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210>Pb和<'137>Ca方法对采自青藏高原纳木错不同位置的8支岩芯进行了现代沉积速率的研究,其中6支岩芯的<'210>Pb<,ex>比活度变化具有较好的记录,而只有位于湖泊开阔深水区的NMCS08-1岩芯显示了<'137>Cs比活度的蓄积峰.结果显示不同位置岩芯的平均沉积速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自约195...  相似文献   

2.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北部深海沉积物中陆源植被碎屑来源及其指示的植被类型变化等一直存在争议.正构烷烃比值、正构烷烃碳同位素(δ<'13>C<,alk>)及总有机碳同位素(δ<'13><,TOC>)等有机碳指标的应用可能为之提供新的证据.南海北部MD05-2905岩芯中正构烷烃比值C31/C27,C31/(C31+C27+C2...  相似文献   

3.
王福  王宏 《地质通报》2011,30(7):1099-1110
作为一种人工核素,<'137>Cs年代学方法已在海岸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重建现代地质过程的重要方法.搜集了海岸带地区报道的200余组<'137>Cs沉积剖面数据(其中中国海岸带地区121个站住,其它地区100余站位),通过对<'137>Cs沉积剖面形态的分析.并与理想<'137>Cs沉积剖面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海岸...  相似文献   

4.
根据泉(池)水中气体的组分和同位素组成,讨论了我国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的来源和运移。1997年8月从五大连池火山区泉(池)中采集了9个气、水样品,同年9月测定了游离气和水溶气的气体组分,氦同位素比值和二氧化碳的δ~(13)C值。气体以CO_2为主,多数样品的CO_2浓度大于80%。He和CH_4的浓度变比范围大,分别为(0.7~380)×10~(-6)和(4~180)×10~(-6)。~3He/~4He值分布在(1.05~3.2)Ra(Ra=1.4×10~(-6))。~4He/~(20)Ne值均大于大气中的值,分布在0.45~1011之间。CO_2的δ~(13)C值与地幔或岩浆CO_2的值一致,为-9.6%~-4.2%(PDB)。这些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泉水为渗入地下的大  相似文献   

5.
七十三万年来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古气候波动的形式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黄麒  陈克造 《第四纪研究》1990,10(3):205-212
本文采用14C、230Th和古地磁法,测定了察尔汗盐湖CK-6孔岩芯的年龄,并根据对该孔有机碳含量变化的研究,讨论了0.73Ma以来古气候波动的形式。初步结果表明,CK-6孔可与洛川黄土及深海沉积钻孔的气候曲线进行对比,认为全球性气候事件在青藏高原内部同样有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 开展渤海湾北部滦河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不同沉积环境的划分,计算分析碳埋藏速率的大小和控制因素,进一步评价区域碳储能力。【研究方法】 本文对BXZK03孔岩芯开展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沉积环境恢复,并取样分析了包括粒度、年代(AMS14C 和OSL)、含水量、有机碳、总碳和其他营养成分等在内的测试指标。【研究结果】 该孔晚更新世以来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泛滥平原、海滩沙脊、浅海、障壁沙坝(三角洲前缘)和潟湖的沉积环境单元,各沉积单元平均有机碳埋藏速率大小依次为:障壁沙坝51.47 g/(m2·a)>海滩沙脊32.59 g/(m2·a)>浅海7.82 g/(m2·a)>潟湖4.66 g/(m2·a)。总碳、有机碳与各营养元素具有显著(P< 0.01)线性相关关系,方差分析显示沉积速率和碳浓度分别是滦河三角洲碳埋藏速率的主要控制因素。【结论】 滦河三角洲沉积物中有机碳浓度相对较低,但是在全新世三角洲沉积速率较高,使得有机碳埋藏速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碳储能力。  相似文献   

7.
宁镇山脉发现前震旦系——埤城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以往,认为宁镇地区最老地层是震旦系。1977—1984年,江苏区调队在开展宁镇山脉—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期间,于镇江东部第四系覆盖区的制图钻孔中,揭露出一套变质岩层。在丹阳县埤城附近由江苏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施工的验证孔表明:—300m以上所见和制图孔岩芯(性)相似;其下至800m变质程度有渐进加深的趋势,并有混合岩化,证实本区深部有变质岩系的存在。1986年春,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李坤英等测定角闪石K-Ar表面年龄为1771±5百万年,这是目前宁镇地区发现的最古老地层——埤  相似文献   

