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北京的故居共有9处,分别坐落在北京的九条街巷和胡同里。它们是:前门外李铁拐斜街45号、百顺胡同、无量大人胡同24号、护国寺街9号、青云胡同29号、北芦草园胡同9号、鞭子巷头条、鞭子巷三条、西旧帘子胡同29号。当年,由于京剧  相似文献   

2.
堂子街。位于大东区南部,南起小河沿路,北至大东路,长597米,宽8米。清代名黄土坑胡同,1989年,以街西北侧原有的堂子庙命名堂子街。  相似文献   

3.
总布胡同位于北京东长安街以北,与北京站隔街相对。元代既已形成,明朝属明时坊,因总捕衙署设于此,故称总捕胡同或总部胡同。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称总部胡同,宣统时以南小街为界,分称东、西总布胡同,民国三十六年(1947)将原城隍庙街改称北总布胡同,并沿称至今,所以总布胡同包括东总布胡同、西总布胡同和北总布胡同。  相似文献   

4.
估衣街是天津最早的商业街。位于津门三岔河口一带,东起大胡同,西至北门外大街,中与归贾胡同、耳朵眼胡同等街巷相交。 据史书记载,元代南粮北调,海漕或河漕,三岔河口就是南粮北运的枢纽。元朝王懋德有诗曰:“东关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由于漕运的兴盛,运粮船亦运南方杂货至津,三岔河口岸边形成众多货栈、码头,商贾云集,人口聚增,逐渐形成了商业街的雏形。 据说早在明成祖迁都北京时,有个叫张永德的人在天津北门里摆摊卖古董,兼营估衣,人称估衣张。以后其长子张国成继承父业,在锅店街的东口租了间门脸,起了个字号…  相似文献   

5.
正百花深处胡同隶属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辖域,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侧与新太平胡同相通;南侧与护国寺西巷相通。百花深处胡同是北京街巷名称极雅者。据《北京琐闻录》记载:"明万历年间,有张姓夫妇在新街口南小巷内购买空地二三十亩,种青菜为生。在园中种植树木,叠石为山,挖掘水池,修建草阁茅亭,使这块菜地成为一个十分幽雅的所在。又辟地种植牡丹、芍药,在池中选票莲藕。在黄菊澄香之秋,梅  相似文献   

6.
吕兴琳 《中国地名》2012,(10):17-17
沈阳市北京街和浑河大街已经成为历史,两街全部并入青年大街,分别更名为青年北大街和青年南大街。近日,沈阳市民政局正式发布公告:原浑河大街(南起桃仙机场高速路收费口,北止浑河大桥北端)更名为青年南大街。  相似文献   

7.
久闯北京东城有条“内务部街”,顾名思义,想必与其南侧的“外交部街”一样,都是民国初期定都北京的产物。几年前,由于工作关系,一些过去熟视无睹的事物引起我的兴趣,在一个傍晚走进仿佛蒙着神秘面纱的“内务部街”。与其说它是街,不如说是条大胡同:西与南北走向的东四南大街垂直相交,向东延伸至朝阳门南小街,长700多米,宽可并行两辆小汽车,沥清路面,两旁多为居民住户,很少商业店铺,无公共汽车通过,行人也稀,夜间一定很静……街名所称“内务部”,与“内政部”、“民政部”的涵义大同小异,分别是20世纪我国中央民政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1,(5):62-63
在山东省济亍市原越河商场对过路南有个坝口街,街南首有一东西走向的胡同,这就是龙行胡同。现在这里改称龙行路。这条小小的胡同,长不足一里,宽不盈十尺,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气派雅致的名称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1,(5):77-78
在中国地名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北京胡同了。北京的地名以胡同相称的居多,而且大多集中在城区,郊区的数量较少。可以说胡同是北京最具特色的地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景观和文化景观。老北京就是由胡同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所以有关胡同的研究也就成为北京地名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几百来,有关胡同的著述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0.
洪铉子 《中国地名》2009,(10):14-17
海港区通常南北走向为路,如迎宾路、红旗路、文化路、建国路、民旗路、泰山路,友谊路等等,东西走向为街,如建设大街、燕山大街、港城大街、和平大街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街路不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走向,如开滦路、缸砖路、南山街等街路为东南、西北走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市区道路建设越来越多,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今年广安大街工程又将动工,这条与平安大街平行贯穿南城的交通大动脉,无疑将为解决北京市区交通起到很大作用。广安大街工程东起广渠门西到广安门全长6900米,它分别由广安门内大街、珠市口大街、骡马市西大街。骡马市东大街、广渠门内大街五条路组成。广安大街是地名,确切地说广安大街是一个地名的统称。地名是人们赋给地理实体的称谓,它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比如:新街口大街,新街口是专名,大街就是通名。按地名学的分类,广安大街又是路名,道路…  相似文献   

