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海省境内环绕柴达木盆地周边的金矿床十分发育,是中国金矿的重要产地,素有“金腰带”之称。通过对“青海金腰带”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青海“金腰带”的形成主要受两期造山作用控制。加里东期—华力西期,柴达木陆块向北与欧龙布鲁克陆块碰撞,导致原特提斯洋发生闭合,形成柴北缘滩间山金矿田和赛坝沟金矿床;印支期,巴颜喀拉陆块向北与东昆仑陆块碰撞,导致古特提斯洋发生闭合,形成五龙沟、大场、沟里金矿田和满丈岗金矿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该地区金矿床的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幔源物质对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均具有重要贡献,主要金矿床的时空分布也与基性–超基性岩相关。因此,基性–超基性岩发育的位置是在该地区寻找造山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
川陕甘地区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一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一中生代造山带。川陕甘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三角”地区,该区成矿条件好,金矿床(点)分布密集,成因类型多,规模大,是国内具有大型和超大型金矿成矿条件的成矿远景区。对比区内的典型矿床,总结成矿规律,对指导该区面上找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秦岭造山带金矿床类型与构造背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独具特色的秦岭复合型大陆造山带位于中国南北大陆中央,由古生代盆-岛兼杂的小型陆块及其南北缝合构造带组成,并与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镶嵌,中一新生代陆内造山形成山盆耦合,构成独特的地质构造格局,造成了闻名于世的秦岭成矿带,形成贵金属,有色与黑色金属为特色的丰富矿产资源,根据秦岭造山带的组成与结构,阐述本区造山-成矿作用机制下在不同构造单元中形成的复杂的金矿床类型,分析了秦岭造山带金矿类型产出的地质背景,分布规律及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金矿床发育.根据金矿床在成矿作用、主要控矿因素、矿石建造和组构、容矿岩石建造等方面的特征划分为2种金矿类型:造山带型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2种类型金矿床具有不同的矿化特征,受不同的构造类型控制.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受火山构造及脆性断裂控制,可进一步划为2种亚类型:高硫型和低硫型.造山带型金矿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也可划为2种亚类型:一为石英脉型,另一种为蚀变岩(糜棱岩)型.区内金矿床形成于3个时期: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形成于石炭纪,造山带型金矿床形成于二叠纪,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并分别对应于海西期碰撞造山阶段、后碰撞造山阶段及中生代稳定陆块发育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5.
崔惠文 《地质与资源》1996,5(4):306-314
甘肃北山地区古生代处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与西伯利亚三大板块聚合部位。晚古生代(D2-D2)形成岛弧带和弧后盆地,之后又处于板内构造演化时期,石炭纪-二叠纪有拉张-闭合构造运动,形成规模较大的火山喷发活动和岩浆侵入作用,对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划分出4条张裂带,每条张裂带控制着金矿床(点)的分布。从金矿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机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本区金矿床属于海相火山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万村金矿床产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金矿化集中区,花山花岗岩体的南部边缘。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矿区探(矿)采(矿)及前人资料,本区金矿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特征。金矿形成于岩体侵入之后,矿体在构造形成过程中由含矿热液充填形成,太华群仍是本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花山花岗岩体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矿体主要分布在含矿蚀变带中下部和底部,根据区内化探资料分析,矿体中深部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显示该区中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卡林型金矿的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造山带。具有分布局限、成矿集中的特点。金矿床往往形成成矿带,单个金矿床的规模大小不一,矿化受构造、围岩和深部流体控制。金矿床成矿域发育一套大面积分布的巨厚的古-中生代造山带建造,成矿期的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强烈。基于我国卡林型金矿的分布规律,找矿应优先考虑的有力部位有:1)地块边缘裂陷槽拉张与挤压交替的环境中沉积建造和不同性质大地构造接合部位或构造过渡带;2)在背斜构造倾伏端、背斜轴转折端、背斜翼部以及不同方向、不同序次的断裂破碎带交叉与复合部位;3)在富粘土质、粉砂质和有机质中发育的交叉断裂和可微渗透的纹层状细粒钙质和白云质粉砂岩,局部为较粗粒砂岩和透镜状砾状钙质生物碎屑岩夹层接触部位;4)在燕山期岩浆活动以及热点活动地区发育的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  相似文献   

8.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是我国金矿资源集中分布地区之一。区内不同时代不同类型金矿床集中产出 ,形成不同规模的金矿床密集区。它受控于区域构造格架的交叉区 ,在伸展 -挤压构造背景下产生的岩浆侵入 -基底隆升 -变质核杂岩 (或基底断隆 )三位一体的构造 ,成为整体上控制金矿床密集区的构造系统。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了绿岩型金矿成矿系列的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张宣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区内自显生宙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并产出大量岩浆岩和金矿床,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构造-成矿演化体系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张宣地区的水泉沟正长岩、响水沟似斑状花岗岩、井儿洼粗安岩-英安岩、象山花岗闪长岩、青羊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张家口组流纹岩的锆石年龄、Lu-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获得区内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的侵位时期主要为海西期(峰值398Ma和373Ma)、印支期(峰值234Ma)和燕山期(峰值143Ma和130Ma)。