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珠江口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反映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外伶仃洋的现代沉积速率及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祖鳞 《海洋通报》1998,17(3):53-57
  相似文献   

3.
江苏灌河口现代沉积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1994年所采集的灌河口外11个沉积柱样进行了沉积结构和210Pb放射性分析,研究了该区的现代沉积速率.河口沙嘴区的沉积物主要为极细砂和粉砂,沙嘴的形成是波浪、潮流、沿岸流以及径流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210Pb测年法,灌河口外沙嘴的现代沉积速率为0.11~1.1cm/a,不同的地貌部位沉积速率不同.沙嘴东北海区为侵蚀区.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至粤西近海更新世末期以来的现代沉积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球物理探测和钻孔取样分析,获得珠江口至粤西近海区域的浅地层结构和沉积物有关的粒度、年龄和生物化石等资料,综合归纳了这一区域在南海海平面升降影响下的现代沉积过程。文章还对区域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现代沉积物中沉积磷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蓝先洪 《海洋与湖沼》1989,20(5):480-487
1967年,Nelson首次提出了利用沉积磷酸盐的磷酸钙组分Ca/Ca+Fe作为泥质沉积物的古盐度指标。他把此法应用于分析一系列古生代泥岩和页岩的样品,所得盐度值与古生物的结果相符。1972年,Meyerson用沉积磷酸盐法测定了美国墨西哥湾海岸全新世潮汐沼泽沉积物的盐度变化,其结果也与孢粉分析相吻合。尽管也有人发现沉  相似文献   

6.
李天坚 《海洋预报》1991,8(2):50-55
本文根据1949~1988年登陆珠江口的热带气旋资料及珠江河口滨海区主要台风潮位站的同步资料,分析了登陆珠江口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建立了35~49小时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的预报方程。预报方程的精度是好的。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河流输沙、河口沉积与粒度信息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口三角洲地区泥沙供应充分,是现代沉积速率较高的区域。快速沉积的泥沙包含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研究了珠江口伶仃洋大铲湾海域6个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以2mm的间隔分析了其中2个柱样上部的粒度,并对其平均粒径和珠江流域的年输沙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以期获取河流泥沙供应、河口沉积速率和沉积物垂向粒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大铲湾海域的沉积速率为1~3cm/a,受动力条件和泥沙供应条件的影响显著。2个柱样的平均粒径的最显著重现周期与珠江年输沙量的周期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可能反映了季节的、年的和多年的沉积速率信息。对于每年沉积厚度在厘米级的环境,以毫米级的高分辨率进行粒度分析,有可能揭示出沉积物供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本研究亦可为其他河口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7年6,8,11月和1988年2月4个航次珠江口伶汀洋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溶解氧的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表层均高于底层,周年变化呈现从夏季到冬季逐渐上升,且明显受珠江径流的影响,溶解氧(基本上是不饱和状态)与盐度成负相关。有机物和营养盐均影响溶解氧,但水温仍为溶解氧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叶翔  李靖  王爱军 《海洋学报》2018,40(7):79-89
滨海湿地作为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其沉积记录可以反映出周边地区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信息。珠江口淇澳岛滨海湿地钻孔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全新世期间淇澳岛附近海域为河口湾环境,在风化层以上开始出现淤积,但在4 200 a BP前后受极冷气候的影响,沉积物粗化;自2 500 a BP以来,沉积环境相对稳定,在小冰期期间略有变化。沉积速率计算结果显示:淇澳岛附近海域自中全新世高海面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29 cm/a,4 160~2 500 a BP、2 500 a BP-1488年、1488-1893年、1893-1986年、1990-2007年期间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17 cm/a、0.23 cm/a、0.35 cm/a、1.37 cm/a和5.94 cm/a,沉积速率逐渐增大,反映了珠江三角洲演化过程中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变化;1986-1990年期间的海堤建造极大地扰动了该钻孔上部的沉积过程,在工程施工期间共沉积了厚度约112 cm的沉积层,而在海堤建成后,沉积速率也显著增大。沉积物总有机碳、总氮和C/N值的垂向分布表明,在4 160~2 500 a BP期间受海洋环境影响较大,沉积物中有机碳以海源为主,2 500 a BP以来沉积物中碳、氮含量明显增大,C/N也相应变大,有机碳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但在小冰期期间海源有机碳贡献略有所增大;近百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陆源有机碳的贡献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黄茅海底质沉积样品中的介形类生态类型进行研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出现的介形类可划分为4种生态类型,总体表现为以近岸广盐型分子占主导地位,优势度极高;浅海多盐 真盐型分子次之;而广海真盐型和淡水 微盐型分子丰度很低。根据黄茅海河口湾的水体条件,可大致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亚环境区,各区内的介形类生态类型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介形类分布受海水盐度控制最大,其次为水动力条件。在水体盐度小、水动力条件强的河流入海口及其影响区域,介形类丰度小,且生态类型单一;而在黄茅海河口湾南部海域,由于海水底层盐度全年在15‰以上,水动力条件适宜,介形类丰度总体较高,生态类型增多。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中部珠海组—珠江组层序结构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海组分为SQ32、SQ25.5两个三级层序,珠江组划分为SQ23.8、SQ21、SQ17.5和SQ16.5四个三级层序,其中前3个层序分为水进域、高位域,后3个层序分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珠江组初期的白云运动使珠海组的浅水陆架环境变更为珠江组的陆架-陆坡沉积环境,造就了古地貌的更迭、层序界面的形成和沉积相的突变。层序界面在陆架主要为粗粒沉积物形成的侵蚀界面、浅水暴露界面,而陆坡为下切水道、丘状扇体底部侵蚀界面和滑塌层。层序的更迭使古珠江三角洲物源供给强度呈现强-弱-强-弱的特点,即珠海组时期的三角洲为陆架三角洲,沉积规模大;之后珠江组物源变弱,珠江组各层序低位域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水进域、高位域演化为陆架三角洲。