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亚湾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及年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和9月对大亚湾海域通过拖网和流刺网捕获的鱼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出现18目76科135属200种鱼类,其中软骨鱼纲4目5科5属6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3.0%;硬骨鱼纲14目71科130属194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97.0%.根据其适温类型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其中暖水性鱼类有183种,占总种数的91.5%;暖温性鱼类有16种,占总种数的8.0%;冷温性鱼类仅有1种,占总种数的0.5%.渔获物中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占多数,其中,底层鱼类共有74种,占总种数的37.0%;近底层鱼类共有68种,占总种数的34.0%;中上层鱼类共有45种,占总种数的22.5%;岩礁鱼类有13种,占总种数的6.5%.大亚湾鱼类的年龄普遍偏低,以1 a龄鱼为主.与相邻海区鱼类区系特征比较,大亚湾海域具有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性海湾的鱼类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2.
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的生态地理条件,鱼类生物多样性特征。校核整理了南海鱼类2 321种,分属于六鳃鲨等35目,以鲈形目占绝对优势(979种),并以珊瑚礁栖,典型暖水种的隆头鱼科为优势科(占117种),而蝴蝶鱼和石斑鱼分别达到34种、31种,列为优势属,从而构成南海富有潜势的群落结构。文中进一步论述了南海鱼类区系属于以印度-西太平洋为主体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3.
COⅠ条形码辅助分析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从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采集成鱼和幼鱼样本共1720尾,在依据Fish Base等鱼类形态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利用COⅠ条形码技术确认存在94个物种,分属11目33科72属。结果表明:红树林区鱼类种群极其丰富,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物种最多,为59种,占总物种数的62.77%,其次是鲱形目(Clupeiformes)和鲻形目(Mugiliformes),分别占6.38%和5.32%。鲈形目中又以虾虎鱼科(Gobiidae)为优势类群,含29种(占30.85%)。按生态类群分:海洋洄游鱼类最多,占物种总数的32.98%,其次为海洋偶见鱼类、两侧洄游鱼类,分别占22.34%、17.02%,以虾虎鱼类物种为主的红树林定居鱼类约占11%。本研究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水、淡水和洄游性鱼类在特定生活阶段的重要栖息地和育幼场所。另外,COⅠ条形码技术可有效快捷地鉴定出红树林海域的鱼类。  相似文献   

4.
对黄、渤海鱼类等级多样性的推算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为给不同取样地点或时期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比较提供基础资料,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黄、渤海底拖网调查,并综合迄今为止的鱼类分类学研究,系统地更新了黄、渤海鱼类组成名录,并计算了其等级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有鱼类379种,隶属于264属,129科,36目,3纲。其中软骨鱼类12目,24科,50种;硬骨鱼类23目,104科,328种。根据黄、渤海鱼类总名录,计算了其等级多样性指数(△^ )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A^ )的理论平均值及95%置信漏斗曲线,其中等级多样性指数(△^ )的理论平均值为77.7。  相似文献   

5.
渤海鱼类区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渤海的鱼类区系,张春霖等(1955)曾报道了116种;林福申1)根据1958年6月-1959年11月渤海大面试捕资料(其间12-3月未调査)记载了渤海底层鱼类74种,他在分析了这些鱼类的区系性质后提出,其中暖水性鱼类19种、温水性鱼类44种、冷温性鱼类11种,并认为渤海鱼类的区系性质属温水性。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在渤海进行的底拖网逐月试捕调査和1983年6,7月上层拖网试捕调査资料,以及有关文献和本所历年来的采集记录鉴定,渤海已记录的鱼类有19目,66科,156种,其中我所试捕调查获108种,文献和采集记录补充了48种。本文根据以上资料,对渤海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性质进行分析。渤海鱼类名录和种的区系性质按分类系统(成庆泰、郑葆珊,1987)列于附表。由于调査范围、时间及捕捞工具有限,遗漏种类在所难免,但作者认为上述材料已基本上能反映渤海鱼类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2~2013年在北部湾口海域秋、春两个航次的调查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调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并分别计算该海域鱼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及分类多样性指数(△+和∧+).结果显示,此次调查共捕获鱼类26目100科195属301种,其中以鲈形目鱼类占据绝对优势,两个季节同时被捕获鱼类75种.秋季优势种类数明显低于春季,且均以中小型鱼类为主,种类更替现象明显.TINCLi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85、7.50、11.58)、(1.95、3.01)和(1.54),在种级水平上,该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较低,分布相对集中,亲缘关系较近.北部湾口海域的△+和∧+值分别为46.34和47.82,相比较于黄渤海、东海和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其△+值最接近于北部湾,表明二者间鱼类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但在大尺度范围内,该海域△+值并未表现出明显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国鱼类目,科,属,种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明德 《海洋通报》1997,16(6):68-79
中国鱼类共4纲51目320科,1318属,4060种,其中移入种37种;土著种4023种,分 于49目,312科,1301属。  相似文献   

