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12月4日下午,武汉市领导来我校调研“中国宝谷”建设规划。武汉市市委常委、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武汉市副市长刘英姿,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卫国,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元,中国地质大学校长王焰新,校党委副书记朱勤文、副校长王华、万清祥,及市直、洪山区、中国地质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菏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大基地一个产业(煤电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文化旅游产业)和四个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菏泽市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进一步加快全市境内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步伐,是推进石油化工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也是实现“四个发展”要求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岩土力学》2008,29(8)
斥资86.49亿元建设“三大工程”和“一个平台”,构建大东湖水网。2008年6月10日,这一工程开始接受国家级评估。本次评估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鞠英莲带队,邀请全国各地17位一流水生态专家来汉进行。据悉,通过本次评估是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必要条件之一。据介绍,大东湖生态水网连通东湖、沙湖、北湖、杨春湖、严东湖、严西湖六个湖泊,并通过港渠与长江相连。水网跨武昌、青山、洪山、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相似文献   

4.
胶东金矿是全球最大的与花岗岩有关的大型金矿床。前人研究多数与板块构造碰撞或俯冲联系起来,提出“造山带型金矿”或“变质核杂岩”等观点。本文指出,胶东金矿形成于中国东部板块拼合后的大陆,属于陈国达曾厘定的中生代地洼区(陈国达,1956,1985;邓军等,1998;翟明国等,2004),受控于一种“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吕古贤等,2016)。胶东“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蚀变岩金矿床”,在全球已知金矿床类型中是独特的(吕古贤等,1999,2013)。胶东“岩浆核杂岩”构造在中国中新生代复合大陆可能较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铜矿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和潜力及接替区选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成矿区(带)内探明了一批大、中型铜矿床,致其铜矿资源储量和产能大幅度增长,已形成了东西并驾齐驱的铜矿勘查开发格局。文章简要介绍了新世纪以来西部地区探明的主要大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通过综合评价,优选出14个西部铜矿资源接替区,即在未来的5至10年间可实现规模开发的中观尺度的资源接替基地。预期到“十三五”末,通过加大勘查开发力度,西部铜矿接替区的铜产能和资源储量都将显著增加。西部铜矿接替区大多地处高山深谷区或荒漠戈壁区,开发基础条件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应加快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应做好铜矿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  相似文献   

6.
珠宝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如何提高我国不同区域珠宝产业竞争力已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运用改进后的竞争力评价模式对我国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珠宝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三大区域珠宝产业集群在内部和外部六个竞争力因素中各有优势,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珠三角地区在产业集聚的内部因素方面上的优势应该是其珠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据此,我们建议国家产业职能部门在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应根据珠宝产业集群(区)各自的外部要素条件,强化引导作用,进行战略整合,通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内部因素的培养,促使三大产业集群(区)发挥出各自的竞争力优势,形成良性互动,推动我国珠宝产业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地区美丽中国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功案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平  康韵婕  唐凡  秦彧 《冰川冻土》2021,43(5):1551-1559
长江、黄河与澜沧江源区(简称三江源区)是中华与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水安全保障,是三大河流域经济带的共有源地,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地。掌握该地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典型成功案例,有助于更好建设美丽高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战略部署。就建设内容与进程看,目前三江源区整体仍处于物质建设阶段,除畜牧业外,缺乏其他产业,忽视文化建设,美丽缺少内涵、不可持续;就建设成效而言,美丽乡村与美丽城镇工程建设成绩显著,但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以及游牧文化与聚落文化的冲突,美丽仍流于形式;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亦涌现了若干成功案例,“岗龙模式”和“甘达模式”尤为典型,为三江源其他地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样板与发展启示:(1)找准优势资源,最大化资源潜力、实现经济“美”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物质基础;(2)领导人/团队/致富带头人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关键核心;(3)产业与因地制宜的运作机制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可持续的强大支撑与必由之路;(4)不断探索永远走在发展路上是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坚实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华八千年玉文化研讨会”目前在苏州明琴缘国际翡翠珠宝旅游城举行。这次研讨会以探索玉石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市场推广为主题,旨在更好地传承玉石文化精髓,并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玉石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多区域合作的区域,目前正在加快陆海空交通网络等基础建设,加速建设商贸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努力建成我国沿海发展的新一极。  相似文献   

