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方计算是建设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但由于土方工程中各类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土方量无法直接利用计算软件计算,必须根据土方工程的特点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过程,本文就工作中遇到的几种常见的土方特殊处理工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土方计算中,传统的ArcGIS计算方法需要操作者按照复杂的步骤依次进行,且每次只能计算一个田块。当田块较多时,需耗费大量时间,且容易出现错误。针对该方法的缺点,本文借助Model builder流程化建模平台,将传统的ArcGIS土方计算方法进行延伸改进,构建了土方量批量计算的模型工具,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方批量计算模型工具的计算精度与传统ArcGIS方法一致,但自动化程度更高,计算速度更快,能够同时计算多个田块土方量,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土方量的计算是铁路、公路勘察、场地平整等土木工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土石方的计算方法很多,主要有断面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等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不同的方法计算的同一场地土方量不同,有时数量相差较大,因此分析确定土方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精度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一种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该方法的计算模型,结合实际工程的应用,在AutoCAD的平台下,利用地形碎部点快速、方便地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对土方量进行了精确的计算。该方法计算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平整工程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设计中处于领头雁的位置,其中挖填土方量计算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合理性和投资预算.传统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需要与测量工具相结合,工作量大、准确性低,而且不宜在计算机上实现.本文提出基于ArcGIS软件平台,通过不规则三角网(TIN)建立项目区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方法,从计算原理及实现步骤探讨了ArcGIS在土方量计算中的应用,并以一工程实例对研究区的土方挖填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应用ArcGIS计算土方量,操作简便、计算精度高、能够实现三维可视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中最重要部分之一,而工程平整土方量的快速准确计算则又关系着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成功与否、项目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本文以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长河流域为例,引入无人机技术(UAV)采集土地平整工程基础数据,并生成待平整土地的DEM数据,进而借助ArcGIS 10.1软件的高程统计功能获得适合研究区的理想设计标高,在此基础上获得田块的挖、填土方量。经验证,该方法能够大幅度减少土方计算的重复工作量且计算结果准确,可在土地平整工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夏春初  邵成立 《测绘通报》2012,(Z1):196-198
简单介绍工程土方计算中常用的方格网法、DTM法、等高线法和断面法的基本原理,并从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角度讨论总结方格网法、DTM法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为在不同条件下选用合适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地形复杂,特别是开挖后地形仍较复杂的条件下,采用方格网法计算开挖土方量的方法。首先简单分析了不准确的开挖边界线对土方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然后针对目前软件一般不提供复杂地形开挖边界线的情况,提出了基于网格化处理的确定开挖边界线的简单方法。该方法已应用于某农场土方工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土方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方量的测量方法和计算精度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费用,且土方量工程在整个工程的前期建设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土方的准确计算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方格网法、断面法和基于数字地面模型(DEM)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从测量方法、工作量、精度和适用场合等方面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例的模拟分析比较得出相应结论,从而得出这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袁建东 《北京测绘》2018,32(1):123-126
土方计算与工程造价和其方案比选直接相关。提出并分析了一种无须实测地形就可计算土方量方法。使用Google Earth高程数据采集工具,按指定间距和边界采集地形特征点数据,并生成等高线图。使用南方CASS DTM方法计算土方量,并与后期实测1:500地形图的计算结果比对,分析了其偏差。结果显示该方法满足土方量概算要求,可以提供最优的场平标高。该方法在新建工程勘测设计中具有普遍实用性,具备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方计算的基本方法有断面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及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法等。在实际应用中,不同方法计算的同一场地土方量数量相差较大,所以不同方法导致土方量计算精度不同,适用范围也不一样。针对萍乡市环城西大道青山村段的地形情况,采用综合法计算土方量,提高了精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石油勘探工程中,储层孔隙度是进行油气预测、油气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根据测井铸体薄片图像资料,在传统BP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约束的BP神经网络改进模型。对铸体薄片图像进行孔隙识别、统计,进而自动判读储层孔隙度。研究和实验表明,该方法对储层孔隙度的分析、判读更具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线阵水下定位的解析求解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信号接收器位于同一直线时,DGPS水下立体定位系统的解析算法并不能解算出目标空间立体坐标。提出一种新方法,利用它们的几何关系,计算出它们所在平面的相对位置。得到平面位置可以作为求解立体坐标的一部分,还可以应用于平面内水下目标定位的测试。解算中四个信号接收器的数据可以解算出唯一解,当信号接收器数目大于四个时,利用最小二乘理论获最优解。该方法采用解析法直接求解,不存在定位结果的发散问题。  相似文献   

13.
