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非球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和无球粒陨石)在成分结构方面的非分异成因证据,推断其成因是:星云盘中心层中的星云发生气-液凝聚作用形成的熔滴,在较高温度下彼此合并形成了较大熔体,熔体固化后形成该类陨石母体。根据C1陨石不含球粒和其它成分特征,推断它们是星云只发生气-固凝聚作用的产物。对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特殊成分的碳质球粒陨石进行了综合分析,暂定名为类C1陨石。通过类C1陨石与其它球粒陨石及C1陨石成分结构特征的对比,推断它们是星云盘边缘层星云发生气-液-固和气-固联合凝聚作用,同时发生水化作用的产物。最后,在对所有陨石凝聚成因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建立了小行星区星云凝聚模型。  相似文献   

2.
侯渭  欧阳自远 《岩石学报》1996,12(1):115-126
建立类地行星区太阳星云凝聚过程的岩石学模型,对于合理解释陨石、地球和类地行星的成因关系,探讨地球起源和估算地球的整体成分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中根据天体化学和太阳系演化学说关于太阳星云物理化学条件的基本分析,以及实验凝聚岩石学的研究结果,推断在太阳星云盘的类地行星区中可能有星云的气-固和气-液-固两种凝聚作用发生。通过对球粒陨石中球粒和基质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征的对比,论证了绝大多数球粒的气-液-固凝聚成因和基质的气-固凝聚成因,并讨论了球粒陨石各化学群的凝聚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3.
南极陨石的研究发现,有几个碳质球粒陨石富含与C1陨石类似的含水层状硅酸盐集合体及其角砾.其氧同位素比值也与C1接近,因而称之为类C1陨石。类C1陨石与C1陨石的区别是:类C1陨石中的含水层状硅酸盐既以基质的形式产出,也出现在球粒中;类C1陨石中含有球粒及有关组分,如球粒碎块、矿物集合体等。每个陨石中所含这些组分的数量不同,其矿物的成分也差别很大,从而说明它们形成的星云环境不同。因此笔者认为类C1陨石可能是小行星区星云盘外层的星云凝聚物受到不同程度水化作用后吸积形成的陨石。  相似文献   

4.
近40年来陨石分类学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60-70年代,由根据陨石的矿物结构的分类方法发展为球粒陨石的化学一岩石学分类法和铁陨石的化学群分类法;70-80年代,提出了分异型陨石和未分异型陨石的概念,球粒陨石被认为是未分异型陨石,而其它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和无球粒陨石)大多被划入分异型陨石,80-90年代以来,陨石氧同位素组成成为了陨石成因分类的一个主要依据,使陨石分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成因分类阶段,作者对80-90年代以来新确立的R群,K小群,CR群和CK群球粒陨石,以及根据氧同位素划分出的原始型无球粒陨石系列:A-L无球粒陨石,Winonaites无球粒陨石和Brachinites无球粒陨石进行了介绍,笔者对陨石研究和陨石分类学的发展在估算地球整体成分,探讨地球成因和早期演化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并建议地球科学家应对陨石学和陨石分类的发展现状给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南极陨石的研究发现,有几个碳质球粒陨石富含与CI陨石类似的含水层状硅酸盐集合体及其角砾,其氧同位素比值也与CI接近,因而称之为类C1陨石。类C1陨石与C1陨石的区别是:类C1陨石中的含水层状硅酸盐既以基质的形式产出,也出现在球粒中;类C1陨石中含有球粒及有关组分,如球粒碎块、矿物集合体等。每个陨石中所含这些组分的数量不同,其矿物的成分也差别很大,从而说明它们形成的星云环境不同。因此笔者认为类C1陨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球粒陨石中含水矿物的种类和主要特点,根据陨石中含水矿物与无水矿物,有机质的关系,太阳星云凝聚模型中有关水蒸汽与无水矿物反应的理论,以及有关的同位素资料的综合分析,推断形成含水矿物的水化作用是太阳星云凝聚作用的一个阶段,通过不同类型球粒陨石氧同位素组成和含水矿物数量的比较,论证了太阳星云盘中发生水作用的范围,从而对地球水的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陨石原始型惰性气体的研究进展——Q气及其携带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陨石中的原始型惰性气体是在陨石形成前或陨石形成期间,组成陨石的物质通过吸附、溶解等方式将原始太阳星云中的惰性气体保留在陨石中形成的。实验研究发现,球粒陨石中的原始型惰性气体浓集中一种称为Q相的物质中,因此在原始型惰性气体中占绝对优势的组分被称为Q气或P1气。介绍了陨石原型惰性气体概念的由来、Q相的发现经过、Q相的成分和在球粒陨石中的存在部位以及Q气的元素丰度和同位素组成。并根据不同类型损石中Q气的分配情况,对其成因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普通球粒陨石是目前发现数量最多的陨石,对认识早期太阳星云演化和太阳系物质成分具有重要的意义。Northwest Africa (NWA) 15004是一块非洲西北部新发现的普通球粒陨石。本次研究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仪器对该陨石进行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及球粒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陨石球粒轮廓较为模糊,基质重结晶明显,橄榄石平均Fa值为25.4 mol%(PMD为2.65%),低钙辉石的平均Fs值21.3 mol%(PMD为3.95%),硅酸盐矿物化学成分较为均一,根据岩相学及矿物学特征将其划分为L5型普通球粒陨石。橄榄石和辉石颗粒发育波状消光和面状破裂,且观察到有熔融囊的出现,表明该陨石受到S3以上的冲击变质作用。球粒的成因和形成的星云环境需要准确的球粒类型划分,球粒按结构类型分类较多,但其化学成分均一,该陨石所有球粒的橄榄石辉石的Mg#约为74.5,均为Ⅱ型富铁球粒,结合“CIPW标准”计算基质化学成分均为A5型球粒。利用共生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矿物对成分特征计算得到NWA 15004陨石热变质平衡温度为814℃,说明该陨石母体经历了较高程度热变...  相似文献   

