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为开发内地,1956年库比契克总统决定将首度迁往内地。1957年,建都工程启动。1960年,在历时3年零7个月建设后,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亚(Brasilia)在巴西内地建成。国都的变迁,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  相似文献   

2.
广州城市旅游品牌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讨论了城市旅游与城市旅游品牌的密切关系,给出了城市旅游品牌的定义,认为不断创新城市旅游品牌是城市旅游竞争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文中以广州市为例,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广州城市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条件,提出建设广州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国际岭南文化之都"强势品牌的构想.强调城市旅游品牌创新要"把旅游与城市建筑、景观道路、广场绿化等城市环境要素结合起来,做到城市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同时从复兴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国际旅游都会、打造岭南海滨城市品牌3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旅游品牌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3.
钟桂华 《中国地名》2012,(10):47-47
关外第一市——葫芦岛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东与锦州市接壤,南濒渤海,西和河北省秦皇岛市毗邻,北同朝阳市相连,是以石油化工为主体,冶金机械、造船、建材、煤炭等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葫芦岛三面临海,一面与陆地相接,形似一个葫芦,故名葫芦岛。葫芦岛有着美丽的传说,说它是一个宝葫芦变的,因此,人们称葫芦岛为宝岛。  相似文献   

4.
白沙湾海滨风景旅游区按规划进行调整建设陈传康,许学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承担的“白沙湾海滨风景旅游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于1995年2月22日通过评审。白沙湾海滨风景旅游区是营口市旅游重...  相似文献   

5.
正在美丽的渤海之滨伫立着号称关外第一市的葫芦岛,葫芦岛境内有大小虹螺两座山。我家就住在小虹螺山脚下的张相公屯乡萝卜窖村才家沟。张相公望名解意,这里曾经有位小有名气的张姓相公。那么,很多人都会问我,你们村子盛产萝卜吗?你们姓的"才"字不是"柴"?别急,听我给您讲讲落鵏轿与才家沟的故事。(一)从清康熙年间开始兴起过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历史上称其为"闯关东"。一提起闯关东,很多人会马上想  相似文献   

6.
李雯 《中国地名》2010,(7):32-33
城市建设不仅可以代表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也是这座城市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如何认识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作用、特点,大力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为城市建设提供各种服务,已成为城建档案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刘长 《中国地名》2013,(6):31-33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于1921年游历中国,曾途经长沙。他这样描绘1921年的长沙:"这是一座在大街上执行死刑的城市,一座霍乱和疟疾肆虐的城市,一座能听得见流水声音的城市,一座即便入夜之后石板路上仍暑气蒸腾的城市,一座连公鸡报晓声都像在威胁着我的城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为开发内地,1956年库比契克总统决定将首度迁往内地。1957年,建都工程启动。1960年,在历时3年零7个月建设后,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亚(Brasilia)在巴西内地建成。国都的变迁,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既是世界国都史上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国都地名文化的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湛江市湛江港附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初步规划了湛江湾红树林海滨生态旅游度假区,并将其划分为3个旅游带;根据海滨生态旅游度假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海滨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为湛江海湾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老家张相公屯乡位于距葫芦岛市区北30公里处的大小虹螺山脚下。大小虹螺山自古便是家乡一带芳名远播的两座大山,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宪有诗赞曰:"荆山山作紫,虹山山作红。羲和抛日梭,织出锦川雄。"在《奉天通史》中也有记载"俗称大虹螺山不大,小虹螺山不小,山脉自西而东蜿蜒百余里,从各方面观之均成型,固有八面威风之称。"大小虹螺山脉连绵,相对相拥。夹道沟是两座山的分界线。以夹道沟为界向东是小虹螺山,向西是大虹螺山。夹道沟就像一条纽带,不仅连接了两座山,还连接了连山区与南票区,连接了张相  相似文献   

11.
汕头市的旅游发展模式和驱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志才  彭华 《热带地理》2004,24(3):289-292
在分析汕头市旅游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认为汕头市旅游发展需采取以商务型都市旅游为主体,以潮汕文化旅游和海滨度假为特色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提出汕头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机制:积极培育城市的经济活力,增强城市的综合吸引力,积极转化潮汕文化为旅游产品,加强精品景点建设.  相似文献   

