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Ms5.4地震成功预报的震前主要预测依据及基本思路。通过对震前辽宁地区地震中短期危险性的分析,确定辽南地区是未来主震的危险地区。根据地震活动的区域特性及岫岩偏岭震群活动的规律,判定岫岩震群的前震性质。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计算结果和震前在震中及邻近地区出现前兆短临异常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论述了震前预测地震三要素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5.6级地震成功预报的科学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岫岩-海城5.6级地震成功预报的科学依据,其中包括对地震活动背景分析、震前地震学异常分析、前震序列的科学判定、余震序列实时的跟踪研究、临震预报的技术决策过程、前兆异常的临震性质和成功预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并对这次地震的成功预报的主要判据和余震序列分析中的成功与不足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朱令人 《华南地震》1998,18(4):9-16
1997年1 ̄4月新疆伽师发生罕见的强震群活动。几个月内在十分狭小的区域内发生7次6级强震,是新疆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概述了伽师地震3次准确和较为准确的临震预报;总结了地点已知的后续强震临震预报的科学和实践问题;论述了震例总结与现实预报的差异,以及地震孕育的复杂性和地震预报的现实做法。  相似文献   

4.
岫岩5.4级地震前后振幅比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1月29日,辽宁省岫岩发生了Ms5.4地震,本文研究了该地震前后岫岩、营口、丹东、本溪、宽甸、东陵六个数字化地震台记录的数字地震波振幅比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分析S波、P波振幅关系探讨了岫岩地震前后震源机制的变化。结果表明:岫岩5.4级地震前,营口、本溪、丹东、东陵四个台在震前都出现低值异常现象;岫岩5.1级地震前,岫岩、本溪、丹东、东陵四个台震前均出现低值现象。岫岩5.4级前震序列P波最大振幅与S波最大振幅显示出较好的线性关系,但余震序列P波最大振幅与S波最大振幅则较为离散,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1999年岫岩5.6级地震序列活动跟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在以往研究大地震余震序列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八五”和九五“以来较新的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岫岩5.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认为,该地震序列活动过程到2000年10月已经结束,其后发生的地震为正常的余震活动,同时,对震区未来一定时期地震活动趋势及地震危险性也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张北6.2级地震预报纪实:地震活动性试验预报纪实之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华北地震活动性分析研究,在1997年10月下旬举行的1998年度地商会上笔者提出了本年度地震活动趋势意见,其中的空间预测区就包括了今年1月10日张北地震活动区,1997年11月13日根据震情三分律和对称模式作出了1997年11月13日到1998年1月23日共73天的短期预报,到1997年12月至1998年1月2日又出现了第二个层次的三分律图象,又进一步作出了第二个层次从1月3日到2月3日为时  相似文献   

7.
和硕5.0级地震临震预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 台站基本情况乌鲁木齐钻孔应变台位于乌鲁木齐市东郊(φN43°49′26″,λE87°41′),1990年建台,1992年投入正式观测。台基岩石为钙质砂岩,孔深107.4m,观测仪器为RZB-1型多路压容应变仪。4个受力元件的方向分别为NS、N45°E、N45°W及EW。全自动记录,采样间隔为1分钟,可以记录到固体潮。构造部位在博格达反射弧西翼,断裂呈北东向展布,是比较理想的应变应力观测场所。2 预报实况及效果图1 台站位置、预报区域图Fig.1 Mapshowingthestationloc…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 ,对地震破裂过程的研究不仅会深化对地震发生过程的认识 ,同时也有助于攻克地震预测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 .对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地震学家的重视 .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 ,他们开始着眼于研究主震发生过程中的主破裂时空过程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通常是利用数字化地震观测波形资料 ,借助于反演方法 ,反演出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通过对地震破裂时空进程成像 ,发现了地震破裂过程的复杂性 .地震破裂不但在空间上是非均匀的 ,而且在时间上也是错综变化的 ,这些成果使我们对地震的发生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Chen etal.,1 996;…  相似文献   

