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学者梁庭望在他的专著<壮族文化概论>中,将整个大壮区的文化划分为9个具体的文化区,即:红水河中下游文化区,柳江、龙江文化区,桂西北文化区,桂粤文化区,邕南文化区,邕江、右江文化区,左江文化区,桂边文化区和云南文山文化区.他认为,通过这样的划分,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分析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梁庭望还认为,对壮族服饰文化的考察、发掘、收集、研究与展示,同样也可以用地理概念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然而,所谓十里不同风,壮族人丁兴旺,并且住在这么宽阔的土地上,因此,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区,其婚姻、恋爱的风俗自然也是有  相似文献   

3.
壮族人民繁衍生息的红土地,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物产;奔流不息的红水河,蕴育着灿烂的壮族文化。石器、花山崖画、铜鼓、壮锦、绣球、壮剧、壮欢、干栏……八桂大地上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绝妙风景。 本刊开辟《广西人文》栏目,旨在更深入细致地梳理广西国土资源的脉络,展现八桂多元的人文地理。 著名壮族作家黄佩华一直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思索民族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背景。《话说壮族》,延续了作者其他作品一直葆有的哲理性,科学地描绘了占据广西大部分地区的壮族聚居区的人文地理。他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娓娓而谈,轻松和平淡地叙述出壮族文化生活的深度。 《广西人文》从本期起选编连载《话说壮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然而,所谓十里不同风,壮族人丁兴旺,并且住在这么宽阔的土地上,因此,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区,其婚姻、恋爱的风俗自然也是有所不同,可谓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大山 壮族不仅爱水,也喜欢山. 靠山而居,是壮族比较常见的居住方式.靠山吃山,则是壮族的一种生活方式.有的壮族人自称山佬、山人,表明了他们对山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尊敬.  相似文献   

6.
壮族人民繁衍生息的红土地,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物产;奔流不息的红水河,蕴育着灿烂的壮族文化。石器、花山崖画、铜鼓、壮锦、绣球、壮剧、壮欢、干栏……八桂大地上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绝妙风景。本刊开辟《广西人文》栏目,旨在更深入细致地梳理广西国土资源的脉络,展现八桂多元的人文地理。著名壮族作家黄佩华一直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思索民族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背景。《话说壮族》,延续了作者其他作品一直葆有的哲理性,科学地描绘了占据广西大部分地区的壮族聚居区的人文地理。他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娓娓而谈,轻松和平淡地叙述出壮族文化生活的深度。《广西人文》从本期起选编连载《话说壮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翻开壮族的历史,我们会看到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在向我们翩然走来.尽管这些人物披挂着各种各样的色彩,令我们眼花缭乱;尽管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功绩各有不同的解释和评说.然而,他们在壮族历史上的位置和影响是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黄佩华现任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是文学影视创作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著作颇丰,有长篇、中篇、短篇小说,长篇传记等等文学著作和剧作。本刊曾经连载过他的地理文化散文《话说壮族》,那独到的文化视角和散文化的语言,深受本刊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载他以同样的文风,以不同于社会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的语言话说彝族的新作《彝风异俗》。八桂大地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有11个少数民族,彝族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身处华南沿海的广西一直与祖国的大西南有着密不可分的人文因缘。彝族的祖先曾经雄踞西南数千年,创造出了与黄河长江文明媲美的历史文化。千百年来,彝族以其令人炫目的色彩丰富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人文版图。《彝风异俗》就是以浩瀚深邃的彝族历史文化为背景,主要从地理人文、经济文化、风物习俗等方面,简要介绍广西彝族的文化与生活。希望读者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9.
骆越艺风     
延绵达千万年的百越传统文化,是壮族的精神家园.从百色盆地的石器到柳江人,从左江畔的花山壁画到红水河岸边的铜鼓,从<布洛陀>诗经到<刘三姐>,无一不流淌着壮族先祖的殷殷血脉,无一不弥散着浓郁的骆越遗风.  相似文献   

