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南芙蓉锡多金属矿床夕卡岩矿石的矿物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夕卡岩型锡矿是芙蓉锡矿最主要的矿化类型.以矿区内19号矿体夕卡岩型矿石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开展矿石的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原生夕卡岩的组成矿物主要为钙铝榴石一钙铁榴石、次透辉石-低铁辉石、铁钙闪石、马来亚石和少量的符山石、硅灰石、锡石,形成于相对较氧化的条件下,与早期侵入的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锡主要呈Sn4+而倾向于进入硅酸盐矿物晶格中.原生夕卡岩在黑云母花岗岩浆演化过程中分异出富F、Cl和成矿物质Sn的热液流体的作用下发生金云母化、透闪石化、绿泥石化等热液蚀变作用,形成金云母+萤石+磁铁矿+锡石矿体(Ⅰ类矿体)和透闪石±透辉石+绿泥石+锡石+硫化物矿体(Ⅱ类矿体).Ⅰ类矿体的形成主要受到黑云母花岗岩结晶分异的岩浆热液流体控制,而Ⅱ类矿体则受到来自围岩的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个旧矿区具有经济意义的夕卡岩型锡矿床,通常都可见到广泛发育的各种夕卡岩期后的热液蚀变,即或以硼氟交代为主,或以多金属硫化物中低温热液交代为主.根据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成份、氧逸度和硫逸度的变化所形成的矿物及其共生组合,笔者将个旧夕卡岩型锡矿划分为:富硫低氧为特征的“还原”夕卡岩锡矿即锡石硫化物型夕卡岩矿床;和富氧低硫为特征的“氧化”夕卡岩锡矿即硼氟交代型(或锡石-磁铁矿型)夕卡岩锡矿床.同时,结合成矿空间位置和围岩的性质,又分为内夕卡岩,或外夕卡岩矿床.研究其锡矿物稳定度及夕卡岩的蚀变分带,主要受挥发分化学位μB_xO_3、μF_2O_(-1)、μCO_2、μH_2O、μH_2S等控制.本文通过多体系矿物组合拓扑关系相图来研究锡矿物的稳定度、夕卡岩锡矿的分类以及蚀变分带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个旧夕卡岩型锡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明秀 《地球化学》1993,(2):146-154
根据岩石成分与磁性,已将个旧花岗岩杂岩体划分为高磁性与低磁性两大系列:第一组高磁性相,很可能属于特殊的Ⅰ型花岗岩,并与氧化型夕卡岩锡矿的形成有关;第二组低磁性相,属于 S 型花岗岩,与还原型锡石硫化物夕卡岩锡矿的形成有关。在矿物共生组合分析、相平衡、相图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测定了个旧主要工业类型锡矿床(还原型锡石硫化物夕卡岩锡矿)形成的热力学参数,阐明其成因机理,还原夕卡岩主要造岩硅酸盐矿物钙铁辉石,通过反应(3)进行硫化反应,形成大量的磁黄铁矿。这是一条硫的缓冲平衡反应曲线,因此,所有热力学参数,如温度、硫逸度、氧逸度等均在比较严格和狭窄的范围内变化。通过自然界反应的产物证实了 Gamble 相图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湖南柿竹园钨-钼-铋-锡矿床中锡石的产状与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骏  C.Halls  C.J.Stanley 《地质论评》1992,38(2):164-172
笔者通过电子探针观察在湖南省柿竹园夕卡岩型钨—钼—铋—锡矿床中找到了大量微米粒级的锡石。这些锡石在空间上与磁铁矿共生,在成因上却与早期含锡夕卡岩的交代蚀变作用有关。本文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和锡石产出形式讨论了锡石的形成过程,并且提出了本区含锡磁铁矿夕卡岩中锡石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云南境内燕山期花岗岩和不同类型锡矿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综合判析。指出从印支期到喜山期,随着花岗岩的时代由老到新,含锡量逐渐增高。燕山晚期花岗岩一般含锡在20ppm左右,並且富含Nb、W、Pb等元索和挥发分F。这是在燕山晚期出现大量锡(钨)矿化並形成矿床的一个重要前提。不同类型的锡矿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征。锡石——硫化物型为Sn、(W)、Cu、Pb、Zn、As组合,有时出现Ag、cd、In;云英岩型和石英电气石型分别以Sn、W、(Cu)及Sn、B、Cu、Pb、As为主;锡石——伟晶岩型为Nb、Sn、Be、Li、Cs。各种锡矿类型的锡石微量元素含量也有明显差异,一般硫化物型含Cu、(Pb)、As最高;伟晶岩型富含Nb、Ta、Sc;锡石——石英型含Ti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6.