8.
永定河形成时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永定河冲洪积物的研究发现,永定河形成前后的沉积环境明显不同。钻探资料表明永定河形成前本地区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相,当时湖水宁静,沉积物主要为泥岩和粉砂。永定河形成时洪水裹携大量碎屑形成巨厚的泥石流堆积,沉积环境为冲洪积相,主要为砂砾石、砂、粉砂和粘土互层,形成巨大的冲洪积扇。通过新5孔钻孔岩芯273块古地磁样品的系统剩磁测试,获得了该钻孔岩芯的古地磁极性序列,对比国际地磁极性年表,认为该钻孔岩芯剖面 0~96.59m以正极性带为主,对应布容正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0~0.78Ma;  96.59~246.79m则以反极性带为主,对应松山反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0.78~2.58Ma;  246.79~413.64m以正极性带为主,则对应高斯正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2.58~3.58Ma,属于新近纪上新世。研究推测永定河最早的沉积物为上新世形成,距今3.33~3.58Ma。
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土高原现代表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SOM>)数据,结合前人关于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中期的分析结果,研究这3个特征时期C<,4>相对生物量(C<,4>%)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个时期黄土高原C<,4>%均由东南(33%,25%和12%)向西北(0%)递减.10%等值线在末次间冰期大致位于交道-泾川西...  相似文献   

10.
南海南部120ka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东亚夏季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XRF岩芯元素扫描仪对南海南部MD05-2896孔岩芯样品进行1 cm间隔的元素测试。该孔底部年龄约为120ka。研究表明,南海南部间冰期夏季风活动增强,上升流发育;夏季风和降雨带来的陆源有机物输入增加,提高了表层的生产力;冰期夏季风减弱,陆源有机物输入减少,表层生产力降低。海洋表层生产力在MIS3早期(60~40 ka)较高,指示该时有特强的夏季风,上升流作用增强。Ba/Ti值表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并与北半球夏季日射量基本呈线性关系,体现了东亚夏季风演化的天文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石臼湖近代环境演化历史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书春  薛滨 《第四纪研究》2009,29(2):248-255
以2007年在石臼湖采集的浅岩芯钻孔(SJH07-C1)研究近代石臼湖湖泊环境演化历史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运用核素210Pb和 137Cs进行定年,210Pb 的CRS模式定年结果与137Cs方法获得的年代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同时分析了岩芯沉积物的理化指标,包括烧失量、总磷、金属元素和磁化率。分析表明:  1955年以前地球化学指标表明石臼湖湖泊沉积物中人类活动信息较弱,但总磷和有机质(烧失量)开始出现增加,湖泊营养水平开始升高。1955~1969年,湖泊沉积物磁化率较高,重金属(包括铜、铅、锌和汞)含量快速增加,可能与该期开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有关,导致入湖污染物增加。1969~1997年期间,1969~1979年时段湖泊沉积物磁化率最高,重金属含量比较稳定,在石臼湖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   1979~1997年,湖泊沉积物磁化率较高但呈减少趋势,重金属含量再次快速增加,总磷增加较快,说明该阶段入湖污染物增加,湖泊营养水平也在增加。1997~2007年,磁化率较低,重金属含量保持在高水平,总磷快速增加,显示该阶段湖泊营养水平较高,但入湖物质通量在减少。  相似文献   

12.
湖盆砂体类型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一、概述我国中新生代时期,随着陆地的扩大,湖泊十分发育。其中相当多的湖泊是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构造湖泊,面积大,沉陷深,深湖区持续时间长,沉积了巨厚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形成良好的生油层。与生油层邻近的有孔隙的各种岩体,都可以成为油气储集的场所,尤其是砂岩体。目前我国发现的多数油气田的储层,是湖盆中沉积的砂岩体。  相似文献   

