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南京市浦口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进山  王红蕾 《气象科学》2018,38(2):271-280
以南京市浦口区为研究区域,从应急管理、优化方案设计两方面完善了该区域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给出了11个适用于各类气象灾害事件的普适性GIS优化算法,并通过事件编码实现子事件和算法的对接,为各类气象灾害事件的应对方案提供了算法设计基础。通过对南京浦口一次暴雨灾害应急处置案例进行剖析,证实了完备的预案体系和优化的算法设计能明显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效率,显著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利用华东各省交通气象信息数据,对共享产品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了定义和约束,并基于GeoServer和Tomcat平台,运用Java Servlet构建了交通气象专用的地图服务,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组合由系统提供的地图资源,从而满足用户需求的地图服务聚合应用。通过对交通气象产品拼图算法、核心GIS处理、XML解析等功能模块的研究与实现,最终完成了基于GIS的交通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系统。该系统满足了交通气象的业务需求,为交通气象监测、分析、预报服务产品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GIS技术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焕萍 《气象》2010,36(3):90-100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门重要的信息技术,近年来在气象气候领域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初步应用。作者从国内外学术研究、技术应用等方面综合分析了GIS在气象、气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从GIS技术发展的角度对GIS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结合GIS功能特点,就GIS应用于气象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以期GIS这门信息技术引起广泛的重视,并能得到更深入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沈萍月  李建  潘娅英  杨忠恩 《气象科技》2014,42(6):1159-1162
气象条件对高速公路的安全出行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服务所需的常规地理信息和相关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利用插值算法将能见度、降水、温度、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了空间化处理,并整理了整个数据处理流程。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对气象要素在高速路段上的投射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将成果数据用JSON格式在数据库进行统一存储。对交通气象服务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交通气象指导预报产品,在交通气象导航的应用也进行了尝试,改善了交通气象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三维GIS技术近来迅猛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较二维GIS而言,三维GIS能更真实地表达客观世界,且对空间对象进行三维显示、分析和操作也是三维GIS特有的功能.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介绍了利用三维GIS技术进行虚拟校园建设的过程,阐述了基于GoogleSketchUp和ArcGIS的三维可视化设计方法进行三维场景建模与优化、虚拟校园系统功能设计以及三维场景的浏览功能、建筑物属性的查询功能、路径分析和动画输出等功能的实现技术.最后指出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GIS技术在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基于组件式GIS技术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 并阐述了系统的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电子地图建设、气象制图输出、实时与历史资料检索、灾情分析、台风预警与损失评估以及参数化制图等功能; 同时对GIS应用于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分析, 如数据共享与转换、气象要素插值算法、空间信息检索方法、基于插件技术的模型评估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 最后给出了相关结论, 并指出该系统将为全国综合性决策服务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北京2008奥运会天气预报示范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北京2008奥运会天气预报示范项目的来源、组织形式、参与系统及项目实施意义进行了逐一介绍。总体来讲,参与项目的8个临近预报系统设计理念都非常先进,大量应用了先进探测资料和数值模式输出产品,针对北京地区开展了本地化工作,并充分应用了GIS技术,以满足奥运气象保障的需求。此外,8个系统又独具特色,产品丰富多样,算法原理先进,如CARDS提供了点预报产品,SWIFF中采用多阂值和核抽取技术的风暴产品;TIFS使用了临近预报集合方法;BJ—ANC中的边界层辐合线识别算法;SWIRLS中的云地闪初生算法等。  相似文献   

8.
GIS在气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江南 《广东气象》2002,(4):14-15,9
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MapInfo和McpBasic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作了简明阐述,并就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气象数据查询界面的开发)进行了探讨;同时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也是一个新的尝试。结果表明:GIS在气象领域同样可以发挥其自身的特点。利用GIS提高了气象数据管理的可视化程度和人机对话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DEM的江西潦河流域河网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GIS环境下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预处理、水流方向确定、汇流累积量确定、河网生成,以及其他水文信息提取的原理和方法;基于DEM对江西潦河流域进行河网提取和流域边界的划分,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基于DEM提取的潦河中上游数字河网与实际河网基本吻合;DEM精度和汇流能力阈值对提取的河网精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对于中小流域的潦河来说,1:50000精度的DEM和汇流能力为1000的阈值可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基于DEM和ArcGIS提取的数字化河网,其水文要素(如坡度等)可直接作为流域预报模型参数,不仅大大提高了模型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方便地利用遥感等数据源,数据获取快速且成本低。从宏观效果上看,利用现有的GIS软件,基于DEM数据提取河网、流域范围等水文信息,从提取效率和结果的精度来说都是切实可行的;从微观上讲,已有的算法还无法确保计算结果与某些特殊地形区域(如平坦区域)的实际河网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浙江省气象局2003年业务建设招标项目浙江省流域面雨量业务系统的建设情况、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现的主要功能。该系统采用了成熟的COM组件和GIS技术,利用Kriging插值算法、等值线跟踪法和扫描线算法分别实现全省范围雨量网格化分析、等值线分析和流域面雨量计算,系统能实现4级53个流域面雨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取流域河网及分水岭等数字化水文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流域面雨量预报服务等气象工作。对通过最大坡降法(D8算法)采用ArcGIS软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水文信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实践。介绍了主要算法原理及关键技术,并就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提醒及解决办法。提取的河网及流域边界为通用GIS文件,方便交换使用,可便捷地应用于相关气象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GIS技术在气象和水文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气象与水文综合预报业务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特殊需求,提出了将气象与水文信息相融合、气象水文信息与GIS有机结合的系统设计思路,明确了基于GIS气象水文预报系统的目标、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pObjects的气象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组件式GIS的基本概念和ESRI公司的ActiveX地图组件MapObjects主要特点,以及与C Builder编程环境结合进行气象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并对在气象信息系统开发中的GIS组件的应用问题(如图层加载、专题图输出、空间交互查询、等值线图等)给出了解决思路和部分代码.  相似文献   