错那洞穹隆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穹隆由核-幔-边3部分组成。核部由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幔部由早古生代云母片岩和夕卡岩化大理岩组成,边部由变质沉积岩组成。在穹隆核部后期侵入有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脉。祥林铍锡多金属矿位于错那洞穹隆北部,矿区内发育多条南北向、北东向张性断裂。通过系统的地表工程控制,在穹隆幔部和断层破碎带内新发现了铍锡多金属工业矿体。通过错那洞穹隆北部祥林矿区的解剖,矿化类型可初步划分为夕卡岩型、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夕卡岩型矿体赋存在穹隆幔部的夕卡岩化大理岩内,矿化以铍、锡、钨为主,锡品位变化较大。锡石-石英脉型矿体受北东向张性断裂控制,矿化以锡、铍、钨为主,矿石品位相对较富。锡石-硫化物型矿体受大理岩内的层间滑脱构造控制,富锡,而铍、钨相对较贫。伟晶岩型矿体矿化为铍为主,伴生铷等。钻孔深部验证发现夕卡岩型矿体、锡石-硫化物型矿体、锡石-石英脉型矿体深部延伸较稳定。通过岩浆与铍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祥林矿区两期次铍锡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分别与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及白云母花岗岩两期次淡色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矿体特征研究和矿床类型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下一步的找矿标志和方向。锡石-硫化物型铍锡多金属矿和锡石-石英脉型铍锡多金属矿铍、锡、钨品位相对较富,为今后主攻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阐述长坡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化富集规律:①长坡锡多金属矿床由上部锡石硫化物矿体和下部夕卡岩型锌铜矿体组成,锡石-硫化物型矿体形态主要表现为大脉型、细脉带型以及似层状;夕卡岩型锌铜矿化主要沿赋矿岩石的裂隙充填、交代,形成细脉状、层状以及浸染状矿化,矿体分为2段,南西段为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北东段为锌铜矿;②长坡锡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水平以及垂向分带特征,平面上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Zn,Cu→(W,Sb)→Sn,Zn→Sn多金属→(Pb,Zn,Ag);垂向上自下而上依次为Zn,Cu→Sn,Zn→Sn多金属→(Pb,Zn,Ag);③长坡锡多金属矿床矿化富集与构造关系密切,尤其是次级构造部位,矿化富集程度高。夕卡岩型锌铜矿富集受花岗岩体影响明显,靠近花岗岩体矿化增强。  相似文献   

8.
