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于1982年研究湘甫上二叠统剖面时,发现郴县华塘乡三合、桐木桥、太排冲长兴组发育生物礁,具有明显岩隆地貌,南北线状断续延伸,长达40公里。礁体由浅灰色块状礁灰岩组成,造架生物为串管海绵;粘结生物有古石孔藻、管壳石;附礁生物有腕足类、有孔虫、钙藻等。二叠系生物礁遍及华南,空间分布不连续,时间延伸从西南往东北,层位渐趋抬高。因生物组合相似,岩石类型及基本层序可以对比。华南二叠系生物礁具有穿时性,持续性,还具有三度空间地层体的客观物质单位—组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赣北上二叠统多重地层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兆松 《江西地质》2000,14(4):241-250
在开展赣西1∶5万区调中,对上石炭统至下侏罗统开展了岩石地层、层序地层、生物地层、生态地层、年代地层及旋回地层和同位素地层研究,本文即是部分成果的总结。依据岩石特征,将赣北上二叠统分为6个岩石地层区,并创竹亭组代表其深水相沉积。依据七宝山、枣木两剖面资料,进行了生物地层、生态地层及年代地层划分,提出长兴阶顶界位于青龙组底部、底界位于长兴组下部的结论,并对吴家坪阶底界的优选点进行了探讨。通过生态地层  相似文献   

3.
通江铁厂河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是在川东北地区地表发现的生物礁的又一代表,通过野外四条剖面的测量及详细的室内研究,可以认为,该区长兴组发育有生物礁及生物碎屑浅滩组合相,圆丘状点礁与浅滩叠置构成纵向上三个旋回的礁、滩复合体。生物礁的造礁生物主要是海绵,含量为20%~50%,附礁生物主要有藻类、有孔虫、蜓类等。储层岩性主要以礁灰岩及生物屑亮晶灰岩为主,岩石白云化程度较低,孔洞较丰富,但多被方解石晶体充填。通过与普光气田地下剖面对比,该区的沉积微相、岩性特征及储层岩石类型,与普光地区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湘南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学杰  陈林洲 《地质科学》1993,28(4):317-326
湘南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该礁体的岩石组合类型有:骨架岩、障积岩、粘结岩等。组成礁体的生物极为丰富,类型繁多。造架生物有:串管海绵、纤维海绵、Tabulozoan、水螅类、四射珊瑚等。粘结生物有:Archaeolithoporella、Tubiphytes、Tabulozoan及蓝绿藻。附礁生物有:腕足类、有孔虫等。礁体发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发育期、繁盛期和衰亡期。从礁体的发育关系来看,具有海侵过程中向岸推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上扬子地区上二叠统长兴阶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次为碎屑岩和硅岩,还有少量煤和火 山碎屑岩;其岩相可归纳为碎屑岩型、碎屑岩-石灰岩型、石灰岩型、石灰岩-硅岩型、硅岩-碎屑岩型等5 种类型;其生物化石具4个基本生态类型,可划分为5种化石组合。以沉积岩石学理论为指导,以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为方法论,选取了厚度、海相岩含量、浅水碳酸盐岩含量、具灰泥基质的生屑含量、具亮晶 胶结的生屑含量、生物礁的分布、薄层硅岩含量和深水沉积岩含量等单因素,对中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 岩相古地理进行研究,编制出了单因素图件8幅,岩相古地理图1幅。研究表明,长兴期岩相古地理格局规律 明显,自西向东依次出现剥蚀区、冲积平原、碎屑岩台地、碳酸盐岩台地、斜坡与盆地,其中碳酸盐岩台地中 可以划分出低能生物滩、高能生物滩和生物礁等次一级的古地理单元;沉积环境对烃源岩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 制作用,研究区大隆组优质烃源岩发育;长兴阶储集层以礁相储集层为主,环广元-梁平盆地的台地边缘地区 是长兴组潜伏礁型油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6.
据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特征和储层分布规律,认为区内长兴组生物礁和飞仙关组鲕粒滩特征和分布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长兴期生物礁发育于海平面快速上升阶段的缓坡坡折地带和缓坡内的局部,当生物礁的生长速度低于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时,形成海侵追补型生物礁,当生物礁生长速度大于海平面上升速度时,则构成海侵并进型生物礁;飞仙关鲕粒滩形成于海平面下降阶段的台地边缘和台内局部地区,单一台地边缘鲕粒滩分布广、厚度大,而台内鲕粒滩数量虽多,但单一厚度小,分布范围窄。总体来看,长兴生物礁发育层位逐渐向海侵方向升高,而飞仙关鲕粒滩随海退的进行,向台地增生方向迁移。区内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一次较大规模海平面升降过程中的产物,海侵始于吴家坪初期,长兴期海平面快速上升,至飞仙关初期达到最高海平面,海平面开始下降,直至飞仙关末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礁和飞仙关组滩特征和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生物礁为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海侵礁,其在纵向上的分布主要位于长兴期中晚期;鲕粒滩主要是在区域海平面下降过程中形成的海退滩,其在纵向上位于飞一—飞三。礁、滩在平面上主要在广元—梁平海槽两侧呈带状分布。长兴期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生物礁向海侵的方向迁移,并且其层位逐渐抬升。飞仙关期随着海平面的下降,滩向海槽中迁移,其分布层位也有逐渐抬高的趋势。控制这套地层礁、滩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海平面升降、大地构造、同生断裂及古气候。  相似文献   

