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GPRS无线应用平台的成熟,尤其是传输质量技术(QoS)日趋完善,为地震数据远程采集和传输提供了基础平台。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地震数据传输的手段和发展需求,结合GPRS平台的特点和传输质量技术提出了一套无线应用平台的解决方案,利用GPRS平台规划、设计和实施地震数据远程传输、转发、显示、存储、移动处理。  相似文献   

2.
广东强震动台网传输系统GPRS网络接入应用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华灯  叶春明 《华南地震》2008,28(3):104-110
“十五”期间,广东省新建了初具规模的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为达到强震动观测台网监测、传输、控制、管理于一体的目的,利用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了GPRS网络接入及传输系统的研发应用。从GPRS网络接入背景、GPRS网络接入方案及优势、传输系统应用及其特色等方面对广东强震动台网传输系统GPRS网络接入应用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广州数字地震台IP传输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广州数字地震台数据传输的现状和IP传输技术的应用。详细介绍了IP Data Terminal地震数据传输终端的功能和特点。分析了167天来广州台DDN传输与IP传输对比观测的结果,结果表明,DDN传输受天气影响较大,而IP传输波形误码率低,并受益于“断点续传”,使波形连续率逐步提高。对IP数据传输的质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将来用IP传输代替DDN传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遥测地震台网通讯方式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种数据传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地震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地震监测台网中得到实际应用的几种数据传输方式的技术特点和组网方式。同时,将超短波传输、CDMA传输、DDN传输在成都市遥测地震台网中的实际运行情况及传输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当前信号远程传输方法,没有实现传输通道能量与传输通道信号并行,导致信号远程传输失真性较高。为提高地震信号远程传输的效率,提出新的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中信号远程传输技术。采用信号传输通道中地震信号能量的并行方法,通过信号传输通道中信号并行传输结构,实现信号在传输通道中双向传输;利用高频阻波电路阻断信号的高频载波通过谐振补偿电容,确保传输通道能量传输不受干扰;根据通道能量传输结构与信号传输过程,实现传输通道能量、信号并行,完成高速铁路地震信号远程传输中的失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丢包率较低,均值约为3%,远程传输时延仅为0.9s,是一种低误差、高效率的高速铁路地震信号远程传输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FTP方式报送数据及下载文件的方法,研制开发了数据文件传输软件,可自动搜索指定日期应传输的所有文件,自动检索并下载通知及地震目录等,实现了数据文件传输的智能化管理,确保数据传输完整、准确、及时。  相似文献   

7.
针对数字测震台站地震观测资料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特殊需求,确保山西省测震台站通信传输信道畅通,提出了利用3G网络实现以SDH光纤传输为主、无线3G为辅的双链路备份传输方案。重点介绍该传输方案的原理和实施方法,进行3G路由器并网接入及省台网中心LNS服务器增加PPTP服务的设计与实验。结果表明,基于3G无线VPDN网络可以实现省内SDH专线通信传输信道备份。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地震台网无线传输与电波信道的重要关系。指出在甚高频波段,利用地震系统现有的遥测设备,增加无线传输的距离和提高传输质量的关键在于改善电波信道。而选择合适的中转站址是改善电波信道的重要环节。这将有助于改善当前无线传输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能源与发送台址的矛盾。本文给出了在各种地形下的传播公式、估算方法及部份图表、供无线传输台网工作人员使用参考。并通过理论工程计算,对选址初步预测和对已选定而未投入使用的通讯点,可以做到传输效果的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9.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是为地震科学研究,及地震预报获取高质量的地震观测资料和地震前兆观测数据而建立的。将台网中各子台的信号传输汇集到记录、分析、处理中心,都是采用有大(?)载波话路传输、无线传输、无线→微波接力传输、无线→有线接力传输信道而进行的。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遥测信道,在传输有用信号的同时都会有各种干扰信号混入。这些干扰  相似文献   

10.
简要地介绍了地震数据国际交换试验系统和台站地震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特性与功能、地震数据数字化及实时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集误码测试仪、数字示波器、调制解调器测试、24位采集器测试4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检测设备,其适用于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的各类数字地震台及台网使用。本文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the time-dependent wave propagation in infinite media requires enforcing the transmitting boundary to replace the truncated far-field infinite domain so as to model the effect of the wave radiation towards infinity. This paper proposed a novel local time-domain transmitting boundary for simulating the cylindrical elastic wave radiation problem. This boundary is a mechanical model consisting of the spring, dashpot and mass elements, with the auxiliary degrees of freedom introduced, which is dynamically stable and easily implemented into the commercial finite element codes.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cylindrical elastic wave radiation problem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transmitting boundaries with the order N=3 for cylindrical P and SV waves and with the order N=4 for cylindrical SH wave have very high accuracy, even when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at wave source. The proposed transmitting boundary with order N=0 can be applied approximately to the general two-dimensional infinite elastic wave problems that contain the more complex outgoing wave fields at artificial boundary than the cylindrical waves. The plane-strain Lamb problem is analyzed with the acceptable engineering accuracy achiev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posed transmitting boundary with higher order can be a tool to localize the temporal convolution that appears in an exact time-domain transmitting boundary for the general infinite wave problems. This potential applicability is mentioned.  相似文献   