10.
广西著名作家蒙飞现任广西民族报社社长,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广西散文创作研究会副会长,著作颇丰,有长篇、中篇小说,长篇散文诗,散文等等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地道的壮族作家,其创作根植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中,重视民族品格,其作品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种具体实践,一直以来深受广西区内外文学界和民族语文界的关注与喜爱。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连载他以作家视角切入和文学化语言为阅读诱惑创作的作品《侗人歌谣》。《侗人歌谣》是作者在侗族的地理分布、自然环境、历史来源、文化艺术、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民族生存要素的基础上,向读者展示了广西侗族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品格魅力,让人们在惬意的阅读中步入五彩斑斓的广西民族文化长廊的一部作品,希望读者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壮族人无论走到哪里,在一个约定俗成的日子,一定会以各种方式祭祀自己的祖先。祖先血脉除了流传给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外,还有亲情的温暖。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三月三"期间的重要活动是万人公祭骆越始祖大典,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东盟跨境贝侬大联欢等文体活动。"贝侬"在骆越民族后裔的壮民族语言中是"兄弟姐妹"或者"亲友"的意思。大联欢时,来自宁明县和周边县市、还有越南等东盟国家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空间为研究非物质文化景观,提供了新数据源和互动平台。本研究以中国剪纸文化为例,借助淘宝API,利用规则化网页采集工具,提取了淘宝网中销售中国剪纸商品的网络店铺基本信息和产品交易信息,利用GIS可视化与分析方法,开展C2C新型商业模式的文化交易景观表达,挖掘景观内涵和意义。结果表明:C2C模式下的文化交易景观与传统文化区具有明显耦合性,网络店铺和消费者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形成明显的核心聚集区;同时,不同剪纸流派发展状况差别显著:陕北剪纸、蔚县剪纸等北方派剪纸在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交易关系集中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本研究是文化地理学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扩展,对于全面认识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产业转型与发展态势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广西处于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广西国土资源厅提出了在转方式、谋发展、惠民生、找大矿、强监管、提素质6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的总体要求。2012年,广西国土资源系统瞄准目标,按照要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寻找突破口,积极改革创新。在文化建设上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建立和形成了广西国土文化体系;在执法监察中加大力度.打造标准化执法监察队伍,构建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打造了一支标准化的执法监察队伍,圆满完成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在土地整治上采取“整村推进”、“整县推进”的办法。实施大规模集中连片的土地整治,极大地改善了广西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村群众脱翁致富的造血能力。文化建设、执法监察、土地整治3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广西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靖西是广西一个风光秀丽的边城,在这里,壮族不是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中90%以上是壮族人。靖西的鹅泉与云南大理的蝴蝶泉、广西桂平西山的乳泉并称为中国西南三大名泉。趁着来靖西出差,我们慕名前往。鹅泉又名灵泉,它位于靖西城区西南6 000米外的小鹅山麓,一路上侧面或迎面,总有群山排列,向人们展示它们的婀娜多姿。峰丛谷地中的泉湖鱼趣靖西的山很多,但不成山脉,以岩溶低山  相似文献   

15.
壮族不仅爱水,也喜欢山。 靠山而居,是壮族比较常见的居住方式。靠山吃山,则是壮族的一种生活方式。有的壮族人自称山佬、山人,表明了他们对山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尊敬。  相似文献   

16.
凉山型服饰在外型方面可以代表整个彝族的风格,那么其余的5种类型是不是可以省略不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乌蒙山型、红河型、滇东南型,还是滇西型、楚雄型,它们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深远的文化基因,都是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亮丽妖娆的一朵。在此,有必要着重介绍乌蒙山型和滇东南型的彝族服饰,因为,它们与居住在广西的彝族相关。巍巍乌蒙山,是大西南彝族文化的发祥地。在唐宋以前,此地彝族服饰与凉山彝族服饰大同小异,但到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1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早在自治区成立之前的1957年,国务院就颁布实施了《壮文方案》,壮族人民从此结束了没  相似文献   

18.
正面对违法者的"死亡威胁",他挺身执法,置生死于不顾;面对湍急的河水,他毫不犹豫地跳水救人;面对最"头痛"的征地工作,他迎难而上,以自己的爱心赢得了民心;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面对"大红包"他断然拒绝……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边境地区壮族国土干部,凭着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无比热爱,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生命在大地上闪光》可以说是我们国土资源基层党员干部赤诚之心的真实写照。韦寿增虽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每当哀婉的壮族末伦唱起,每当说起这个邻家兄弟一样亲切的名字时,人们总忍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他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兄弟,熟悉他的人都忍不住要再一次细数他一点一滴的过往,讲述他光辉的事迹。正如作者  相似文献   

20.
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有这么一段名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靖西县安宁乡国土资源管理所原所长韦寿增就是这样一个人.年仅31岁的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身先士卒、一心为民、爱岗敬业、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此,国土资源部追授他为"全国模范国土资源所所长"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追授他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百色市委追授他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