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测绘通报》2006,(5):77-77
前不久,报章上出现了这样一条消息: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版权局、商务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从现在开始没有预装正版操作系统的PC产品将无法上市销售.  相似文献   

2.
由于GIS软件平台与CAD软件平台各自具有的优势不一样,如何把ArcGIS和AutoCAD相结合,利用各自优势,快速有效地进行地形图数据库内业编辑、数据分析;本文重点讨论了GIS和CAD数据交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建筑,古民居外墙都由一小块一小块的乌石垒成,粗犷的外形与凝重的黑色相结合,结构精巧独特,给人以"鬼斧神工"的感觉,据说最早的乌石屋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搜酷     
《地图》2009,(3)
强悍的摄像机作为索尼XR系列摄像机的开篇之作,HDRXR520E集众多项级配置于一身,采用了在低光照环境下有着出色表现的Exmor R CMOS感光元件,  相似文献   

5.
《今日国土》2009,(2):47-47
1.上午一杯绿茶绿茶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还能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绿茶中所含的少量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振奋精神。不过最好在白天饮用,以免影响睡眠。2.下午一杯菊花茶菊花有明目清肝的作用,有些人就干脆用菊花加上枸杞一起泡来喝,或  相似文献   

6.
康静 《地图》2008,(2):30-32
同江位于三江平原北端,黑龙江与松花江汇流处南岸的三角地带,是有百年历史的国际口岸城市,由佳木斯市代管。清末设立临江州,1905年辟为通商口岸,1914年以黑龙江、松花江在此合一而改名同江。东接抚远,南邻饶河,北与俄列宁斯科耶隔水相望,边境线长166公里,设有国家一类口岸。同江有八岔、街津口两个赫哲族乡,这是一个只有四千人口,却在漫  相似文献   

7.
李清泉教授生于1965年1月,安徽天长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湖北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第二届"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湖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武汉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李清泉教授先后承担了教学、科研、产业和财务管理以及大量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8.
俞源的经典在于村落结构的设计:村中有大小七个水塘组成北斗七星的格局,村内的28幢主要建筑则按照天上的28星宿排布。  相似文献   

9.
万维网GIS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爱民  何正国 《测绘通报》2004,(11):38-39,41
提出基于J2EE多层体系结构的WebGIS系统,能够平衡好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负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对海量的矢量数据与影像数据采用不同的压缩方式,在数据不失真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数据的传输量,减轻网络的负载;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无缝"叠加,更加形象清楚地发布空间数据;基于0racle Spatial关系数据库的WebGIS,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飞地:孤悬在外的领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明清之交,到解放初的三百多年间,在(四川)峨眉县普兴乡境内,曾有一个地名叫何沟(亦叫梅沟)的小山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却直属嘉定府管辖,毗连的夹江,峨眉、洪雅、乐山四县,无权过问,是一个"世外桃源",当地人称它是"飞地"……梅沟成为一个四不管的角落.  相似文献   

11.
在长江干线数字航道、无锡感知航道、长三角船联网及国外莱茵河航道RIS、密西西比河航道IWS/WIN等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内河数字航道的结构层次,从航道要素监测、航道数据、航道维护管理以及航道信息公共服务等4个方面全面归纳总结了技术研发进展情况,涵盖了关键技术、模型方法、协议标准、装备软件等内容,简要阐述了主要技术成果在长江干线、西江干线、京杭大运河等国家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建设、维护、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情况。从有序推进内河数字航道发展、对接内河水运转型升级需求的角度,指出了内河数字航道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并运用缺口分析法,找出了航道感知层、航道数据层、航道维护管理层、航道信息公共服务层等4个层次的技术瓶颈。本文的内容可为我国内河数字航道规划、建设与运行维护的技术选型及内河数字航道技术研发方向的选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晓丽  游先祥 《遥感学报》1998,2(4):292-297
本文针对目的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立地分类和评价的方法进行技术上新的探讨。研究中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借助相关数学分析,对北京市森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在此基础上的立地质量评价及多目标动态决策。通过对北京地区景观特征及其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植被等各种因子的定性分析,以及一、二类调查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实际应用,确定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应用GIS建立各级分类的各因子专题数据库和图形库,通过各分类层次的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加完成初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及ES的推理机制对初分类结果进行综合,根据可信度理论,得出各级符合生产、造林规划和经营实际的立地类型图。对于最低一级的分类结果,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进行各类型立地质量的多因子综合评价,并编制立地质量评价图。在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选择目标集,进行面向目标的动态决策。  相似文献   