13.
冯乔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3):806-811
以往地震勘探应答器控制方法,不能有效减少噪声对应答器集成音频存在的干扰,导致应答器音质存在杂音,影响使用效果。为此,提出单片机控制下地震勘探应答器集成音频声源级控制方法,构建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地震勘探应答器,应答器包含了供电模块、主控模块、功放模块、匹配模块、接收模块、收发合置模块以及收/发换能器,采用单片机获取内部输出的工作情况,并基于稀疏正则化的集成音频声源布局优化方法,实现声源级控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强化单片机控制下地震勘探应答器集成音频效果,且去噪效果好,该方法控制下应答器工作线性度较优,能够为地震勘探提供更好的勘探方法和勘探设备。  相似文献   

14.
全波形时间域航空电磁响应三维有限差分数值计算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波形时域航空电磁测量具有解释精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已成为新一代时域航空电磁探测发展的趋势.为此,本文基于无源有限差分法,将发射电流离散为若干梯形脉冲元,将脉冲元在时间上产生的电磁场转换为空间初始场,在差分迭代过程中分时引入差分方程,逐步将有源有限差分方程转换为无源有限差分方程,最终实现了发射电流为任意波形时,全波形时间域航空电磁响应的三维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梯形波发射时,对于典型地电模型的航空时间域电磁响应,计算稳定时间大于10 ms;与积分方程法相比,发射线圈中心点二次场响应平均误差小于1%.任意源三维全波形数值计算的实现为全波形三维反演和仪器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重庆预警项目包含有数百个预警监测站,其所获取的观测资料将会越来越丰富,计算测定震中和震级会更加准确,预警成效会显著提升。数百个台站在预警系统中传输数据将巨大地消耗核心路由器的数据传输能力,为提高网络设备路由协议算法效率和网络数据传输性能,规划科学合理的IP地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重庆地震预警项目IP地址规划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思路方法,在实践中颇有收效,可为其他网络项目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航空瞬变电磁法对地下典型目标体的探测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空电磁法的探测能力受飞行高度、发射波形、发射磁矩和发射基频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不同分量间的勘探能力存在差异.航空电磁如对所有磁场和磁感应分量、on-和off-time数据进行观测和解释,不仅数据量大、耗时长,而且出现大量冗余数据.目前国内针对此问题尚无系统解决方法.本文针对吊舱式直升机航空电磁系统,采用积分方程法求解频率域响应,经汉克尔变换转换到时间域,计算了地下三维目标体的B和dB/dt时间域响应.利用异常体响应与背景场响应作比值,并通过设定响应阀值定义最大勘探深度,进而分析不同发射波形、不同分量以及on-和off-time期间的航空电磁系统的探测能力.基于本文分析手段,可根据实际勘探目标,确定一套探测能力较强的航空电磁最佳参数组合,为野外测量和数据处理提供技术指导,高效完成勘探任务.  相似文献   

17.
长距离输油管线震后功能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距离输油管线工程的震害特点,给出了长距离输油管线工程震后功能状态分级划分标准。在管道、储油罐抗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长输管线工程震后功能状态分析方法,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遥测地震台网联网中使用的有线、无线电VHF和UHF地震信号及数字数据的传递技术原理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用高性能集成电路研制的高稳定性的微功耗遥测地震发讯设备,提供了该设备的设计要求,主要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法,整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up formulation of Biot equation with an assumption of zero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 high-order transmitting boundary is derived for cylindrical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in infinite saturated porous media. By this transmitting boundary the total stresses on the truncated boundaries of a numerical model, such a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are replaced by a set of spring, dashpot and mass elements, with some additionally introduced auxiliary degrees of freedom. The transmitting boundaries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DIANA SWANDYNE II program and an unconditionally stable implicit time integration algorithm is adopted. Despite the assumption made in the derivation of the transmitting boundary, 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at it can provide highly accurate results for cylindrical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problems in infinite saturated porous medium in case the up formulation is applicable. Although the direct applications of the proposed transmitting boundary to general two dimensional wave problems in infinite saturated porous media are not highly accurate, acceptable accuracy can still be achieved by placing the transmitting boundary at relatively large distance from the wave sou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