低位期的三角洲前缘带越过坡折带沉积,并与陆架外的峡谷水道相连,三角洲进积、加积的碎屑沉积物向上陆坡内的白云凹陷内沉积,形成深水扇。因此,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和沉积物供给强度控制着层序结构和沉积体展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的调查资料,讨论了珠江河口水体pH、碱度和比碱度的变化规律及它们与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虎门外至桂山岛的珠江口主水道上,pH随盐度增加而增加。pH与盐度的相关性最好,均在9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pH与碱度的相关性次之。珠江河口水的碱度是保守的;在从虎门外至桂山岛的珠江口主水道上,比碱度与氯度是密切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及邻域断裂构造有两种类型,沿岸中生代活动陆缘形成的NNE向压剪性断裂系,挽近活动较弱;珠江口新生代陆缘扩张形成的NEE向张剪性断裂系,挽近活动较强。珠江口潜在的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NEE向滨海断裂带,潜在震源区(≤6.5级)大致位于担杆列岛附近海域。珠海、深圳经济特区及邻近沿海是属于相对较稳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的构造特征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断裂和断块构造是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构造作用的基本特征。通过断裂,断块以及其他地持的分析,认为珠江口盆地属过陆缘张裂盆地,并初步建立该盆地的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恩平凹陷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断裂体系及盆地结构的精细刻画的基础上,结合断层活动速率计算和平衡剖面分析,恢复盆地发育演化过程,揭示盆地动力学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盆地的发育演化过程受基底先存构造与区域动力背景联合控制。裂陷早期:太平洋板块俯冲速率降低及俯冲带后撤与印度板块俯冲联合作用下,导致了NW—SE向拉张应力场环境,造成了早期NE向低角度逆断层负反转,形成了NE向断裂控制的拆离半地堑;裂陷晚期:印支地块旋转挤出与古南海向南俯冲联合作用下,导致应力场由NW—SE向拉张转变为近SN向拉张,造成了控盆断裂由NE向向近EW向转变,岩石圈伸展模式由宽裂谷方式向窄裂谷方式转变,造成了盆地格局由孤立半地堑趋于相互连通扩展;裂陷拗陷期:岩石圈减薄中心向南迁移至南海扩张中心,整体处于裂后热沉降阶段;构造活化期:吕宋岛弧NWW向与欧亚板块发生弧-陆碰撞作用下,产生NNE向拉张,派生近EW向和NW向的共轭剪切作用,造成了先存近EW断裂复活及次级走滑断裂带的形成,导致了复杂断块升降运动。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海岛及海域地质环境与灾害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海岛及其邻近海域是华南沿海地质灾害类型较齐全的地区之一,主要有活动断裂、地震、地裂缝、软土、风沙、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等。珠江口海岸主要发育弱活动和微活动断裂,活动断裂和断块构造的运动和调整是产生地震活动的主要因素。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恶化和未来50a内产生严重威胁的灾害。风沙作用和软土地基主要分布于珠江口海岛海岸带及近岸岛屿。本区的地质灾害以内动力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在烃源岩分布特征、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烃源岩热成熟演化史,探讨了油气差异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文昌A凹陷各层系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文昌组偏Ⅱ1型,恩平组偏Ⅲ型,二者现今多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凹陷内烃源岩成熟时间早(文昌组约45.5 Ma),现今成熟度高,以干气生成为主;凹陷边缘烃源岩成熟时间较晚(文昌组约30.0 Ma),现今成熟度相对较低,以石油生成为主。凹陷现今油气差异分布的格局受制于有机质类型差异和热演化史不同,且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凹陷内以天然气为主,凹陷边缘以石油为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Sonne”号调查船第50航次的地震剖面资料分析,结合一些钻井资料,认为珠江口盆地中部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可分为四套,其中层Ⅰ是浅海相沉积,属全新世;层Ⅱ,Ⅲ,Ⅳ是海陆相交替沉积,属更新世。在陆架区第四纪沉积厚220—400m,其中全新世沉积厚约29m。作者认为珠江口盆地的不稳定地质因素有:浅层断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泥底辟,活动沙波,海底滑移,活动断裂与地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裂构造是天然气向海底渗漏的通道,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盆地内巨厚的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也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细菌成因生物气源。在海底温度2-16℃范围内,琼东南盆地气田10种天然气和珠江口盆地气田18种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压力有比较大的范围,随温度增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增高;盆地间和各天然气样品之间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均是不一致的。在南海海水平均盐度3.4%条件下,结合海底温度与水深变化资料,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海区是不同的,珠江口盆地小于230m水深的海区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230-76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应该在大于860m水深的深水区;在琼东南盆地水深小于320m的海区不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320-65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大于650m水深的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州万顷沙地区GZ-2孔年代地层学、沉积学、古环境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全新世沉积起始时间为6 kaBP,始于孔深15.37 m处,其下至孔深40.35 m沉积属晚更新世中晚期沉积,最老年龄大约43 kaBP,与珠江三角洲最早沉积同期;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古环境变化可分为2个旋回,晚更新世中晚期海侵海退旋回(含4个次一级旋回)和全新世海侵海退旋回(含2个次一级旋回),在末次冰期时的低海平面期,本区仍发育有河湖相沉积;结合多种古环境重建替代性指标得出了珠江三角洲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认为晚更新世中晚期海侵高海平面期约为26~24 kaBP,全新世海侵高海平面期约为6~2.5 kaBP,全新世海侵比晚更新世中晚期海侵强度更大,且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变明显受全球性古环境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