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南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及演化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详细研究盆地中各类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演化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成因地层对比,建立了残留海湾—前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根据沉积体系的时空组合及其与相关等时性地层面的配置关系,划分出了3个构造沉积幕,每个构造沉积幕都是盆地基底荷载挠曲变形至弹性回跳过程的沉积响应。海平面升降变化和盆内软沉积物压实沉降虽然不能触发和主控盆地基底的构造挠曲旋回,但对各构造沉积幕的地层构型和持续时间有重要影响。盆地基底荷载挠曲变形与海平面升降或压实沉降过程以不同方式叠加,产生各种类型的构造沉积幕,与前陆盆地共生的还有后陆盆地和残留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2.
蒲圻凤凰山、荆泉山两地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地层划分为三个层序: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早期的Ⅱ型层序、早三叠世中期的Ⅰ型层序和早三叠世晚期的Ⅱ型层序,该层序划分可与Marzolf(1993)在dolorado Great Basin同期地层的层序划分对比相当。还讨论了副层序组合堆积型式、Ⅰ型或Ⅱ型层序界面及凝缩段的概念理解和实践操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云南楚雄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建造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贻军  孟祥化 《现代地质》1998,12(4):576-581
根据沉积建造的类型、系列和体态认为楚雄盆地在晚三叠世经历了3个明显的发育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聚敛碰撞阶段,发育了黑色页岩建造和碳酸盐复理石建造;第二阶段为构造相对静止期,发育了火山复理石建造和陆源复理石建造;第三阶段为盆地充填阶段,发育了海相磨拉石建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3个阶段中的沉积建造属于次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晚三叠世中扬子北缘前陆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中扬子北缘上三叠统4 条实测露头剖面和1 条测井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阐述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上三叠统可以划分为4 个三级层序(TS1,TS2,TS3 和TS4),进一步归为1 个二级构造层序。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厚度约为1 200 m,4 个层序发育完整;向东至汉川、鄂州一带地层变薄不足40 m,向西越过黄陵背斜至秭归、利川一带层厚100~300 m,后两者保存残留不全的上三叠统只能归为1 个三级层序。层序界面类型主要有不整合面、河流冲刷侵蚀作用面和岩性岩相转换面等。在露头剖面和测井剖面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中扬子北缘晚三叠世从TS1-TS2 到TS3-TS4 沉积组构发生了由低能到高能的转变。在构造、古地理背景和气候因素共同控制层序发育样式的背景下,研究区经历了从湖沼体系到冲积体系的转变,体现了晚三叠世中扬子北缘前陆盆地发育早期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了黔西南及邻区中—晚三叠世地层的层序界面特征、地层结构和堆叠型式之后 ,将其划分为 5个沉积层序 ,并描述了层序内各体系域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 ,通过综合研究已取得的生物地层资料 ,将其与Haq等列出的三叠纪生物地层时带进行对比 ,初步标定了各沉积层序及体系域的界面年龄 (层序 1底界年龄 2 39.4Ma;层序 2底界年龄 2 38Ma;层序 3底界年龄 2 33Ma;层序 4底界年龄 2 2 7Ma,顶界年龄 2 2 3Ma) ,从而建立了本区分辨率较高的中—晚三叠世地层格架。格架中层序地层的组合样式 ,在 2级海平面缓慢下降的背景下 ,受盆地构造沉降的影响较大。当层序处于构造沉降的加速期时 ,呈退积型组合方式 (如层序 1和层序 3) ;而当层序处于构造沉降的平缓期时 ,则呈进积型组合方式 (如层序 2和层序 4 )。  相似文献   

6.
依据近年来最新资料,通过对羌塘盆地南、北边界构造带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及构造演化历程的讨论,剖析了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属性与盆地演化历程;在对盆地内部不同位置上三叠统岩性、岩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古地理背景下层序界面与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建立了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煤层在层序格架下的位置、聚煤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晚三叠世为一复杂叠合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中期被动陆缘盆地,晚三叠世晚期羌北前陆盆地和羌南被动陆缘裂陷-坳陷盆地等不同的盆地演化历程;上三叠统构成一个完整的构造层序和两个三级层序,煤层位于高位体系域中上部,主要受控于高频率低级次海平面变化.具含煤岩系厚度大,煤层层数多,单层厚度小的特征;三角洲平原地带有利于煤层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沿分割羌南、羌北盆地的中央隆起带发育,进一步指出该带是羌塘盆地内今后重要的找煤方向,并得到新发现的赛包玛煤点验证.  相似文献   