9.
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相对定位法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省岫岩地区5.4级地震序列的前震、主震和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是该序列的主震震源位置为40.538°N,123.026°E,深度为6.958km;重新定位的前震震中分布长短轴差别不大,分布在长轴约1.38km,短轴约1.23km,深度为6~11km的震源范围内,其中4级以上前震明显沿NW向分布,主震位于前震震中NW向分布的东南端;重新定位的余震明显沿NW走向分布,长轴约3.26km,短轴约0.79km,深度为5~12km,余震分布范围比前震分布范围大,主要是后期余震活动向SE向发展的结果。分析表明,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主要沿NW向分布,这个方向与1975年海城地震序列的NW向分布一致,与海城7.3级主震和岫岩5.4级主震震源机制解NW走向节面一致,也与海城 岫岩震区活动构造方向和岫岩主震的等震线长轴方向一致。并认为岫岩5.4级主震可能被前震触发,这为主破裂成核过程提供了一次实例。  相似文献   

10.
关于1999年岫岩偏岭5.6级地震前震群序列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经验类比的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岫岩偏岭5.6级地震前群序列及以往在辽宁地区发生的典型具有预报意义的1988年2月25日彰武4.8级地震前岫岩偏岭兆震群和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前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1999年11月29日岫岩偏岭5.6级地震前震群序列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前震序列的统计特征及性质相同,因此,认为该序列属于前震序列。同时, 将序列的表象  相似文献   

11.
关于2002年3月31日台湾M 7.5强震的临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3月31日,在台湾以东海中发生7.5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前,笔者在2002年3月21日分析预报中心预报部会商会上,明确提出临震预报意见:3月底前后台湾地区将发生6级左右地震,并上报到有关部门。这次地震虽然发生在我国台湾地区,但它是一次成功的临震预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地震临震预测预报的地应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自转和极移的惯性力的作用密切相关,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地壳岩石内产生应力应变。用四方位地应变传感器观测水平地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和临震前兆信息-地应力应变剧烈变化和地壳岩石出现微观断裂滑移及微观弹塑性应变应变波群,再根据主压应力作用方向和地质构造断裂带分布情况作综合分析,可以在临震前10 ̄72小时内初步预报出地震的时间、方向、地点和震级。对于震中距400公里内的中强地震预报对应率较高,根据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地震局通过对MDCB电磁波仪近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对我国东部块体及周边区多次5级以上地震异常在震前进行了内部预测,预测的三要素与实际发震三要素较为吻合。本文对该方法和5次5级以上地震内部预测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对社会、公众在震前“打个招呼”的强烈愿望,探讨了实现临震预报的可能性,提出了建立规范化实验观察场(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2007年用异年倍九法与磁暴二倍法结合后对两次地震试报的分析与实践过程,用实践震例再次证明了二者结合的方法对短临地震预报有着实用价值,但还有待在今后不断地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使用营口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 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MS5.9地震前后进行剪切波分裂分析, 结果表明剪切波分裂参数在岫岩地震前后有明显的变化, 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在岫岩地震前约142天开始增加, 揭示了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 应力积累的持续时间与震级的关系符合对数坐标下的直线拟合经验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静中动判据"和"周期性"方法回顾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的中期预测,并用异年倍九律(异年倍九法)对鲁甸地震的发震日期进行了回顾性反思。  相似文献   

18.
辽宁1999年Ms5.9岫岩地震的剪切波分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营口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高原等剪切波分裂SAM分析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省岫岩Ms5.9(ML5.3)地震前后的地震序列进行了剪切波分裂分析.通过对营口台的资料分析表明,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ENE-WSW向,与该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也与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平均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在岫岩地震前显示增加,可能反映了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营口台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还与小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走向一致,与活动断层走向相关.快剪切波偏振的月平均变化直方图也显示,地震前两个月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似乎也有变化,但这个现象还需要更多资料的证实.  相似文献   

19.
探索地震预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大地震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的,大地震不是任何时刻都可以发生的,据此可以引导我们去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Ms8.1大震,是对本文论点的一次较好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