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当时袁绍率兵20万南下,曹操率兵4万在官渡相拒。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战略决战。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耀亮了中牟县官渡桥村这一地名,亦  相似文献   

2.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宝鸡),是东汉的大文豪班彪之女,东汉文学家和史学家班固、东汉名将班超之妹,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早寡。《后汉书.列女传》有她的记载。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  相似文献   

3.
《西部资源》2012,(3):42-43
中国发现和利用石墨的历史悠久。古籍中曾有不少关于石墨的记载。如《水经注》载"洛水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从考古挖掘出来的甲骨、玉片、陶片发现,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就有用石墨书写的文字,一直延续至东汉末年(公元220年),石墨作为书墨才被松烟制墨所取代。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湖南郴州农民开采石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2,(5):37-37
四川盐井的掘凿是战国时期李冰首创的。他成功地组织人民"穿广都盐井"、"盐溉"。这些盐井、盐溉属于大口浅井的雏形。东汉是中国大口浅井型盐井蓬勃发展的时期,不但能开采自然盐泉、盐岩所标示的地下盐卤,而且能开采没有自然盐泉标示的地下盐卤。东汉以后盐井逐渐向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料一组     
正地理"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把"生死"校订为"死生")之说。"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这样解释"地理"一词: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  相似文献   

6.
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称"涂水"。滁州由古代的"涂中"演变而来。滁州地名从"涂"到"滁"的演变,是古人对客观发展的认识在造字法上的运用,可以用来解析滁州山水形胜的地理特点。"涂"是一个形声字,从"水"从"余"。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读作tu,指发源于四川益州,流向云南一条河流(即今天的牛栏江)。江淮人借用同一个字"涂",而发出了不同的音称作"涂chu水",也只是声母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邺城三台即曹魏三台,为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合称,古今著名。位于临漳县三台村西(邺城遗址西北),三台村因此而得名。 铜雀台: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北城西北隅,以城为基筑台曰铜雀。《水经注》云:“台高十丈,有殿字百余间。”台城,曹操令子嗣登台赋诗,以观其智。长子曹丕“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  相似文献   

8.
回马岭位于泰山登山中路的中段,壶天阁之上,中天门之下,海拔800米,现有石坊一座,额刻"回马岭"三字。关于这"回马岭"之名的来历,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归纳起来,主要的有4种说法。1.光武帝刘秀回马说。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登封泰山时,在此回马,遗名"回马岭"。2.宋真宗赵恒回马说。与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登泰山时在此赋诗题刻有关:"瞳日照紫芙蕖,石登盘行路转徐,传是真宗回马处,当年来为奠天书。"至  相似文献   

9.
正在教学上教版初中地理六下"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的时候,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情况的差异,尝试使用以下几种激趣导入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案例一:采用沧海桑田故事导入:传说东汉仙人王远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过去了,长得  相似文献   

10.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  相似文献   

11.
《西部资源》2014,(6):75-75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明确记载石油产地的是《汉书·地理志》。秦汉时期的高奴县(今延安一带)人民,发现延河的支流洧水的水面上有可燃烧的液体,便"接取用之"(《水经·河水注》)。东汉时候,人们又在酒泉延寿县南山流出的泉水中发现了石油。由于这种液体装在器皿中"始黄后黑",有如漆状,所以当地人叫它"石漆"(张华:《博物志》,《续汉书·郡国志》引)。这种"石漆"不仅"燃之极明",而且"膏车甚佳",可以作车轴的润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14,(10):77-78
东汉末年,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连年征战的背景下,官渡之战,这场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由此爆发。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相似文献   

13.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  相似文献   

14.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  相似文献   

15.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  相似文献   

16.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  相似文献   

17.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环境变迁与下游水患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淑贞  任伯平 《中国沙漠》1998,18(4):346-349
地质研究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在史前即已存在,史籍也记载北魏时期该地区有大沙漠,"人造沙漠"的论点不能成立。东汉以后游牧民族入迁,使该地区及陕北、陇东草原破坏加剧,所谓"改农归牧使森林草原植被得以恢复"的论点与事实不符。由于上述地区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北魏中期黄河下游决、溢水患频繁,灾情极重,所谓"长期安流"史实无据。  相似文献   

18.
笔乡新貌     
湖笔发源于浙江湖州善琏,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被誉为笔都。改革开放20余年来,这里已发生了巨变,过去全镇共有制笔工厂2家,如今已发展到60余家,除善琏湖笔厂外,其余均为个体私营企业;从事制笔的工人从1000余人发展到2000余人,全镇年产湖笔从300万支发展到600万支;品种从300余个发展到600余个,几乎都翻了一番。深厚的湖笔文化底蕴,使小镇又出现新的风景。从蒙恬堂到中国湖笔博物馆善琏制笔人一直将秦代大将蒙恬恭奉为笔祖,曾建有蒙恬堂,后毁于战火。如今红红火火的制笔业,使镇容镇貌焕然一新。新建了300米长的中兴路,1995年,镇委镇政府决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历史中,有的地方名称虽然相同,但所指的地方并不一样。这种“同名异地”的现象,在阅读古书时要特别留意。东汉以河南洛阳为都城,当时人们称洛阳为“东京”,东汉文学家张衡所作的《东京赋》,就是以洛阳为描述对象的。到了北宋,以河南开封为都城,也称为“东京”。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作者追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盛景况之作。曾经风靡港澳及内地的电视剧《包青天》有《五鼠闹东京》,其中的”东京”也是指北宋的都城开封。可见,东汉和北宋都有“东京”之地名,而所指之处有异…  相似文献   

20.
两汉时期黄河水患与中游土地利用之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尚义 《地理学报》2003,58(1):73-82
对史料重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读,结合现代水文、地貌、土壤侵蚀的观测研究成果,就两汉黄河下游水患和中游土地利用方式的环境后果,提出了新的观点:(1)《后汉书》有关水患的记载简单笼统,但对伊洛河洪灾记载相对详细。当时伊洛河曾多次发生大水,甚至发生淹及洛阳城门和皇家园林的特大洪水,这些洪水涌入黄河干流同样可能导致下游水患;(2)自AD11河决魏郡后,一直到AD69王景治河的58年间,下游既未堵塞决口也未大规模治理,洪水来时任由泛滥。显然《后汉书》中没有具体记载是有意或无意漏记;(3) 对史籍中东汉大水、水出等记载逐年逐次排查,发现东汉水患频率高于西汉,灾情也更为严重。王景新河仅使下游安定了36年而非过去认为的800年或83年;(4) 东汉时期中游农耕人口比西汉减少近3/4,而河口镇至龙门间农耕人口减少九成以上,同时迁入大量游牧民族。原始游牧对天然植被破坏极大,是造成东汉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