9.
肇东、毫县陨石中的黑包体在总体成分、形状、大小上与陨石球粒相似,但两者的内部结构以及矿物组合不同。黑包体中矿物呈密堆状,主要由细粒橄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微晶组成,不含火成玻璃等特点表明黑包体未经历过熔融,它们可能是形成球粒的毛坯。因此认为球粒的形成有三个阶段:星云凝聚形成尘粒—尘粒吸积形成黑包体—黑包体熔融形成球粒。  相似文献   

10.
1997年降落在山东省鄄城县的陨石雨,是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该陨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铁纹石和陨硫铁,其次为镍纹石,金属矿物呈填隙状分布于以橄榄石和古铜辉石为主的硅酸盐矿物粒间及球粒周围。陨石中可见由铁纹石和镍纹石组成的显微蠕虫状连晶,是陨石中金属矿物在降温冷却过程中发生固溶体分离作用而成。陨石中金属矿物的分布特征表明,金属Fe-Ni和硫化物(FeS)应该是星云凝聚不同阶段的产物。陨石中金属矿物的成分和组构特征及陨石中出现的球粒结构、橄榄石的炉条结构等特征表明,该球粒陨石是星云物质快速冷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已确证陨石是保留原始成分和结构特征最多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而小行星带又是陨石的源区。因此,本研究是在对陨石的化学成分,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以及目前对太阳星云压力密度的计算和蒸发-凝聚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陨石的凝聚成因,从而为建立小行星区乃至整个类地行星萄星云凝聚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富Ca、Al包体(简称CAI)形成于太阳星云演化的最初始阶段,其成因模式主要包括:气—固凝聚、熔融结晶和部分熔融以及高温蒸发作用等。最近,通过对不同球粒陨石化学群中的CAI进行岩石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化学群中的CAI具有相似的大小和类型分布特征,表明不同球粒陨石化学群中的CAI极可能具有相似的起源。该结果,与前人的氧同位素、Al—Mg同位素体系以及稀土元素等研究得到的结论一致。不同球粒陨石化学群中的CAI具有相似的成因,并很可能形成于太阳星云的相同区域,随后迁移到不同球粒陨石群的吸积区域。  相似文献   

13.
王道德  王桂琴 《矿物学报》2012,32(3):321-340
陨石是来自含气体-尘粒的太阳早期星云盘凝聚和吸积的原始物质,大多数原始物质因吸积后的作用过程而改变(如月球、地球及火星样品),但有一些却完整的保存下来(如球粒陨石或球粒陨石中的难熔包体)。这些原始的物质通常依据同位素丰度特征来识别,依据其矿物-岩石学特征和成因可将已知的陨石划分许多更小的类型。陨石学及天体化学的新近进展包括:新近识别的陨石群;发现新类型球粒陨石及行星际尘粒中发现前太阳和星云组分;利用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完善了早期太阳系年代学;洞察宇宙化学丰度、分馏作用及星云源区及通过次生母体的作用过程阐释星云和前星云的记录。本文概述了早期太阳系内从星云到陨石的演化过程。依据这些资料,对早期太阳系所经历的多种核合成的输入、瞬时加热事件与星云动力学有一些新的认识,以及认识到小星子和行星体系的演化比以前预期的更快速。  相似文献   

14.
王奎仁 《地球化学》1987,(3):i001-i002
本文确定了亳县陨石球粒的物相类型及结构类型;对不同结构球粒进行了探针分析,肯定了玻璃质结构球粒成分及球粒中玻璃质基质的成分,并进行解释;对球粒成因,结构多样性、球粒演化及其橄榄石环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洪吉安  王奎仁 《岩石学报》1998,14(2):251-257
通过对毫县陨石中一颗斑状橄榄石球粒的分析,研究了该球粒的凝聚和结晶作用。结果表明这种球粒是由气体直接凝聚成超饱和的亚稳熔体液滴,而后熔体中结晶出成分较均一的橄榄石斑晶。由于温度迅速下降,残余熔体被“冻结”成为玻璃质。同时球粒熔质中橄榄石的结晶,导致残余熔体朝富Ca、富Al方向演化,形成富Ca、Al的球粒玻基。  相似文献   

