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文焰 《台湾海峡》1993,12(2):189-195
本文分析了福建江阴岛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今后,该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应以发展农业为主,适当兼顾乡镇企业发展,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为此,作者提出了解决水源、封山育林和调整土地生产结构等措施,可供该岛今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岛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制定了适合于有居民海岛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评价流程,给出了有居民海岛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评价方法,并以东海岛为例,对其2006—2010年的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为弱、较弱、中、较强、强和极强6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重分别为94.00%、3.28%、1.98%、0.59%、0.04%和0.11%。评价结果表明,东海岛2006—2010年土地资源总体开发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3.
奔腾了五千多公里的黄河缓缓注入渤海之时孕育出一片年轻富饶的土地,东营市垦利县就座落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这片依傍渤海,脚踩石油,头项黄河的土地平坦、广阔、有丰富  相似文献   

4.
在明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沿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了一个定量评价模型,并应用其对大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判定.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处于适度水平,区域差异显著,其中西岗区集约水平最高,金州区最低;而土地投入产出偏低是影响大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市智慧化的不断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专项规划对同一区域土地安排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明显,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为此,文章研究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多规冲突测度的技术方法,探讨了"1+X"的多规融合路径,并以大连庄河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乃至全国沿海地区实现土地资源区域统筹协调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海域使用权与土地使用权相互转化中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与海域的相互转化这一自然现象导致了海域使用权与土地使用权的相互转化.就土地使用权与海域使用权相互转化的理论基础、相互转化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制度的构建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基于GIS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直接影响评估方法,并针对天津滨海新区展开评估.基于 GIS技术和评估区基础地理信息,计算海平面上升后的土地影响范围,对如何依据土地影响范围评估海平面上升对人口、经济、交通和水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土地、经济和人口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海岛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遵循的原则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并以辽宁省的海岛县长海县为例,提出海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是发展“飞地”经济在大陆建立工业园区,开发无居民海岛发展旅游业,开发滩涂资源、浅海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建立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在规划中加强对产业发展方向的管制,依法治渔,科技兴渔,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在鲅鱼圈港口依托地土地开发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其港口依托地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分析了其土地利用现状、动态变化趋势和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鲅鱼圈港口依托地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图们江是流经中国、朝鲜、俄罗斯3国的河流,3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图们江口地区3国的土地利用程度也不尽相同。文章以我国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GF-1和GF-2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图们江口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对图们江口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及其中、朝、俄对比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图们江口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为林地、草地、耕地、水域、沼泽等,其中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草地在俄罗斯的平原、丘陵地区分布较广;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朝鲜地区;沼泽在俄罗斯境内分布较广。(2)中国研究区内,林地面积最大,草地、耕地、水域面积较大,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带;朝鲜研究区内,林地面积最大;俄罗斯研究区内,土地结构的主体为林地、草地、水域,与中国和朝鲜相比,结构比较均匀,自然景观保护最好。(3)朝鲜区域土地开发最为剧烈;俄罗斯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最低;中国区域土地开发强度适中。  相似文献   

11.
对海岛土地利用的目的,依据、过程以及编制海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移动GI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GPS定位的高精度和PDA的便于携带、功能强大的特点,将二者集成用于土地变更调查。探讨了移动GIS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移动GIS的系统结构及其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是环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和分布规律,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和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我们根据TM图象各波段合成的影像图,参考了广州地理所1985年编绘的1:100万土地利用图,在分析了各专业用图(地貌、植被、农业区划图等)的情况下,编绘1:50万124-46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相似文献   

14.
蒋孟珍  陈本清  杨燕明 《台湾海峡》2012,31(3):429-436,448
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部分航空图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3S技术分析河口区土地利用总量及其变化量、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换和土地利用程度等动态变化信息.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水田、养殖水面、园地、荒草地以及有林地为主;2003~2008年间,河口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开发用地、园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9.32、20.61、18.82 km2,水田、养殖水面、荒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5.29、4.23、17.03 km2,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2.6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增加了10.27,土地利用程度增强.九龙江河口区城市化、开发建设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河口海域受非点源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填海造地项目海域管理和土地管理衔接不充分问题由来已久,已成为海洋管理中的痛点和难点。文章对浙江省在填海造地项目换发土地使用权证书、规划与用途管制、使用金征收等方面的衔接制度和实践经验开展梳理分析、调查研究,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研究表明,填海造地与土地管理衔接的主要问题为:换发土地使用权证书所需土地管理指标配套不足;海域和土地权属价值不一致;规划、用途管制衔接不充分;使用金征收标准不统一。为规范填海造地与土地管理的衔接,提出建议:统筹陆海规划和用途管制;建立填海项目指标(计划)管理制度;探索海域使用权价值实现形式;完善海域和土地使用金衔接制度;推进海域土地使用权联合招拍挂出让。本研究可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沿海岛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平潭岛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平潭岛为例,分析了平潭岛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土地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福建沿海岛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详细剖析土地资源储备与土地资源储备制度概念内涵、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土地储备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实行海域资源储备管理的现实需求、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土地资源储备管理为启迪,提出构建海域资源整治储备中心、实行海域资源的分类多途径储备、完善海域资源价值评估与有偿使用制度等海域资源储备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8.
滩涂围垦是浙江省扩大土地资源的主要出路.通过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状况、建设用地与滩涂围垦关系等的论述与分析,指出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建设用地的增长为基础;土地供求矛盾,需要以滩涂围垦来缓解;从而阐明了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若干关系.并对浙江省滩涂资源的4个方面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浙江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5项保障措施,以利于促进浙江省滩涂围垦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0~2010 年环渤海省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莉  侯西勇 《海洋科学》2015,39(9):101-110
作为陆海生态系统的交错带,海岸带是地表生态系统最为脆弱的地带,研究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环渤海省市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2000、2005和2010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进行多时相海岸带土地利用制图,进而分析10 a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和海陆梯度、海陆格局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1)环渤海省市海岸带土地利用以耕地、建设用地和人工湿地为主,2010年比例分别为36.09%、17.16%和15.72%,不同行政单元及不同缓冲带之间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差异明显。(2)2000~2005年、2005~2010年,土地利用发生转移的面积分别为2 126.419 km2和3 092.39 km2,建设用地扩展占用耕地、人工湿地和滨海自然湿地,以及滨海自然湿地变为人工湿地是主导的变化过程,但不同行政单元及不同缓冲带之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3)2000~2005年、2005~201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0.73%和1.06%,17个地市级行政单元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以东营和天津较高,各缓冲带内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均为随时间不断增加,空间上则由海向陆波动下降。(4)2000~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总体上不断升高,表明海岸带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除沧州和潍坊,其他区域土地利用程度随时间不断上升;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均随时间不同程度增长,空间上则由海向陆波动上升。  相似文献   

20.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法赋权指标体系与计算权重,测度发展潜力值并划分了杭州湾南岸余姚、慈溪和镇海的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区。结果显示:(1)低发展潜力区面积为237.14 km2,占比为17.73%;中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23.08 km2,占比为24.15%;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473.34 km2,占比为35.38%;极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04.27 km2,比例为22.74%。(2)按照地类的级别面积分析,交通运输用地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在极高潜力区中达到峰值,呈由高向低等级面积递减态势;耕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高潜力区中占比最大,且基本布局于极高、高潜力区;园地、河流水面、水利建设用地集中于中潜力区,而沿海滩涂与林地基本分布于低、中潜力区。(3)余姚、慈溪和镇海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分区呈现不同特点,余姚属于待提升型,慈溪为均衡发展型,镇海是高质发展潜力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