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宁台地电阻率异常震例的中短期预报回归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军 《地震》1994,(3):39-43
本文研究了1983年以来江宁台300km范围内Ms>4.5地震的50km范围内地方小震的地电阻率异常震例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析统计了异常参量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建立起中短期预报回归方程,大体给出江宁台所能监控的不同强度地震的最大范围和一般距离;研究表明江宁地电前兆异常有其自身的特征。充分研究单台单手段的前兆异常对地震综合预报水平的提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地震带地震短期综合预报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立明  刘小凤 《地震工程学报》2006,28(3):193-203,209
在多年地震预报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短期阶段具有共性特征的地震活动增强、群体前兆异常演化、重点前兆和重点地震活动现象等,总结、提炼出了区域短期综合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3.
曹刻  石绍先 《地震研究》2003,26(1):20-25
建立了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数学模型。选取滇东地区1995-2000年9月间常用的20项前兆资料,研究中强地震前后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占时率为0.158,为小概率事件。地震对应率为5/6=0.83,虚报率为1/6=0.17,地震均是在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是对应概率很高的短期预报指标。成组异常出现均有成组地震对应,群体前兆“组异常”特征显著。处于计算前兆观测点中心的澄江地震前,异常幅度突出,预示了Synthesis值计算有利于提取近源短期异常。实际检验了Synthesis法在地震短期预报中的预报意义,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地磁无量纲参数地震短期预报及多综合预报的需要,分析研究了地磁无量纲参数Bij方法,取得了1996年10月6日唐山级地震Bij异常短期(三个月)追踪图象。依据Bij异常(测点数量、幅度、空间分布的大小和方向)时空演化过程和演变特征,可进行地震短期预测追踪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省级的地震分析预报单位的角度,总结了大同地震前如何判定水化前兆异常、进行异常的组合分析、确定地震三要素以及提出预报意见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由于采用了水化地震分析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的成果,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在地震前仍提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意见。表明实用化攻关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位移"预报方法及"低点位移"异常与强震的对应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並着重介绍了1990年天祝6.2级等地震前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短期趋势判断情况。事实表明,该预报方法不仅能对6级以上强震作出短临预报,还可对重点监视区内的一些中强地震作出较好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1996年12月21日白玉-巴塘5.5级地震前, 定地震中心站根部前兆手段异常的宏观异常,对该地震进行中短期预报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地震强度因子Mf值在华北中强以上地震前的短期异常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炜  戴维乐 《地震》1997,17(3):241-248
使用华北地区1972 ̄1992年的中小地地震震级资料进行地震强度因子Mf值空间扫描,研究华北地区中经以上地震前的短期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在震前0.5a左右的短期阶段,Mf值中期异常区存在二类不同形态的变化。其中大部分震例的Mf值中期异常区出现明显的缩小乃至消失,可将这一特征作为短期异常的标志;而另一部分震例的中期异常区无明显变化,文中讨论了Mf值用于地震预报的方法和预报效果,并对Mf值的短期变化过  相似文献   

9.
新疆和静5.7地震前钻孔应变异常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2月3日,在新疆和静县境内发生了Ms5.7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72.7万元。震前距震中50km的库尔勒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了趋势、短期、临震性的异常,据此于震前作出了趋势、短期、临震预报。本文旨在总结该次地震预报的经验,以期对以后的地震预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孙毅  辛华 《四川地震》2003,(4):42-46
四川地区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定点形变观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很多有实效的预报指标,本文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结合近期的观测资料及震例,应用最新地震前兆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给出了四川地区定点形变的中短期异常指标、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过渡特征以及异常在地震前的时、空分布特征。初步构成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预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地震前兆场源关系的深入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从理论上对这一演化物理问题有逐渐深入的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某些地震做出中期和短临预报是很有可能的。本文以共和地震为例,对地震前兆场源关系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其结果认为,正确的认识场源关系,以场求源,以源推场,场源结合,跟踪短临异常是实现短临地震预报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地区的地震为例,探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预报因子采用Keilis-Borok提出的地震流函数。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能够较好地学习复杂的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关系,模拟地震预报问题,预报效果也较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从山东聊古一井构造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入手,以实际观测的水化学组分地震前兆异常变化实例为基础,讨论了该井水化学组分震前异常变化的场源兆特征.利用断层位错理论和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认识探讨了聊古一井水化学组分变化场源兆异常形成的物理力学机制及预报意义.所获成果丰富了对场源兆地震前兆的认识,同时对地震预测预报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评价地震预报意见的定量化方法。对于任一种预报意见的确定率、报准率和成功率均以数学公式表示。最后以1975~1984年我国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意见为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地震中期预报水平还很低。  相似文献   

15.
大气(气候)系统可预报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大气(气候)系统可预报性问题,并指出:1.线性系统、一维自治动力系统、二维自治动力系统和部分可化为二维自治动力系统的一维非自治动力系统是可以进行数值预报的,其预测结果要比统计方法更为科学。而对浑沌动力系统的预报,统计方法则比动力方法更为严谨。2.非浑沌动力系统或浑沌动力系统在非浑沌区的演化行为客观上存在着可预报期限。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是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用均值预报保证率法和最大振幅法来判定有震综合预报的成败;在几项可接受的基本假设条件下,经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到若干重要定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震预报有效性的统计检验,借以判断地震预报方法或手段是否与地震流显著相关(即与盲目预报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合地震预报现状,推荐效率值Z系列和相关评分(广义Wallen评分)V系列作为定量表示地震预报有效程度的两种统计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几次中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为例 ,讨论了天然地震序列下样本条件对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影响 ,探讨了该方法在震后趋势估计和震前中短期预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以探索提高响应比方法预测地震的成功率 .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98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华北地区缺震曲线、4级地震频度、4级地震连续平静天数异常对华北地区中强、强震的预报效能,发现这三个参数的报对率在58%-61%之间,虚报率在28%-33%之间,R>R0,这三个参数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不少天文工作者在太阳活动长期预报、中期和短期预报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太阳活动的一至几年的中长期预报却很少有人涉足。本文试图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和二次曲线方法,探讨时间长度为一年的月平滑黑子相对数的预报。并给出两种方法的综合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20.
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献智 《地震》1996,16(1):39-44
强震不仅有近场前兆异常,而且也有远场前兆异常,后者在地震预报中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远场前兆异常多在震前的短临阶段准同步地出现,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作出短临预报;(2)远场前兆异常一般具有双重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它们是比较可靠的前兆异常,可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3)远场前兆异常显示明显的地区,是应力积累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后继地震发生地方,即指出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因此,对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