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日本地震学会1984年春季大会的简况,会议共收到276篇论文,包括15个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有关地震活动与震源过程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以及这次会议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第期云南红河断裂北段断裂位错与地震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拢顺民等(l)太行山麓淇县一新乡一焦作地区现今构造应力状态与地震活动关系·····················,·····……朱世龙(13)渤海地震序列及其特征··········································································,······……魏光兴等(21)确定岩石中先存应力状态的声发射法··…  相似文献   

3.
1984年9月14日,日本本州中部发生了M6.9的“长野县西部地震”(日本气象厅命名),有感范围甚广。此次地震是日本近年来仅次于北海道浦河地震(1982年3月21日,M7.1)的内陆大震。就长野县一带而言,则是明治时代以来发生过的最大地震(1918年11月曾发生过 M6.5的地震,长野烈度为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度的4度)。长野县临近日本中部地区最大的活断层——阿寺断层,为了监视该断层的活动,从1978年开始把这一地区指定为日本全国8个地震特定观测地区之一,并布设了  相似文献   

4.
1984年4月2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摩根山(Morgan Hill)地震(M6.1)在加利福尼亚圣何塞东面的卡拉维拉斯(Calaveras)断层带上造成了30公里长的破裂。尽管在1980年曾经确认,在这一断层上于1911年曾发生过一次6级地震,并认为有理由预期这样的地震还会在该段发生,但是,由于没有观测到任何短期前兆,故对这次地震的发生时间没有作出预报。这次地震时,向南南东方向传播的单侧破裂和在破裂带的东南端附近的一个强有力的晚期地震辐射源造成了强地面运动的高度集中的图象,包括一个达到1.29伽的特别大的水平向加速度,它发生在靠近破裂带东南端的一个坝基上。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1948年5月23日17时13分18秒,威海市西北海域(北纬37.7度,东经121.9度)曾发生过一次6级地震。1985年我们对这次地震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由于地震距今近四十年,对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很难搜集到,调查中只是搜集了一些震时烈度和有关地质方面的材料,结合以往的资料写成此文。  相似文献   

6.
第1期地震预报研究 —对此问题及将来工作方向的个人见解···········4···……F.D.stacey(l)四川地区强震前弱震空区的变化特征···,··········,·········……韩渭宾席敦礼(8)唐山地震破裂过程的三维分析················,··········,·················……张之立(22)伴随断层蠕动传播的准静态变形—模型理论分析及唐山地震前孕震断裂运 动过程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NIM沦近岸浅海滴域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几个问题—一以大亚海为例……··,…、·,…………………丁原章等(生)华南 九次强震暨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概述……,…………………。…………………………·陈恩民等(11)活动断裂的定义、鉴别和分类—’……………’·’………………………  相似文献   

8.
9.
10.
《地震》1984,(2)
1984年1月6日甘肃省武威发生5.5级地震,其主要参数如下:发震时刻:07时34分0.5秒震级:M_s=5.5(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定)微观震中:北纬37°57′,东经102°10′(±2公里)震源深度:9.2±4.5公里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64年以来,世界地震资料有了很大改善,BISC(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地震情报资料体系,所以,对于1964年至今的全球地震活动性作比较深入的研究,已经有了可能,也很有必要。特别是在1966—1976年期间,我国经历了一个地震十一年高潮活动期,研究这一时期的全球地震活动,对我国地震大趋势的研究,无疑将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早先在《国际地震动态》1984年第9期上撰文,给出1973—1983十一年全球浅源地震活动性的计算结果,指出1976年确是一个不平常的地震年份,而1984年内中国大  相似文献   

12.
13.
1984年滦县5.0级地震近场记录的理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1月7日,在唐山以东的滦县附近发生了一次Ms=5.0的地震,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唐山地区发生的又一次较大的中强地震。本文采用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和离散波数方法,对这次地震的近场记录进行了理论模拟。模拟过程主要包括:1.对资料的分析和处理;2.利用广义射线方法,对近场记录的P波和S波到时差进行拟合对比,由此重新修订了震中位置并给出这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3.根据爆炸测深资料及其它有关资料,确定了模拟近场地震记录所需的地壳结构模型;4.采用试错法,选取了一个具有非均匀位错分布的断层模型来拟合近场地震记录,经反复实验,最后得到了滦县地震近场记录的拟合结果。 拟合结果表明,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可用一个非均匀的断层破裂来表示,断层长2.4km,地震矩为1.2×10~(18)N·cm。通过理论地震图与观测资料的分析对比,得到了有关地震波引起的场地共振现象以及局部地区可能存在明显各向异性介质的重要信息。另外,近场地震记录的拟合结果还表明,地表薄层参数的确定在拟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84年11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发生了一次5.3级地震。震中处于银川地堑的南端,这里地质构造复杂,有NNE、EW、NW等多组构造交汇。1962年和1971年,这里曾先后发生过三次中等强度的地震(Ms 5.1—5.5)。这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灵武县新华桥乡,与1962年12月7日、18日发生的5.4、5.5级地震震中基本重合。震中区  相似文献   

15.
16.
1980—1984年新疆地震目录于1989年10月12日—14日在北京通过鉴定。目录使用移植修改后的新疆地震定位程序和新疆分区速度模型,改进了定位方法,提高了精度。地震条目数量更完备,有79.8%的地震可计算震源深度,给出了新疆震源深度分布概况。定位参数中达到Ⅰ、Ⅱ类精度的地震约占63%,有80%的地震用计算机定位给出标准误差及定位台数等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1984年国家地震局主持召开的十余次全国性重要业务会议,会议主要是围绕我国地震预报研究扎实地向纵深推进这一目的进行的。这些会议大致分为四个方面,文章分别作了概括介绍:1、加强地震监测工作的会议,主要是分别于1984年3月在镇江和5月在西安召开的两次会议。2、各种常用预报方法清理攻关的总结会议,包括于1984年9月和10月分别召开的八个学科方法的会议。3、未来几年至十几年内我国大陆大震危险区判定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会议,包括分别于1984年9月在石家庄和10月在成都召开的两次会议。4、有关地震对策的讨论会,包括分别于1984年6月在北京和10月在成都召开的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作者等三人曾于这次地震后赶赴现场,以其所了解的情况,介绍论述了这次地震的基本概况、地震部门的工作、几个科学问题、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加强的工作等。本文和后两篇文章反映了对这次波及到人口稠密和工农业生产发达地区的地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地震部门有效地采取了应急对策,很快恢复了震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2月7日天祝幔坡发生了4.6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天祝县哈溪区幔坡南。1.烈度及等震线五度区长轴方向为北西西向,沿雷公山构造带展布,长55公里,宽20公里(图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