14.
GIS技术在台风预报服务产品制作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台风预报业务的实际需求,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台风预报服务产品制作系统。提出了采用地图表达技术的台风数据可视化方案,讨论了基于空间插值与动态缓冲的台风预报概率圆生成算法,利用叠加分析技术完成了台风路径影响范围分析功能,并提供了一键式材料快速制作功能。业务化运行结果表明:GIS技术能够实现功能建设,较好地满足了目前中央气象台台风预报服务产品制作需求。  相似文献   

15.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气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GIS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功能 ,总结了GIS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部分使用经验 ,分析了GIS在气象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薛丰昌  戈晓峰  田娟  闫研  张嫣然 《气象科技》2019,47(6):1021-1025
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当前城市内涝模拟研究中,通常是对降雨过程中积涝最严重状态进行模拟,缺乏面向整个降雨过程的积涝动态过程模拟技术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SWMM模型和GIS技术,通过对研究区的汇水区划分和排水管网概化建模,建立了研究区的SWMM模型,基于SWMM模型对降雨过程中汇水区积水量进行计算,利用地表积水有源扩散算法进行地表积水演进行计算,实现降雨过程中地表积水空间分布和积水风险深度模拟计算。以研究区2016年6月18日的降水过程进行积涝模拟及模拟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雷电灾害监测预警与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电灾害涉及的关键问题,基于ArcEngine开发平台,结合大型网络数据库sqlServer2005与空间数据库模型GeoIataBase,设计了具有3层逻辑结构的系统构架方案,构建了基于GIS的雷电监测预警与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有效地将各种雷电数据与GIS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并整合雷电预测模式,实现各种雷电数据基于GIS的实时监测处理与预测预警以及高效组织、存储与管理,满足各种雷电信息查询处理分析的需求;为气象部门对雷电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各种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的处理分析等提供了有效的可视化平台,同时也为GIS与气象专业领域的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对适合于北京地区的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利用GIS及GPS工具,提高对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的分析能力进行了探讨。在分析研究北京地区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模式及适宜使用的下垫面状况和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物理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遥感模式。利用GIS和GPS技术实现包括遥感信息在内的多种数据的复合,以影像的方式,将地表地理状况与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结合起来,实现了RS、GIS及GPS的融合,提高了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及风险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气候资源信息,对内蒙古乌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做了多项自然资源空间统计分析,并选定了该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和风险指标。这些指标涉及到马铃薯的种植失败风险和减产风险。利用小网格资源推算法,实现了基本气候资源分布的细化。同时借助于CITYSTAR GIS的二次开发功能,用Visual C^ 编制模型,进行马铃薯气候资源区划和种植风险程度区划的地理制作。研究结果可供农业种植规划部门及农业保险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ETM+遥感影像反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Landsat7 ETM+为基本数据源,运用3种算法(大气辐射传输方程RTE、Qin等单窗算法和Jimenez—Munoz&Sobrino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定量反演了黄河三角洲部分地区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并进行了不同算法反演结果的差值比较:以RTE反演结果为标准,在大气水汽含量较低时,Qin等单窗算法和JM&S普适性单通道算法精度较高,与RTE的反演结果相差均在1K以内;在大气水汽含量较高时,Qin等单窗算法在采用地面气象资料估算水汽含量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精度,比RTE反演结果平均偏小0.95K;而根据估算的大气水汽含量进行反演的JM&S普适性单通道算法的反演偏差比Qin等单窗算法要大,达到1.94K,但JM&S普适性单通道算法根据实测的大气水汽含量得到的反演结果要略优于Qin等单窗算法,比RTE结果偏大0.67K。同时计算了经过6s模式校正后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然后利用GIS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LST、INDV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研究区内,就所有土地利用类型而言,平均LST和INDV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这种相关关系也存在.但相关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