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呼伦湖水位变动与20世纪初干涸缘由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翀  叶柏生  杨玉生  廖文根  马巍 《水文》2007,27(3):43-45
本文在1961~2002年呼伦湖流域水量平衡分析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流域内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长序列的气象降雨资料,综合分析气候变化与湖泊水量、水位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情景分析了1900年气候变化对湖泊水位、容积过程的影响。认为1900年前后呼伦湖的干涸,是在野外调查中,由于一些误解而产生的一个错误认识,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月水量平衡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帅  熊立华  万民 《水文》2011,31(5):35-41
简要介绍了8种月水量平衡模型,并从模型结构上进行了对比分析。选取东江、赣江和汉江流域的51个子流域为代表,对所选模型进行径流模拟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Vandewiele水量平衡模型(VWBM)、ABCD模型、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TPWB)、三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TRPWB)、改进的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MTPWB)、动态水量平衡模型(DWBM)模拟效果较好,Thornthwaite-Mather水量平衡模型(TMWB)、澳大利亚水量平衡模型(AWBM)模拟效果相对较差。DWBM模型在率定期和检验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且模型结构简洁稳健,物理概念明确,可应用于无资料地区的径流预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动态水量平衡的水面蒸发自动测定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根据动态水量平衡来测定水面蒸发的新方法,介绍了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该方法与传统的测定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1)实现了水面蒸发测定过程的自动化;(2)走出了通过测定水位变化来求得蒸发量的传统思路,建立了一种动态测定水面蒸发的新方法,在测定过程中保持蒸发器(池)内的水位不变;(3)该方法可以人为设定系统的采样间隔,从而较准确地测定水面蒸发的日变化过程,系统测量精度可达0.0015mm/h。  相似文献   

4.
三江平原土地利用(LU)变化及其引发的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当地水文循环产生了明显扰动。为明确三江平原水量平衡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基于2000—2014年土地利用连续变化情景的水文循环仿真模型,在其他数据和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假设模型和预测模型,分别模拟2000年起已控制LU变化和2014年后控制LU变化2种假设LU管控情景的水文过程,对比3种情景下的水量平衡。结果显示:如果2000年开始就采取积极的LU管控措施,此后的15a将有效减少三江平原对外调水的依赖,改善地下水超采的现状,甚至使平原区地下水储量年均增加3.08亿m3;如果2014年才实施土地利用管控措施,巨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惯性将使平原区地下水年均亏空量达到14.26亿m3,甚至使全区域的蓄水量由盈转亏,年均亏损4.25亿m3。三江平原要实现各层次的水量收支平衡,除了尽快控制高耗水LU类型的过快增长,更加积极的水资源调配及相关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水文巡测方法对太湖水量平衡计算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毛新伟  高怡  徐卫东 《水文》2006,26(5):58-60
太湖位于太湖流域中央,对太湖流域汛情起着控制作用。根据环太湖周边地区江苏、浙江水文部门1998-2002年间的水文巡测资料,本文对太湖水量的平衡进行了计算,并对水文巡测方法对太湖水量平衡计算过程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根据水量平衡计算结果,讨论了在平原河网地区采用辅助站和巡测站相结合的水文巡测方法控制环太湖出入湖水量的可行性,提出了提高水文巡测工作精度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太湖流域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月云  王凯燕  甘升伟 《水文》2019,39(1):89-92
收集了2010~2015年太湖流域水量平衡计算中各个要素,分析计算了太湖流域水量平衡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认为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口门进出水量、蓄变量和耗水量等数据的计算精度。根据对平衡要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误差控制措施,建议重点加强监控能力建设、完善用水消耗量估算方法,以减小水量平衡误差,从而为太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
应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估算土壤水渗漏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并据于模型假设的条件,模拟计算了在冬小麦-夏玉米及冬小麦-裸地条件下历年1m土层土壤水渗漏量。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量与季节内降水量呈正相关,但在不同作物种植制度下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式。不同水文频率年型下的渗漏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湿润年型下比干旱年型下的渗漏量多70~140mm,冬小麦-裸地比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条件下的渗漏量多30~50mm。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一个改进的非线性水量平衡模型,模拟研究了我国不同气候区水资源与气候的关系,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不同林草系统对集水区水量平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SWAT99.2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系统地研究了红壤丘岗集水区4种林草系统(自然草被、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的地表径流、根层渗漏、蒸发蒸腾、土壤蓄水量的时空特点,并用实测的地表径流对模型进行校正和验证,月地表径流的Nash-Sutcliffe模拟效率系数达到0.74,模拟值和观测值的决定系数达0.90。结果表明,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造成了径流、渗漏、土壤蓄水量月份之间的差异,年际间气象条件(特别是降水)的差异性导致了水量平衡支出项的年际差异,其中径流量和渗漏量受降水的影响最大,蒸发蒸腾量次之,土壤蓄水量的年变化量受降水的影响最小;林地能有效地减少区域的地表径流量,其中以阔叶林和混交林的效果最好;林地入渗性能大于草地;蒸发蒸腾量是林地水量平衡支出中最大的一项,且3种林地的蒸发蒸腾量均大于草地。水量平衡的预测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方式是区域短期水量平衡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巴尔喀什-阿拉湖流域是中亚地区重要和独特的景观生态系统,巴尔喀什湖是该区域的核心,其水位变化作为巴尔喀什湖流域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的主要指标,向来备受世人关注.研究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对合理确定巴尔喀什湖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及保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明晰巴尔喀什湖水系、水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巴尔喀什湖水...  相似文献   