陈金良 《福建地质》2012,31(4):309-314
宁化下伊锡矿产于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受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目前已发现锡矿体6个,各矿体呈脉状、长透镜状产出,锡石贮存于硅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蚀变岩中,属中-高温热液脉状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临武铁砂坪锡石—硫化物矿床位于香花岭多金属矿田内,属断裂充填交代型脉状锡矿床。矿区有锡石—硫化物和锡石—石英脉两种类型锡矿脉,严格受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碎屑岩和棋子桥组灰岩中的NE、NW向断裂控制,Ⅳ号锡石—硫化物矿脉带长约2 500 m,宽500 m,平均品位Sn 0.36 %,最高品位Sn 1.36 %。矿脉产状与容矿断裂产状一致,赋存于棋子桥组的矿体为特殊的深浅相间的条纹岩,它是一种特殊的锡矿工业类型,在湘南地区具有找锡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其地质及成矿作用复杂,矿物种类繁多。本文根据矿床中矿物共生组合特征,从早到晚划分出以下4个阶段:(a)夕卡岩阶段,早期为无水夕卡岩阶段,形成矿物以石榴石和透辉石为主,晚期为含水夕卡岩阶段,形成矿物以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和符山石等为主;(b)氧化物阶段,磁铁矿、锡石和白钨矿等氧化物在此阶段大量沉淀;(c)硫化物阶段,早期形成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晚期形成闪锌矿(黄铜矿)和少量方铅矿组合;(d)碳酸盐阶段(方铅矿及少量闪锌矿),其成矿元素与夕卡岩蚀变类型的垂直分带特征与典型夕卡岩型矿床较类似,矿化类型和围岩蚀变的分带与隐伏岩体距离有关,该矿床属于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从中高温较高盐度逐渐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流体,压力的降低和大气降水的混入造成的流体沸腾可能是Sn和Zn等成矿元素大量沉淀的主要机制。该研究成果为认识都龙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实际地质和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平桂锡矿区锡石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桂锡矿区包括姑婆山区、珊瑚区和花山区。该区原生锡矿有含锡夕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和含锡碳酸盐型。对不同类型锡矿床中锡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红外光谱、晶胞参数等标型特征的研究,有助于确定锡矿床的类型,划分成矿阶段和探讨砂锡矿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郭爱民  廖兴钰 《湖南地质》2002,21(4):271-274
临武铁砂坪锡石-硫化物矿床位于香花岭多金属矿田内,属断裂充填交代型脉状锡矿床。矿区有锡石-硫化物和锡石-石英脉两种类型锡矿脉,严格受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碎屑岩和棋子桥组灰岩中的NE、NW向断裂控制,IV号锡石-硫化物矿脉带长约2500m,宽500m,平均品位Sn0.36%,最高品位Snl.36%。矿脉产状与容矿断裂产状一致,赋存于棋子桥组的矿体为特殊的深浅相间的条纹岩,它是一种特殊的锡矿工业类型,在湘南地区具有找锡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滇西云龙锡矿床处于马来西亚锡矿带北延段,澜沧江、怒江与温泉断裂夹持的三角地带。含锡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崇出群(Pzch)的一套混合岩化岩石。主要锡矿体均赋存于断裂发育、层间滑动带及硅化、电气石化强烈的碎裂混合花岗岩内,呈脉状、似层状“盲矿“隐伏于地表之下20—150米深处。常见共生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锡石等硫化矿物,很多地质学者认为该矿床属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夕卡岩铁矿床中铁矿石常含有一定数量的锡,有时甚至构成Fe-Sn建造的矿石.铁矿石中锡的赋存状态已知有以下几种形式:(1)锡石——物相分析星氧化物相;(2)黝(黄)锡矿类矿物——物相分析呈硫化物相;(3)胶态锡,即胶态锡石,亦称"木锡";(4)磁铁矿含锡——是类质同象混入物还是锡矿物的超显微包裹体尚未查清.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三矿沟铁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矿集区,矿体产于燕山期侵入岩与奥陶系多宝山组大理岩接触带的夕卡岩内。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交代关系,确定热液成矿过程包括夕卡岩阶段、退夕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铁矿化主要发生在退夕卡岩阶段,形成磁铁矿、镜铁矿等铁氧化物,呈浸染状、条带状、块状产于钙铁榴石夕卡岩中。铜矿化主要发生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形成黄铜矿、斑铜矿等硫化物,交代早期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表明,三矿沟铁铜矿床发育钙质夕卡岩矿物组合,其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角闪石属于钙角闪石系列,绿泥石属于I型三八面体富铁绿泥石。石榴子石有3种类型:早期自形粗粒的钙铝榴石(Grt-Ia)和钙铁榴石(Grt-Ib),以及晚期呈脉状产出的钙铁榴石(Grt-Ⅱ)。夕卡岩阶段成矿流体具有高温、弱酸性、高氧逸度的特征;退夕卡岩阶段流体温度降低,pH升高,形成大量铁氧化物;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温度和氧逸度降低,金属硫化物沉淀。  相似文献   

16.
