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原地震》2006,18(4):31-31
根据大型探槽观测和热释光测年资料,发现西大滩断裂东段最早古地震发生于距今5万年前,晚更新世发生过4次强烈古地震,全新世发生过5次强烈古地震事件;西大滩断裂西段最早古地震发生于约1万年前,全新世共发生4次强烈古地震事件,最近一期古地震发生于距今1000年前。库赛湖断裂自5000年以来(全新世晚期)共发生3次强烈古地震事件,最近一期强烈地震为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相似文献   

2.
罗山东麓断裂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山东麓断裂全新世活动强烈,古地震现象丰富。探槽揭露出晚更新世末或全新世初以来,已发生过5次7级左右的古地震事件,除最早的一次时间不明外,其它4次分别发生在距今约8400年、5400—5020年、3900年和2260年。全新世早期古地震重复间隔在3000年左右,晚期为15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宁夏香山—天景山断裂带晚第四纪强震重复间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香山—天景山断裂带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表现为东强西弱。通过开挖探槽,获得的古地震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晚更新世末期事件多而间隔短,全新世时间间隔相对加长;在空间上东段的全新世古地震事件多于西段,古地震震级也以东段为强。从断裂带东段全新世平均滑动速率求出的强震平均重复间隔为2000多年,小于古地震研究得到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4.
对阿尔金断层上发现的古地震震中塌陷、滑塌、古地震断层、古地震楔及断错水系的初步研究表明,阿尔金断层自全新世以来发生过8次古地震事件。其中以1200年前的事件强度最大,震级可达8级以上。其余事件一般均在7级左右。阿尔金断层古地震最短复现间隔时间可能为3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酒西盆地断层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航片判读和野外调查 ,在酒西盆地发现 3条全新世活动逆掩断层 ,它们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都很接近 ,为 0 18~ 0 2 5mm/a。通过探槽揭露出的 3条断层全新世以来各发生两次古地震事件。根据探槽揭露的古地震年代及断层活动所形成的微地貌特征分析 ,阴洼山断层是独立活动的 ;北大河断层和新民堡断层上的古地震事件在时间上可能非常接近 ,具有丛集特征 ,或者是一次地震事件分别破裂这两条断层 ,但目前的测年手段还无法区别它们是一次破裂事件形成还是时间上非常接近的两次事件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山西断陷系交城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断错地貌调查及探槽开挖表明,晋中盆地西界分布的黄土台地的前、后缘均存在断层,断层的最新活动位于地表陡坎的前缘,地表见到的断层最新活动断面的上升盘是早全新世地层。同时,新民探槽开挖表明,该断裂在早全新世以后曾发生三次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活动接近距今2748a,另两期古地震事件的时间分别距今4037~5910a及8360~5910a。如果取后两次古地震事件时间跨度的中值,这三次古地震事件的间隔分别是2225a和2162a,平均2193a。  相似文献   