11.
呼伦湖湿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呼伦湖湿地所在地区的气象站1961—2005年的气温、降水和蒸发量资料及呼伦湖区域1959—2006年的水体面积、水位深度、水质状况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呼伦湖地区近45 a来的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的暖干化趋势,其空间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形是影响气候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呼伦湖地区气候暖干化是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荒漠化等问题的重要原因;显著的气候暖干化加速了湖水水面积减少、水位下降和水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2.
高永刚  赵慧颖  李翀  宋卫士  孟军 《冰川冻土》2012,34(6):1310-1318
利用1961-2005年呼伦湖湿地的气象及水文资料, 基于水量平衡方程, 以湿地各年水量盈亏累积量(∑ΔW)为因子, 建立了呼伦湖湿地水域面积和水位高程的消长对气象及水文因子协同作用的响应模型, 分析了湿地水域面积和水位高程的消长对影响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呼伦湖湿地消长对气象及水文因子的年代际变化有很好的响应.年平均气温每增加1 ℃, 湿地水域面积和水位高程分别减少134.5 km2和93.44 cm; 年降水量每增加10 mm, 二者分别增加10.2 km2和7.1 cm; 年蒸发量每增加10 mm, 二者分别减少1.1 km2和0.9 cm; 年径流量每增加1×108m3, 二者分别增加4.8 km2和3.3 cm. 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减少变化对湿地消减的贡献率分别为13.6%和86.4%, 当前降水量的变化在湿地消长中占主导作用.如果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未来较低排放(SRES-B2)情景下气候预测, 初步估算2040、 2070和2100年湿地水域面积将分别减少275.8 km2、 442.8 km2和583.6 km2, 水位高程分别下降191.6 cm、 307.6 cm和405.4 cm, 未来气温的变化在湿地消长中占主导作用.呼伦湖湿地在未来暖干化趋势下, 湿地水资源短缺加剧, 湿地水域面积萎缩和水位高程下降将加快.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污染损失率的呼伦湖功能损害程度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伦湖为研究区,根据2008年冰封期与非冰封期实测水质资料,运用水污染损失率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对呼伦湖湖泊使用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冰封期还是非冰封期呼伦湖水已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和游泳用水,作为渔业养殖用水、居住环境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其水质还是可以的,但旅游娱乐用水功能损害方面为中污染、中损害,并接近重污染、重损害水平,湖泊功能整体损害程度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量平衡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吴剑锋  林锦  吴鸣  张浩佳 《水文》2015,35(3):78-83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也是新疆南部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20世纪50年代以来,博斯腾湖水位多次剧烈变动。尤其是近30年,博斯腾湖水位波动尤为剧烈,甚至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给该区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博斯腾湖流域1986~2012年的气象水文数据,得到1986~2002年博斯腾湖水位急剧上升的原因在于开都河径流量的增加及开都河灌区引水量的减少。2002~2012年,开都河径流量持续走低,地下水的开采导致河道损失水量增大以及泵站扬水量的增加使得博斯腾湖水位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稳定同位素比率估计湖泊的蒸发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7,19(2):161-166
利用稳定同位素物质平衡方法可以估算湖泊的蒸发,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不必测定入湖水量,只须测定其稳定同位素比率。文章根据青海湖实测的氧同位素资料和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并利用稳定素模型得出,青海湖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77mm,这个值与同一时期904.6mm的实测蒸发量大致相当,不同水体中稳定同位素比的大小对湖蒸发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降水和入湖泊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比率与蒸发量存在正比关系;湖泊水和蒸发水中的稳定同  相似文献   

16.
花海湖泊特征时期的水量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水热平衡模型,在野外考察及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花海湖泊特征时期的古降水量.结果表明:4300aBP左右花海湖泊面积达到最大时,模型恢复的古降水量约为138mm,比现在降水量高112%;由灵敏度分析,在该区运用水热平衡模型计算古降水量时,对降水反应最为敏感的是云量变化,同时对地表反射率、水汽压和表面温度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恢复的古降水量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提供了自然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