10.
李长安  张玉芬  李国庆  郭汝军  陈雨 《地球科学》2021,46(12):4562-4572
东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城中湖之一.她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汉市正在打造东湖城市生态绿心.东湖对于武汉在资源、环境、生态、人文各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东湖的成因长期众说纷纭.研究首次从地质、地貌、沉积等方面对东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东湖与长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1)东湖位于中-晚更新世形成的岗地区.湖汊发育,岸线蜿蜒,岬湾交错,是东湖最大的特点.(2)东湖的湖相沉积厚度各处不一,总体呈现南薄北厚、边缘薄中间厚的特点.下伏主要地层为晚更新世下蜀黄土,在靠近基岩残丘的南部边缘局部为晚更新世坡积层,两者之间为明显的侵蚀接触关系.(3)东湖的湖盆形成于距今2万年左右的末次冰期盛期.东海海平面的大幅度下降,长江河床深切.发育于长江南岸珞珈山、南望山、喻家山一带的地表径流,在汇入长江时因江水水位较低而发生侵蚀,形成多条冲沟组合而成的侵蚀洼地.之后,随着冰后期的全球变暖,长江水位快速上升,两岸天然堤发育、壮大,使侵蚀洼地的出口被淤塞,逐渐积水成湖,即东湖为沟谷壅塞湖.(4)根据湖泊地质地貌特征,东湖与沙湖是两个不同成因且相对独立的湖泊;长江并未经东湖流过.但东湖的形成与长江有关,乃是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海、江、湖相互作用的产物.(5)东湖之美,美于自然.保护其自然特质,顺应其自然规律,是东湖保护与利用必须坚持的原则.将湖域、湖岸、岸上作为一个整体,将水域和流域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对东湖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保护与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都江堰市二王庙景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及国家级风景区,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主要建(构)物遭到严重变形破坏。经对建(构)筑物的基础、主体的变形破坏程度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恢复建设方案、恢复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小芊  刘宇 《山东地质》2013,(10):62-66
温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健康旅游资源。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分布范围广泛,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江西温泉资源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历史较短,已进行旅游开发的温泉仅占少数,开发强度由赣北、赣中到赣南依次递减。依据江西省内各区域温泉资源特点、交通条件、经济状况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采用网络化模式发展温泉旅游,通过“点一轴”渐进式扩散,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网络系统,形成“一心两核、二轴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胡清清  杨晓霞 《地质论评》2024,70(1):277-286
地质文化村(镇)是地质文化科普的重要窗口,也是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的进一步评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我国50个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分布型;②各省(市、区)地质文化村(镇)数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多西少”格局;③地质文化村(镇)形成1个高密度核心区、2个次高密度集聚区、1条核心延长带;④影响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由特色地质资源、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3个一级指标构成,其中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对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且效果显著。在今后地质文化村(镇)的评定建设中,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和申报;适当给予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倾斜;加大地质文化村(镇)宣传力度;充分发掘地质特色及民俗文化,加强地质文化村(镇)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胡清清  杨晓霞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03-2023040003
地质文化村(镇)是地质文化科普的重要窗口,也是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的进一步评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我国50个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分布型;②各省(市、区)地质文化村(镇)数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多西少”格局;③地质文化村(镇)形成1个高密度核心区、2个次高密度集聚区、1条核心延长带;④影响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由特色地质资源、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3个一级指标构成,其中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对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且效果显著。在今后地质文化村(镇)的评定建设中,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和申报;适当给予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倾斜;加大地质文化村(镇)宣传力度;充分发掘地质特色及民俗文化,加强地质文化村(镇)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珠宝评估行业发轫于20世纪末期,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珠宝职业化评估体系。近10年来,中国珠宝评估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其中在珠宝评估的制度化建设、不同种类宝(玉)石品质特征及其分级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取得了较为重要的进展。但对珠宝评估市场的培育及建立珠宝评估师公信力、特殊类型珠宝的评估方法、珠宝评估立法等问题的研究深度与广度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袁鹏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360-680414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地质学会依托自身平台优势和行业特色,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根据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和《“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中国地质学会制定了《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并经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三十七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九院”)被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上海市企业文化促进会联合命名为“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毕节地区紧紧抓住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绿色、能源、畜牧、旅游四大区”的发展思路,其中“立足能源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大区”是该近期经济发展最具拉动效果的有力举措。因此,该区成为国家和省规划的电煤基地、化工用煤基地、优质无烟煤出口基地,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赵晓丽 《地质与勘探》2021,57(2):457-464
甘肃平凉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不仅具有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而且是重要地貌景观、地质科普、历史文化等旅游观光资源。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态势分析,从而为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并结合崆峒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保护的建议。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地质资源特征明显、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也具有地质公园品牌认知度高、人文历史悠久等后天优势。对比其资源利用率低、地质科普与基础科普设施建设薄弱等劣势,结合时代发展的重要机遇,建议在做好地质公园建设的同时,把握全域旅游的时代命题,接轨5G先进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平台,将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既有自然景观旅游,又有科考、生态、文化的高层次旅游与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20.
湘湖     
《浙江地质》2012,(7):F0004-F0004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是一个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开放型旅游风景区,一她位于杭州市东南部。距西湖15公里,与西湖隔钱塘江而南北相望。人文湘湖拥有山水城交相辉映的自然风光和悠久古老的跨湖桥文化及吴越文化。湘湖一期已于2006年建成开放。形成了一湖二堤五大景区三十多个景点。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杭州极地海洋公园(萧山少儿公园)、下孙文化村、燕尔园、荷花庄等主题景点相继开放,湘湖成为萧山人民的休闲天堂,百姓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