7.
梅冥相 《地质学报》2014,88(10):1944-1969
发生在中、晚三叠世之交的印支运动,在中国南方表现为以下构造事件:1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形成与隆升,记录了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对接碰撞;2中国南方东南部1300km宽的陆内造山带的强烈作用,以及由此造成的前陆褶皱逆冲带的北西向迁移。在上述构造事件的结果,结束了扬子地台自埃迪卡拉纪以来以作为一个稳定的古地理单元而且大多数时间发育浅水碳酸盐岩的沉积历史。在扬子地台消亡之后形成一个特别的上扬子前陆盆地(或四川前陆盆地),其中堆积了以河流沉积为特征的须家河组及其相关地层。以河流沉积为特征的须家河组及其相关地层,在川西地区覆盖在马鞍塘组台地碳酸盐岩和小塘子组陆棚至滨岸相砂页岩地层之上,向东、向南逐渐超覆尖灭,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上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这个特殊的层序地层格架记录了扬子地台的消亡和上扬子前陆盆地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就像黔西南地区在中三叠世台地边缘再生的晚三叠世前陆盆地以及该盆地中填充的特别的上三叠统一样,上扬子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尤其是河流沉积为特征的须家河组特别的沉积趋势(从相对集中发育煤层的高可容纳空间低能河流沉积、演变到河道砂岩聚合作用为特征的低可容纳空间高能河流沉积的序列,所组成的沉积层序)所组成的冲积构架,以及逐渐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逐渐超覆尖灭的空间分布,不但是了解扬子地台消亡和上扬子前陆盆地形成的重要物质记录,而且代表了前陆盆地充填序列中一种较为特别的河流相层序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8.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依托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并结合WX5-ST1井、N5井及南京江宁地区典型剖面,利用岩性、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在识别苏北-南黄海盆地各级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C1、LC2)和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C1-MC3)。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与苏北盆地实为被海岸线分割的同一沉积盆地,其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其中:LC1长期基准面旋回(上二叠统)不对称性明显,最大海泛面MFS1对应于龙潭组中下部浅海陆棚相的泥岩,LC2长期基准面旋回(下三叠统)因后期印支运动抬升剥蚀,仅存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研究区MC1旋回期(龙潭组)主要发育潮坪、泻湖、三角洲等海陆过渡相,各地水深相差不大;MC2、MC3时期(大隆组、青龙组)发育浅海陆棚、潮坪、泻湖及碳酸盐岩台地等沉积相,水体演变为南西深而北东浅,分析认为是东吴运动时期盆地差异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浙江永康盆地沉积作用与成因地层格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填于永康盆地内的永康群内陆河湖相沉积物,可划分为9个沉积类型,不同时期的沉积岩相组合和不同环境下的岩石学特征不尽相同,并可划出8种沉积总体,组成盆地沉积的基本构成单位。该盆地的6个主要地质界面,限定了盆地5个等时性地层单位,反映了盆地发展的5个演化阶段,称为5个沉积幕。沉积幕的叠覆,构成了永康盆地成因地层格架的整体样式。  相似文献   

12.
以合肥盆地侏罗系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对其层序地层构成及格架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合肥盆地在侏罗纪时期为一前陆盆地.从侏罗系充填沉积中识别出7个主要的等时界面,并据界面的性质和级别划分出1个构造层序、3个层序组和6个层序,且各层序的沉积坡折分布、层序界面和单元的形成及其时空展布、演化明显受秦岭大别冲断-逆冲带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作用所形成的前陆盆地构造沉降单元控制.  相似文献   