13.
红枫湖、百花湖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湖泊沉积物中磷存在形态,是理解湖泊系统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方面,对研究湖泊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工作中,采用连续提取化学分析技术,对红枫-百花尖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剖面变化进行了研究,磷的存在形态包括:吸附态磷(Losely sorbedP)、铁结合态磷(Fe-bound P)、钙结合态磷(Ca-bound P)、矿物晶格中结合力强的残留态磷(Detrial-P)和有机态  相似文献   

14.
利用研制的微型十字板剪切仪对重塑后静置一定时间的太湖与白马湖两种疏浚淤泥进行了强度测试,对两种疏浚淤泥的触变特性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疏浚淤泥重塑后最初始时间内触变强度的增长最快,随时间增长触变强度的增长变慢,|448d时触变强度随时间的增长趋于稳定。含水率为液限时白马湖疏浚淤泥的触变强度高于太湖疏浚淤泥。触变强度比率与触变强度的变化趋势类似。含水率越小疏浚淤泥触变性越大。含水率为液限时两种疏浚淤泥的触变强度比率与London和Detroit淤泥接近,小于Beauharnois和Shellhave淤泥,大于Horten淤泥。448d时除Beauharnois淤泥外,其他淤泥的触变强度比率均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定义两种疏浚淤泥均为低灵敏性黏土。  相似文献   

15.
玛珥湖与纹泥年代学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火山活动是影响全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玛珥湖和纹泥年代学是近年来古气候研究的新领域。玛珥湖由于其独特的封闭性及其物化条件,使之成为古环境变迁信息的理想载体。纹泥年代学是高分辨率研究过去全球变化的重要手段。玛珥湖的现存状态可以分为空型、湖型、沼泽型和干枯型。纹泥是某些玛珥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沉积构造,它的形成需要一种精细的平衡。硅藻作为纹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光量、温度和各种无机盐反应敏锐,具有重要的古环境意义。能否制作完好的沉积物薄片是纹泥年代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对纹泥年代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做了扼要介绍。中国有广泛的火山分布,其中不乏玛洱湖的存在,对之进行详细研究,不仅可以获得可与黄土、冰芯和深海岩芯相媲美的古气候序列,而且可以解决古气候学中某些难题。  相似文献   

16.
内陆封闭湖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与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空气相对湿度和地面气温这三个参数相关。我国季风带的青海湖与色林错的δ~(18)O曲线非常相似,说明古气候变化受相同因素驱动。在10500~9500aB.P.的末次冰期向全新世的过渡期,这两个湖泊的δ~(18)O值大幅度下降,这是夏季风雨水的低δ~(18)O值的缘故。属于西风带的玛纳斯湖和季风带的青海湖的δ~(18)O曲线基本上是对称的。大约9500~4000aB.P,图形由对称转变为相似,据此推论当时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可能达到新疆北部。  相似文献   

17.
内陆封闭湖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与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空气相对湿度和地面气温这三个参数相关。我国季风带的青海湖与色林错的δ18O曲线非常相似,说明古气候变化受相同因素驱动。在10500~9500aB.P.的末次冰期向全新世的过渡期,这两个湖泊的δ18O值大幅度下降,这是夏季风雨水的低δ18O值的缘故。属于西风带的玛纳斯湖和季风带的青海湖的δ18O曲线基本上是对称的。大约9500~4000aB.P,图形由对称转变为相似,据此推论当时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可能达到新疆北部。  相似文献   

18.
玛珥湖与过去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古气候变化突变事件和气候周期的发现将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推进到了高分辨率的新阶段。玛珥湖在形成和保存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玛珥湖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显示了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方面的巨大潜力。简要回顾了玛珥湖的研究历史,从纹层、年代学、多学科多指标综合研究等方面概括了国际玛珥湖沉积与环境研究的若干进展,并介绍了我国在玛珥湖研究方面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希门错200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湖泊记录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希门错短柱岩芯XM9201沉积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综合分析,讨论了该区2000多年来的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00多年来希门错地区总体表现出变暖的趋势,可以区分出4个阶段,即780~430B.C,480~1460A.D.的暖期和430B.C.~480A.D,1460~1900A.D.的冷期。另外,还对比我国东西部历史气候记载及冰芯研究,探讨了不同气候事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