12.
北京牛街     
《中国地名》2009,(2):40-40
牛街是北京南城中部的一个民族特色经济区,是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街”。牛街是北京最大的回民聚落,大约在宋元时代,许多来自中亚的穆斯林信徒逐渐在此聚居,经历近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牛街位于地铁“长椿街”站南约2千米处,以区域中心的“牛街”为中轴,包含两旁约60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弄胡同在内的聚落。  相似文献   

13.
这里,其实本没有“洋人街”,洋人来的多了, “洋人街”便产生了…… 这被叫作街的地方。在大城市或许仅等同一条胡同。由于它位于大理古城中心地带,又有着“护国路”这样一个纪念云南人民捍卫共和历史的光荣名字,才使百多米长的原本破旧的它,有了几分神采。  相似文献   

14.
在汕头旧城区众多地名中,被冠以"镇邦"的地名有镇邦街、镇邦路、老镇邦路、镇邦巷,这在老城区地名中是唯一四处同名的,如若要算上镇邦一横等,就不止四处了。镇邦街,最早的商业步行街"镇邦街,东北往西南走向,东北与安平路接口,西南止于德兴路,与镇邦路相接,全长400余米。"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6,(4):44-44
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元建大都城时,街巷横平竖直,大街阔24步,小街阔12步,以皇城内宫殿、园囿为核心,排列着一条条小巷,这些小巷就是胡同。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也是元代开始奠基的。元代为鼓励在都城内建造民房,元世祖忽必烈颁诏,让金中都旧址居民,特别是有钱的商人和有官职的贵族到大都城内建房。同时还规定建房可以占地8亩。这一政策,使元朝统治及贵族大批迁入城内,并出现规模建造院落式住宅的现象,使院落式民宅以它独特的营造方式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明宪宗下诏赐名北京著名"内八刹"之一京城唯一一座汉白玉戒台广济寺,全称弘慈广济寺,系北京著名的"内八刹"之一,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建于宋代,初名西刘村寺。元朝,改称报恩洪济寺。现存  相似文献   

17.
“胡同”这个词最早见于元曲。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所著《单刀会》一剧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戏词。一些古籍中也有记载,《析津志》一书里讲得较为贴切:“京中二十九巷通,巷通本方言”,就如同上海称胡同为“弄”一样。也有人认为“胡同”一词,自蒙古语演化而来。作为元朝的都城北京,当时在生活中免不了用一些蒙古语词汇。至今北京还保留着一些用蒙古语称呼的地名,如沙拉胡同、义溜胡同、蚂螂胡同等。  相似文献   

18.
寻觅辽宁省锦州市街路名称启用、沿革、演变的全过程,便不难发现其中大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就是说各时代的国家性质不同,给锦州的街路名称打上了不同的印记,其中包括浓重的封建王朝色彩,浅淡的资本主义标记,沉痛的殖民地烙印,清晰的新中国特色。浓重的封建王朝色彩。1840年以前,中国是个封建性质的国家,锦州的地名就用有浓重的封建王朝色彩。如:察院胡同、朱御史胡同、协领衙门胡同、天后宫胡同、将相胡同等等。“察院”,唐朝监察御史的官署叫察院。明朝改御史名为都察院。明清各省巡按御史的官署也叫察院。据(奉天通志》记…  相似文献   

19.
齐心 《中国地名》2009,(8):125-134
1.盛京路 盛京路位于沈河区的沈阳路南侧,该路东起朝阳街,西至正阳街。清代名为金银库胡同,因清初在该地有座银库,故名。据《盛京通志》记载:“银库共十八间,”其遗址早已无存。后因起初在该街上有座镇安上将军行署,清末民初,又改称军署街,其名一直沿用至沈阳解放后。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的街路纵横交错,在全市街路名称的体系中,南北为街,东西为路,不足500米长,8米宽的街道,无论走向如何一律称巷,巷从属于街或路。在带有数字的巷中,路的南侧和街的东侧为单号,路的北侧和街的西侧为双号;而各区的街路名称,既多姿多彩,又独具特色,既构成备自的单元,又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