7.
远古时代京津唐地区一次大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京津唐地区内埋藏在全新世地层中的一次古地震遗迹和构造变形。通过对本区全新世地层、古环境的研究确定这次地震事件为距今4000年、本区海侵结束时发生的,恰恰与史料纪载的“地震传说”一致。文章最后对发震背景,砂基液化以及震中、震级等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活动断裂带和边界构造带,其鲁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的空间展布和古地震序列是地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准确评价区域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以往研究工作多集中在郯庐断裂带地表地貌现象明显且有强震记录的山东段,而江苏段则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有关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范围和古地震序列问题存在争议.本文利用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以及古地震探槽等多层次综合方法,重点开展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的分布和古地震序列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时期,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主要活动断层,且江苏全段该断层都是全新世活动断层.通过对比宿迁闸-皂河镇断裂南北安丘-莒县断裂的断层地貌和断层最新活动时间,并结合宿迁闸-皂河镇断裂在第四纪没有活动过等证据,推测该断层在全新世时期并不是区域阻碍破裂的断层.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两次古地震事件,事件Ⅰ限定在(6.2±0.3)-(13.4±0.7)ka B.P.之间,而事件Ⅱ限定在(2.5±0.1)ka B.P.到现今,全新世两次古地震间隔较长.基于构造类比法,安丘-莒县断裂具有深部孕震的构造特点,是区域未来强震的潜在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
金塔南山断裂位于河西走廊酒泉盆地北侧,是青藏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界断裂之一。前人仅对该断裂西段开展过古地震研究。文中基于古地震探槽研究和光释光测年等传统地震地质工作方法,定量研究了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的古地震特征。通过对断裂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发现沿断裂沿线地层以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洪积物为主,全新世洪积物厚度仅几十cm。选取发育在全新世洪积物相对较厚的洪积扇上的断层陡坎进行工作,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晚第四纪以来持续活动特征明显,全新世洪积扇上发育高0.5~1m的断层陡坎表现出了很新的活动性。多个探槽揭露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15.16±1.29)ka之前、(9.9±0.5)ka之前、6ka左右、(3.5±0.4)ka之后。全新世中期以来,发生过2次事件,且2次古地震均造成断裂全段破裂。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活动性最强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江苏段主要由5条分支断层组成,并于更新世强烈活动,其中安丘-莒县断裂持续活动至全新世,是1668年郯城■级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文中采用古地震探槽方法研究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事件,并采用14C测年方法确定古地震的时间。结合前人通过探槽揭露的古地震时间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共有3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距今3 000a以来、距今约6 000a和11 000a,垂直同震位移均约1m。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在安丘-莒县断裂新沂段山前出露区存在地表破裂的迹象,在隐伏区表现为大量喷砂冒水现象,在探槽揭露的晚全新世地层中有密集的裂缝和砂脉。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geometric structure,active strength,and maximum seismic rupture length along the fault in the late Quaternary or Holocen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egmentation of main active fault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uses the recurrence probability model to predict the recurrence probabilitie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long each segment during next 30 yea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arthquakes with M=7.0 or greater may happen along Qiajiao segment,Qianning segment,and Selaha segment of Xianshuihe fault zone,the segment from Xichang to Mianning and Yejidong segment of Anninghe fault zone; earthquakes with M=6.0 or greater may happen along the segment from Maowen to Caopuo of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nd Xiaoyanjing segment of Anninghe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12.
四川活断层分段与强震危险性概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荣昌  黄祖智 《中国地震》1995,11(3):272-282
本文主要根据断层的几何结构、活动强度与断层上最大地震破裂长度等对四川境内几主要活断层的晚第四纪,特别是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段,并采用概率复发模型对各活动段在未来30年内强震的复发概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月亮山东麓断裂古地震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月亮山东麓断裂位于海原断裂带的东段。1920年海原大地震时该断裂也发生了破裂。对该段断裂的古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表明,全新世以来,月亮山东断裂可能发生过5次破裂事件,主要分布在全新世的早期和末期。海原断裂带具有分段破裂的特征,因此需要对照整个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特征,才能确定月亮山东断裂是一个独立的破裂单元还是其他段落破裂的影响段。  相似文献   

14.
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中南段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美祥 《内陆地震》2002,16(2):126-135
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中南段受北北西走向可可托海—二台活动断裂和东侧北西走向玛因鄂博等活动断裂所控制 ,形成“爪”形 ,左阶帚状 ,右阶弧形 ,反 S形半透镜状和肘状构造。  相似文献   

15.
Using a more realistic model of multi-layered viscoelastic media, and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the coseismic dislocation and the postseismic viscoelastic relaxation caused by the 34 great earthquakes occurring along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Sichuan-Yunnan block since 1480 and the interseismic stress accumulation caused by the tectonic loading generated by plate motions which were modeled by introducing "virtual negative displacements" along the major fault segment in the region under study, we calcula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 in each fault plane of 18 major fault segments along the eastern boundary caused by the coseismic, postseismic and interseismic effects. We studied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Xianshuihe, Anninghe, Zemuhe and Xiaojiang fault zones o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Sichuan-Yunnan block. By evaluating if the previous earthquake could bring another earthquake closer to or farther from failure, we analyzed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earthquakes which occurred in the different segments in the same fault zone, or in the different fault zones respectively. And further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 on the fault planes, we analyzed the seismic hazard of each fault seg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vious earthquake may trigger another earthquake which can occur in the same fault zone or in the different fault zone.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umulative Coulomb stress change in the each fault segment show that, the Coulomb stres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middle section and the Moxi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the Mianning-Xichang segment of the Anninghe fault zone, the Qiaojia-dongchuan segment and the Jianshui segment of the Xiaojiang fault zone, and the seismic hazard in these fault segments is worthy paying attention to.  相似文献   

