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核废物处置试验场环境地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核废物处理试验场有关环境地质研究现状与进展。据核废物的放射性不同,目前或未来处置的方式不一样:中-低放射性废物(ILW-LLW)一般采用浅层处置,多置于粘土层或沉积岩层中;高放射性废物(HLW)一般通过竖井或平巷处置于深部的花岗岩或岩盐中。根据母岩的类别不同,本文分花岗岩、岩盐、粘土及其它四部分,对不同的试验场的研究计划、内容、方法、进展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胡敏知 《铀矿地质》1996,12(5):313-314
放射性物探方法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胡敏知(中南地质局230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1)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应用日益扩大,城市放射性废物处置已成为城市生态安全和环境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为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各省都相继建立了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就是将分散在各...  相似文献   

3.
沈珍瑶  程金茹 《地质通报》2002,21(3):163-165
基于“多重屏障原理”的深地质处置是国内外公认的处置高放射性核废物的合适方法,本文从处置库建造与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对处置库反作用两方面探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中涉及的有关环境问题,并指出为确保处置库的长期安全性,必须特别注重选址及多因素耦合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现代地质工作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任务,提出在铀矿地质工作中,加强核废物处置和核工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介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地质工作的内容和研究范围,并强调了它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荣 《世界地质》2001,20(1):62-65
在介绍危险性废物的概念,种类等基础上,对我国危险性危险性废物的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废物的产生,处置结构和废物流等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未来我国危险性废物处理处置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重屏障原理”的深地质处置是国内外公认的处置高放射性核废物的合适方法。本文从处置库建造与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对处置库反作用两方面探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中涉及的有关环境问题,并指出为确保处置库的长期安全性,必须特别注重选址及多因素耦合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个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地特性评价费用的估算高放废物的处置要比中低放废物的处置要求高得多,因此尽管现在已有不少国家建成中低放废物处置场的,但却没有一个国家已建成高放废物处置库的。目前国外大都处在处置库场地的预选阶段,只有少数国家进入场地特性评价阶段。在这...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废物处置是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之一,从经济、安全和高效角度出发,将极低放废物从中、低放废物中分离出来单独处置,对核废物的管理与处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西南某极低放废物备选处置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处置的相关技术方法,重点研究了屏障技术和环境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针对拟建在古泥石流体山区山顶上的处置场,选取核素90Sr作为处置对象,选用盆状屏障式处置库,估算产生的核素90Sr的总活度和比活度。选用筛分的颗粒d<1 mm的介质作为屏障材料,厚度为0.5 m,批试验结果显示上述材料对90Sr的吸附效果明显;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核素90Sr在50 a内被完全阻滞在包气带中,可以达到安全处置废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构造活动强烈程度是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阐述新构造研究的指导思想、方法及其在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中的应用。通过东天山地区南、北地段对比研究,选出了在新近纪时期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或新构造活动强度相对微弱的东天山南部地区,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基地。研究结果表明它对场址评价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放废物处置库性能评价是处置库选址乃至废物安全处置中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这一研究内容,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于1998年5月11日邀请了加拿大多年从事高放废物处置的专家——陈田博士来院交流。他详细介绍了加拿大高放废物处置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关于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模式方面。目前,加拿大所采用的评价模式是SYVAC。,该模式应用概率系统变量分析方法对关闭后的处置库系统特征、事件和过程进行评价。该模式由3个子模式构成,即:处置库子模式,岩石圈子模式和生物圈子模式。处置库子模式模拟废物罐的腐蚀、核素从废物体中的释放以及…  相似文献   