张宣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洋俯冲、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古太平洋俯冲过程。早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向华北克拉通俯冲;到泥盆纪,白乃庙岛弧带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弧陆碰撞,张宣地区处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富集地幔岩浆上涌并经历了地壳的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的共同作用,形成大量碱性岩;二叠纪末期-三叠纪,各微陆块相互碰撞,张宣地区处于碰撞后伸展阶段,地幔岩浆引起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基性、酸性岩浆混合,导致区内的基性岩与酸性岩共存;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形成区内大范围的侵入岩和火山岩。张宣地区产有大量金矿、铅锌矿、银矿及少量铜矿和钼矿,金矿集中产于宣化-崇礼-赤城交界处,而银铅锌多金属矿则成群成带环绕金矿化集中区分布。成矿时间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印支期成矿尚未明确,但成矿潜力巨大。根据地质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可将张宣地区的金矿床划分为"东坪式"、"小营盘式"和"张全庄式"三类。古生代-中生代各时期岩浆活动对金成矿均有贡献,大部分金矿床与海西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联系密切,多期次成矿及成矿叠加是形成张宣地区大量金矿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金矿床密集区控矿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是我国金矿资源集中分布地区之一。区内不同时代不同类型金矿床集中产出,形成不同规模的金矿床密集区。它受控于区域构造格架的交叉区,在伸展-挤压构造背景下产生的岩浆侵入-基底隆升-变质核杂岩(或基底断隆)三位一体的构造,成为整体上控制金矿床密集区的构造系统。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了绿岩型金矿成矿系列的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11.
西天山是我国古生代造山带重要的金、铜矿成矿单元之一,具有Au、Cu地球化学场.各种地球物理场也显示具有良好的金、铜矿成矿地质背景.金、铜矿主要生成于海西期的构造岩浆地质热事件中,形成了浅成低温热液型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以及海底火山喷气热水沉积型、矽卡岩型、斑岩型、陆相火山热液充填型铜矿.可划分出赛里木铜金成矿带、吐拉苏也里莫墩金成矿带、察布查尔铜成矿带及胜利达坂金成矿带.主要矿床有阿希金矿、望峰金矿、喇嘛苏铜矿和预须开普台铜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在中国传统上称为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主要发现在中国东部,后来在北疆地区也有新的发现.根据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它们集中分布在3个带,并分属于3个成矿时期.它们包括:(1)新生代台湾东部岛弧带;(2)晚古生代北疆岛弧带;(3)中生代沿中朝克拉通北界的大陆边缘带;(4)中生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陆边缘带.绝大多数矿床是低硫化型的,只有3个是高硫化型的,另有1个是与碱性岩系有关的Au-Te型矿床.除了中国最大的金矿床金瓜石矿床外,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上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总的来说只有较小的经济重要性.在中国东部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总储量,与区内广泛分布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十分巨大的体积极不相称.较古老的成矿年龄,中国东部的中生代和北疆的晚古生代,是中国大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根据中国的成矿条件和保存条件的分析,以及与美国西部和俄国东部的对比,提出了中国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潜力的一个初步评估.北疆可能有较大的寻找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潜在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特点、分布和找矿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概念,最初由Lindgren首先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太平洋活动带上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空前的"浅成低温金矿"热.浅成低温金矿具有低温、低压、低盐度、成矿深度浅的特点.矿化作用发生在火山活动晚期,最终定位于火山地热系统波及范围内.全球浅成低温金矿明显呈集中成带分布的特点,绝大多数分布在著名的环太平洋带、古特提斯带和中亚-蒙古(古亚洲)带.此类金矿成矿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大体是①第三纪(最重要)、②第四纪更新世(次重要)、③中生代(重要)、④石炭-二叠纪(次要).成矿环境主要为岛弧带、板内走滑断裂带和上叠火山盆地、陆内裂谷.我国地处三大浅成低温成矿带分布区,已经发现诸如阿希、团结沟、紫金山等金(铜)矿床,找寻同类矿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初论环准噶尔斑岩铜矿带的地质构造背景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34,自引:17,他引:17  
准噶尔地区构造-岩浆-成矿带具环准噶尔地块分布的特征,这一格局是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结果。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在北侧古亚洲洋与南侧南天山洋的俯冲下不断侧向增生,并形成与岩浆作用伴生的火山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带、斑岩铜钼金矿带与浅成低温金矿带。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碰撞发生了强烈挤压-剪切变形,并导致准噶尔地块发生逆时针旋转,从而造成构造-岩浆-成矿带发生位移、呈环状分布于准噶尔地块周边。环准噶尔斑岩铜矿形成于俯冲成因的大陆岛弧、大洋岛弧与弧后盆地及后碰撞阶段板内4种构造背景,晚古生代是成矿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5.