16.
活断层运动区段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行松  唐汉军 《地震地质》1992,14(2):140-144
断层运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在一条巨大的断裂带上经常以区段为单位活动,每次活动的区段长度、运动量等都不相同,且往往具有一定的迁移规律等。为工程建设和强震的预测,划分活断层运动区段越来越迫切。以一次强震活动序列、跨断层大地测量网的复测、直接鉴定断层新活动、并结合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变化等途径来划分断层运动的区段  相似文献   

17.
龙泉山构造带是四川盆地内川西强烈断陷区和川中稳定隆起区之间的一条区域性断裂.2008年汶川地震后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潜势备受关注.本文对该断裂带的展布、晚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形成机制以及断裂带未来的地震危险潜势进行了讨论.断裂带北段位于德阳东侧龙泉山脉西缘;龙泉山脉中段的山体两翼存在断裂;断裂带的南段以向西倾斜的断裂为主.这些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曾有活动,前人阶地调查显现该断裂带全新世存在活动.考虑到该断裂带未来的地震潜势评估,值得对该断裂带的活动性及断裂带深部构造和运动方式开展进一步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技术研究依兰-伊通断裂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大型走滑断裂, 在沈阳以北由一支分为两支: 依兰—伊通断裂带和敦化-密山断裂带。 利用遥感数据并结合DEM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对郯庐断裂带北段的依兰-伊通断裂带进行了分析研究。 根据该断裂带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成三段(沈阳—开原段、 开原—依兰段、 依兰—萝北段)。 沈阳—开原段为单条断裂, 它分隔了下辽河平原和辽东山地; 开原—依兰段为双边不对称断裂, 两支断裂相向内倾形成地堑, 隔大黑山分隔了松辽盆地和那丹哈达岭; 依兰-萝北段断裂较为隐伏, 该段是小兴安岭和三江盆地的分界。 通过分析依兰—伊通断裂带对河流和其他断裂的错动情况, 进一步揭示了郯庐断裂带曾经历了早期左旋走滑和后期右旋走滑的历史。 另外还对伊通地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及说明, 通过对其DEM作横向和纵向的剖面分析证实了其西北边界为主要控盆断裂。  相似文献   

19.
徐晶  邵志刚  刘静  季灵运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11):4189-4213
本研究基于分层黏弹介质模型,考虑强震或大地震同震位错、震后黏滞松弛及主断层段震间构造应力加载三方面效应,给出1480年以来,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共20个断层段由三方面效应引起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随时间的演化,分析强震间相互作用和强震发生的应力累积背景,定性分析各断层段的地震危险性.同时,分别采用现今台网地震目录和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各断层段强震复发间隔两种资料,定量计算2030年各断层段的强震发生概率;并基于摩擦本构理论,将周边强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量作为应力扰动,修正强震发生概率的计算结果.各断层段累积库仑应力演化的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中部八美段、色拉哈段及南部磨西段、安宁河断裂带冕宁-西昌段、小江断裂带北部巧家-东川段和南部建水段的累积库仑应力显著增加.修正的强震发生概率计算结果显示,鲜水河断裂带中部八美-色拉哈-康定一带、安宁河断裂带冕宁-西昌段、小江断裂带南部华宁-建水一带强震发生概率较高,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本研究基于库仑应力演化计算定性分析强震危险性的同时,基于摩擦本构律理论,结合地震引起的应力扰动和强震发生背景,定量计算修正的强震发生概率,为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强震危险地点及中长期发震紧迫程度判定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深部构造和运动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合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特征;郯庐断裂带第四纪的逆冲活动主要受西太平洋弧后扩张的动力学因素控制;南华北与北华北地块深部构造特征和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性,是导致郯庐断裂带各段活动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