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农产品购销网络空间结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柏林 《地理研究》1996,15(3):50-56
市场、农产品流、服务区是城市农产品购销网络的三个组成要素。市场是农产品流的集散地、服务区的核心,它的规模和布局不仅制约农产品流的流向和流量,而且影响到服务区的空间特性。因此,调整农产品市场的规模和布局,是城市农产品购销网络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常州市商业网点规划为例,采用哈夫模型预测常州市和武进区两级商业中心的服务区及潜在顾客数。在下述三方面有所创新:(1)传统哈夫模型只适用于同级点状商业中心的市场区域预测,在划分城市不同等级商业中心的市场服务区时有很大局限性,提出一种λ取值的理论模式以优化不同等级商业中心的服务区划分;(2)消费者到商业中心的距离D,包括直线距离、路网距离和路网交通时间,以这三类距离划分市场服务区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基于路网距离和交通时间的哈夫模型,划定的商业中心服务区较为接近现实情况。(3)日本通产省的修正哈夫模型简单实用,但在分析次级商业中心的服务区时,需要重新调整距离衰减系数λ值,以提高哈夫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若辅之以商业市场调查确定λ值,市场区划分的准确性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王钊  杨山  龚富华  刘帅宾 《地理科学》2017,37(9):1337-1344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城市群空间结构在城市流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变形。基于长三角城市流的测度和关系矩阵构建,通过流要素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从“节点-联系-格局”3个方面识别流空间下城市群变形结构。研究表明:流空间下城市中心性层级特征变化明显,中间层级的城市数量大幅增加;局域范围内城市流网络仍受地理空间距离的制约,但高等级城市流具有跨地理空间流动特征;中心城市和边缘城市呈“异化”发展趋势,表现为中心城市的集聚组团以及边缘城市的分散偏离。  相似文献   

4.
北方中小滨海城市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北方中小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作为旅游城市同南方滨海城市在城市景观、适宜旅游期和旅游市场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其与大城市相比在旅游发展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制约因素,认为,北方中小滨海城市的资源和市场条件较好,接待和推广条件不足。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城区与交通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出发,扼要论述了宁西、京九铁路的与兴建,给河南东南部的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并提出迎接这一机遇采取的主要政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尽管“土壤”一节内容不是高一地理的重点,但是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构成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因此,教材安排“土壤”这一节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住在城市的学生对土壤太陌生了,也许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水泥地。所以,如果在讲课过程中,一味地由教师讲,学生肯定没有兴趣听,于是,我改变了“土壤”这一节的教学方法,没想到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是在综合评价城市旅游发展潜能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旅游优先开发的地域确定、旅游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城市旅游接待网络的策划,实现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合理及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作为城市旅游布局的中观层面,它既要符合成市旅游宏观布局的总体要求,又要能对城市旅游微观布局进行指导。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主要受资源、区位、市场、社会经济及旅游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徐州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体系是城市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以某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规模、各具特点、相互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1]。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即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体系,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2]。城镇体系各要素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传输与交换,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协同发育,使得区域内城  相似文献   

9.
湿地对城市形成、演进及可持续发展制约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自然综合体和水陆复合生态系统,而城市则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成果。湿地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核心资源,是城市立地的最优条件。城市自出现以来,沿河流湿地建市便是普遍规律;在近代,城市沿河流推进到滨海湿地区。湿地类型与格局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制约城市景观结构。在河流与滨海或河流、湖泊与滨海等异质湿地结合部,城市因获得最优发展空间而具有高级的发展形态,成为开放性更高的现代国际都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强大的综合功能,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产业共生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系统失灵"现象,原因在于对产业共生网络运行机制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产业共生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共生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的不断交换,形成产业共生网络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从这一角度出发,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详细阐述了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的复杂运行过程,即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四流"相互适应的交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管理系统的"圆形模式",并以天津市为例,说明了该模式的运用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菜篮子"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背景.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以及由二元社会结构所导致的对"三农"问题的忽视是影响"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供应的重要因素,同时"菜篮子"问题对我国的城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关注城镇化和"菜篮子"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找到"菜篮子"问题的解决途径,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居民购物出行影响下的城市地域结构,主要以方便居民对不同商品按市场、交通原则的出行流量为形成基础.而商户在经营过程中,又要考虑城市地域结构对经济利益差异的影响.城市地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购销双方在地域上动态拟合的过程.从居民购物出行的流量入手,结合中心地理论,对安阳市城市地域结构的等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随着中小城市地域结构的非均衡发展,居民购物出行的线路流量和地域流量都随之发生变化,并带动城市地域结构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林李月  朱宇  林坤  柯文前 《地理学报》2021,76(6):1350-1365
流动人口的城镇购房意愿和空间偏好直接关系到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路径选择与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对比研究了流动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城镇购房意愿的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城镇购房意愿具有层次性和两栖性特征,还有小部分流动人口拥有多地城镇购房意愿.②流入地和流出地...  相似文献   