8.
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组合是四川东部的主要产气层之一。它们在华蓥山出露并在该区地下钻遇到,然而对生物礁沉积环境、生长模式、生物礁相等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二叠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二叠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目前意见尚不统一。问题的焦点主要是:上、下二叠统的分界及上二叠统龙潭组与长兴组的分界,即龙潭组的底界和顶界问题。笔者根据头足类动物群的生物组合并结合岩性岩相等特征综合考虑,提出了二叠系划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华南中晚二叠世含煤沉积类型之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龙潭组沉积复杂多样,对比困难。本文以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含煤地层以及它们共同构建的地层组合及叠覆关系作为对比标尺,以其中海相层为主要标志,结合华南中、晚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特征,将龙潭组划分为9种类型,并对长兴组、大隆组进行了厘定。   相似文献   

11.
泡水组系杨逢清、殷鸿福1987年新建的岩石地层名称,命名地点在广西来宾县泡水,层位与长兴组相当,时代属晚二叠世晚期。杨逢清,殷鸿福将泡水组引用到湖南宜章梅田长兴阶的地层。根据岩性特征,笔者认为宜章梅田长兴阶的地层不能冠用泡水组,只能沿用梅田组、九陂组和麻田组。  相似文献   

12.
中生代以来,陆相沉积是中国地层发育特色。海相地层与陆相地层发育特征不同,难以进行对比。三叠纪是中生代第一个纪,在中国发育有众多陆相湖盆。对这些三叠纪湖相沉积开展研究,有助于建立陆相年代地层序列,完成陆相地层划分,赋予可与海相地层对比的年代。我们选择中国北方鄂尔多斯盆地漆水河剖面和窟野河剖面,开展中—上三叠统陆相地层建阶研究。我们在理顺岩石地层划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生物发生、发展以及繁盛的演变历程,划分出生物带及生物界线,并建立了中三叠统印台阶和金锁关阶以及上三叠统杨家坪阶和焦坪阶。印台阶以介形类Tungchuania quadratiformis和Lutkevichinella ansulca的首现层位为底界;金锁关阶以植物Danaeopsis magnifolia,Danaeopsis cf.marantacea和Tongchuanophyllum shensiense的首现层位为底界;杨家坪阶以植物Asterotheca szeiana和Danaeopsis fecunda的首现层位为底界;焦坪阶以植物组合Danaeopsis fecunda-Asterotheca szeiana-Cladophlebis kaoiana首现层位为底界。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是“九五”期间的勘探重点,通过对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的烃源岩、储层沥青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研究,确认了上二叠统的滨岸煤系泥岩和海槽相碳酸盐岩为主要烃源岩,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下伏的上二叠统烃源岩,天然气以垂相运移为主,飞仙关组部分气藏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较高与储层中膏岩层的分布和热硫酸盐还原作用有关,上述这些特征与沉积相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广东连县-阳山煤田的二叠纪地层中首次采集到牙形刺化石计11属20种和3个未定种。通过与中国南方相应标准剖面对比,建立了4个组合带;茅口阶Neogondolella serrata-N.postserrata组合带,吴家坪阶中、下部Neogondolella liangshanensis组合带、吴家坪阶上部Neogondolella orientalis组合带,长兴阶Neogondalella changxingensis-N.subcarinada组合带。同时讨论了上统与下统、长兴阶与吴家坪阶、下三叠统与上二叠统的地层界线。  相似文献   