12.
姜丽丽  王士君  刘志虹 《地理科学》2011,31(12):1468-1473
立足于城市地理学视角,以港口与城市规模关系为切入点,以辽宁省6座港口城市为案例,从宏观和综合的角度考察港口城市的发展程度及发展过程特征。引入RCI指数作为评价港口城市港口与城市规模关系的指标,判断港口城市类型与阶段演进。研究认为:①2008年,辽宁省港口城市包括三大类型,其中,大连市为具有典型港城特征的大区域级门户城市,营口市为特征显著的区域级门户城市,锦州市和丹东市为港口功能显化的区域级临海城市,盘锦市和葫芦岛市为港口功能相对弱小的区域级一般城市;②近10 a间,辽宁省港口城市港口与城市规模关系变化呈现出4方面特征,即大连市由门户城市向典型港口城市类型发展,营口市由典型港口城市转变为特征显著的门户城市,锦州、丹东、葫芦岛和盘锦四市作为港口城市发展缓慢,营口市和丹东市港口与城市规模关系实现了阶段跨越。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接触一座城市,首先要打交道的就是各类地名,有特色的地名能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更为深刻。地名营造的特殊氛围能增加人们对城市的好奇和向往,也能让人们在回忆中清晰地对这座城市的地名特色有所界定。  相似文献   

14.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过程中,合肥因水得名,生于水,兴于水,秉承了水之性,在古代城市营造和建国后的城市规划中充分利用了城市水系的作用,也因水系的变迁、河道的淤塞造成了城市的衰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合肥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做好"水"文章,保护好城市的母亲河,这对合肥市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10月9日~10日,首届"中国地名论坛"暨六省地名文化成果展示会在辽宁省海滨旅游城市———兴城市召开。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辽宁、云南等省区划地名战线的40多名区划地名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辽宁省地名档案资料馆副馆长徐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地质环境问题,需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解决。从呼和浩特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新区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及"智慧呼和浩特"等方面,分析呼和浩特城市发展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呼和浩特城市地质工作重点应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主要战略目标,重点工作应安排在调查各类资源和保障城市地质安全这两大方面,同时建设地质安全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7.
十五年来,锦州市地名办在搞好地名普查、建立地名档案、编纂地名资料的同时,大力推广标准化地名,共设置永久性的城市街路标牌5587块、村屯标志1万多块。1989年锦州、锦西分市后,我们理顺了城镇门牌管理体制,设置安装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住宅门牌267613块,在城市街路设置了路标广告牌420块。做到了村委会以上自然屯全部建有石质村屯标志(极少量偏僻自然屯为水泥标志),城镇街路延仲到哪里街路标牌就规划设置到哪里,城镇改造,建设与门牌同步规划,同时竣工交付使用。基本满足了乡居民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神户市在日本率先明确将城市设计运用于创意城市建设,提出涵盖外观形状和颜色设计以及计划与制度体系、意图与思维方式的"大设计"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以建设优裕的创意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建设"高质量生活",以安全、安心、健康为基础,以多样性交流与融合创造新价值为特征的创意城市。"设计之都"是创意城市建设的步骤之一,其特征是充分利用神户的优势资源,进行空间的设计、经济的设计和文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三亚海滨旅游开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亚的海滨旅游城市化现象在国内具有典型性.通过回顾三亚近20年来城市发展历程,系统考察了海滨旅游推动下三亚城市发展的总体特征,发现尽管三亚城市经济增长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城市经济基础仍相对薄弱,由于缺少旅游相关产业的支撑,旅游收入漏损严重;城市经济波动性明显,经济系统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经济结构、消费结构、主客文化、居住空间等愈益显现出二元性特征,相对超前的旅游业和相对滞后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矛盾愈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绿色南京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经验及国内各类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南京绿色城市建设的现实要求,初步构建了绿色南京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从转型发展、社会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选取了26项评价指标。结合南京市"十一五"城市建设的成效和"十二五"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构建绿色南京城市建设评价目标值,并提出指标权重设置的方法和评价步骤,为"十二五"绿色南京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