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奥陶系钾盐层位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郁华  杜之岳 《地质论评》1998,44(1):100-105
陕北奥陶系是一个大型海相蒸发岩盆地,笔者在盆地东侧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发现了钾石盐,光卤石等钾盐矿物,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奥陶系发现钾盐,笔者较详细地研究了地质条件,含盐岩系剖面特下,物质成分和地球化学等,探讨了蒸发岩沉积的古地理环境和成盐模式据蒸发岩组成特征,结构构造,赋存状态,组合关系,地球化学诸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陕北盆地钾盐沉积形成于残留卤水湖和干盐湖阶段。  相似文献   

2.
王璞Xun  任延广 《沉积学报》1995,13(A01):53-62
通过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S113井泉头组蒸发盐岩沉积层序的详细沉积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认为该蒸发盐属海水与淡水混合成因,其形成与周期性的海水入侵有关。  相似文献   

3.
延安地区经过十余年油气勘探,在奥陶系马家沟组获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其中马家沟组上组合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层位,该区是奥陶系碳酸盐岩- 膏盐岩共生体系的主要沉积区,其中马家沟组上组合马五43- 马五32膏盐沉积是海退蒸发环境的典型代表。本文基于延安气田奥陶系天然气勘探的最新进展,利用现场岩心观察、实验分析、钻井及测井资料,根据沉积构造、膏盐岩发育规模、岩性组合方式等,对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上组合膏盐岩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系统地总结了研究区马家沟组上组合膏盐岩的沉积背景及沉积相、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为延安气田膏盐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在西高东低的沉积格局背景下,地层充填呈西薄东厚,南薄北厚的特点;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膏质白云岩- 膏岩- 盐岩沉积区;垂向发育三种岩石类型组合:Ⅰ型膏质白云岩- 硬石膏结核白云岩- 膏质白云岩- 泥云岩组合,Ⅱ型膏岩- 硬石膏结核白云岩- 膏质白云岩- 泥云岩组合,Ⅲ型盐岩- 膏岩- 硬石膏结核白云岩- 膏质白云岩组合;沉积环境为相对安静且低能的潟湖沉积模式。沉积环境演化为极强蒸发盐化→蒸发膏化→相对开放。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其他地区奥陶系膏盐岩地质研究提供借鉴,对延安气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第二、四段及上马家沟组第三段广泛分布着三层角砾岩。角砾岩系由蒸发盐溶解致使其白云岩夹层及残留蒸发盐岩沉陷坍塌所形成。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蒸发盐岩层塑性变形和矿物相的转变导致原生沉积构造破坏和部分角砾岩化;2.形成具蒸发盐和白云石基质的角砾岩;3.形成具白云石基质的角砾岩;4.形成细-粗晶石灰岩、角砾灰岩。  相似文献   

5.
李绍虎  吴冲龙 《地球科学》1997,22(4):387-390
襄汾地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为一套碳酸盐岩-蒸发岩层序地层,其沉积背景及沉积过程受东部华北海控制,低位边级缘石膏最为发育,与泻湖内部盐岩层及普遍发育的碳酸盐岩一起构成了典型的碳酸盐岩-蒸发岩层序地层单元,该区马家沟组共发育7个I类层序,与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层序发育完全可以对比,层序边界位于边缘石膏楔的底部,层序边界的形成,和泻湖与外海(华北海)沟通与否或海平面下降程度有关,当海平面完全下降,泻湖与外海完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是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形成的岩石共生组合,对其进行微相分析和沉积模式构建,有利于揭示蒸发环境下的沉积学信息,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大量钻井、岩心资料,开展岩石宏观、微观观察,识别沉积微相,分析沉积序列,构建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可划分出10类微相(MFT1-MFT10):盐岩、膏岩、含膏云岩、纹层状微粉晶云岩、颗粒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微生物云岩、生物扰动(灰)云岩、纹层状微晶灰岩、微晶颗粒灰岩;共生体系发育4类微相组合:(1)潮间上带—潮上带白云岩-含膏云岩-泥云岩组合;(2)潮间下带膏岩-藻云岩-白云岩组合;(3)潮下带纹层状灰岩-搅动灰岩-扰动灰岩组合;(4)潟湖内层状膏岩-团块状膏岩-盐岩组合。马家沟组为浅盆蒸发成盐,低海平面蒸发成盐,高海平面发育碳酸盐岩,海平面反复波动形成巨厚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组合。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奥陶系是海相固体钾盐矿的重要靶区。本文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该地区马家沟组中组合(马五~5~马五~(10)亚段)的沉积微相、蒸发岩分布、蒸发岩形成机制和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马家沟组中组合总体为局限台地环境,可进一步划分出潮坪、潮缘滩、外潟湖、内潟湖等沉积微相,各微相沿古隆起呈环带状展布,内潟湖是含钾蒸发岩的主要形成环境;内潟湖沉积具有明显的旋回性,马五~6、马五~8、马五~(10)时期为海退蒸发环境,以蒸发岩和白云岩为主,马五~5、马五~7、马五~9时期为海侵环境,以灰岩为主;海退期,向心浓缩作用形成了大型米脂蒸发盐盆,进一步在"深水成盐"机制下沉积了大量厚层含钾蒸发岩系;岩溶地貌与含钾蒸发岩系分布的关系表明含钾蒸发岩系主体分布于岩溶盆地内幕。印支期岩溶作用的强度和深度分析进一步显示古岩溶作用在岩溶盆地范围内基本未破坏到马家沟组中组合的含钾蒸发岩系,具备了钾盐矿的沉积和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8.
地层、沉积岩组合及古地貌特征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早奥陶世马家沟期为3个沉积单元区,即:北东部区为白云岩-蒸发盐组合;南部区为白云岩-少量蒸发盐组合;西部区以石灰岩为主。相应地北东部区以发育台内盆地-盆缘坪为主;南部区发育洼地-台坪-台地边缘-海槽;西部区则发育台地边缘-海槽。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观测以及区域资料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边缘大致在洛南瓦窑沟—西安—宝鸡一带。马家沟期研究区沉积模式总体上为:横向上"西槽、南洼、东坪、北盆",纵向上"咸-淡交替";灰岩-白云岩-蒸发岩横向上呈带状展布,纵向上则为不等厚交替沉积。  相似文献   