15.
晚二叠世长兴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成礁期,也是火山事件频发的一个时期。生物礁是一种对海洋环境十分敏感的生态系,晚二叠世的火山作用势必影响到当时生物礁的生长和沉积相的演化。然而,前人有关晚二叠世火山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附近,而对整个长兴期生物礁的演化与火山事件关系的研究则较少。选择贵州紫云的台地边缘礁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磁化率的测试,分析整个晚二叠世生物礁的沉积演化与火山作用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长兴早期和末期岩石的磁化率值明显偏高,反映较强的火山活动。在这两个时期,造架生物相对不发育。长兴中期,岩石的磁化率值相较于长兴早期和长兴晚期总体偏低,表明火山活动相对较弱,导致生物礁的快速生长。但长兴中期生物礁灰岩中夹有几层生物碎屑灰岩,其磁化率值有小幅度的升高,说明短时期小规模的火山作用虽然导致了生物礁生长的暂时中断,但礁相动荡的环境使得火山灰中细小的铁磁性物质难以沉积下来。研究发现,尽管早三叠世早期泥岩具有高的磁化率值,但泥质岩中多层火山黏土具有异常高的磁化率值,火山灰物质对磁化率大小的影响远远超过陆源物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周路  李东  吴勇  钟斐艳  任本兵  李飞  张欣吉 《岩石学报》2017,33(4):1189-1203
井下钻探结果和地震资料表明四川盆地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发育,通过对典型井长兴组岩性与电性资料的分析,明确了生物礁的岩性与储层发育特征。根据井下生物礁及围岩岩性与电性资料并结合过井地震剖面反射波的几何特征,建立台地边缘生物礁的地震正演数值模型,通过对比生物礁模型地震正演记录与实际生物礁地震剖面,建立针对研究区台地边缘生物礁的地震响应特征模式。依据生物礁的地震响应特征对该地区连片二、三维地震测线开展地震相分析,通过已有钻井地震相与沉积相对应关系分析,指出了长兴组生物礁在该地区的分布规律。四川北部地区地震相与沉积相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存在环台棚-海盆相的台地前缘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开阔台地相沉积体系,地震剖面上生物礁的外部形态呈丘状或透镜状,内部为杂乱反射特征;礁盖白云岩具有亮点反射特征,生物礁底界面出现上凸或者下凹反射现象,生物礁的上部地层具有披覆反射结构,四川盆地北部地区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在台棚-海盆相东、西两侧沿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分布面积大于2000km~2,生物礁气藏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滇东南丘北地区是海西-印支期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西部的一部分,于晚二叠世发育龙潭组及同期异相沉积吴家坪组含煤地层。开远一带的龙潭组为连陆台地上靠近古陆边缘的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沉积,丘北一带的吴家坪组为连陆台地边缘厚层灰岩夹薄煤层的碳酸盐台地沉积。通过对上二叠统的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共识别出碎屑岩、化学岩和可燃有机岩3种岩石大类,发育潮坪-潟湖和碳酸盐台地两种沉积体系。2以区域不整合面、根土岩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层序界面,将上二叠统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形成于吴家坪阶早期,发育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Ⅱ形成于吴家坪阶中期,层序Ⅲ形成于吴家坪阶晚期及长兴阶,都为典型的Ⅱ型层序。3研究区在层序Ⅱ沉积期的海侵体系域发育主采煤层,其中在大庄-平远一带的煤层为潮坪-潟湖体系的滨岸沼泽环境,平均厚度在2 m,聚煤作用较好;丘北树皮、龙嘎地区的煤层为碳酸盐潮坪环境,厚度平均在1.5 m,聚煤作用较差;层序Ⅰ和层序Ⅲ仅发育煤线或不含煤层。  相似文献   

18.
古新世特提斯北缘前黑海地区盆地的演化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EXXON公司P.R.Vail等人创立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准,对华南泥盆系的层序地层进行了区域上的研究、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下泥盆统的洛赫科夫阶至上泥盆统的法门阶可识别出20~21个Ⅲ级层序。华南泥盆系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界线均已确定,与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对比,生物地层界线均比相应的层序地层界线滞后。本文试图以层序地层序列为准,建立一新的地层系统作为相应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相对应的辅助性地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可建立层序地层的系、统、阶界线系统以利于野外作业。华南地区的泥盆系内,除弗拉斯阶与法门阶的阶间界线置于饥饿层(starvedsection)外,其他的阶、统、系界线均位于有关阶(统)顶部层序中的HST的顶面。  相似文献   

19.
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书明  游玮  覃兆松 《地质通报》2010,29(11):1619-1632
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乐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Parafusulina、Chusenella、Neoschwagerina、Yabeina、Neomisellina、Gallwoayinella、Palaeofusulina minima和P.sinensis11个带,鸡公岭组的Sweetognathus whitei,茅口组Jinogondolella serrata,七宝山组Clarkina leveni、C.guanyuanensis、C.oriantalis,长兴组C.subcarina-ta、C.changxingensis7个牙形石带。同时划分出Shouchangoceras、Anderssonoceras、Prototoceras、Konglingites、Sanyanites5个菊石带。依据生物地层单位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下统隆林阶,中统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和上统吴家坪阶、长兴阶。  相似文献   

20.
曾书明  游玮  覃兆松 《地质通报》2010,29(10):1619-1632
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乐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 Parafusulina、 Chusenella、Neoschwagerina、 Yabeina、 Neomisellina、Gallwoayinella、Palaeofusulina minima和P. sinensis 11个 带,鸡公岭组的Sweetognathus whitei,茅口组Jinogondolella serrata,七宝山组Clarkina leveni、 C. guanyuanensis、C. oriantalis,长兴组C. subcarinata、C. changxingensis 7个牙形石带。同时划分出Shouchangoceras、Anderssonoceras、Prototoceras、Konglingites、Sanyanites 5个菊石带。依据生物地层单位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下统隆林阶,中统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和上统吴家坪阶、长兴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