华北陆台太古宙绿岩带金矿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华北陆台大多数的金矿床均产在绿岩带及与之有成因联系的岩浆岩中。绿岩带金矿可划分为原生金矿床和再生金矿床两类。原生金矿床可细分为层控金矿床和脉状金矿床,再生金矿床主要为与交代重熔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金矿。地层岩性、构造和岩体是绿岩带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绿岩带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成矿流体为富含CO_2的多成因混合热水溶液。成矿作用常是多期、多阶段。华北陆台绿岩带金矿同世界绿岩带金矿相比,既有相似性,又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成矿研究的若干问题及其与陆-陆碰撞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陈衍景 《地学前缘》2002,9(4):319-328
在中国区域成矿作用研究中 ,遇到诸多重大问题 ,如 :(1)中国东部属于环太平洋地区之一 ,但为什么热液矿床大规模成矿时代不同于环太平洋的新生代 ,而爆发于中生代的燕山期 ?(2 )中国陆区经历了 >3.0Ga的演化 ,为什么大规模成矿作用在东部地区爆发于燕山期 ,西南特提斯成矿域爆发于新生代 ,而西北中亚成矿域爆发于海西期晚期 ?(3)国外不少著名成矿省位于太古宙克拉通内部 ,为什么中国的有色贵金属等热液矿床却集中分布于显生宙造山带内部或其边缘 ?(4)按照绿岩带金矿成矿理论 ,绿岩带型金矿化伴随或尾随于克拉通化 ,形成在太古宙 ,为什么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却形成在克拉通化后的 2 0多亿年以后的中生代 ?(5 )世界范围内 ,海相油田的重要性远大于陆相 ,为什么中国情况恰相反 ,陆相油田远比海相油藏重要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彼此相关 ,代表了中国区域成矿的特色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陆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晚古生代以来的强烈碰撞事件 ,因此加强研究碰撞造山体制的成岩、成矿、成藏和流体作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金与铅锌矿化的时空关系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近10年来,在秦岭铅锌矿带和青城子铅锌矿田等地相继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金矿床。铅锌矿和金矿床共同产出在同一构造背景下,金矿床通常位于铅锌矿之上,金矿的成矿时代明显晚于铅锌矿。初步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铅锌矿床形成于具高水岩比、高卤化物和高盐度特征的海底沉积喷流系统;此时,大多数的金迁移至低温热液柱中并在沉积物中初始富集。在后期(岩浆-)变质-构造作用过程中,金被转移至中高温、低水岩比和低卤化物活度的变质流体中,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发生沉淀,在同一构造单元内成矿流体的成分和循环方式的差异引起金与铅锌矿床共存和分离。金与铅锌矿床的这一时空分布关系可被视为重要的勘查标志。根据金与铅锌矿化的时空关系,笔者提出应加强对我国元古宇宙裂谷、晚古生代拗陷内重要铅锌矿田的金、铅锌矿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Mineralization Ages of the Jiapigou Gold Deposits,Jil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Jiapigou gold deposits are typical vein type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Archaean greenstone belt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ykesand auriferous veins, single hydrothermal zircon U-Pb dating and quartz K-Ar,~(40)Ar-~(39)Ar andRb-Sr datings,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 of the Jiapigou deposit has been determined to be2469-2475 Ma, while mineralization superimposition on the gold deposit occurred in1800-2000 Ma and 130-272 Ma. They form a mineralization framework of one oldermetallogenic epoch (Late Archaean-Early Proterozoic) and one younger metallogenic epoch(Mesozoic) of gold deposits in Archaean greenstone bel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华北克拉通绿岩带型金成矿系统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克拉通中绿岩带型金矿床是我国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也是我国黄金产量和储量的主要来源。从构造动力体制来看,华北克拉通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曾经达过中晚元古代的离散型陆缘,早古生代到晚古生代的汇聚型陆缘和显生宙中生代克拉通活化多个构造阶段。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克拉通活化阶段,其总的构造背景可概括为由挤压,碰撞作用晚期或期后向伸展构造的转变时期。金成矿具有明显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虽然华北克拉通绿岩带型金矿床形成时代不尽相同,但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与显生宙花岗岩类侵入体具晚于花岗岩,指示金矿化是构造-花岗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因此,这些金矿床基本上可归为一个成矿系统,即绿岩带中与花岗质岩浆作用于有关的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0.
黎盛斯 《湖南地质》1996,15(1):29-32
外生金包括砾岩金和松散砂金,是外能作用在地表开放条件下形成的。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动力学成矿的时空演化是连续的,但主要集中在早、晚元古代及早、晚古生代和中生代,而大发展于新生代。依据演化规律和矿化环境,提出5个找矿有望的外生金成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