卡门铁矿床位于智利著名的中生代铁-铜-金成矿带内,本文根据矿石组构和矿物共生特征将卡门铁矿床成矿期次划分为硅化阶段、磁铁矿阶段、黄铜矿阶段和晚期热液脉阶段4个阶段。卡门铁矿床磁铁矿有两种类型:含硫化物块状磁铁矿、与阳起石共生磁铁矿,以含硫化物块状磁铁矿为主。电子探针研究表明,该矿床与阳起石共生磁铁矿的Fe O_T含量略高于含硫化物块状磁铁矿;整体上来看,磁铁矿的Fe O_T与Si O_2、Al_2O_3、Mg O呈负相关关系。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量元素成分分析表明,卡门磁铁矿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且分馏程度相对较大;Co、Ni元素含量高,与夕卡岩型磁铁矿较为接近,但Ni/Co比值变化较大,与夕卡岩型有明显差异,说明卡门磁铁矿与典型夕卡岩成因的磁铁矿存在一定差别,同时较高的Ni/Co比值反映了其成因与深源物质有关。卡门铁矿床磁铁矿Ti O_2-Al_2O_3-(Mg O+Mn O)三角图表明该矿床具有热液交代特征,与夕卡岩相关;(Ca+Al+Mn)-(Ti+V)成因判别图也显示该矿床有夕卡岩型铁矿特征,但同时也与IOCG型矿床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进一步证明卡门铁矿床可能并非典型的夕卡岩矿床,其成矿可能与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成矿过程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这与卡门铁矿床处于智利IOCG成矿带的地质事实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丁俊  张术根 《矿物学报》2011,31(1):80-87
运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黄沙坪夕卡岩型多金属矿石中锡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特别是其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锡主要含在石榴子石夕卡岩型磁铁矿石和夕卡岩型钼矿石中;钙铁榴石和磁铁矿是锡的主要载体矿物,二者晶胞参数随锡含量增大而增大,锡在二者晶体结构中可能以Sn4+置换八面体中的Fe3+;锡的化学物相以石榴子石和磁铁矿结合锡为主,夕卡岩型钼矿石中以"胶态锡"为主,锡石含量较少,粒度较小,解离困难,不具选矿回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大井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与区域上众多锡多金属矿床不同,如黄岗夕卡岩型铁锡矿、毛登斑岩型锡矿、敖脑达巴斑岩型锡铜矿等均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大井矿床为一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9.
在冈底斯Cu-Au成矿带东南部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克鲁、劣布、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Au±Mo矿床。与含铜夕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浅成岩,形成于印-亚大陆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下白垩统比马组的碳酸盐岩和其他钙质岩石内。主要矿化类型为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构成完整的斑岩-夕卡岩、热液脉状铜-金(钼)多金属成矿体系,矿化组合主要为Cu-Mo、Cu-Au和Cu。外接触带的蚀变以夕卡岩化、角岩化为主,而内接触带上主要为岩体的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内夕卡岩不发育。夕卡岩化可分为早期夕卡岩和晚期含水硅酸盐阶段。早期夕卡岩主要为钙铁、钙铝石榴石夕卡岩,含少量透辉石、磁铁矿等,晚期的含水硅酸盐阶段主要是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交代石榴石夕卡岩,并伴随含铜硫化物的沉淀,为本区夕卡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阶段。含铜硫化物以富含斑铜矿为特征,Au、Ag主要赋存于斑铜矿、硫铋铜矿及黄铜矿等矿物中。山南地区的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均为浅部夕卡岩,在某些夕卡岩型铜金矿床中显示了斑岩型矿化的存在,可能暗示该区的夕卡岩型矿化与北带相似,具有统一的斑岩型-夕卡岩型成矿系统。因此本区具有在深部寻找斑岩型金矿的可能性,而且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脉状铅锌银矿(化)体及脉状独立金银矿(化)体通常分布在斑岩-夕卡岩铜钼金矿床外围,是斑岩-夕卡岩型矿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斑岩-夕卡岩矿床系统的一个重要找矿标志。这种类型矿床实例在国内外已屡见不鲜,如长江中下游铜陵铜多金属矿床(毛景文等,2009),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毛景文等,2010),美国犹他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