11.
在核电站和核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于低放(极低放)的放射性废物,尽管这些废物放射性强度较小,但也必须妥善处理,否则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问题.在目前的极低放废物处置中,一般选择浅层掩埋,周围加固的方式进行[1-3].我国西部某单位是我国重要的与核有关的单位,经过长期运行,产生了较大规模的极低放废物需要处置.为了合理选择场址进行废物处置,必须进行备选场址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为场址的适宜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以甘肃北山预选区花岗岩场址为例,提出该场址中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概念设计和结构设计,然后以系统分析方法论为基础,描述处置库的系统功能、结构、环境及其演化过程,并以模拟软件GoldSim为工具,建立该处置库演化过程的计算机模型,最后以该计算机模型为模拟实验平台,模拟处置库中辐射毒性时空分布,分析模型中的参数灵敏度,优化设计参数,并预测和评价处置库性能。其研究成果可为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协调各研究项目之间关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与岩石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放废物处置库是一个特殊的深部地下工程,涉及大量的岩石力学问题。笔者简述了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的技术路线和主要进展,探讨了处置库选址、设计、建造、性能评价中的主要岩石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类似物研究和矿物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璋如 《矿物学报》2001,21(3):341-344
本文叙述了核废物地质处置研究领域中涉及天然和人为类似物研究中的一些矿物学问题。在自然界的天然玻璃、膨润土、晶质铀矿等分别作为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高放废物处置库的缓冲/回填材料和乏燃料的天然类似物,考古遗址中的玻璃和青铜器文物作为人为类似物。通过这些天然非晶质结晶物质和人造制品的稳定性研究来预测未来10000-100000a间处置库中废物和缓冲/回填物质的变化,放射性核素迁移规律,为高放废物处置库的设计和建造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提高公众对高放废物安全处置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放废物处置库总系统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美国高放废物处置库总系统性能评价的概念、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我国今后高放废物处置库性能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复原遥感与特别测量项目的目标是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球物理技术对橡树岭专用地(ORR)、帕杜卡气体扩散厂(PGDP)、朴次茅斯气体扩散厂(PORTS)及其外围地区进行常规管理和遥感检查。多次多光谱扫描成像、γ放射性测量和摄影测量能监测废物污染设备中产生的衰变和监测复原效果及清理的进展情况(在治理工作阶段的后期)。这些技术,同地球物理测量相结合,将提供确认未知的被废物污染的场地和污染物运移途径的有效手段。保留在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环境复原(ER)项目的现场管理人员都很容易得到。所收集数据的完整分析,将为ER项目提供关于该项目有害废物场地的特征描述和监测现场详细而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关系到我国核能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为正确评价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的适宜性,必须开发一系列特定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中灵敏地质特征的初步确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根据中国、瑞士和日本3国高放废物处置概念的相似性,建立中国第一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模型;然后通过对9个地质变量在8个事件中的灵敏度分析,初步确认出3个灵敏地质物征。此项研究对中国目前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同位素水文学研究及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丰  郭永海  王志明 《铀矿地质》2012,28(2):114-119,83
甘肃省北山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重要预选区之一,花岗岩是处置库候选围岩。10余年来,在北山地区开展了水文地质和同位素水文学调查、研究工作,为场址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水文地质依据。今后,在深入开展预选区水文地质研究工作中,应进一步开展同位素水文学研究,示踪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揭示水循环过程,测定地下水滞留时间和流速等,以获得高放废物处置场址特性评价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资料。  相似文献   

20.
《岩土力学》2017,(8):2343-2350
岩体结构面是处置库中核素迁移的关键通道,也是各种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鉴于高放废物处置库工程的安全等级、服务年限及围岩体力学特征,在深入分析传统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及节理和断层等结构面对处置库安全性、可靠性产生的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基于多维度、多尺度结构面综合指标SCE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以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天湖地段岩体地表结构面调查和钻孔数据为依据,采用SCE指标对天湖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实例分析表明:该指标克服了传统的单一指标对岩体结构面评价的不足,可以更便捷、准确、客观地体现结构面发育程度及岩体完整性,与现实情况更为符合。研究结果既可为处置库设计中的渗流特性和核素迁移规律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也可为建立一套适用于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筛选和适宜性评价体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