蒋洪波  余代俊  耿留勇 《四川测绘》2007,30(2):89-91,96
根据测边交会计算公式的特点,本文详细论述了一种方便、高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三边网坐标概算的电算算法。这种算法既不需要输入辅助计算的多余数据,也不需要逐点判断解算的坐标正确与否。在只有两个已知点的情况下,这种算法只需一次人工干预就能正确地概算出控制点坐标。在有多于两个已知点的情况下,此算法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就能正确地解算出控制点坐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M的地形曲率计算模型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形曲率是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和地学建模的基本变量之一。本文首先对曲率计算模型进行了归纳,然后通过数据独立的DEM误差分析方法和实际DEM的分析验证,对目前九种曲率计算的三类曲率计算模型进行了量化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DEM数据精度比较高时,高次曲面(四次曲面)能给出较高精度的曲率计算结果,而当DEM误差较大时,低次曲面(二次曲面)由于具有误差的平滑作用而能产生较高精度的曲率值。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描述子的矢量多边形的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分别计算目标多边形与模板多边形的小波系数矩阵,再通过两个矩阵求取两多边形之间的非相似度,最后通过非相似度来确定是否匹配成功。并且,由所选用的小波的性质,可针对性地计算能够体现多边形特征的系数进行比较,从而使识别效果更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效果好,运算效率高,对平移、旋转、缩放等变换不敏感,是一种有效的矢量多边形模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红外线测距仪的普及以及全站仪的广泛应用,量距精度也逐步提高,导线测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三角测量,成为一种日益流行并深受广大测量工作者青睐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本文基于此设计了在Visual Basic (VB)平台上对附和导线,闭合导线和支导线进行编程解算的软件。  相似文献   

17.
蒋敏卫  黄腾  张福  廖晟 《现代测绘》2005,28(6):19-21
针对土方量计算的特点,采用三棱柱法和“4+1”剖切法,巧妙利用AutoCAD和Excel中的一些功能,快速计算出土方量,给出了计算土方量一个更巧更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边缘检测Prewitt算子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Prewitt经典算子进行了分析,根据算法的计算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常规算法与改进算法的计算量进行比较分析,从理论上说明了改进算法具有简洁的处理步骤,提高了处理的速度;又通过对200幅256×256影像的具体实验证明,改进算法不仅拥有与原算法相同的效果,而且,处理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9.
梁磊  于锦海  万晓云 《测绘学报》2019,48(2):185-190
本文推导的椭球谐系数和球谐系数相互之间转换关系的核心思想是在ε~2量级下利用Legendre函数的正交性,从球谐系数求解的积分表示出发,将积分中的椭球坐标变量与球坐标变量相互转换,从而得出椭球谐系数与球谐系数之间的转换关系。本文导出的转换关系有以下优点:①对于第二类Legendre函数的计算采用Laurent级数表示,使计算第二类Legendre函数更为简单;②保留了ε~2量级下,导出的转换关系相比文献[2]的形式更简单,满足物理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线性化的要求;③顾及了余纬和归化余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二次曲面转换GPS高程,求取转换参数所列的方程,方程系数矩阵由已知点的坐标组成,本文提出利用归一化的方法优化坐标系数矩阵,求取坐标参数.计算结果和精度优于利用坐标中心化、平均法进行处理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