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塔里木河(简称塔河)下游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综合治理势在必行.根据塔河下游现状。针对塔河治理已经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探讨了各类治理措施的实效,并着重对应急输水工程的实施所带来的生态效应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塔河下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2)
塔里木河也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干流段起始于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和田河三河交汇口的肖夹克,归宿于台特马湖。通过对塔里木河它的三大支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洪水成因类型及洪水特征进行分析可知:塔里木河洪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几大支流的洪水动态特征,主要分为冰雪消融型洪水、冰川突发性洪水、暴雨洪水、冰川融水与暴雨叠加混合型洪水四个基本的洪水类型,夏季的冰雪消融及冰雪消融与暴雨混合型洪水是塔里木河洪水形成的基本原因;具有洪水类型多样化,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时间跨度大,洪水过程线与支流相似度高等基本洪水特征。分析结果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基本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南岸地下水资源,卡要为受塔里水河控制的具有高矿化背景的地下水,在塔里木河洪水的淡化影响下,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地下水淡化带.这种淡化水对油田供水具有战略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油田建设的发展.通过对塔埋木河南岸地下淡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为塔河南岸地下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流域2003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及输水运行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2003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58.21×108 m3,偏多12.8%,属偏丰水年.阿拉尔站以上的三条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出山口天然径流量为221.19×108 m3,偏多14.0%,属偏丰水年;开都河孔雀河为37.02×108 m3,偏多6.0%,属平略偏丰水年.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47.66×108 m3,占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8.5%.阿拉尔站以上三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为44.08×108 m3,占三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9.9%,叶尔羌河是惟一无水输入塔里木河的源流.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耗水量20.51×108 m3,是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耗水量16.89×108 m3,下游段耗水量11.16×108 m3.上、中游耗水量在减少,下游耗水量在增加.从2003年3月3日至7月11日第5次应急输水历时132 d,从博斯腾湖调水入塔河干流水量3.58×108 m3,而塔河干流到达恰拉水量7.58×108 m3,干流来水量继2002年后再次超过了博斯腾湖调水量.可以确定,2002年塔里木河向下游输水属于由博斯腾湖调水为主转为干流为主的转折年份,但是2003年干流向下游输水的比例更高.2003年大西海子水库向最下游下泄水量为3.455×108 m3,首次打通了145 km的老塔里木河,采取其文阔尔河和老塔里木河双河道输水,水再次流到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加上车尔臣河水的汇入,年内在台特玛湖区最大形成了约200 km2的水面.长期确保向塔河下游输水以干流来水为主,加大对塔河的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大对干流上游段和主要源流区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3)
干旱是塔河流域最普遍、影响最广泛的灾种,为了建立塔里木河水资源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量化评估指标体系,以塔里木河为例,对影响塔里木河水资源的降水、气温、蒸发、径流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分析了涉及水资源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多因素作用,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调配和复合系统承载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郭峰 《地下水》2022,(3):199-200
大西海子水库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坝址距离库尔勒市210 km距塔里木河终点台特玛湖318 km。大西海子水库原设计总库容1.68×108 m3,为一座以农业灌溉、防洪、生态供水为主,兼有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本文以塔河流域洪水基本情况为依据参照英巴扎水文站计算数据,做出洪水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全球范围内干旱区河流正日益受到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扰动,但较少研究报道这种扰动对河流地貌过程的影响。采用历史文献、水文数据和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中国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简称塔河)的河流地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塔河流域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日趋上升,对河流水沙过程和地貌形态等影响显著。近50年来,塔河干流低流量过程发生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中、高流量过程则呈降低趋势,河道径流和输沙量减少显著。塔河干流上游现为游荡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且总体处于淤积抬升状态, 但河道平均河宽呈减小趋势,可能是因为塔河两岸冲积平原的开垦和河岸加固。塔河中游弯曲河道蜿蜒系数在近几十年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明显低于废弃古河道。  相似文献   

8.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洪水过程集聚性及低频气候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Cox回归模型、月频率法以及离散指数法,研究了新疆塔里木河(塔河)流域8个水文站点POT抽样和5个区域洪水序列时间集聚性特征以及受低频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塔河流域洪水序列呈现显著集聚性特征,洪水发生频率高的时期往往也是大量级洪峰集中发生的时期,这是塔河流域洪灾损失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Cox回归模型拟合的气候指标系数值为正值的站点和区域,气候指标正相位导致相同超过概率的洪水发生时间提前,而相同发生时间的洪水发生超过概率降低,气候指标值为负值时则相反;塔河流域大部分水文站点和区域洪水发生的超过概率均对气候指标变化有较好响应,这一现象有利于塔河流域洪水风险控制与洪灾管理;塔河流域站点洪水序列多无年际集聚性现象,而区域洪水序列的年际集聚性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的变迁与罗布泊的演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区河流及湖泊变化是环境演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根据实际调查、历史记载和遥感图像解译,论证了塔里木河河道变迁及水量变化与罗布泊的演化关系。魏晋及其以前,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合流从北面入罗布泊,当时上游农业规模小,入湖水量多,罗布泊水域面积达到5350km2。此后,孔雀河入塔里木河,从南面经喀拉和顺入罗布泊,由于绿洲面积扩大,引水增加,到了清末罗布泊水域明显缩小,但还没有干涸。1921~1952年塔里木河再度与孔雀河汇流,又从北面入罗布泊,湖面扩大到1900km2,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罗布泊水域,因此罗布泊不是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干涸。1952年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分流,孔雀河单独入湖,水量减少,使湖面缩小,但直至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考察时仍有广阔的水面,1961年仍未干涸。孔雀河灌区为扩大灌溉面积,于1958年和1962年,分别在普惠和阿克苏甫修了拦河大坝和水库引起下游断流。因此,罗布泊应在1962年以后逐渐干涸,直到1972年美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照片上才得到反映。同时,还根据塔里木盆地绿洲发展、水资源利用及水系关系,分析了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及与塔里木河开发有着必然联系,主要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径流的地域分配,上中游引水过多,造成下游断流和尾闾湖干涸。  相似文献   

10.
王云智  周金玲 《地下水》2006,28(6):112-114
本文针对塔里木河油田区地下水质变化较大、矿化度较高,仅存在带状、透镜状淡水体的特点,在水文地质综合分析和原有理论基础上,利用物探方法,建立了油田区地电性特征值与地下水矿化度之间的幂函数相关方程式.该关系式在油田区供水水源地的建设、以及塔河下游类似地质区域淡水水源的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