16.
林杨挺 Gore.  AE 《地球化学》1995,24(1):76-88,T001
通过对最新鲜、最原始的EH3型损石-清镇员石不透明矿物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揭示了不透明矿物化学组成与产状的成因关系,提出了星云冷凝,金属与星去气相组分的硫化反应,矿物出熔及矿物分解等四种形成机制。对不透明物的各种环带结构及闪锌矿、矿镁矿等矿物温度计的研究,揭示了该陨石在星云阶段和母体中的热历史,与Yamato-691(EH3)的对比表明,清镇陨石不透明矿物形成于更加还原的星云条件。  相似文献   

17.
普通球粒陨石数量约占球粒陨石的80%,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揭示早期太阳系的演化。本文使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三块普通球粒陨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复合球粒的成因。研究表明,三块陨石均具典型的球粒陨石结构,其中GRV 050191与GRV 051993分别为LL3型和H3型陨石,球粒结构清晰且丰富;NWA 15005为H5型陨石,球粒可分辨,基质出现重结晶。GRV 050191与GRV 051993中矿物成分变化较大,橄榄石有成分环带,NWA 15005中矿物成分均一。根据陨石岩石矿物学特征,GRV 050191、GRV 051993和NWA 15005冲击变质程度分别为S2、S1和S3,风化程度为W1、W1和W2。复合球粒是由两个或多个球粒熔融形成的,本次研究发现的3个复合球粒,其中2个属于包封型复合球粒(CPC-1和CPC-3),1个为伴生型复合球粒(CPC-2)。SiO2-FeO-MgO相图数据表明,复合球粒形成温度窗口约为100℃。根据复合球粒中橄榄石的FeO含量变化推测越早形成的球粒,其FeO含量越低,橄榄石化学成分变化趋势表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亳县陨石中一颗斑状橄榄石球粒的分析,研究了该球粒的凝聚和结晶作用。结果表明这种球粒是由气体直接凝聚成超饱和的亚稳熔体液滴,而后熔体中结晶出成分较均一的橄榄石斑晶。由于温度迅速下降,残余熔体被“冻结”成为玻璃质。同时球粒熔质中橄榄石的结晶,导致残余熔体朝富Ca、富Al方向演化,形成富Ca、Al的球粒玻基。  相似文献   

19.
侯渭  欧阳自远 《岩石学报》1996,12(3):471-477
在建立了小行星星云凝聚模型的基础上,对类地行星区中土物质(硅酸盐、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的凝聚作用,以及凝聚物的水化作用进行了讨论。进而建立了包括小行星区在内的整个类地行星区的星云凝聚模式。根据地球核幔质量比和关于地球初期演化的研究结果:使用顽光辉石球粒陨石和C1陨石的化学成分分别做为地球形成区中类顽光辉石球粒陨石质星子和类C1陨石质星子和类C1陨石质星子的成分数据,假定类顽光辉石无球粒陨石质昨  相似文献   

20.
蒋云  Piers KOEFOED  王昆  徐伟彪 《地质学报》2021,95(9):2878-2888
钾和其他中等挥发性元素亏损是类地行星普遍的全岩化学成分特征之一,能用来示踪不同的亏损过程.球粒陨石是组成行星的前体物质,研究球粒陨石中钾同位素的亏损和分异机制,对于太阳系物质或行星的起源、形成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近年来发展的高精度钾同位素分析技术,测试了 14 个中国南极陨石以及6 个目击型陨石(Murchison、Allende、Ningqiang、Tagish Lake、Xinyang 和Banma)的全岩钾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21 个碳质球粒陨石全岩δ41 K值分布范围为-0. 62‰±0. 05‰至0. 37‰±0. 08‰,平均值为-0. 32‰± 0. 24‰(2SD),比全岩硅酸盐地球(BSE)稍重.18 个普通球粒陨石全岩数据(如果异常值 GRV 021603 除外)的δ41 K值分布范围为-1. 02‰±0. 05‰到-0. 61‰±0. 02‰,平均δ41 K值为-0. 81‰±0. 15‰(2SD),比全岩硅酸盐地球稍轻.2 个目击型陨石 Murchison(CM2 型)和 Allende(CV3 型),呈现较大的内部钾同位素差异(分别为0. 22‰和0. 16‰),可能反映了水蚀变导致的钾同位素在100 mg球粒陨石全岩尺度上的不均一性.小行星母体过程(水蚀变、热变质和冲击变质)不能很好地解释球粒陨石的钾同位素分馏,母体作为一个封闭体系只是平衡均一化同一个化学群内的钾同位素成分.不同化学群球粒陨石之间的钾同位素与钾元素之间没有显示明确的相关性,这一趋势与最近国际上发表的数据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太阳星云的单阶段热过程如蒸发或冷凝均不能很好地解释.核合成异常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大质量恒星的星风或者超新星爆发注入可以增加一些41 K到太阳星云中,从而在原始球粒陨石中保存下来,然而这一观点需要更多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