13.
智慧农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农场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智慧农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核心建设内容及建设与运行模式,剖析其实际的功能与性能需求。针对智慧农场建设内容,综合旅游、农田、社区、微信平台等方面,提出能适应功能需求不断变化的智慧农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架构,为智慧农场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以期为智慧农场信息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林珲  张鸿生 《遥感学报》2021,25(1):276-291
热带与亚热带拥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资源、生态、环境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干旱、地震等),威胁着该地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遥感技术对热带与亚热带区域进行全面的监测,对于热带与亚热带区域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热带与亚热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如多云多雨等),遥感监测需要克服特殊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7594篇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综述了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需求、现状、挑战和机遇,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主题词频率分析,建立共被引文献网络和主题词网络,并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进行聚类,分别识别出22个共被引文献聚类和6个主题词聚类。通过对这些共被引文献类别和主题词类别的深入分析,本文总结了:(1)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研究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城市地表、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热带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2)热带与亚热带遥感主要采用的遥感技术,包括:遥感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遥感数据分析的方法、多云多雨的问题应对以及多源遥感技术。最后,从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从8个方面讨论热带与亚热带遥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下装备逐渐走向自主化、无人化、智能化,水下无人航行器(UUV)以集群的形式协同作业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UUVs集群设备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项目开展情况;系统梳理了UUVs集群协同定位技术在编队构型设计、观测量误差建模、模型与解算方法及水声通信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UUVs集群协同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即协同编队构型设计的可视化、多源传感器误差建模的精细化、集群协同定位算法的智能化及定位结果质量控制的实时化;最后对UUVs集群协同定位技术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省级国土厅电子政务组织机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政府的组织机构,是组织机构职能的体现。因此,分析省级国土厅电子政务组织机构模型,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石,电子政务的其他模型,诸如权限、流向、工具、督办等模型都是建立在组织机构模型之上的。通过分析职能业务的关系、政务的分类、政务活动模型、独立业务模型4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政府组织机构模型,为省级国土厅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做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基础,作为自然物的土地具有价值属性。土地储备涉及市土地开发中心前期部、征地部、出让部、工程部、合同部、计财部等内部职能部门,涉及测绘、规划、房管、农业、城市更新、发改、人民政府等外部单位,交互业务较多,因此土地的规划、审批、征收、出让、工程等流程复杂、管理困难。本文介绍了土地储备业务管理系统的实现思路,系统实现建立业务审批体系。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达到海量数据高效处理、图属档一体化、实时信息在线共享、流程优化协同办理、短信督办提醒的目标,满足对土地储备情况的宏观监管和微观审批,形成完善的土地储备业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卫建东 《测绘科学》2007,32(6):10-13
本文对现代变形监测技术从空间、地面、地下三个方面的最新发展入手,综述了各技术目前的应用现状,客观分析了测量机器人、GPS、三维激光扫描、光纤传感器、D-InSAR等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应用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随着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G IS技术的发展,变形监测将逐步实现数据获取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多层次的集优化,变形数据分析与预警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面向"人"地学可视化中的"人".主要从地学可视化系统的使用者(简称"应用人"),从地学可视化要表达的地球表层系统地理环境中的社会人(简称"社会人").以及从作为能地理认知与思维、能表达/传递地理知识及知识创新的"人"(简称"知识人")3个方面定义.从上述3个方面建立了面向"人"的地学可视化概念框架.在面向"应用人"方面,主要介绍了协同可视化以及自我参照可视化;在面向"社会人"方面,主要阐述个体日常行为时空路径可视化、群体行为模拟可视化,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可视化;在面向"知识人"方面,主要讨论知识可视化.本文最后从本体框架、信息采集与获取技术、数据组织与表达模型、可视化表达方法、主体概念方面,对于面向"人"GIS以及可视化的关键问题与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用地面摄影测量法监测地下开采中支架、支护和矿柱的变形,叙述了摄影标志的设计和摄影、像片量测、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通过对山西北峰铁矿巷道支架、支护和矿柱的变形监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作业安全,速度快,测定数据可靠,值得在实际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