13.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纪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配置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地表露头和钻井岩心的观察, 以及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分割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充填实体的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将该区层序界面划分为两种类型:不整合面及侵蚀沉积间断面和最大湖泛面,据此在全盆侏罗系地层中识别出13个层序界面,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据盆地沉积特征,自西向东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层序剖面,进行盆地内不同相带间的层序对比,建立了研究区侏罗纪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中识别出4种沉积体系:冲(洪)积、湖泊、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在层序格架中讨论了各沉积体系的横向展布,大体是从盆地西缘到东缘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滨浅湖—半深湖—三角洲—曲流河的展布方式。其中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三角洲—滨浅湖分布范围广阔,且三角洲与浅湖相在垂向上频繁交替。  相似文献   

14.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性质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系统地对羌塘地区晚三叠世盆地的区域构造格架、岩石大地构造及沉积建造研究,对晚三叠世盆地的原型盆地性质进行探讨。认为该区晚三叠世盆地形成于新特提斯分支洋盆孕育阶段,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板内拉张环境,盆地中央隆起和南北凹陷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多数地质事实不支持前人比较公认的该盆地为前陆盆地的观点。将该区晚三叠世盆地的盆地性质确定为准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沉积盆地地壳动力学分析及沉积体系的识别与划分,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龙门山中生代前陆盆地等时地层格架的充填生长模式。中生代盆地的发育、生长可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T33—J11)为大巴山-米仓山前陆盆地期,它是以北部大巴山、米仓山为物源区向南展布;第二个时期(J12—K1)为龙门山-大巴山叠合前陆盆地期。早侏罗世中、晚期龙门山完全升起成为陆源剥蚀区,此时大巴山、米仓山仍为物源区,这两个物源区为线状并呈钝角相交向东南展布。  相似文献   

16.
羌塘盆地中部晚三叠世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塘盆地中部以土门格拉断裂带为界,其西南部出露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其 东北部出露上三叠统结扎群和鄂尔陇巴组,研究认为岩石基本特征大体一致,双壳类化石组 合反映地质时代都为诺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土门格拉群为古盐度较低、氧化、干热 、弱碱性浅水环境,结扎群和鄂尔陇巴组为古盐度稍高、弱还原、温暖潮湿的较深水环境; 旋回地层研究表明区内经历了一次完整的二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由四个三级旋回组成) ,海水进退规程南北一致。区内古地理格局具有西高东低、南浅北深(水深)的特点,沉积 自北东向南西超覆,层位逐渐抬高穿时;岩性、厚度、颜色和沉积相类型上的差异是统一沉 积背景下沉积物相变、穿时的结果。前人以土门格拉断裂带为界,将土门格拉群和结扎群分 置于两个地层大区(藏滇地层大区,华南地层大区)的认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刘贤林 《江西地质》1999,13(1):17-22
通过对周田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单位的划分、描述,结合多重地层划分的理论,初步 该 岩石地层格架,并对盆地的演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层序的成因是沉积基准面变化所引起的 ,沉积基准面是全球性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四个因素耦合作用导致的。通过对同位素测年、生物地层对比、层序成因、层序地层对比及层序界面性质五个方面的讨论 ,指出层序地层格架不是一个等时地层格架 ,不能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准 ,它所体现的主要是沉积作用和沉积地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云南德钦及邻区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德钦及邻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江达-维西火山弧的演化密切相关,而后者的形成则受控于金沙江洋盆的俯冲消减作用。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德钦及邻区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属性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根据火山岩和沉积学等方面的信息,认为生达-车所-鲁麻盆地,徐中-鲁春-红坡和箐口塘-催依比-上兰盆地三个晚三叠世火山沉积舅地应属走滑拉张盆地,并探讨了其形成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0.
南盘江盆地的早—中三叠世地层中 ,沉积相形成复杂而有序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之后 ,三叠纪碳酸盐台地从缓坡型演化为镶嵌陆架型 ;空间上 ,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相分异特别明显 ,而且在盆地中发育若干的孤立台地 ,特别是南宁和靖西一带 ,孤立台地上早三叠世的鲕粒滩以及连陆台地边缘的礁滩相灰岩更是引人注目。尽管不同相带的三级沉积层序相序组构千差万变 ,并且它们的形成时限也不尽相同 ,但是由其所表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则具有大致的同步性 ,因此在早—中三叠世地层中可以识别出 6个三级沉积层序。以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 ,可以建立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