9.
楚雄盆地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古大陆裂谷的发生和发展造就了楚雄盆地,沉积了煤、铜、盐旋回与含矿建造,形成了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矿床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表生的或地层中的或深部的铜、盐、有机质以微量遍布于楚雄盆地中生代各地层中,在适宜的古气候、岩相古地理环境则富集成矿,三者在诸矿床中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三类矿床都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生成过程并受同步热演化。矿床组合遵循“金属-盐-有机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依据陕北盐盆地的镇钾1井等8口基干井,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镜下薄片鉴定,同时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对陕北盐盆奥陶系马家沟组岩石类型、沉积相、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和蒸发岩为主,碎屑岩等其他沉积岩发育较少。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出开阔台地和局限蒸发台地两种亚相,开阔台地可识别出灰泥丘微相;局限蒸发台地可识别出云坪、盐湖、膏湖、淡化泻湖等微相。沉积演化表明,马一期-马六期,陕北盐盆经历了三次海进-海退旋回,沉积演化为陕北盐盆及钾岩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成盐古地理环境,海进期,海水提供充足的成钾物质补给,海退期形成的继承性盐盆,四周隆起,又处在有利的低纬度干旱蒸发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钾岩的形成。陕北盐盆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六亚段沉积期,盆底总体表现为"两坳夹一隆"的构造样式,即自西向东依次为呈NNE向展布的西部盐坳、中部隆起和东部盐坳,"西部盐坳"可进一步分为3个次级盐凹,自北向南依次为"西一盐凹"、"西二盐凹"和"西三盐凹";"东部盐坳"可进一步分为2个次级盐凹,即北部的"东一盐凹"和南部的"东二盐凹",这5个盐凹的盐系地层厚度大于150m,是陕北盐盆最佳成钾盐凹,也是优先进行钾盐探井部署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早奥陶世古构造、古地理、古水动力以及古气候背景,结合单井、野外露头沉积相分析等认为,秦岭海槽和中央古隆起的存在和演化控制盆地南部马家沟组沉积特征及演化。(1)平面上根据中央古隆起的障壁作用将其分为两大沉积区,西南区和东北区。西南区发育盆地—斜坡—台地边缘相,东北区为障壁潟湖沉积环境;(2)东北区马家沟组由"三云三灰"六段组成,马一、马三、马五段为白云岩、石膏和石盐组成的蒸发岩系,马二、马四、马六段为石灰岩夹白云岩的碳酸盐岩序列,在纵向上构成蒸发岩与碳酸盐岩间互的旋回性沉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马家沟组障壁潟湖沉积模式,该模式具有两个主要特征:(1)中央古隆起作为障壁控制秦岭海与潟湖之间的海水沟通;(2)依据海平面升降旋回将该模式动态地分为三个阶段,即与海侵期相对应的以石灰岩沉积为主的障壁潟湖沉积阶段(阶段Ⅰ)、与海退期相对应的以石灰岩夹蒸发岩沉积为主的障壁咸化潟湖沉积阶段(阶段Ⅱ)和与低海平面期对应的以膏盐岩沉积为主的障壁膏盐湖沉积阶段(阶段Ⅲ)。  相似文献   