14.
《Urban geography》2013,34(6):567-576
From an almost infinite variety of available materials, each culture selects those that it accepts as food. Most diets are based on a carbohydrate-rich staple, supplemented by other foods. Animal sources of protein are the most desired but the most expensive to produce and acquire; thus, they command high prestige. With increasing prosperity, diets contain more animal foods and fewer staples (Bennett's law), even as the proportion of income used to purchase food declines (Engel's law). Because of higher incomes in cities, urban residen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spend a smaller percentage of their income on food than do rural residents, and they eat a higher-quality diet. However, Basta found that recent migrants from the countryside in many developing nations do not enjoy improved diets. This paper reports on research, based on published government statistics, that finds that in China, the poorest segment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1) spends a higher percentage of its income on food than do rural people but (2) enjoys a higher-quality diet. [Key words: diet, China, nutrition.]  相似文献   

15.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分析海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土地征购制度建立目的,法律法规保障,运用模式等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特点,总结归纳系列启示,以期在我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urchase and subsequent demolition of Cheshire, Ohio‐located in the shadow of the General James M. Gavin Power Plant‐has attracted national attention. According to a New York Times report, “the deal … is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by a company to dissolve an entire town.” In this article we consider historical precedents for the case, explore the thirty‐year history of community‐plant relations in Cheshire, and recount the series of incidents that ultimately led to the town's sale. We discuss the impact that the town's sale has had on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the larger implications of American Electric Power's actions.  相似文献   

17.
跨地方饮食品牌重塑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军  孙树芝 《地理学报》2016,71(2):338-1589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基于原产地形象,在地消费文化,品牌知名度,感知质量,品牌忠诚度,购买意愿等6个概念的理论模型,以广州哈根达斯为例,探讨文化地理因素如何作用于哈根达斯在中国的跨地方品牌重塑.研究发现:① 哈根达斯借助品牌重塑已在中国广泛确立其高档冰激凌品牌定位,实现了品牌升级,价格成为品牌升级的表征;② 原产地形象,在地消费文化均显著正向影响品牌知名度及感知质量,进一步对品牌忠诚度及购买意愿产生积极影响;③ 哈根达斯的品牌知名度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不显著,感知质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④ 不同于购买频率低的消费者,购买频率高的消费者的感知质量不再受原产地形象和在地消费文化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推进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理论的发展,也是对品牌重塑理论的补充,将促进饮食地理领域的国际对话.  相似文献   

18.
城镇购房衡量的农业转移人口流向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购置房产切合了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市民化的要求。研究购房定居或准备定居城镇群体的流向特征,有助更好地落实有效供给。随机问卷调查乡村务农人员、打工者,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及其背后的家庭成员,采用回忆或电话问询方式填写农村购房转移个体和家庭基本状况,获得江苏、河南、陕西等24省区1327份有效信息,分析中国购房转移群体的流向特征与态势,用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体或家庭角度探究购房流向分异的成因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购房转移人口少,2000年以来渐多,趋向年轻化,教育程度较高群体多购房转移到规模较大或等级较高的城市。省区内城市,尤其县级城市是购房转移主要地,镇吸纳能力整体较弱,原住地层次影响迁住地高度。东部地区省区内购房转移多元分化,中部地区在县级以上城市分散购房转移,西部地区购房转移到省区内地级以上城市占一半以上。需求互补性、中介机会、距离远近影响购房转移及其分异,获得期望的经济收入加以城市的吸引力,是人们在工作或打工地购置房产的深层原因;没有稳固工作地点,一般倾向家乡的县级城市、镇或者就近的高等级城市购房。购房转移和流向分异与教育程度、固定工作与否、是否购房地工作、现工作地时间、购房年龄等个人或家庭发展条件的因子显著相关,是宏观社会环境政策影响、中观城乡系统各种媒介作用与微观个体或家庭成员主观行为多向耦合综合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南省45村1072份田野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和多水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回流农民工的预期购房区位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心地层级对回流农民工预期购房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但影响强度与回流者年龄相关,新生代回流者偏向于较高层级中心地,而第一代回流者则青睐于低层级中心地。整体上,户籍所在地县城为回流农民工预期购房区位的首选区位,其次为地级市主城区和村庄,集镇和省城较少。个体特征、资金积累、成婚是影响预期购房区位选择的核心因素,村庄地理环境对预期购房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回流农民工具有较高的县城和城市购房居住预期,未来将是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就地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应当稳定和降低城镇房价,以实现回流农民工真正的城镇融入。  相似文献   

20.
The global food system is coming under increasing strain in the face of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The recent spike in global food prices (2007–08) provoked consumer protests, and raised questions about food sovereignty and how and where food will be produced. Concurrently,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the majority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is urban, with the bulk of urban growth occurring in smaller-tiered cities and urban peripheries, or ‘peri-urban’ areas of the developing worl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emerging spaces that incorporate a mosaic of urban and rural worlds, and review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spaces for livelihoods and food security. We propose a modified livelihoods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contexts in which food production persists within broader processes of landscape and livelihood transformation in peri-urban locations. Where and how food production persists are central questions for the future of food security in an urbanising world. Our proposed framework provide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highlights the role of policy and planning in reconciling food production with urban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