8.
有关西沙群岛海产鱼类复殖吸虫方面的报道历来很少。1977年春季我们曾在西沙群岛进行海产鱼类吸虫类的采集,现将鉴定整理的一部分标本报告于后,计有10科(叶腺科系我国新记录)、20属、26种,其中有2新属、16个新种,其它已知种亦系地区新记录,多数系宿主新记录。 虫体与器官测量以毫米为单位。 模式标本与副模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2—2013年秋、春两个航次在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探捕调查数据,系统整理了调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并分析其季节更替,通过计算调查海域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以及分类学多样性指数(Δ~+和∧~+),初步探讨了该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现状。结果显示,调查海域鱼类共有27目104科206属340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数目占绝对优势。当采用IRI≥500标准定义优势种时,秋季优势种有2种,春季有4种,不同季节鱼类优势种存在差异,并且主要鱼种的季节更替现象明显。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物种组成中,目、科、属各分类阶元包含各低级分类阶元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85、7.63、12.59),(1.98、3.27)和(1.65)。调查海域Δ~+值和∧~+值分别为66.3和100.2,其中Δ~+值高于大亚湾(62.2)和北部湾(63.5),最接近于东海陆架区(65.7)。研究结果显示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目前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仍应关注人类活动对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崔冬玲  沙忠利 《海洋科学》2015,39(8):110-115
<正>1鼓虾科简介鼓虾科(Alpheidae)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真虾下目(Caridea),是一个物种丰富和生态多样性非常高的科[1],至今已建立47属[2],其中仅鼓虾属(Alpheus)就已发现近300种[2-5]。本科中多为穴居或潜伏生活的种类,大部分种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以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种类最为丰富[6],少数种生活在寒温带。几乎所有的鼓虾都生活在海底,很少有离开底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山东半岛东部、北部及渤海海峡地区的地方性天气-冷流低云,作了初步的分析。着重分析产生这种低云的环流特点及殊地理环境,分析归纳出这种低云的预测方法及判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田间试验和调查资料分析,作者提出烟单14号玉米生长过程中,小喇叭口期土壤中全氮、大喇叭口期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与产量相关密切。并据此建立了产量及构成三因素与土壤养分间的最优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4.
波浪对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了以波浪侵蚀为主的沙质海岸,在人工岬控制下海岸变形与波浪特性的关系。从而为海岸蚀退的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49—2000年共52年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点及ENS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放以四种主要路径影响黄、渤海,其影响时间、频数及强度均有不同。ENSO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将影响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路径和频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IAP-AGCM(二层大气环流模式),针对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表层海温(SST)异常进行八个月的数值积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潮弯曲时北太平洋冬季SST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30-60d振荡的特征;在北半球的30-60d振荡,大部分地区为向西传播,在南半球则为向东传播;其经向传播较为复杂,在120°E剖面上以向南传播为主;热带地区受此SST异常的影响以西太平洋、印度洋大气加热场的30-60d振荡为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付克忖 《海洋学报》1980,2(3):51-58
本文讨论了南黄海北部海域及青岛近海海水激光(6328Å)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与温跃层的相关性。依据三个年度不同季节(春、夏、秋)现场实测结果,叙述了衰减系数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并对现场测量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是一个正在扩张的年轻弧后海盆。对这个海盆的研究在地层学、古海洋学、构造学、地震学及海底资源勘探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这个海槽处在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转化的过渡性地壳域,许多人试图从冲绳海槽的研究中,获得关于洋盆早期演化的知识。本文根据反射地震资料(图1)就该海槽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开发胶东温泉地热水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热水中阴离子的组分与温泉水类型,指出其中Ⅱ_1、Ⅱ_2:型水温高,日采水量大,矿化度高,水质复杂,相应的环境效应明显.提出地热水的大规模开采以及尾水的大量排放,对温泉周边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土壤及地下水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Bowen数的意义、功能和计算法。同时,依据多年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作统计,计算出东中国海的Bo值。其结果绘制成1月至12月的月平均分布图,从而对本海域的Bo分布特点作详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