12.
1987年5月15—17日,在广州召开了“全国首届青年有机地球化学家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有机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会议收到论文130篇,会上宣读论文29篇,反映出我国青年科学家在有机地球化学领域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论文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相生油和碳酸盐生油对膏盐相沉积生油理论进行的探讨,提出了如下新看法: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薄片、野外露头及地震解释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马家沟组五段(马五段)盐下地层进行了沉积相、地震相分析,进而探讨构造-沉积响应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马五段盐下发育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相,主要包括颗粒滩、云坪、灰坪、膏盐湖等多个沉积微相类型.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建立主要微相的地震相解释模式,据此...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我国蒸发岩沉积的基础研究工作,促进盐类矿产资源,特别是钾盐、天然碱和硼盐等国民经济急需资源的找矿与开发工作,经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研究,决定于一九八四年第四季度在四川省自贡市召开盐类沉积学术讨论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祝有海  杜之岳 《矿床地质》1998,17(Z3):495-498
华北奥陶系马家沟组是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夹蒸发岩建造,可分成6个岩性段,其中马一段、马三段和马五段为蒸发岩段。古构造和古地理是控制蒸发岩盆地的主要因素。华北含膏盆地是受深大断裂控制的大型克拉通盆地,陕北盐盆是含膏盆地内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含钾盆地则是盏盆内的次级凹陷。蒸发岩盆地的周边存在一系列古陆或水下隆起,使水体循环受到限制,有利于蒸发岩的形成。蒸发岩沉积具有多旋回性和多韵律性的特点,以马五段的蒸发强度最强,含钾沉积仅见于该段的第六亚段。蒸发岩盆地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各时期的沉积中心基本一致,但面积却有所变化,马一期的含膏盆地和含盐盆地面积较大,马三期达到最大,至马五期缩小。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马家沟期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成钾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次研究主要依据龙探1井、镇钾1井等8口基干井,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镜下薄片鉴定、沉积微相分析,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相进行了识别和划分,编制或修编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一期至马家沟六期各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包含开阔台地和局限蒸发台地两种亚相,与成盐成钾密切相关的局限蒸发台地可进一步划分为云坪、盐湖、膏湖、淡化泻湖等微相;平面上,马家沟组一段—六段主要发育陆(隆)、云坪、盐湖、膏湖、开阔台地及浅滩6个古地理单元,每个古地理单元在各段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在半封闭的构造格局、华北古陆表海为主的预备卤水补给方式和奥陶纪极端干旱的古气候条件共同作用下,使有利成钾区最终定位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盐坳绥德地区。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矿床沉积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7至19日在四川省眉山县召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8篇,其中矿床沉积学方面的论文17篇,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论文21篇。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矿床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各个领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蒸发岩系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之陕北盐盆赋存有巨厚的奥陶纪石盐矿层。对其含盐系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 ,尤其是对生物标记化合物的研究表明 ,盐层中有丰富的氯仿沥青A、有机碳、饱和烃、芳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分布。通过对可溶有机质饱和烃详细研究得出结论 ,认为 :Pr/ph值低、藿 /甾值高、β -葫罗卜烷、γ蜡烷、孕甾烷、升孕甾烷等均有分布。这反映了盐岩层形成于高盐度和强还原以及富含菌藻类水生生物的沉积环境。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对含盐系进行系统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方面可以了解盐类沉积的古环境 ,另一方面可以深刻认识生物在盐类沉积中的作用 ,以探索找盐找钾的生物标记化合物指标。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赋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前人研究多集中于顶部与风化壳相关的储集层。文中基于岩心、薄片及阴极发光分析,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五盐下碳酸盐岩-蒸发岩划分为10种岩石类型。根据各岩类的宏观、微观特征以及它们在纵横向上的组合与分布特点,利用岩石类型组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局限-蒸发潟湖、台内滩、滩间海、微生物丘和台坪5种沉积环境。根据各亚段岩石类型发育的差异性及统计结果发现,研究区马五盐下具有蒸发岩与碳酸盐岩间互的旋回性沉积演化与海平面升降特征,每个亚段都代表一次海侵或海退的旋回沉积。其中,马五6、马五8和马五10亚段为海退期沉积,以纹层状云质膏岩、泥晶云岩构成的局限-蒸发潟湖沉积为主,蒸发岩矿物含量高,反映沉积环境相对闭塞、能量较低且盐度较高;马五7和马五9亚段为海进期沉积,以相对高能的台内滩或微生物丘沉积为主,并与相邻的局限-蒸发潟湖和台坪沉积构成较完整的向上变浅米级沉积旋回,表明该阶段水体循环相对更好,整体沉积环境开阔且能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赋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前人研究多集中于顶部与风化壳相关的储集层。文中基于岩心、薄片及阴极发光分析,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五盐下碳酸盐岩-蒸发岩划分为10种岩石类型。根据各岩类的宏观、微观特征以及它们在纵横向上的组合与分布特点,利用岩石类型组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局限-蒸发潟湖、台内滩、滩间海、微生物丘和台坪5种沉积环境。根据各亚段岩石类型发育的差异性及统计结果发现,研究区马五盐下具有蒸发岩与碳酸盐岩间互的旋回性沉积演化与海平面升降特征,每个亚段都代表一次海侵或海退的旋回沉积。其中,马五6、马五8和马五10亚段为海退期沉积,以纹层状云质膏岩、泥晶云岩构成的局限-蒸发潟湖沉积为主,蒸发岩矿物含量高,反映沉积环境相对闭塞、能量较低且盐度较高;马五7和马五9亚段为海进期沉积,以相对高能的台内滩或微生物丘沉积为主,并与相邻的局限-蒸发潟湖和台坪沉积构成较完整的向上变浅米级沉积旋回,表明该阶段水体循环相对更好,整体沉积环境开阔且能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