10月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9月下旬渭河流域发生了长历时、大面积、高强度降雨,致渭河干流及支流涨水,多处出现超警戒洪水。通过对该次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发现形成这次洪水的暴雨中心和洪水形成均在中下游地区,暴雨中心移动方向与洪水走向一致也是形成这次洪水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7日凌晨,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突袭广州。暴雨过后,广州多个地下车库惨遭“没顶”,水浸街“黑点”多达44个,21条道路严重堵塞,白云机场出现大面积延误,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广州,再次遭遇城市内涝之困!  相似文献   

9.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31(3):73-73
1 暴雨天气过程 2008年4—6月江西省共出现8个区域性暴雨日(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少年份。其中,6月13日为2008年入汛以来暴雨范围最广的一次过程,暴雨、大暴雨总站数之多,位居1960年以来第3位;5月28日的暴雨过程雨强大,婺源出现特大暴雨(262mm),为全省最大值,并创该站历年月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该文根据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灾害损失等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2011年6月6日发生在黔西南州望谟县的特大暴雨山洪地质灾害影响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这是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造成打易镇及其附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1 h雨量阈值为35 mm左右、2 h累计雨量阈值为140 mm左右。望谟河上游的打易雨量站开始出现强降水的时间与望谟河中段(望谟水文站——县城)水位暴涨、超警戒水位的时间差为2 h左右。造成这次重大灾害的原因是综合性的,首要原因是短历时突发性特大暴雨,降雨时间短、强度大,引发了特大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其次是地理及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1.
广东致洪特大暴雨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广东1949年至1994年发生的12场造成较大洪涝灾害的特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的致洪特大暴雨基本上可以分为3类,并具有不同的环流和物理量特征:西北江并发洪水的特大暴雨一般发生在前汛期,暴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灾情重,暴雨期间环流稳定,锋面降雨系统完整,暴雨层结不稳定面积大;沿海诸河及小支流洪水致洪暴雨多发生在后汛期,暴雨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雨强大,暴雨主要是由于热带气旋的入侵而造成,只在暴雨区附近有明显的层结不稳定,对流现象非常强烈;造成东江及其它主要支流洪水的暴雨则可能是锋面雨也可能是热带气旋雨,稳定度指数及分布状况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5~7日阳江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1°×1°的NECP/NCAR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每6min一次的加密资料、阳江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等资料,诊断分析2008年6月5~7日以阳江为暴雨中心的广东省大范围大暴雨降水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低涡和小槽东移影响下,华南沿海暖式切变线加强,促进了低层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的累积,为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阳江地区的特大暴雨与超强降雨雨团密切相关,中尺度雨团受中尺度地面切变线或辐合区的直接影响,强降水多出现在切变线北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空间定位、距平百分率、历史对比、极大值推算、灾害影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2008年7月20-23日湖北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强降水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北部、西部,即襄樊、恩施、宜昌、荆门、随州等地;全省76个气象台站中,共有13站过程雨量≥150.0 mm,35站次暴雨,10站次大暴雨,襄樊22日降水量达293.9 mm,为超过1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强降水造成较大范围的渍涝或洪涝,其中4县市为严重洪涝,7县市为较重洪涝,12县市为一般洪涝,9县市出现了渍涝;部分河流超警戒或汛限水位;最后给出了灾害损失、城市渍涝、山洪、地质灾害和雷击事件的统计数据及暴雨对农业、交通、江河湖库水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和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对2013年5月15—16日清远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发生在条件性热力不稳定的条件下,锋面和切变天气尺度系统触发作用下造成的;过程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而以前者为主,水汽通量大值区在粤北;强的垂直上升运动超前降水峰值,对暴雨有一定的预示性;强降水落区出现在能量密集区;低空急流的峰值位置与暴雨区基本重合,出现时间超前降水峰值;清远大范围强降水是由MCC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广西“94·6”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气象工作情况总结广西气象局业务处1994年6月12—17日,我区出现了一次范围广、强度大、持时长的暴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致使柳江、桂江、西江水位暴涨,桂林地市、柳州地市、河池地区、梧州地市及玉林地区沿江县市遭受建国后...  相似文献   

16.
1主要天气事件1997年4~6月主要天气事件有4月3~4日暴雨冰雹雷雨大风、5月8日清远~从化一花都特大暴雨洪水为月13一16日全省持续性暴雨~大暴雨、6月22~26日持续性大~暴雨。1.14月3~4日,粤西北、粤西南和粤中出现冰雹、暴雨到大暴雨、雷雨大风。清远、茂名两市有7个县降了冰雹,使清新县和高州市的16个镇受灾,2.6万多间房屋损坏,清新县有万余亩农作物受浸,高州市大片农作物被毁损失O.6亿元。1.25月8~9日,清远、从化、花都降特大暴雨。·8日02~20时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降雨934.3mm,为我省1951年以来24/J‘时雨量之最,导…  相似文献   

17.
受季风低压槽和西南低空急流共同影响,2001年6月7日和8日阳江市连续出现特大暴雨,6日20时至8日20时总降雨量960.3mm,造成该市大面积受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3.24亿元。本文拟从降水特点、降水成因等方面对此次连续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并力求在预报技巧上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次暖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5月3~5日珠海市出现2003年开汛第一场暴雨。利用天气学原理、参考云图以及其它物理量对这次暖区特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南支小槽、西南低空急流和地面风场辐合是形成这次暖区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长江流域3次全流域灾害性洪水事件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长江流域曾出现上游洪水7次,中游洪水16次,下游洪水7次,其中有3次是全流域性洪水,分别发生在1998、1954和1931年。1998、1954和1931年梅雨期开始前(3~5月),长江流域降水比常年偏多。进入梅雨季以后,先后出现两场持续性暴雨:第1场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场暴雨造成中下游河流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出现局地洪涝;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又出现1场持续性范围广的暴雨,雨水只能作为地面径流汇集到长江干流,造成很高水位的洪流。第2场持续性暴雨使长江上下游强降水时段在7月下旬重合,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与来自上游的洪水在8月初至中旬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灾难性的大洪水。1998、1954和1931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有联系。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活动异常导致7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梅雨期持续到7月底,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环流条件在7月下旬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94.6”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洪水概况1994年6月12~17日,西江上游的柳江、桂江、红水河流域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广西全区有50个县市过程总雨量超过100mm,其中有17个县市超过300mm,有5个县市超过500mm。有4个大暴雨中心,以柳州地区北部的融安、融水为最强,分别达559.3和545smm。暴雨过程12日从桂林地区东北部开始,稳定在桂林至百色一带。17日向东南移,18日移入南海北部。在12~17日中,三小时降雨量>50mm的就有35站次以上,最大降雨量出现在罗城,15日05~08时为1167mm;其次在永福,13日05~08时为116.lmm,24,J‘时最大降雨出现在来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